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陵

清太子陵

清東陵風水牆的西峰口外,聳立著一座山勢秀美、景色宜人的朱華山。乾隆初年,在這裡修建了一座端慧皇太子永璉的園寢。先後共葬有乾隆帝的兩個皇子、五個阿哥和一位公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太子陵
  • 外文名:crown prince of Qing Dynasty
  • 地理位置:薊縣以東30里,元寶山庄內。
  • 氣候類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
  • 動工時間: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
  • 竣工時間: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
  • 耗資白銀:白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
  • 耗資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
簡介,墓主人介紹,地理位置,選址風水,墓葬結構,其餘墓主,皇陵地位,墓主血親關係,史料記載,文學作品,

簡介

據史記載,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園寢,唯獨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華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璉的園寢。朱華山,坐落於孫各莊滿族鄉朱華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間,此山才載於薊洲志:“州東三十里,內有端慧皇太子園寢。” 現位於薊縣元寶山庄內。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萬年吉地終於確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勝水峪在嘉慶四年(1799年)定名為裕陵)。隨後,乾隆派大學士訥親、戶部尚書海望會同欽天監官員帶領風水人員到東陵一帶為永璉相度園址,先後相看了馬蘭峪、七星山等地,因這些地方垣局狹窄,下砂稍低,規模未備而落選。後來,相中了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朱華山來龍秀麗、穴情明確,水口交鎖、羅城周密。考之理氣,龍自天皇左旋入首,水從辛酉右轉歸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氣消納,最為合局。又刨驗土色,至一丈有餘,俱系純黃嫩色,且堅而細,實為上等佳土。經風水官反覆詳加相看,以朱華山地方山勢整秀,垣局實屬嚴密,公同酌議,定下了在朱華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園寢,並繪圖呈請乾隆御覽。經過反覆挑選,最後朱華山以“來龍秀麗,穴情明確,土色純黃”而中選。經乾隆欽定,欽天監選擇吉期,於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興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園寢正式竣工,共耗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永璉的葬期選擇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當時園寢的大殿還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園寢。

墓主人介紹

愛新覺羅·永璉,封端慧皇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得,據說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后。清朝前四個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屬於嫡出。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出皇子繼承皇位。永璉既是嫡出,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為皇位繼承人。未想兩年多以後,永璉竟病死了,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給永璉的諡號為“端慧皇太子”。
永璉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地理位置

薊縣以東30里,清東陵風水牆的西峰口外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今元寶山庄轄區內。

選址風水

永璉死後,首先要辦理的後事就是選擇園址,營建園寢事宜。大臣們提出了幾個地方,乾隆都不同意。為什麼呢?原來乾隆想把永璉葬在自己的陵寢附近,使驕兒長倚膝下。而這時乾隆的萬年吉地還沒有派人卜擇,這樣永璉的葬地自然不能確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暫安於京西田村殯宮。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萬年吉地終於確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勝水峪在嘉慶四年(1799年)定名為裕陵)。隨後,乾隆派大學士訥親、戶部尚書海望會同欽天監官員帶領風水人員到東陵一帶為永璉相度園址,先後相看了馬蘭峪、七星山等地,因這些地方垣局狹窄,下砂稍低,規模未備而落選。後來,相中了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朱華山來龍秀麗、穴情明確,水口交鎖、羅城周密。考之理氣,龍自天皇左旋入首,水從辛酉右轉歸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氣消納,最為合局。又刨驗土色,至一丈有餘,俱系純黃嫩色,且堅而細,實為上等佳土。經風水官反覆詳加相看,以朱華山地方山勢整秀,垣局實屬嚴密,公同酌議,定下了在朱華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園寢,並繪圖呈請乾隆御覽。經過反覆挑選,最後朱華山以“來龍秀麗,穴情明確,土色純黃”而中選。經乾隆欽定,欽天監選擇吉期,於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興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園寢正式竣工,共耗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永璉的葬期選擇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當時園寢的大殿還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園寢。

墓葬結構

端慧皇太子園寢修建十分考究。坐北朝南,背靠朱華山,左右砂山圍護,栽種了1360棵儀行樹,建有庭殿五間,內設帷幔、壁衣、九龍沖天帳,均用香色錦緞製成。東西各五間均為單檐歇山式,東西各有一燎爐。宮門三問,繞以朱垣,所有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門外兩廂、班房各三間,建有三孔石橋一座,過橋東側為神廚庫、井亭,這是任何王爺陵都不曾有的設施,在太子陵後院,建有石券兩座、磚券一座,三券並排,上面封土,裡面安葬著端慧皇太子。

其餘墓主

端慧皇太子死後,孝賢皇后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一又生了太子永琮,乾隆帝喜出望外,準備立永琮為皇太子,可是這位皇七子剛剛兩歲,竟因天花而喪命。乾隆帝十分悲痛,給永琮加“悼敏”諡號,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葬於端慧皇太子寶頂左側的磚券之中。從此,乾隆帝不再立皇太子。
悼敏皇子的券內還合葬著乾隆皇帝的第九子和第十子,第九子稱九阿哥,為淑嘉皇貴妃所生,年僅兩歲就夭折去世了,連名字也未起。第十子稱十阿哥,為舒妃葉赫那拉氏所生,三歲夭折去世,無名,當年七月葬於悼敏皇子券內。
端慧皇太子寶頂右側為磚券,內葬有乾隆帝第十三、十四、十六子。居中的皇十三子永璟,生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二月,為乾隆帝第二位皇后即純帝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所生,只活一歲半(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便夭折去世,左右隨葬的十四子永璐與十六子皆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生,與皇十五子嘉慶帝永琰為一母所生的兄弟。永璐死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時年四歲,當年入券。十六阿哥生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歲夭折去世,無名,當年入券。
端慧皇太子園寢兩側,另有一座十二貝勒園寢,十二貝勒永璂為乾隆皇帝第十二子,生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生母為死後降為皇貴妃等級入葬的純帝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永璂於1799年3月追封為貝勒。他的陵寢規模較小,為布瓦蓋頂,與端慧皇太子陵寢比較大為遜色。
兩位皇子,五位阿哥所葬的三座地宮一字排開,緊密相連,券頂覆土後,呈筆架形,故稱其寶頂為筆架山。在寶頂前的東南角上,還葬饕忻貴妃所生的十一歲病逝的八公主。其墓穴稱為“天落池”。

皇陵地位

因為是皇太子園寢,所以祭祀的等級僅次於帝、後陵。整個朱華山一個村莊的滿族人為這幾個孩童守陵。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祭日,都由皇帝從京師派王公前往祭祀。皇帝謁東陵時,有時也親往奠釃。儀式隆重,祭品豐盛,奢侈驚人。據<薊縣誌>載:端慧皇太子園寢“乾隆八年建,建立千總一員,外委一員,馬兵七名,守兵四十七名,以守護焉”。

墓主血親關係

人物
關係
人物
關係
愛新覺羅·弘曆
父親
舅舅
祖母
外祖父
三妹(同母)
八弟
愛新覺羅·永琮
七弟(同母)
六弟
大哥
五弟
四妹
四弟
十妹
三弟
九妹
孝賢純皇后
母親
六妹
愛新覺羅·胤禛
祖父

史料記載


  《清史稿 列傳八 諸王七》  
端慧太子永璉,高宗第二子。乾隆三年十月,殤,年九歲。十一月,諭曰:“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清史稿 高宗本紀》  
乾隆三年 (冬十月)辛卯,皇次子永璉薨,輟朝五日,以御極後,親書永璉為皇太子密旨,一切典禮如皇太子儀。丁酉,謚皇太子永璉為端慧皇太子。 壬寅,上幸田村,奠端慧皇太子。 
乾隆四年(十月)甲申,端慧皇太子周年,上幸田村奠酒。  
乾隆八年(十二月)乙卯,賑山東陵縣等十二州縣衛旱災。葬端慧皇太子於朱華山寢園。
《宣宗本紀》
道光二年(三月)庚戌,上謁昭西陵孝東陵景陵裕陵,詣端慧皇太子園寢奠酒。
道光十九年(三月)癸卯,上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詣端慧太子園寢奠酒。
《德宗本紀》
十六年(閏二月)庚申,上臨奠端慧皇太子園寢。

文學作品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謁陵路過朱華山時,寫有一首《朱華山酹酒》,充分表達了乾隆失去愛子之後的悲痛心情。
《朱華山酹酒》
兆葉維熊意舉男,髫齡書史即深耽。墳前省識吾懷悼,地下應知汝抱慚。覺後夢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難堪。從今擬廢蒼舒誄,古佛無生叩寶龕。”
愛新覺羅.弘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