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

湖裡區

湖裡區(Huli District)(古屬泉州府同安縣)是廈門市六區之一,位於廈門島北部,南與本島思明區接壤,西與集美半島隔海對望。全區陸地面積73.77平方公里,占廈門本島面積的47%,在廈門市六大區中面積最小,海岸線長達24公里。

湖裡區 於1987年11月22日新成立的一個行政區,原先該區域是廈門最早的經濟特區,後擴展致全島,該區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貨櫃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廈門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

湖裡區,戶籍人口約36.7萬人,總人口約103.3萬人。湖裡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廈門海港、空港,廈門島陸上通道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海底隧道翔安大橋均在湖裡區。下轄湖裡、殿前、江頭、禾山、金山五個街道,共52個社區居委會。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氣候,水文,人口民族,經濟概況,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海港,空港,陸路,民俗風情,茶俗,酒俗,家常食俗,著名人物,名優特產,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郡治福州),不久裁撤,併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禾山區建制始自民國24年(1935年)的禾山特種區。抗日戰爭勝利後設禾山區,為當年廈門市5個行政區之一。民國35~37年間,禾山區曾溪保的曾厝垵、西邊、上李、港口、前厝、後厝、倉里、前田、溪邊、下邊、東宅併入廈港區(廈港區撤銷後改歸思明區);吳豪保的塔厝、塔尾、將軍祠、西邊、尾頭、豆仔尾併入開元區。
湖裡區湖裡區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禾山俗稱“山場”,有19個保178個社(自然村),其中14個社在廈門淪陷期間被日軍強占闢為飛機場;21個社因天災人禍廢社。
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調整行政區,1950年3月,曾厝垵、黃厝等農業區又歸禾山區。1958年,禾山區成為廈門市郊區的一部分,名為前線公社。隨著市區逐漸往東發展,20世紀60年代初,文灶、梧村先後劃歸開元區
1980年10月,前線公社更名為禾山公社(1984年改後為禾山鄉,1989年改為禾山鎮)。1980年,國務院批准在湖裡劃出2.5平方千米設立廈門經濟特區。
1981年9月,劃出湖裡一帶設湖裡街道辦事處(包括徐厝、東渡、官任、村里等自然村)歸開元區管轄。正式設立湖裡區時,原禾山鎮的黃厝、曾厝垵村劃歸思明區,蓮坂、西林、洪文、前埔、何厝等村劃歸開元區。
1987年08月13日,廈門市人民政府頒布《關於調整廈門市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設立湖裡區。將郊區的禾山鄉及所屬的高殿、馬壟、枋湖、縣後、鐘宅、高林、五通、後坑、江頭、蔡塘、後埔等11個村委會和江頭居委會以及開元區的湖裡街道辦事處及所屬的湖裡、村里、徐厝、石頭、東渡、塘邊、後埔等7個居委會歸湖裡區領導。
1987年11月22日,廈門市正式成立湖裡區,為原禾山區轄地。
湖裡區湖裡區
1995年,湖裡區面積58.21平方公里,轄有1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18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1997年,湖裡區面積58.2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轄1街道1鎮:湖裡街道、禾山鎮。區政府駐湖裡街道。
2000年,湖裡區轄2個街道、1個鎮: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鎮。
2002年12月26日,民政部批准: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興隆路23號遷至禾山鎮。
2003年,湖裡區轄2個街道、1個鎮: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鎮。區政府駐禾山鎮。
2004年06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29號)批覆;7月8日廈門市人民政府(廈府[2004]137號)批覆:湖裡區撤銷禾山鎮,設立江頭、禾山和金山3個街道辦事處。江頭街道辦事處轄呂厝、園山、江頭、江村、呂嶺、後埔、金尚、蔡塘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呂厝。禾山街道辦事處轄坂尚、枋湖、嶺下、圍里、鐘宅5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坂尚。金山街道辦事處轄高林、金山、後坑、五通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高林。7月新街道籌建,2004年09月23日三個新街道正式掛牌運作。
2004年,轄湖裡、殿前、江頭、禾山、金山街道,共37個社區。
湖裡區區劃(大致畫法)湖裡區區劃(大致畫法)
2008年,湖裡區共轄5個街道,分別是: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

行政區劃

湖裡區下轄5個街道,分別是: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
街道辦直轄
湖裡、村里、徐厝、濠頭、東渡、塘邊、後浦、金鼎、南山、東榮、康樂、康暉、康泰、怡景、和通、新港、海天、興華18個社區。
興隆、長樂、北站、神山、高殿、馬壠、興園7個社區。
鐘宅、嶺下、坂尚、枋湖、圍里、禾欣、禾盛、禾山、禾緣、五緣灣北10個社區。
轄江頭、呂厝、呂嶺、園山、金尚、江村、蔡塘、後埔、祥店9個社區。
轄高林、湖邊、五通、金湖、金林、後坑、金海、金安、金山9個社區。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湖裡區還設立有經濟管理區。
湖裡區經濟管理區

地理環境

湖裡區,位於廈門島北半部,三面臨海,海岸線長達24公里。
廈門市

地貌

轄內南部多丘陵,最高峰仙岳山海拔212米,東、西、北為海蝕階地,主要以紅土台地為主,地勢較低平。

氣候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最熱月與最冷月均溫差不足16℃,盛夏海陸風明顯。東部和北部沿海11月至翌年3月東北風,氣溫較島西南部低2℃左。
春季易雷暴、大風、冰雹、龍捲風等。3、4月易生霧。2月均溫較低,雨量增多。3月氣溫始增高。4月氣溫升幅最大,東南風增強,溫濕度大,易生冰雹、雷暴、大風、暴雨、龍捲風。年降水量1411毫米,年均溫20.5℃。

水文

水系不發達。1980年前有發源南部丘陵的坑溝、鱉仔溝、穆厝溪、高林溪、林邊溪、虎仔山東麓圳溝、楊厝溪、龍舌溪、三條橋溪、傅厝溪、呂厝溪、後院溪、國公埔小溪等溪流,分別入東部、西部、北部海域及篔簹港。20世紀80年代陸續填埋或改暗溝,2012年有湖邊水庫、湖裡公園湖、埭遼水庫、新豐水庫等。東部田頭一帶地下水厚度僅8.44米,亞砂土與亞黏土,含水性弱,鑽孔湧水量僅0.84噸/日,有鐘宅灣湯坂溫泉。

人口民族

2017年常住人口103.3萬人,城鎮化率100%,其中外來常住人口66.6萬人,戶籍人口36.7萬人。
湖裡區劉厝祥店湖裡區劉厝祥店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中,男性491222人,占52.75%;女性440069人,占47.25%;14歲以下120565人,占12.94%;15~64歲791650人,占85.01%;65歲以上19076人,占2.05%。
總人口中,漢族94.92萬人,占98.4%;另有畲、回、滿、土家、朝鮮、苗、壯、蒙古、侗、布依、瑤等35個少數民族,共6830人,占1.6%;其中畲族4,307人、占少數民族63%,回族981人、占14.3%,滿族386人、占5.7%,土家族243人、占3.5%,朝鮮族207人、占3%。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1.4‰,自然增長率12.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96%。

經濟概況

工業

2006年,實現區域生產總值339.84億元,工業總產值981.98億元。實現區屬生產總值165.3億元,增長25.2%;工業總產值372.5億元,增長20.2%;商貿營業額321.2億元,增長40.9%;財政總收入28.05億元,增長31.8%,其中區級收入6.03億元,比增3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比增44%;契約利用外資2.05億美元,實際到資9525萬美元,引進內資52.97億元。
湖裡區湖裡區
2008全年湖裡區實現生產總值182.3億元,增長16.5%。工業總產值361.8億元,增長10.3%;商貿營業額434.0億元,增長35.1%。財政總收入36.89億元,增長31.5%。其中區級財政收入8.55億元,增長4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4億元,增長10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2元,增長16.4%;城鎮登記失業率3.74%,人口自然增長率12.74‰。2008年,湖裡區突破政策瓶頸,加快推進湖裡老工業區產業升級,北方工業大廈、哈曼尼廠房逐步改造為高品質商務寫字樓;成長型工業企業增長強勁,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家,產值增長40%以上的企業達80家;引進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國家鎢材料研發中心等項目先後落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新創虹鷺等市級以上著名商標29個;制定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方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
2008年,湖裡區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5項,累計完成投資46.0億元。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湖裡高新技術園已招商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營運中心和結算中心等45個,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金山財富商務廣場建設基本完成,已確定入駐企業75家;金海灣營運中心、湖裡科技創業園和金福緣安置房項目正式動工。
市重點項目快速公交(BRT)、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區屬重點建設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43.3億元。同安工業集中區湖裡園通用廠房全部交付使用。環東海域湖裡工業園52棟廠房竣工,鄰里中心主體封頂。湖裡高新技術園區累計投資超過36億元,金山財富廣場交付使用,園區在建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90多家,其中,企業總部40多家。五緣灣營運中心區湖裡大廈全面建成。
高新龍頭企業仍是工業經濟成長的主導力量,淨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6家,拉動工業增長10.5個百分點,其中:戴爾計算機增產19.4億元,太古飛機增產26.4億元。成長型企業增勢明顯,產值增長100%以上的企業有17家,增長40%以上的企業有63家。得益於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政策,立達信光電、星際電器等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光電行業產值增長46.7%。
2009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0.63億元,增長4.5%;財政總收入44.54億元,增長11.46%,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0.06億元,增長5.73%;工業總產值910.20億元,增長5.4%;商貿營業額675.25億元,增長20.6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3.81億元,增長17.10%;契約利用外資23706萬美元,增長17.4%;實際利用外資22529萬美元,增長23.58%;引進內資72.20億元,增長2.8%。
2009全年淨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宸鴻科技、廈華電子等高新企業實現高增長。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增勢強勁,如敏訊信息、麥克奧迪實現快速增長。同時,得益於國家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政策,一批內銷型企業如阿海琺輸配電、欣賀服飾、唯美製衣等企業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園區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同安工業集中區湖裡園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產值40.5億元。

農業

建區初農業總產值1105.53萬元,糧食總產量6165.35噸,經濟作物和蔬菜、水果總產量33901.3噸,農民年人均收入930元。2002年畜禽養殖和海產養殖綜合整治,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面退出,農業總產值1.09億元,糧食總產量107噸,經濟作物和蔬菜、水果總產量1599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5.52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250元。2003年完成村改居。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2003年1.03%,2007年0%。

第三產業

2008全年湖裡區實現增加值77.2億元,對財政收入的貢獻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並誕生了首家稅收超億元企業。商貿營業額占全區比重達80%;全年實現營業額25.1億元,增長31.6%;房地產業迅猛發展,全年完成投資70.7億元,增長120.6%。
契約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增幅為全市第一。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強化園區管理和項目跟蹤服務制度,提高項目履約率。園區聚集效應逐漸顯現,廈門軟體園二期、湖裡高新技術園等產業園區共引進企業265家,139家開始投產。項目質量有新提升,新批66個外資項目中,契約外資5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個,占契約外資註冊資本的80%,喬丹服裝工業園建成投產,東南融通金融技術管理公司落戶,特易購福建區域總部正式簽約入駐。新增5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127個,涵蓋投資、貿易、物流、擔保等現代服務業。廈門閩台中心漁港農水產品交易中心一期和新改建的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建成開業。兩岸空中直航實現常態化,東渡廈金客運碼頭、五通廈金海空聯運碼頭投入使用,廈金航線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湖裡區湖裡區
2008全年湖裡區引進契約外資2.55億美元,實際到資1.03億美元,引進內資70億元。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第三產業項目比重持續提升,新批100個外資項目中,第三產業項目占54%;新增註冊資本5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144個,投資性公司和物流貨代項目占33.3%。項目引資規模大幅提升,新增契約外資100萬美元以上項目40個,契約利用外資額占引資總額的90.6%,其中恆安(中國)投資項目契約外資1.03億美元,成為國家商務部在廈門市批准設立的首家涉足投資與資產管理的外商投資企業;紫金銅冠增資13億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招商成效顯著,全年新落戶營運、結算中心15個。
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廠房改造。北方商務大廈入駐過半,百城商務中心落成,中航技廠房啟動改造。商圈聚力進一步提升。江頭商圈持續繁榮,匯集批發零售、娛樂休閒、餐飲住宿等業態,鞏固全市重要商貿中心地位;鳳湖、寨上兩大商圈在免稅商場、翔鷺酒店、麥德龍和福隆體育公園的強力輻射下,正在形成以高端百貨、酒店餐飲、運動休閒為主題的商圈;枋湖、五緣灣東部新商圈正在加快生成,藉助城市放鬆節、花車巡遊、海洋周、遊艇展等活動,五緣灣商業街特色開始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壯大。成功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烏石浦油畫村等3個分會場活動,優必德柒寶齋、惠和石文化園分別被授予國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
商貿業增長速度位居全市前列,完成營業額675.2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3.8億元,增長17.1%,得益於國家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和燃油稅改革,汽車銷售量大幅上揚。金融業實現快速成長,增長24.5%。房地產市場明顯升溫,完成投資81.6億元,出讓土地面積達56萬平方米,成交金額98.8億元,占全市35%。
201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37億元,比增11.7%。老工業區逐步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萬達廣場、枋湖客運中心等開業,閩南古鎮、華永天地等在建,品牌銷售、網路直銷、連鎖經營等業態發展迅速,商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2012年進出口總額293.7億美元,比增10.3%;其中進口113.56億美元,比增9.7%,主要產品機械電氣設備及其零配件等;出口180.11億美元,比增10.7%,主要產品服裝、鞋類、紡織品、石材、體育用品、節能燈等六類,銷往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契約利用外資3.34億美元,引進內資248億元,世界500強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廈門環球郵輪等落戶。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全年投入教育事業3.24億元,完成東渡國小等4所國小擴建和湖裡幼稚園翻建,動工新建湖裡實驗國小和枋湖中學。農民工子女就學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年秋季新增2070個學位,共減免農民工子女借讀費、學雜費2774萬元。禾山中學創建省二級達標高中通過市級驗收,呂嶺幼稚園通過省級示範園驗收。
湖裡區湖裡區
2008年,湖裡區投入資金6.7億元,用於21所學校的新建、擴建。其中已完成天安國小、翔鷺國小等7所,新增中國小學位9000多個;翻建湖裡幼稚園,開辦五通公辦幼稚園。進一步落實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減免和補助農民工子女借讀費、學雜費、公用經費共2230萬元。公開競聘國小副校長15名,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224名。新增1000多萬元用於提高教師待遇。投入科技專項資金1900多萬元,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科技創新項目。
2009年,該區獲得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第32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44位、全國科技進步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等榮譽稱號。
2013年投入教育經費8.74億元,積極創建全省“教育強區”。新建擴建縣後國小、林邊國小等8所中國小校,新建湖裡實驗、加州花園等2所公辦幼稚園,開辦高林南區等5所公辦、集體辦幼稚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新招聘189名教師,實施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辦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中、高考成績再創佳績。區教師進修學校獲評全國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完成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任務,基本建成覆蓋全區、功能完善的基層文化服務網路。

衛生事業

在各街道分設醫療服務中心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開辦4個街道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監督派出點。支持中山醫院、中醫院在湖裡區延伸開辦5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湖裡醫院改制為中山醫院湖裡分部,與市級優質醫療資源有效銜接。為近5萬人辦理了城鎮居民(含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出台醫療救助實施細則。
完成湖裡醫院改造,推進區衛生綜合大樓建設前期工作,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全區已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

社會保障

加大就業再就業政策扶持力度,兌現區級促進就業優惠政策1400萬元,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推進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83%居全市首位。為1700多戶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住房。全區社會治安民眾滿意率達95%,平安家庭覆蓋率達92.2%,平安校園達標率達92%。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在全國率先開展全民醫保工作,全區共有2.6萬人參加了全民醫療保險。加大教育引導、崗位培訓和就業推薦力度,共促成2690名被征地人員和城鎮下崗人員轉移就業。完善“土地換社保”獎勵政策,財政安排補貼1345萬元,鼓勵2241名被征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全區參保人數已達8050人,參保率達75.5%。全力配合推進高林居住區、湖邊花園、五緣公寓等社會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做好轄區居民首批保障性住房的申請審核工作,共入戶調查2300多戶,其中已有1039戶通過核准。關心民眾生活,推進“村改居”社區道路和自來水管網改造。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為1303戶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631萬元,為困難民眾發放一次性補助108.2萬元。

基礎設施

2008全年湖裡區實現基礎設施投資49.6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3.0%。成功大道湖裡段、長浩路翔鷺國小段投入使用,縣黃路、環湖裡大道、疏港路二期基本貫通,新建在建道路達49千米,構築起快捷的城市立體交通網路。加快山體公園等旅遊休閒設施建設;完善仙岳公園景觀配套設施;建設福隆體育公園和湖裡公園南門;啟動薛嶺山公園首期建設和埭遼公園整治工作;完成廈金灣休閒旅遊度假區規劃。湖邊花園保障性住房、金邊路等項目已開工建設。基本完成內灣整治和環灣路、跨海橋樑等公建配套建設。全區共竣工商品房面積286.4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增加到43.7平方千米。全年實現基礎設施投資55.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7.2%。全年完成義務植樹23萬株,新增園林綠地26.18公頃。
2008年,湖裡區嚴格依照市、區征地拆遷政策,調整完善征地拆遷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湖邊水庫片區、五緣灣片區和重點市政道路的征地拆遷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設,擬建安置房項目30個,總建築面積302萬平方米,已建成五通安置小區等3個項目,在建馬山、上湖安置小區等7個項目。全年共實施征地拆遷項目53個,完成征地200多公頃,拆遷房屋100多萬平方米,支付征地拆遷補償金12億多元。

交通

海港

廈門的主要港口國際旅遊碼頭、海天碼頭、象嶼碼頭以及五通海空聯運碼頭都在湖裡轄區內。廈門港為中國第七大港口,名列世界前20大貨櫃港2009年貨物吞吐量1.1億噸,可靠泊第六代大型貨櫃船舶,世界前20位船公司都已在廈門開展業務。廈金“小三通”突破500萬人次。

空港

廈門空港為全國第四大口岸機場,在華東地區為僅次於上海的重要航空樞紐,也是連線東南亞和日韓的重要航空樞紐。已開通國內外城市航線172條,在廈門機場通航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43家,已開通41個國際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台北、高雄四個地區城市的航線。2009年,廈門空港旅客吞吐量1132.95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45.45萬人次,空港貨郵吞吐量19.60萬噸。

陸路

廈門是一個島,本島與內陸連線的四座大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一座海堤、一個隧道(翔安隧道)以及廈門唯一的鐵路貨運站都在湖裡轄區內。轄區內形成了一環(環島路)、四橫(呂嶺路、仙岳路、南山路、湖裡大道)、六縱(嘉禾路、金尚路、成功大道、雲頂路、長岸路、環島幹道)的市區主幹道,構成發達的城區交通網,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初步形成以海運為重點,以沿海港口為樞紐,以國道幹線公路為主骨架,空運、水運、公路、鐵路相配套,布局合理的外向型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這些設施為促進湖裡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湖裡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物流平台。

民俗風情

茶俗

湖裡流行閩南茶俗。當地人稱用大茶杯浸泡茶葉的喝法為“大肚茶”,多數人的喝法是將“茶心”,即茶葉放入稍大的茶壺,沖泡後倒在瓷杯中喝。20世紀90年代之後盛行“功夫茶”,家家戶戶有茶桌 (茶几)和一整套茶盤、小茶壺、茶缸、茶盅、茶杯、茶漏、茶鏟。“吃茶”的說法已經被“泡茶”所取代。泡“功夫茶”講究程式和功夫,大多是用紫砂茶壺、白瓷茶杯,程式有孟臣沐浴、水淹七軍、 烏龍入宮、高山流水、春風拂面、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講究。
農耕經濟時期農忙時除了飲用茶枝泡的整桶的茶水之外,還飲用夏枯草、板藍根、甘草、“蠶仔葉(桑葉)”、“五根草(車前草)”、“牛頓草”、“查某刺”等草藥煮的涼茶;也有用綠豆、綠竹心煮茶, 用以解渴、消暑。驅寒去濕則有“薑母茶”,用紅糖和老薑燒成。
待客的最高禮節是白糖水煮2粒雞蛋的“雞蛋茶”。新娘“捧茶”待客時,一般用冬瓜糖、桂圓、枸杞泡的“冬瓜茶”。
茶俗還表現於各種祭拜的禮儀當中。年節或神明紀念日,拜神拜佛要敬獻3杯“清茶”。平常則在佛龕面前擺放茶葉,以代替日常“敬茶(水)”。

酒俗

當地沒有自釀酒的習俗,但過年過節和各種禮儀必以酒為禮。訂婚要辦酒席,待嫁要吃緣酒,結婚要辦喜酒;生兒育女要辦滿月酒、四個月酒、“度晬酒”;送行有“順風酒”,迎歸喝“下馬酒”、“接風酒”;祭祖敬神的祭祀凡是有牲禮的就要有酒,合稱“牲醴”;喪事祭拜都要祭酒,最後還喝“喪酒”。待人接客,凡席必有酒。酒席上每上一道菜要先喝酒,但飲酒不強求,即使是勸酒,也不過是三杯,叫做頭杯敬酒,二杯“好事成雙”,三杯“無三不成禮”,而且有“敬者先乾”之例。轄區內未流行劃酒拳。
飲酒以米酒、高粱酒為主。20世紀50年代後期有番薯酒、甘蔗酒,品味低劣。80年代後時興喝啤酒,90年代起時興葡萄酒。
藥酒為大多數人所歡迎,“固本藥酒”、“萬全堂藥酒”久盛不衰。不少人用當歸、黨參、枸杞、桂圓等中藥泡製藥酒,“吃補”時和著雞、鴨等食物食用。在霜降、立冬、冬至和婦女坐月子時,所吃的滋補食物一定要摻藥酒。
待客時,斟酒者右手握酒瓶,左手護著酒瓶或右手,以示敬意。“七分茶、八分酒”,酒太多太少 都是失禮。客人則還以“叩指禮”,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指聚攏在桌上輕叩,以示謝意。更普遍的是主人斟酒時,客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指向酒杯,表示感謝。

家常食俗

本地人把“謀生”說成“賺吃”,還有“吃飯皇帝大”,“歹命做也要好命吃”之說。 除非有特別的急事,不然是不能打擾正在吃飯的人,家長也不打罵正在吃飯的小孩。
有的上了年紀的婦女每逢初一、十五不吃早餐,謂“減大頓”,節食,留與子孫享用。
農耕經濟時期,日常三餐以大米、番薯為主食,一般是中午吃乾飯,早晚吃稀飯。煮大鍋稀飯時,撈出一小部分當成乾飯,叫做“撈飯”,敬神或是給乾重活的人吃。用小鹹草袋或紗布做成的小米袋子裝上米放入大鍋稀飯中煮,撈出來叫做“袋仔飯”,讓小孩子吃。
稀飯俗稱“糜”。很稀的稀飯叫做“暗糜仔”,很稠的稀飯叫做“拷頭糜”。稀飯除了白米糜、番薯糜之外,還有“甜糜”、“鹹糜”。“甜糜” 一般摻紅棗、桂圓、紅糖。“鹹糜”為舊時禾山常見主食, 煮法較多,有用芋頭塊、豆腐粒、蚵乾或鮮蚵煮成的“蚵仔乾糜”、“蚵仔糜”,也可以摻高麗菜、芥菜、南瓜、馬鈴薯做成“高麗菜糜”、“芥菜糜”、“金瓜糜”、“番仔番薯糜”。食用“鹹糜”時,習慣 上要澆蔥頭油、撒薑絲和胡椒粉。
番薯是當地最重要的雜糧。“番薯飯”、“番薯糜”、番薯塊和著水煮成的“番薯湯”曾經是當地最常見的主食。番薯還可以在開孔的鐵板上刨成絲條,摻米做成“蔥卷仔飯”、“蔥卷仔糜”,口味有點甜。將番薯磨碎後濾出漿水,沉澱後曬乾就成為“番薯粉”,可以用來勾芡、做蚵仔煎。濾去漿水的番薯渣摻米做成的稀飯叫“番薯糊”,又稱“芋磨糜”,比較難吃。番薯切成片叫“番薯乾”,刨成絲條 叫“番薯簽”,曬乾以後可以貯存好幾個月,吃到來年;做成的“番薯乾(簽)飯”、“番薯乾(簽) 糜”,味道比較香。
將新收成的大麥去皮碾碎後摻上米、番薯塊或番薯乾煮成的稀飯叫“麥糊”,新鮮蘆粟(高梁)摻米做飯,則為“蘆粟飯”。
日常三餐的下飯菜,除了青菜之外的小菜,俗稱“配糜、飯的鹹”。常見的“鹹”有:
豆豉,可以煮成蚵仔鹹、肉鹹、魚鹹、“土豆”(花生)鹹;菜脯,用菜頭(蘿蔔)醃製,常見的有炒菜脯或者“菜脯煎蛋”;鹹菜,有蘿蔔纓、芥菜、高麗菜醃製等諸種,還有用萵苣醃的“筍菜”, 用高麗菜芯醃的“菜心”,用黃瓜醃的“奄瓜仔”;炒花生仁,以鹽水浸過的為佳,俗稱“大碰仁”; 麥螺,用海灘上的泥螺醃製;油條或淋上醬油的鮮豆腐;討小海所獲的尖拇螺、加錐螺、花鰷、蚵流仔等。
吃飯有不少規矩。碗底留飯叫“討債”;小孩子留碗底會被說將來“娶貓某(麻臉妻子)”;雞爪 俗稱“雞腳爬”,小孩子吃雞爪寫字時手會抖;吃飯忌用筷子指人;忌把筷子插在飯上,因為祭奠死人時才把筷子插在飯上;忌用筷子敲碗敲碟,據說那是討吃、吵吃;忌用手掌托著碗底,據說乞丐才那樣端碗;不能手抓筷子同時又拿燙勺打湯,不能在進食時發出“嘖嘖”聲,否則會被視為“沒教示”(沒教養)、“餓鬼”;招待客人時,客人不能先動筷,客人未離席主人不能收拾碗筷,先離席的人要道一聲“你們慢用”才能起身離開。
湖裡區湖裡區
除了家常便飯之外,還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待客一般是炒米粉或冬粉,忌用面,因為面與 “罵”同音;還有做月子吃麵線,喪事吃鹹飯、紅糟肉,小孩滿月吃油飯,做壽吃麵,吃紅米龜,婚嫁吃圓仔,作客蒸甜米糕等等。
年節的主要食俗有:清明吃薄餅、米糕仔;五日節、七月半吃粽子;元宵、六月半、冬至吃湯圓;八月半紅米龜;重陽節、尾牙、除夕吃兜面;年兜鹹稞、發糕;正月初九甜稞等等。
蒸發糕是一家主婦最重視的,忌生人和孕婦、產婦、服喪等“不清氣相”的人靠近,忌小孩來灶間亂竄,忌別人問“發了嗎”、“熟了嗎”。開蒸籠時要高聲喊“發了!發了 !”發糕蒸熟後,還要用剖成十字狀筷子頭粘上“紅花”,在發糕面上印上紅 色“::”圖案,表示吉利、喜慶。

著名人物

薛令之(683年 ~ 756年)字珍君,號明月先生。福建長溪廉村(今福安市溪塘鎮廉村)人。唐神龍二年(706年)進士。開元間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並侍東宮。後因李林甫冷落東宮,賦詩諷諫唐玄宗,引起玄宗 不滿,遂託病辭官歸里。後遷居廈門島,所居處因而得名薛嶺。他以詩文名,為閩人以詩賦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補闕集》行世。
薛舜俞(生卒年未詳)字欽父,薛嶺人。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進士,被授予南劍州(今南平市)教授(學官)。

名優特產

薄餅
薄餅薄餅
是春餅的別稱,用麵粉烙制的薄餅皮,裹著高麗菜、紅蘿蔔、大頭菜、荷仁豆、冬筍、蒜、芹菜、香菇、豆腐、三層肉等切成的絲,加上蝦仁、海蚵炒透的薄餅菜,添上辣醬、花生酥、滸苔酥、芫荽等佐料,捲成筒狀,稱“卷薄餅”。
糕仔
是用炒熟的米粉摻和白糖、炒花生末,在木製的糕印中印出各種圖案再炊熟的。
紅米龜
用糯米漿團染紅作皮,包的餡有豆沙、甜豌豆泥、花生糖,還有用碎花生、蝦皮、韭菜炒成的鹹餡。製作紅米龜一般使用木製的“龜印”作為模具。“龜印” 一面為“龜”,一面為“桃”,兩側是狹長的“魚”和“牽”(成串的銅錢)。做“龜”的同時也要做一些“桃”、“魚”和“牽”, “龜”、“桃”寓意長壽,“魚”、“牽”寓意富餘和進財。
蒸鹹稞
米漿中加入炒過的蝦米,蝦皮、香菇、肉和攪成泥的蘿蔔(菜頭)、芋頭、南瓜(金瓜),蒸成菜頭稞、芋稞、金瓜稞。
發糕
又叫發稞、糕。發是“發財”,糕是“高升”。

城市榮譽

湖裡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單位、全國愛心獻功臣行動先進區、全國“四五”普法先進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先進城區、全國社區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單位、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44強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