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媽祖祖廟

湄洲媽祖祖廟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宮下村東北面。湄洲媽祖祖廟的寢殿、正殿和聖父母祠是祖廟建築群的主要建築,是媽祖信仰在祖廟的主要載體。寢殿,占地面積238平方米,建於宋雍熙四年(987)。明洪武七年(1374)泉州衛指揮周坐重建,永樂初和宣德六年(1431)鄭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姚啟聖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均以重修,民國年間再度在舊址重修。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額保存民國初重修時的墨書,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礎。正殿,明永樂初(1403)鄭和奉旨遣官建造,原為朝天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閩浙總督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建功而擴建祖廟時把朝天閣重修並改為正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抬梁結構建築。聖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為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保存宋代天井。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經審議表決,決定將由莆田湄洲島管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申報的《媽祖信俗》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湄洲媽祖祖廟
  • 地理位置: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宮下村東北面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每日07:00~19: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區景點
  • 門票價格:65
  • 著名景點:中軍殿、朝天閣、太子殿、聖父母祠、觀音殿
  • 始建始建:公元987年
  • 保護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大牌坊和長廊,天后殿,太子殿,寢殿,朝天閣,升天古蹟,山門,聖旨門,戲台,鐘鼓樓,升天樓,觀音殿,佛祖殿,五福殿,聖父母祠,中軍殿,梳妝樓,慈孝洞,天后祖祠,祖廟地位,

歷史沿革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媽祖世稱默娘,娘媽, 自幼聰穎靈悟,成人後識天文,懂醫理,相傳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義,助人為樂,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農曆九月初幾,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
從此以後,媽祖多次顯靈救助苦難,在人們遇到困難時只要求聲“媽祖保佑”,媽祖就會聞聲而至,人們就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麗(朝鮮)途中,船遇大風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媽祖保佑”,忽而一道紅光出現,只見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間,瞬即風平浪靜,終於平安脫險。
路允迪返朝後奏明聖上,宋徽宗下詔賜“順濟”匾頟。從此,歷史上有眾多人士受到媽祖的庇佑,留下許多故事。
歷代皇帝對媽祖進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從“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並被人們尊稱為“天上聖母”。
同時,皇帝還頒詔天下行“春秋諭祭”。宋雍熙四年(987),媽祖升天后,人們懷念她、紀念她,就在湄洲島建廟祭祀。
這廟宇就是最早的媽祖廟。據文獻禮載,當時的廟宇僅“落落數椽”,但“祈禱報賽,殆無虛日”。
後來經過三寶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到天聖年間(1023—1032),湄洲媽祖祖廟得到受媽祖庇佑的人們的不斷“鳩資擴建”,“廊廡更加巍峨”。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
明朝,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啟聖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大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按石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
到清乾隆以後,湄洲媽祖祖廟己頗具規模,成為—座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龍宮”的雄偉建築群。
湄洲媽祖祖廟湄洲媽祖祖廟
1966年,湄洲媽祖祖廟陸續遭到破壞,只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媽祖廟的文物也相繼被毀和遺失。唯有媽祖神像在林聰治女士等人的護衛下得以倖存。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甦。林聰治等人率領眾鄉親進行湄洲媽祖祖廟的重建工作。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遺址廢墟上整理山—處地基。
各地信眾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湄洲媽祖祖廟的行列。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眾志成城,經過多年努力,湄洲媽祖祖廟終於完成了大小建築36處的西軸線工程。西軸線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呈軸線分布,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台、聖旨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間、升大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一系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築群。
為了滿足廣大媽祖信眾的朝拜需要,應海內外媽祖信眾的要求,1997年由清華大學設計的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共程動工。
南軸線工程現已建成寢殿,敕封天后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天后廣場、天后戲台等建築物,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舉世無雙。
媽祖生前扶危助困,濟世救人,深受人們愛戴。升天后又流傳下許多美好的傳說,經過不斷的演繹發展,終於形成了反映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媽祖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媽祖信仰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
據統計,如今世界上有媽祖信眾近2億,媽祖廟近5000座,遍布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港、澳、台地區,媽祖信仰非常普遍,台灣島有占總入口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媽祖。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所有媽祖廟之祖,世界所有的媽祖廟都是從湄洲分靈出去的,湄洲媽祖祖廟建築雄偉、規模龐大,媽祖靈驗,護佑四方。人們不斷地不遠萬里奔向媽祖聖地焚香膜拜。
湄洲媽祖祖廟湄洲媽祖祖廟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媽祖信眾從世界各地匯聚湄洲。
據統計,近幾年來,到湄洲螞媽祖祖廟謁祖進香的信眾超過1000萬人次,單海外信眾就超過百萬。
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媽祖信眾紛紛趕赴聖地湄洲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

建築布局

湄洲祖廟為長323米、寬99米的五進仿宋建築群,由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廣場、正殿、靈慈殿、媽祖文化園組成,媽祖廟後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在祖廟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

大牌坊和長廊

大牌坊,是媽祖祖廟第一道進門,起到建築群大門的作用,也是該建築群中軸線主體建築物之一。
大牌坊大牌坊
重檐單進五開間,高22米,寬35米,1992年重建,2013年底修建,正中嵌有2008年著名書法家林加國書寫的廟名“湄洲媽祖祖廟”。
大牌坊前左右兩旁分置有兩尊負碑贔屓,由台灣張玥敬贈,分別題刻“春草微忱永昭屓贔”、“湄洲媽祖靈通華夏”字樣。
兩側的長廊又稱為“百柱廊廡”,雕樑畫棟,與大牌坊連成一體構成祖廟的第一道風景線。

天后殿

天后殿本殿為正殿,民間又稱為“寢殿”,是媽祖祖廟最主要殿堂之一, 占地面積 238平方米,始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
天后殿天后殿
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泉州衛指揮周坐重建,永樂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閩浙總督姚啟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分別對寢殿加以重修。
現存建築是民國年間再度重修的,建築保持明代布局和清代風格,部分為清代原構。
由門殿、主殿和兩廡組成,主殿為單檐歇山頂三開間五進深的抬梁式結構建築,殿內供奉宋代雕刻的千年樟木媽祖金身及水闕仙班陪神,正梁懸掛清雍正皇帝御筆《神昭海表》匾額,門殿石柱上有莆田明代才子戴大賓所寫的“齊齋齊齋齊齊齋齊齊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對聯一副,極具文物價值。

太子殿

“太子殿”原為“朝天閣”,因清康熙時,太子太保姚啟聖將此閣改建為正殿。但檀越並不領情,依然以寢殿為“正殿”,故稱此殿為“太子太保殿”。後逕稱“太子殿”。

寢殿

本殿原為正殿。太子太保姚啟聖遷徙正殿,以此殿作為寢殿,但善信皆稱此殿為“正殿”。有清雍正帝御筆匾額“神昭海表”。
寢殿寢殿

朝天閣

因姚啟聖把朝天閣改為正殿,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就在正殿之後重建了朝天閣。“文革”期間被毀,現存朝天閣為1989年7月由鹿港天后宮捐資重建。
朝天閣朝天閣
朝天閣為三層八角塔型建築,一樓所懸掛的是台灣鹿港天后宮的黑臉媽祖影像,二樓前後供奉三尊媽祖像,前中部為鹿港媽,後面為祖廟媽,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
右側的玉如意乃惠安崇武鎮港墘村張炳所捐贈,有“摸摸玉如意,事事都如意”之說。
太子太保姚啟聖將“朝天閣”改為“太子殿”後,“朝天閣”不復在。靖海侯施琅又新建了朝天閣。本閣至今還保存台灣鹿港天后宮乾隆丁未年(1787年)湄洲進香文物。

升天古蹟

“升天古蹟”崖刻是明末清初由祖廟住持僧照乘題刻,旁邊的歇山頂木結構紀念亭是仿1922年拍攝的清代照片而建。
升天古蹟升天古蹟
因傳說宋雍熙四年(987年),媽祖因救助海難而逝,民間傳其在此羽化升天,鄉人感其美德,就在此處建祠奉祀,逐漸地也成為祖廟一大景觀。
相傳此處是媽祖升天之處。明代住持僧“照乘”在崖上刻“升天古蹟”四字,以紀念媽祖。

山門

三門一般是寺廟建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門。
山門山門
因媽祖在封建時代受到朝廷“天后”的至高褒封,在民間又被尊為天上聖母,是至高無上的女海神,所以祖廟的山門呈皇家城闕型,高10米,長20米,進深9米,內供祀“千里眼”、“順風耳”兩尊媽祖護衛神。
傳說中“千里眼”、“順風耳”乃是媽祖收伏的兩妖怪,實際上是宗教寺廟山門裡供奉的兩尊護法神將。

聖旨門

聖旨門是祖廟的儀門,清代所建,1989 年由台灣大甲鎮瀾宮董事會捐資重建,是為紀念歷代皇帝36次褒封媽祖都在這裡頒布“聖旨”而建的,故稱為“聖旨門”。
聖旨門三重檐三開間,正中懸掛“聖旨”豎匾,凌空而建,神聖而威嚴,故有舊時通過此門時“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說法。
儀門背面書有:“歷代褒封崇懿德、環球利涉賴慈航”的對聯,歌頌媽祖懿德普天。

戲台

民間信仰有酬神儀式,戲台為每逢紀念媽祖誕辰、升天等重大文化活動時演出莆仙戲的專用場所。大多戲台面向正殿,而該戲台受地域限制,對面舊時為觀禮台,故而座西朝東。戲台檐高6.9米,台高1.2米,面積126平方米,主台為歇山頂建築,兩邊柱子上有楹聯一對,上聯:法曲獻仙音,九域謳歌,萬方鼓舞,下聯:海潮颶聖績,千年順濟,兩峽和平。

鐘鼓樓

鐘鼓樓是大型媽祖廟的必配建築,東西對峙,屬於清建築物,1989 年重修。晨鐘暮鼓,原作佛教寺中早晚報時之用,即早晨敲鐘,傍晚打鼓。
祖廟鐘鼓的敲打時間是:清晨(春夏5:00秋冬5:30)及傍晚(春夏17:00秋冬17:30)均為鐘一聲,鼓兩響,交替進行, 一共鐘36聲,鼓72響。昭示在媽祖保佑下風調雨順,物阜民豐。

升天樓

升天樓為三層六角攢尖頂塔型建築,1989年開始建造,1991年3月15日落成,是為紀念傳說中媽祖羽化升天而建。一樓供奉站姿式媽祖如意神像,供遊客祈求媽祖賜予吉祥如意;二樓供奉銅鑄立式媽祖像,供遊客感受“摸摸媽祖手,平安跟我走”的心理體驗。
奉祀媽祖飛升之相,以紀念媽祖得道。但升天處是“升天古蹟”。

觀音殿

觀音殿始建於清代,現存建築為1990年重建。作為媽祖祖廟的重要配殿之一,觀音殿建造初衷主要源於民間傳說中媽祖的誕生是由於她的父母向觀音菩薩祈求子嗣得來之說法,且媽祖的慈悲濟世精神,亦與觀音一脈相承。殿中中央供奉觀音菩薩,旁陪祀十八羅漢。
相傳媽祖是觀音大士化身,大凡媽祖廟必祀觀音,以念其德。

佛祖殿

佛殿為祖廟重要配殿之一,清康熙年間靖海侯施琅所建。 “文革”期間此殿也被毀,1989年重建。殿內供奉釋加牟尼佛像及文殊、普賢等菩薩像。據《天妃顯聖錄》記載,媽祖自幼“喜淨幾焚香,誦經禮佛”,可引證媽祖與佛祖同祀的合理性。
相傳媽祖在世時日日禮佛誦經,故靖海侯施琅捐建了佛祖殿,奉祀釋迦三尊,即釋迦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此殿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五福殿

五福殿,又稱五帝廟,祀五福大帝。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瘟大王,是瘟神,故本殿不設正門,以希冀五帝不出門。

聖父母祠

聖父母祠為祖廟重要配殿之一,原為南宋始建,後歷經明代重建、清代重修,現存建築為清初重修時的原貌,正堂為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面寬三間、進深一間。祠內供奉媽祖及其父母神像三尊,寓意媽祖在庇佑四海萬民的同時,時刻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永遠侍奉父母膝下。
聖父母祠供奉媽祖之父母神像,代表媽祖得道升天,依然秉持孝心,永不忘本。是清代所建。

中軍殿

中軍殿始建於明代,相傳明代泉州衛指揮周坐,在大興土木擴建媽祖廟的工程竣工後,用剩餘建材建了一座殿房,並塑了神像作為媽祖殿前護衛,賜名“中軍”,後人認為中軍為媽祖保駕護廟,即認同本殿中軍乃周坐之化身,以代代相奉。現存建築為1989年重建,是祖廟的重要配殿之一。
中軍殿奉祀“中軍爺”,即統帥媽祖部下神兵之將領,據說為明代泉州衛指揮“周坐”所建,民眾認為本殿中軍爺即是“周坐”。

梳妝樓

據《敕封天后志》考證,梳妝樓為清康熙間靖海侯施琅將軍所始建,以後歷經重修,至“文化大革命”間被毀,1988年重建,為二層歇山式樓閣建築,樓內供奉的是身著 “媽祖服” 梳著“媽祖頭”的媽祖神像,是專供媽祖梳妝打扮的樓閣。“媽祖服”為藍色上衣及紅黑兩截褲,“藍色”比喻大海,“紅黑”分別象徵吉祥和思念;“媽祖頭”是船帆式的髮髻,頭上髻是帆銀針是錨,紅頭繩代表纜繩,波浪形的髮夾代表船槳,寓意媽祖保佑四海萬民一帆風順。
此樓靖海侯施琅所建,為媽祖之起居、梳妝處所。樓內奉便服造像媽祖。此樓亦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慈孝洞

慈孝洞,顧名思義乃“慈愛、孝心”之洞。原是一條軍用坑道,為弘揚中華民族孝行美德及媽祖大愛精神,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據有關史料,敦請工藝技師在保持當年耗巨資建造的坑道原狀基礎上雕塑了二十四孝故事群像59尊,於2009年對外開放觀瞻。線上狀坑道中徜徉猶如穿越歷史的時空,可以感悟和平的珍貴和感召孝德的震撼。洞中有一口天然水井,因水質良好被民眾譽為“媽祖聖水”,常作“謝恩”(謝父母及天地之恩)儀典“供茶”之用。

天后祖祠

“賢良港”位於湄洲灣北岸莆禧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遙遙相對,前往湄洲島朝聖的途中一定會路過,是媽祖的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裡頭還供奉著媽祖的“聖父母”,也就是媽祖的雙親;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時,必先恭請媽祖鑾駕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後,才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去“刈火”,這也是學習媽祖躬行孝道的傳統美德。
湄洲媽祖祖廟

祖廟地位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各地天后宮的祖廟。湄洲媽祖祖廟也被列入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