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竿

中國西南各地山區特有的一種供人乘坐的傳統交通工具。用兩根結實的長竹竿綁紮成擔架,中間架以竹片編成的躺椅或用繩索結成的坐兜,前垂腳踏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竿
  • 使用地區:西南各地山區
  • 前身肩輿
  • 相關人物:“嶗山滑竿第一人”劉世正
交通工具,80年代,前身,嶗山特色,重慶,峨眉滑竿,坐滑竿的滋味,坐滑桿的價格,代步工具,有滑竿坐的景區,

交通工具

中國西南各地山區特有的一種供人乘坐的傳統交通工具。用兩根結實的長竹竿綁紮成擔架,中間架以竹片編成的躺椅或用繩索結成的坐兜,前垂腳踏板。乘坐時,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臥,由兩轎夫前後肩抬而行。滑竿在上坡時,人坐得最穩;下坡時,也絲毫沒有因傾斜而產生的恐懼感;尤其走平路時,因竹竿有彈性,行走時上下顫動,更能給人以充分的享受,且可減輕乘者的疲勞。中國西南各省山區面積廣大,因此滑竿最為盛行。特別是峨眉山上的竹椅滑竿,流傳了幾千年。滑竿的意義已不局限於交通工具,更是當地民間習俗的一種體現。
滑竿滑竿

80年代

在中國許多名山 旅遊區,這種舊式的交通工具與現代化的汽車、索道、纜車並用。是當地旅遊交通的一個重要成員。
滑竿
有人從扎擔架得到啟發,把擔架稍加改進,就成了滑竿,比轎子輕便快速。滑竿製作簡便,兩根三米多長的斑竹竿,兩頭尺把長的短槓作抬肩,中間用竹片編成軟扎,前系腳踏,冷天墊毛毯,熱天撐涼篷,軟紮上可坐可臥。轎夫花錢買了抬轎權利叫正輪子,沒有花錢買的叫副輪了。一轎三人抬,叫丁拐,兩人抬,叫對班。無論轎或滑竿,後面轎夫的視線被轎殼或軟扎擋住,須前面轎夫傳話告訴路上的情況,這叫報點子或報路號子。如,前面路很平直,前呼:“大路一條線,”後應:“跑得馬來射得箭。”要上橋了,前呼:“人走橋上過,”後應:“水往東海流。”前面的路彎拐多,前喊:“彎彎拐拐龍燈路,”後應:“細搖細擺走幾步。”路上有牛糞,前呼:“天上一枝花,”後應:“地下牛屎巴。”路上有個奶孩,前呼:“地下娃娃叫,”後應:“喊他媽來抱。”見啥說啥,振奮精神,鼓舞勞動幹勁,其生動風趣,與船夫號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巴渝的許多風景點,都有滑竿可供遊人乘坐。

前身

古時叫“肩輿”。近代在四川出現的滑竿,據說開始於愛國將領蔡鍔發動的護國戰爭時,因為擔架不夠用,就地砍來竹子製作擔架,因為全用滑溜溜的竹竿綁紮,就稱為滑竿。

嶗山特色

“嶗山滑竿第一人”劉世正開發滑竿服務19年 為國內外遊客送上便捷服務
本報10月11日訊(記者 畢可湖通訊員王宏波王佩珍 蘇淑娟)當你在嶗山太清遊覽區八水河景點遊玩時,會時常聽到“滑竿、滑竿”的招攬聲,那粗獷的音調和著清脆的流水聲長長地迴蕩在青山綠水間。在常人眼裡這只不過是一群靠滑竿生意養家餬口的山裡人,但就是這樣一群山里人,在他們的“首領”劉世正領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嶗山旅遊滑竿的特色,為遊客送去了便捷的服務,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山里人的價值。
滑竿
19年前潛心發明滑竿劉世正高大魁梧,洪亮的聲音帶著濃濃的“嶗東味”。1992年的一天,他陪同朋友到八水河遊玩,看到一對老年夫婦坐在石梯上唉聲嘆氣,他上前詢問,老人說,兩口子原本想去龍潭瀑感受一下“龍潭噴雨”,但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只能在這望“梯”興嘆了。劉世正聽了,回家後冥思苦想,終於豁然開朗——滑竿!
說乾就乾,設計、繪圖、找材料,他親自動手製作,多次的試驗和改進,經過一番努力,一個安全舒適的滑竿誕生了。 這種滑竿用竹子做抬桿,鐵質椅子上配有軟墊,上方用綢布做涼棚,既遮風擋雨又富傳統韻味。滑竿制好後,他深知轎夫的選擇同樣重要。
滑竿
轎夫不但要健壯,更要腿腳麻利。經朋友的介紹,他從臨沂招來20名轎夫,白天轎夫抬滑竿,晚上就組織學習嶗山風景知識,他自己寫介紹詞,轎夫通過嚴格的考試上崗。就這樣,轎夫們一邊抬轎子,一邊介紹嶗山的風景,遊客們很是盡興。
從此,上了年紀、腿腳不好的老人,紛紛選擇坐滑竿爬嶗山了。劉世正經過19年的心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讓數不清的國內外遊客在滑竿上領略了嶗山的美景,還為貧困山區解決了一批勞動力就業,提高了收入。劉世正說,有了美好的嶗山,才有我們個體業戶美好的明天。

重慶

旅遊景區特有的交通工具滑竿,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但是女子滑竿隊的出現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重慶市郊外的旅遊景區,就活躍著一支女子滑竿隊,排列整齊的十多隻滑竿在路旁一側一字排開,十幾名女子滑竿隊員焦急地等待著遊客。由於女子滑竿隊員為客人提供了熱情周到的服務,說以生意一向不錯,一天下來隊員們可以獲得百元左右的收入。女子滑竿隊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滑竿
抬滑竿的女隊員都是當地的農民,在農閒時抬滑竿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為旅遊景區的遊客增加了一項服務。部分遊客之所以選擇女子滑竿,是因為她們提供的服務令遊客更加滿意周到。

峨眉滑竿

峨眉山滑竿,是為遊人代步的的特色交通工具。用兩根約2.4米長的斑竹做抬竿,兩端綁上0.5米長的抬擔,中段架上四腳睡椅,睡椅前再安放一根踏腳棍,就構成了適應山道、坐臥舒適的滑竿。1935年蔣介石在峨眉辦軍官訓練團時,出行坐的就是滑竿。

坐滑竿的滋味

上坡時頭向下,腳朝天;下坡時頭頂天,腳朝地;平路上心情才放鬆下來。滑竿“嘎吱嘎吱”、上下閃動,坐在其上觀賞沿途秀美的風光別有一番感覺。

坐滑桿的價格

上行和下行價格不同,上行30—40元/公里,下行稍便宜些。比如,從洗象池到雷洞坪7.5公里,上行240元/乘,下行180元/乘。
總的來說坐滑桿並不便宜,所以打算坐的話一定要講價。如果對方要價200你可以試著殺到50,依次類推。

代步工具

轎子和滑竿都是四川地區人們代步的主要工具。滑竿是簡易的轎子,轎子起源較早,是受四輪車子的影響,去掉四輪,改裝成轎。到了交通發達的現代,轎子被淘汰了,滑竿作為一種具有特色和簡易便用的交通工具而流傳使用到今。
“滑竿”之名是怎樣來的呢?有兩重解釋:一說是用滑溜溜的竹竿綁紮而成;另一說是:它輕便快速,滑得快,所以叫滑竿。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滑竿的製作比較簡單,先砍兩根2米長的斑竹,在兩端各綁上60厘米的短扛作為抬肩,中間用竹片和繩子編成軟扎,前面繫上一個腳踏就成滑竿。滑竿是由兩人抬扛,在抬扛時還不斷地前後傳話,被稱為“報點子”,就是前面的人告訴後面的人前方路面的情況。一喊一答,加上四川特有的地方話,特別的好聽!
滑竿輕巧靈活,大道小道皆可行走,尤其適合山區小路。在四川山區較多的路段特別適用,坐它上山別提有多舒服啦!

有滑竿坐的景區

一、四川省:
6、黃龍
二、湖南省:
1、張家界
2、南嶽衡山
3、崀山
三、重慶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