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腹血糖
- 外文名:GLU
- 定義:隔夜空腹所檢定的血糖值
- 時間: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
- 空腹正常值:3.89~6.1mmol/l
- 餐後兩小時:<7.8mmol/l
參考值,正常值,臨床意義,常見情況,注意事項,診斷方法,糖尿病症,實驗測試,血糖受損,防治方法,
參考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9-6.1mmol/L;如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則考慮為糖尿病;建議複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 mmol/L,則可確診糖尿病。如血糖低於2.8mmol/L,臨床產生相應的症狀稱為“低血糖”。
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7.8mmol/L,又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考慮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這時就要正規治療。
正常值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如糖耐量2小時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間,為糖耐量低減;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臨床意義
臨床上所稱的血糖專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個個體全天血糖含量隨進食、活動等情況會有波動。一般在空腹時的血糖水平為恆定。臨床檢測時採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異的測出真實的血糖濃度。血糖濃度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而保持相對穩定。當這些調節失去原有的相對平衡時,則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
(一)生理性高血糖:見於飯後1~2小時;攝入高糖食物;也可由運動、情緒緊張等因素引起。
(二)病理性高血糖:
1、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顱內壓升高,如顱內出血,顱外傷等。
3、由於脫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嘔吐、腹瀉和高熱等也可使血糖升高。
4、胰島α 細胞瘤
(三)生理性低血糖:如飢餓或劇烈運動。
(四)病理性低血糖;
1、胰島β細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島素分泌過多。
3、嚴重肝病患者,肝臟不能有效地調節血糖。
4、糖原累積症。
常見情況
(1)藥量不足:特點是睡前血糖高於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無幾。原因是晚間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不足或進食過多;
注意事項
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採血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如果空腹抽血的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很難真實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結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診斷方法
Folin-吳憲法。
鄰甲苯胺法。
GOD-POD法(葡萄糖氧化酶偶聯比色法)。
糖尿病症
(1)多尿: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晝夜尿量達3000~4000毫升,最高達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數也增多,有的患者日尿次數可達20餘次。因血糖過高,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別是腎小球濾出而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糖亦越多,如此惡性循環。
(2)多飲: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以飲水來作補充。因此排尿越多,飲水自然增多,形成正比關係。
(4)消瘦:由於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消耗過多,體重下降,出現形體消瘦。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但是,並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飲多尿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併發症為首發症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如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女患者外陰道癢等。甚至有的患者直至發生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時才被確診。
實驗測試
(1)尿糖測定。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不超過100mg,一般常規的尿糖定性測不出。若每日尿中排出糖超過100mg,則稱為糖尿。
(2)血糖測定。多採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也有採用鄰甲苯胺法。正常空腹血糖為3.9~6 .1mmol/L,若兩次重複測定空腹血糖≥7.0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
(4)胰島素測定。測定標準:①空腹時正常值為5~15mU/L,胰島素依賴型則低於正常的下限或測不出,非胰島素依賴型在正常範圍或高於正常人。②胰島素釋放試驗:胰島素依賴型無高峰出現,呈低平曲線;非胰島素依賴型高峰較正常為低,或高峰延遲。
(5)C肽測定。①空腹血中正常值為1.0±0.23μg/L,胰島素依賴型減少或測不出,非胰島素依賴型可在正常範圍或偏低,②C肽釋放試驗同胰島素釋放試驗曲線。
醫學研究證實,糖尿病是胰島功能的病變,單查空腹血糖判斷是否糖尿病,必然造成部分糖尿病漏診,因為糖尿病早期首先是餐後血糖升高,此時空腹血糖可以偏高或者正常;另一方面,有些非糖尿病患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肝病及長期套用激素者,可出現血糖升高,故單靠空腹血糖又可導致誤診。尿糖受腎糖閾的影響,與血糖不成正比。因此,尿糖不能作為糖尿病診斷的依據,要確診糖尿病,判斷其類型及嚴重程度就必須做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及C-肽興奮試驗,有條件做胰島素受體結合率試驗則更好,根據空腹血糖≥7.0mmol/1或餐後血糖≥11.1mol/1(除外胰腺瘤、甲亢、皮質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肝病及長期套用激素類藥物等因素)可診斷為糖尿病。
在診斷糖尿病的基礎上如胰島素釋放正常或不正常,C-肽釋放在正常範圍或不足,可診斷為Ⅱ型糖尿病,其輕、中、重度診斷標準如下:
輕度:空腹血糖和餐後3小時血糖值差在3~5mmol/1(如超過5mol/1應排除感冒、感染、情緒波動、勞累等因素),胰島素分泌正常或不足,C-肽釋放在正常範圍。
中度:空腹血糖和餐後3小時血糖值差在5~10mmol/1,胰島素釋放在餐後1小時,2小時低於正常值1/3,C-肽釋放在正常範圍或輕度低下。
重度:空腹血糖和餐後3小時血糖值差在10mmol/1以下,胰島素釋放在餐後1小時、2小時低於正常值2/3或四點均低。C-肽釋放低下。
血糖受損
服糖後2小時血糖正常<7.0mmol/L(<140mg/dl);
而空腹血糖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110mg/dl)但<7.0mmol/L(<126mg/dl)。
空腹血糖受損也是從正常過渡到糖尿病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階段,患者如果注意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也許還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藥)的話,血糖有可能逐漸變為正常。否則的話,也有可能發展成為糖尿病。
糖耐量低減和空腹血糖受損者約有1/3在幾年後發展成糖尿病,有1/3維持不變,另外1/3轉為正常。因此,這些人也應該經常檢查,並且積極預防。
防治方法
1、控制飲食,減少總熱量。吃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蕎麥、桑葉、南瓜、芹菜、冬瓜、竹筍、木耳、蘑菇、洋蔥、胡蘿蔔等。吃白肉(魚鴨雞肉)比紅肉(豬牛羊肉)好,粗細糧要搭配。先吃菜後吃飯,血糖可減半,先吃飯後吃菜,血糖要翻番。另外,經常飲用一些逍降茶,可以起到較好的調治效果。平時多食苦瓜、黃瓜等,可以配合降低血糖。
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慮、憂愁、悲傷、憤怒、緊張時,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環境穩定,精神愉悅,笑口常開,血糖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