滕胤

滕胤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昌樂縣)人。

滕胤儀表堂堂,少時有節操,後娶公主為妻。孫權稱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後歷任丹楊太守、吳郡太守、會稽太守。孫亮繼位後,出任太常、衛將軍。諸葛恪被殺後,群臣推舉滕胤為司徒,但遭權臣孫峻黨羽所阻撓,滕胤也有意避嫌,最終只晉爵高密侯。

孫峻死後,由其堂弟孫綝執政。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繫北伐前線諸將推舉滕胤為相,希望分割孫綝權力,但並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馬,鎮守武昌。不久,滕胤與呂據密謀推翻孫綝,因計畫泄露而被殺,慘遭滅族。孫綝被殺後,景帝孫休為滕胤平反。

基本介紹

  • 本名:滕胤
  • 字號:字承嗣
  •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 民族族群:漢人
  • 去世時間:256年
  • 主要成就:匡弼朝政,治理地方
  • 籍貫: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昌樂縣)
  • 官職:大司馬
  • 爵位:都亭侯→高密侯
  • 特徵:美容儀、為人白晳、威儀可觀
人物生平,早有令名,匡弼朝政,受詔輔政,共事如前,慘遭滅族,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家世,平輩,配偶,姻親,子女,史書記載,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有令名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親滕胄南渡江南後,依附家族世交、揚州刺史劉繇。二人後來入仕孫權,滕耽官至右司馬,滕胄也因善於文筆,受孫權敬待,但可惜兩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單一身,但他始終能堅持治身厲行。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吳王后,因為他們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為都亭侯。滕胤為人白晳,儀表不凡,相貌堂堂。滕胤每逢正朔之日入宮朝賀覲見,朝堂上的大臣見到後,無不對其大加讚賞,受到當時很多人賞識。
孫權曾問諸葛恪:“你比滕胤如何?”諸葛恪便開玩笑答道:“在朝堂之上,舉止得當,禮節周全,受人讚賞,臣的確不如滕胤;但要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滕胤就比不上臣了。”

匡弼朝政

滕胤成年後,迎娶了公主,孫權十分看重滕胤,甚至因此而增加對公主賞賜,幾次看望公主夫婦。三十歲時,滕胤擔任丹楊太守,後又擔任過吳郡會稽太守。滕胤經常上表陳述自己的施政主張,反映民間的風氣優劣,對國家政策多有匡弼。但滕胤沒有因此志得意滿,他得到的恩寵越多,擔任職位越高,越發謹慎小心,謙卑待下。滕胤每次主持訴訟及斷罪時都對與訟者觀言察色,務求判決合符情理。所以人民每有冤情都會向他申訴,每到一處都享有聲望。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登基稱帝,滕胤受命與張昭孫紹、鄭禮等,仿效周、漢舊制,撰定吳國的朝儀制度。孫和被立為太子後,魯王孫霸意圖爭奪太子之位,於是朝臣乃至於地方官僚逐漸分裂為支持太子或者魯王兩派。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支持太子孫和,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等依附魯王孫霸,兩派勢同水火,爭奪不止,使得吳國幾乎陷入政治危機。

受詔輔政

太元元年(251年),吳大帝病重,召滕胤到建業留任太常。太元二年(252年),孫權駕崩,滕胤與太子太傅諸葛恪、少傅孫弘、盪魏將軍呂據侍中孫峻等人一同受遺詔輔政。太子孫亮即位後加滕胤為衛將軍。同年,曹魏進攻東興諸葛恪等領軍成功地擊退曹魏的入侵,諸葛恪此後便有輕敵之心,開始打算攻打曹魏。
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貿然違眾出兵,大發州郡二十萬眾北伐曹魏,百姓騷動,人心不安,滕胤勸諫他說:“您在先帝去世新君繼位時,接受了伊尹、霍光一樣的重託,入則安定本國朝政,出則摧毀強大外敵,名聲傳揚全國,天下無不震動,百姓的心愿,期望得以依賴您而安寧。如今在大興勞役之後,興師出征,百姓疲憊、國力虧虛,遠方國家的君主有所防備,如果攻城而不能克,野戰而無所獲,這就會喪失以前的功績而招致以後的責備。不如按兵息師,伺機而行。況且出兵作戰是重大事情,此事要靠大眾才能成功,眾人如果不高興,您豈得獨自安心?”諸葛恪說:“大家說不可出兵,是他們都無計慮,心懷苟且偷安的思想,而您也認為他們是對的,我還有什麼指望?因為曹芳昏聵無能,而他的政權被控制在臣下手中,他的臣民本就懷有離心。如今我利用國家的力量,憑藉戰勝的威勢,則所向之處哪能不獲勝?”
滕胤滕胤
由於滕胤與諸葛恪是兒女親家(滕胤之女嫁與諸葛恪之子諸葛竦為妻),因此諸葛恪出征後又命滕胤為都下督,負責掌管國內一切事務。滕胤遂日夜勤勞工作,甚至整晚都不睡覺,所有表奏書疏,他都親自批閱處理,從不隨意交給屬下代辦。後來諸葛恪北伐失利,聲望大跌。同年冬,吳主孫亮與武衛將軍孫峻商議準備在諸葛恪入宮覲見時趁機殺之。散騎常侍張約、朱恩等密書給諸葛恪,勸其注意提防。諸葛恪猶豫不定,在宮門前遇見滕胤。滕胤因不知孫峻陰計,勸其入宮朝見。諸葛恪將密書給滕胤看後,滕胤於是馬上勸其暫且回府。諸葛恪認為孫峻最多只能在酒食中下毒而已,因此自帶酒水進入,後果然被殺。

共事如前

諸葛恪被殺後,孫峻開始專政,群臣上奏推舉孫峻為太尉,滕胤為司徒,但有意圖討好孫峻的官員以“大統宜在公族,若滕胤為亞公,聲名素重,眾心所附”,將使朝政分化為由而反對,最終孫峻升任丞相,卻沒有讓滕胤擔任御史大夫,一眾士人皆感到失望。滕胤也以自己是諸葛恪的姻親為由請求辭職,但被孫峻挽留,更為滕胤進爵高密侯。雖然二人事實上關係並不融洽,但始終表現得互相包容,繼續共事。後來孫峻想要在邊境廣陵地界城防,朝臣都認為那裡難以建城,但因畏懼孫峻而不敢勸諫。只有滕胤一人表示反對,但孫峻不聽從,最終城池果然沒有建成。
五鳳三年(256年),孫峻在北伐曹魏途中亡故,其從弟、年僅26歲的偏將軍孫綝把持了朝政。原本吳國眾臣就對孫峻以宗室身份獨攬大權以及作惡多端而不滿,因此不希望再看到同為皇親宗室的孫綝繼續壟斷朝廷大權。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絡北伐前線諸將上書推薦滕胤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孫綝的權力,防止他擅權專政。但孫綝則任命滕胤為大司馬,代替不久前逝世的呂岱鎮守武昌呂據於是率軍返回,派人通知滕胤,密謀推翻孫綝。孫綝知道後,一方面派兵攻擊呂據,另外派遺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丁晏要滕胤立刻出發捉拿呂據。滕胤見狀,立刻擁兵自衛,並向典軍楊崇羽林孫咨說是孫綝作亂,逼華融等人作書駁斥孫綝。孫綝則上表說滕胤造反,派將軍劉丞派兵圍困滕胤。滕胤於是逼迫華融、孫咨等人矯詔發兵協助自己,華融等因不從而被殺。

慘遭滅族

滕胤以為呂據會依期與他會合,於是繼續等待,其間面色不變,談笑如常。當時有部下勸說滕胤引兵進攻皇宮的蒼龍門,駐守皇宮的禁軍將士見到滕胤後,必然離開孫綝而聽從滕胤的調遣,滕胤便可入據皇宮,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誅殺孫綝。但滕胤不敢輕易舉兵包圍皇宮,又仗著與呂據會依約前來支援,於是命令部下繼續堅守。不久後呂據兵敗自盡,孫綝集結軍隊向滕胤進攻。滕胤及其他將士等數十人戰敗被殺,其後孫綝下令誅滅了滕胤、呂據的三族。其妻兄鎮軍將軍孫壹當時假節駐守夏口,因畏懼受牽連治罪而率部曲千餘口逃奔曹魏。直到孫休即位誅殺孫綝後,下詔說:“諸葛恪、滕胤與呂據原來是無罪,而是受到孫峻與孫綝兄弟所殘害,我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為他們改葬,並加以祭祀。因為他們而牽連被流放者,都可以回來。”滕胤家族才得到平反。

歷史評價

諸葛恪:“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孫休:“諸葛恪、滕胤、呂據蓋以無罪為峻、綝兄弟所見殘害,可為痛心,促皆改葬,各為祭奠。”
陳壽:“滕胤厲脩士操,遵蹈規矩,而孫峻之時猶保其貴,必危之理也。”
韋昭:“胤寵任彌高,接士愈勤,表奏書疏,皆自經意,不以委下。”
裴松之:“孫綝雖凶虐,與滕胤宿無嫌隙,胤若且順綝意,出鎮武昌,豈徒免當時之禍,仍將永保元吉,而犯機觸害,自取夷滅,悲夫!”

家族成員

家世

父親:滕胄
伯父:滕耽

平輩

滕牧,滕胤遠親,孫皓時官至高密侯,拜衛將軍,錄尚書事。

配偶

滕公主,孫權之女,滕胤元配。
孫氏,孫奐之女,滕胤繼室,滕胤被殺被兄長孫壹救出奔魏。

姻親

劉繇,字正禮,官至揚州牧

子女

  • 兒子
滕胤有子,在他死後一族被滅。
  • 女兒
滕氏,孫權母舅吳景之孫吳纂之妻。
滕氏,諸葛恪子諸葛竦妻。
族女:滕皇后,滕牧之女,吳末帝孫皓皇后。

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四·吳書十九·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滕胤是孫吳的太常卿,與諸葛恪交惡。與孫峻合謀,誅殺專橫無度的諸葛恪。因此功績被封為大司馬。後企圖謀殺殘暴無比的孫綝,反而被孫綝誅殺,孫綝被景帝孫休誅殺後,諸葛恪、滕胤、呂據、王惇被追復原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