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是一種由祖廟分靈之宮廟到祖廟來朝聖、進香的一種儀式行為。古時各地宮廟之謁祖進香儀式是一種單向性、零散性的進香行為,近年來這一活動趨向有組織大規模的發展趨勢,而媽祖祖廟迎接各分靈宮廟在既定時間統一朝聖的儀式,與古時基本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 地理標誌:莆田市
民俗介紹,習俗活動,歷史演變,鮮明特性,

民俗介紹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是一種由祖廟分靈之宮廟到祖廟來朝聖、進香的一種儀式行為。古時各地宮廟之謁祖進香儀式是一種單向性、零散性的進香行為,近年來這一活動趨向有組織大規模的發展趨勢,而媽祖祖廟迎接各分靈宮廟在既定時間統一朝聖的儀式,與古時基本相同。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自宋代開始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不論官方或民間,每逢媽祖誕辰或升天紀念日,或平時卜杯擇選吉日,都會以不同形式到湄洲媽祖祖廟進行拜祭。據《天后顯聖錄》、《元史·祭祀志》、《明史·禮志》等文獻記載,歷代朝廷因加封、賜匾、求國泰平民安、求漕運順利、求通航順暢、求軍事勝利等事由,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達300多次,而民間謁祖進香活動則不計其數。古時,到湄洲媽祖祖廟進香的莆田信眾大多結隊徒步跋涉,以示虔誠,如仙遊度尾鎮龍井宮、莆田白湖順濟社、黃石天后宮等至今還保留這一傳統。而泉州、廈門、台灣、金門等地的進香團,在古時都是從水路乘舟楫到祖廟進香,更具特色。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習俗活動

湄洲媽祖祖廟作為東道主,在這一習俗活動中是充當主角的,主要內容是迎駕(迎神)、接駕(接神)、祭拜、鉤爐(交換香火)、送駕(送神)等。
一、祖廟迎駕(迎神)
凡前來謁祖進香的信眾團隊都要事先與湄洲媽祖祖廟聯繫,通報進香團的規模、到達時辰、駐留時間。祖廟則安排舉行隆重的迎駕(迎神)儀式。迎駕隊伍一般在100至300人左右,最多時可達1000多人。包括:1、大旗;2、大燈;3、清道大鑼(敲打十三下);4、肅靜、迴避大牌;5、封號旗;6、彩旗;7、儀仗隊;8、提燈;9、提爐;10、大吹;11、球爐;12、鑾駕;13、日月扇;14、涼傘;15、護駕隊伍(按古代盔甲武士裝扮);16、車鼓隊;17、舞龍舞獅;18、十音八樂隊;19、其他舞隊;20、歌隊。迎駕隊伍安排在湄洲島泊岸碼頭,待到謁祖進香團隊來到時,進行精彩表演,高唱《迎神曲》,表示熱烈歡迎。
二、祖廟接駕(接神)
迎駕隊伍把前來謁祖進香的團隊迎接到祖廟廣場時,祖廟建築群到處彩燈明亮,鐘鼓齊鳴,傳統的莆仙戲“八仙迎駕”開始表演,主客無不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三、祖廟祭壇
按選定的進香祭典時辰到時,祖廟安排道士安放前來謁祖的媽祖神像,開設祭壇,由祖廟主持人主持祭祀儀式。進香團排列敬獻供品,開始謁祖朝拜,行三跪九叩之禮。接著,由主祭人誦讀祭文,焚帛。最後,是“鉤爐”儀式,由祖廟提供特製的香灰袋,裝上祖廟古香爐中的香灰,與前來謁祖進香的媽祖分靈廟宇帶來的香灰進行對換,象徵著祖廟香火永遠傳播到世界各地, 也表示祖廟永遠承認分靈寺廟的神權。
四、祖廟送駕
在完成謁祖進香拜祭,進香團擇定歸程時辰後,祖廟舉行盛大的送駕儀式。地點在祖廟和主殿,屆時鐘鼓齊鳴,鞭炮齊放,祖廟主持人再次主持三跪九叩大禮。然後樂隊奏響《送神曲》,歌聲之中,恭送前來進香的媽祖鑾駕漸漸離去。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在“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活動中,以上的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幾乎是定式傳承。只有迎神與送神的樂歌以及祭祈的祝文歷代都有變化。

歷史演變

1、迎送神樂歌演變情況
據宋代進士仙遊人廖鵬飛寫的《聖墩祖廟重建廟記》和其他宋代文獻資料分析,宋代的媽祖祭典已經形成了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送神的祭祈程式,而且,廖鵬飛還親自撰寫了《迎》、《送》二章,使鄉人歌而祀之:“神之來兮何方?戴玄冠兮出琳房。玉鸞佩兮雲錦裳,儼若存兮熱幽香。鼓坎坎兮羅杯觴,奠桂釀兮與椒漿。歲歲祀兮民樂康,居正位兮福無疆。”(右迎神)。“神之住兮何所?飄葳蕤兮步容與。禮終獻兮徹其俎,鶴駕驤兮雲旗舉。靈恍惚兮非一處,江之墩兮湄之嶼。旗搖搖兮睇莫睹,稽首送兮拜而俯”(右送神)。這是有史可稽的公元1142年後普遍流傳於莆仙媽祖廟宇的祭祀樂歌。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莆田籍進士李醜父作俾神之歌,教鄉人祭祀侑食。其辭曰:“峨峨兮新宮,神宴娛兮婆娑。翠旗兮蒙茸,弭節兮山之阿。渺湄洲兮閩中,食茲土兮維何?於赫兮威風,記兩淮兮戰多。紫金山兮摧戎,花黶鎮兮揮戈。合服城兮釋攻,若有神兮偽訶。驅厲鬼兮先鋒,殿南嶽兮群魔。駭雲間兮幟紅,悲風鶴兮傳訛。望海門兮浮宮,想護使兮韓倭。凶百怪兮魚龍,獨安流兮靡他……。舞漢女兮丰容,邀游湘兮英娥。食茲士兮以功,羌如山兮如何。嘉仕女兮敬恭,消庇癘兮淳和。俾邊民兮樂農,有年書兮麥樂。閱長江兮無窮,與牲碑兮不磨。”
南宋莆田人洪希文曾作祭天妃歌,吹擊笙鼓,以侑馨潔,其詞曰:“南海之墟宅祝融,湄洲之島神所宮。大海盪泊傾魚龍,神靈秘怪無不容。陽開陰闔相撞舂,轉禍為福須臾中。海波安流天無風,漕引獲利舟楫通。中流失勢默禱穹,大莫大兮更生功。聖朝寵遇恩數隆,徽加懿號神欣逢。天香下繞雨露濃,神降忽倏來無蹤。禮嚴祀事賓屬從,修陳俎豆酣笙鏞。神其醉飽年穀豐,民不疫癘時和雍,國與鹹休期無窮。
元代文宗皇帝圖貼睦耳於天曆二年(1329)曾御製祭祀媽祖樂歌,詞曰:“劍之水兮潺諼,渺長溪兮汪洋。峙靈宮兮在上,鎮海岳兮瑤壇,繽紛兮羽旄,絪縕兮天香。海不揚波兮安流,飄洋飆兮引舟。徼大惠兮罔極,濟我漕兮無憂。望白雲兮天際,乘彩鸞兮悠悠。獻瓊觴兮式歌且舞,作神主兮永鎮千秋!
元代的祭典沿襲宋制。據《誠意伯劉先生文集》(明原利本藏台灣中央圖書館)載:劉伯溫於元至正年間在《台州路重建天妃碑》中記述,“復作迎亨、送神之章,俾歌以祀神。”其詞曰:“潔珍兮羞肥,芳椒蘭兮菲菲。盼靈舟兮駐雲旗,神不來兮渺予。思輕霞兮長煙,風颼飀兮漪漣。神之來兮翳九玄,伐鼓兮鏗鐘。吹羽笙兮舞寬幢,猋迴旋兮留六龍。樂具奏兮齋肅雍,鴻熙洽兮 釐祝從。江安流兮海恬波,伏蛟蛇兮偃黿鼉。蔚桑庥兮穗麥禾,有壽考兮無天瘥。穆幽譖藉兮動天和,於神功兮世不磨。”歌中描述了媽祖祭典的盛大場景:“伐鐘鼓”,“吹羽笙”、“舞寬幢"、“齋肅雍”……
明代人賴聚在《重修天妃廟記》中記述:敬系以迎神、送神之辭曰:“神苞坤兮宣揚,昭靈和兮越裳。出顯入幽兮神無方,揚雲旗兮海若藏。神之來兮紫霞軿,運化機兮鞭雷霆,宣鯤壑兮靖滄溟。神之去兮陟天庭,寰瀛順軌兮水波不興,神恩汪氵歲 兮天地清寧。
清代人祁順也在《天妃廟記》中記述:復作迎亨、送神之詞,俾邦人歌以祀之。其詞曰:蓀壁兮藥房,辛夷楣兮蘭桂梁。雜芬菲兮成堂,神之奠兮海旁。吉日兮將事,女巫兮蕙芳。清蒸兮芳醴,衣彩兮傳葩,吹參差兮舞婆娑。神不來兮奈何?輕風颼兮水揚波。神之來兮容與,載運旗兮駕風馭……
現在,湄洲島媽祖祖廟採用的《迎神》之曲為:
神之來兮,駕龍螭兮,神故鄉兮,水之湄兮。
告潔虔兮,奉盥匜兮。神其怡兮,民愛禧兮。
《送神之曲》為:
禮既成兮,神其行兮。舉駕旌兮,升玉京兮。
海宇清兮,島嶼明兮。邀祥禎兮,永和平兮。
《迎神》和《送神》同用一曲調,音樂帶有神秘、悠揚的韻味,表現神之來去縹緲無跡的意境。
根據文獻記載,近千年來,關於媽祖祭祀樂歌達300多首,以上可看出歷代祭祈媽祖的《迎神》《送神》樂歌之詞,大多採用楚辭、漢賦體,以示高古,現在改為四言“詩經體”,更為古樸,同時也為了適應音樂改革演唱需要。
2、歷代祝文演變情況
媽祖祭文也稱祝文,是通神文告的總稱。包括古代御祭的詔誥,祈求神靈的祈禱文。祭文多用四六句等駢文形式,內容一般為歌頌媽祖、祈求某種庇佑,表達虔誠之意。由於祈祝人的祈求目的不同,所以的祝文內容都不盡相同。祝文的形式特點可概括為古樸、典雅、簡練、華美幾個方面。如:
宋朝光宗紹熙元年,褒封致祭詔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今崇祀岳瀆,懷柔百神,禮所不廢。至於有功國家,有裨民社者,報當異數。靈惠崇福善利夫人林氏,靈明丕著,惠澤亶敷,累有御災捍患之勛,今見救旱恤民之德……”
元朝文宗天曆二年十月二十戊申日祭湄洲廟,御祭文曰:“惟乾坤英淑之氣,鬱積扶輿以篤,生大聖炳靈於湄洲,為天地廣覆載之恩,為國家弘治平之化。特命臣恭詣溟島虔修歲祀,秩視海岳光揚,今古於休哉!”
明代宣德六年,欽差正使太監鄭和領興平三衛指揮千百戶並府官員買辦木石,修整廟宇,並御祭一壇。“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茲遣鄭和等道涉江海,往返諸番,惟神有靈,默加佑助。俾風波無虞,人船利涉,浮達之際,鹹賴底綏。特以牲醴祭告,神其饗諸。”
康熙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欽差禮部郎中雅虎等齎香帛到湄詣廟致祭。御祭文曰:“國家茂膺景命,懷柔百神,祀典具陳,罔不祇肅,若用天體,滋至地紀,為之效靈……”
清康熙間,福建總督姚啟聖之祈禱疏文:“謹抒愚衷,上請天妃主裁而言曰:四海廣闊,惟神是憑。凡濤順逆並惟神是主。是神之權大德尊,適足俟天地而並日月也……”
公元二OO五年太歲乙酉年三月十二日金門天后宮媽祖會皆金門各界人士詣湄洲媽祖祖廟謁祖,舉行慶典祀祭。祝文曰:
“大地之大 惟海為特 波濤際天 風去莫測
天后媽祖 秉乘坤德 總司海若 陽候水伯
出國使神 遠洋估客 遇難呈祥 紅燈閃爍
歷年逾千 庇民護國 榮及鄉邦 光照史冊
和年之神 中國之傑 五州信仰 不限膚色
虔備祭禮 獻爵奠帛 兼備樂舞 以祈福澤
告浩告虔 趨蹌拜謁 千秋萬春 聲靈永赫”
歷代媽祖祭文內容豐富,涉及歷史、軍事、航海、醫療、外交、宗教、習俗等許多方面,極具研究價值。
相關製品及其作品
1、大旗; 2、大燈;
3、大鑼; 4、大牌;
5、封號旗; 6、儀仗隊;
7、提燈; 8、提爐;
9、大吹; 10、球爐;
11、鑾駕; 12、日月扇;
13、涼傘; 14、迎送神歌曲;
15、祝文、帛書。

鮮明特性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是在湄洲媽祖分靈世界各地後發端的。自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起至今,在漫長的媽祖信仰發展過程中。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沿襲古制,凸顯民俗,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形成了現在相對固定的程式與內容,並充分展示了鮮明的特性: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l、傳承性:謁祖進香是民間拜祖活動與古代帝王浩蕩隊伍祭祀天地、先祖的結合物。媽祖榮膺褒封天后,其朝覲媽祖的隊伍規格應體現皇家的莊嚴肅穆,因而具有生生不息的傳承性;
2、親和性:媽祖作為一個普通民女而成為四海之神,是由民心塑造出來的神祗,從民間到朝廷,從內陸到海外,不拘畛域,不囿疆界,不論道釋,不分族群,萬眾敬仰,崇信有加。所以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才那么博大精深,才那么具有親和性;
3、示範性:媽祖文化在長期的傳播發展中已具有世界性影響,目前,世界各地建有5000多座上規模的媽祖分靈廟宇,超過2億信眾。其莊嚴厚重、豐富多彩的內容,規範有序、合乎傳統的禮儀,受到各分靈廟宇的推崇。具有廣泛的示範性。
4、現實性: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媽祖分靈廟之“祖廟”,湄洲島又是國家旅遊度假區,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習俗以其莊嚴肅穆、規範有序而受到各分靈廟宇,尤其台灣媽祖宮廟的廣泛讚譽,這對繁榮媽祖文化,推動旅遊事業,促進閩台交往具有獨特的作用,對促進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發揮積極作用,因而其有重要的現實性。
5、永恆性:作為民俗、信仰、禮儀、工藝美術頌神樂歌、通神祝文的傳承載體,展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我國現階段的文明建設中,應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考量,採取保護性、搶救措施,使之保持其永恆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