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訓

淮南子·天文訓

《淮南子·天文訓》是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此書撰著於景帝一朝的後期,而於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進獻於朝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淮南子·天文訓
  • 創作年代:西漢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劉安,李尚,蘇飛,伍被等
第一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二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三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四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五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六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七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八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九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一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二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三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四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五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六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七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八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十九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二十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二十一部分,原文,注釋,譯文,第二十二部分,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評析,出處簡介,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原文

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①,故曰太昭②。道始於虛霩③,虛霩生宇宙④,宇宙生氣。氣有涯垠⑤,清陽者薄靡⑥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⑦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注釋

馮馮翼翼,洞洞:都是混沌不開,沒有一定形狀的樣子。
②太昭:宇宙原始的混沌狀態。
⑥虛霩:即太虛。霩,同“廓”,空闊,開朗。
④宇宙:指時間和空間。
⑤氣: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涯垠:邊際。
⑥清陽:清輕的氣。薄靡:輕微發散的樣子。
⑦重濁:沉重混濁的氣。凝竭:聚集。

譯文

在還沒有天地的時候,宇宙一片混混沌沌的狀態,沒有一定的形體也沒有一定的景象,因此叫做太昭。清虛空廓是道原始的狀態,清虛空廓後來又生成宇宙,宇宙生出元氣。這種元氣是有一定的界限的,其中清明部分往上升騰就形成天,重濁部分凝結下沉就形成地。清明部分的氣容易匯聚到一起,重濁部分的氣很難融合在一起,所以最先形成的是天,地是後來才形成的。天和地的精氣相融合在一起,於是孕育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精華融合在一起孕育了春秋冬夏四季,四季的精氣消散之後產生萬物。陽氣積聚在一起,其中的熱氣便產生了火,太陽於是就由火氣的精華部分產生;陰氣積聚在一起,其中的寒氣便形成了水,月亮正是由水汽的精華部分產生的。太陽、月亮的精華之氣散逸出去,於是星辰便產生了。日月星辰懸掛於天空之上,水潦塵埃存在於大地上。以前共工和顓頊爭奪天下的帝位,共工盛怒之下頭撞不周山,把擎天的柱子撞斷了,系地的繩子也被扯斷了。天傾斜於西北方,所以日月星辰也都倒向西北方向了;地陷塌偏東南方,所以水流塵土都向東南方向奔流了。

第二部分

原文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①;幽者含氣②者也,是故水曰內景③。吐氣者施④,含氣者化⑤,是故陽施陰化。天之偏氣⑥,怒者為風;地之含氣⑦,和者為雨。陰陽相薄⑧,感⑨而為雷,激而為霆,亂⑩而為霧。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勝則凝而為霜雪。

注釋

①外景:光芒在外,指火和太陽。
②含氣:吸收氣體。
③內景:光芒在內,指水和月亮。
④施:給予。
⑤化:生成。
⑥偏氣:不正之氣。
⑦含氣:吸收的氣體。
⑧薄:逼近。
⑨感:感觸。
⑩亂:雜亂。

譯文

天的本性圓的,地的本性是方的;方的地主宰幽暗,圓的天主宰光明。光明的天釋放出來的是陽氣,所以火和日的光芒就照射在外;幽暗的地包含的是陰氣,所以水和月就把光澤深藏在內。吐散陽氣的是主管施與的,蘊涵陰氣的是主管孕育的,所以陰陽二氣分別主管孕育和施與。陰陽二氣的不正之氣就形成怒氣,風便是由怒氣產生的;陰陽二氣相互交匯,便形成雨。陰陽二氣相迫近,得到感應就生成了雷,激烈動盪就生成閃電,散開便成濃霧。如果陽氣處於強勢,霧就飄散成了露水,如果陰氣處於優勢,霧就凝聚在一起成了霜雪。

第三部分

原文

毛羽①者,飛行之類也,故屬於陽;介鱗②者,蟄伏③之類也,故屬於陰。日者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獸除④,日至而麋鹿解;月者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⑤而蠃蚌膲。火上蕁⑥,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下。

注釋

①毛羽:即鳥類。
②介鱗:指龜和蛇等動物。
③蟄伏:指冬眠的動物。
④除:墜落。
⑤月死:農曆每月晦日,月光不明,所以叫“月死”。
⑥蕁:通“覃”,蔓延。

譯文

鳥類身上生著羽毛,能夠翱翔於太空,所以它們屬於陽類;龜蛇長著鱗甲,在地下冬眠,所以它們屬於陰類。太陽主宰著陽類,因此春夏兩季獸類都要開始換毛,夏至和冬至時麋鹿都會長出新角。月亮掌控著陰類,因此月缺時魚的腦髓就隨之減少,月亮昏暗不明時,螺蚌的肉就變得乾癟。火是往上躥的,水是往低處流的,所以屬於陽類的鳥能夠在高處飛翔,屬於陰類的魚只能在深淵中遊蕩。

第四部分

原文

物類相動,本標①相應。故陽燧②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③而為水。虎嘯而谷風④至,龍舉而景雲⑤屬,麒麟斗而日月食⑥,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⑦絲而商弦絕,賁星墜而勃海決⑧。人主之情上通於天,故誅暴則多飄風⑨,枉法令則多蟲螟⑩,殺不辜則國赤地,令不收則多淫雨。

注釋

①標:末端。
②陽燧:一種取火的工具,是利用凹面聚光的原理取火的。
③津:生津,即化氣。
④谷風:即東風。
⑤景云:祥雲。
⑥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端獸,是以犀牛、長頸鹿為原型的。食:蝕。
⑦珥(ěr):通“咡”,吐絲。
賁星:客星。決:溢出。
⑨誅暴:暴虐、誅殺。飄風:暴風。
⑩蟲螟:食心蟲。

譯文

萬物因為屬於同類,能夠相互感應,本和末能夠相互聯繫。所以把陽燧放在陽光下,就能積聚熱量生成火; 將方諸放在月光下,陰氣就會變成潤澤的水。老虎吼叫時就會颳起陰涼的山風,蛟龍飛舞就有祥雲升起,麒麟相鬥就會發生日食和月食,鯨魚一死,天空就會出現彗星,蠶吐絲時,商弦容易折斷,流星墜落時,海水就開始漫漲。人間君主的性情是和上天相互感應的,所以刑罰嚴酷暴風就多,歪曲法令蟲災就多,殺害無辜百姓就發生旱災,政令不合時宜就下暴雨,造成澇災。

第五部分

原文

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①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

注釋

①期:期約、聚會。

譯文

四季是上天的使者,日月擔任天的使節,星辰是上天會合的場所,虹霓彗星的出現是因為上天想表達一定的禁忌。

第六部分

原文

天有九野①,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億萬里;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鹹池四守、天阿。

注釋

①九野:即九天。野,分野。

譯文

上天一共劃分成九個區域,又分為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小區,和大地有五億萬里的距離;上天又分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鹹池、四守和天阿等。

第七部分

原文

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①,其星角、亢、氐②。東方曰蒼天③,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④,其星箕、斗、牽牛。北方曰玄天⑤,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幽天⑥,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⑦,其星胃、昴、畢。西南方曰朱天⑧,其星觜巂、參、東井。南方曰炎天⑨,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方曰陽天⑩,其星張、翼、軫。

注釋

①鈞天:依據高誘注,“鈞:平也。為四方之主,故曰‘鈞天’。”
②“其星”句:角、亢、氏三星離斗杓是最近的,所以把它們劃為中央。
③蒼天:《呂覽》註:“東方二月建卯,木之中也。木色青,故曰蒼天。”
④變天:陰陽始作,萬物萌芽,故曰變天。
⑤玄天:北方十一月建子,水之中天。水色黑,故曰玄天。
⑥西北方曰幽天:西方季秋(九月),將接近於陰氣(太陰)將盛的冬天,故稱“西北方曰幽天”。
⑦西方曰顥天:西方屬金,色白,故稱“西方曰顥天”。
⑧西南方曰朱天:南方為火,西南方曰火之末,炎氣下降,為少陽,故稱“西南方曰朱天”。
⑨炎天:《呂覽》註:“南方五月建午,火之中也,火性炎上,故曰炎天。”
⑩東南方曰陽天:南方為太陽,東方為少陽,處兩陽之間,故稱“東南方曰陽天”。

譯文

什麼是天的九野?其中中央區域叫鈞天,角宿亢宿氐宿同時又在這一區域裡分布著。東方叫蒼天,房宿心宿和尾宿都是位於這一區域的。東北區域叫變天,箕宿斗宿和牽牛宿恰好在這一區域裡。北方區域叫玄天,須女宿虛宿危宿和營室宿就屬於這一區域。西北區域叫幽天,東壁宿奎宿婁宿屬於這一區域。西方區域叫顥天,胃宿、昴宿畢宿位於這一區域。西南區域叫朱天,觜巂宿、參宿和東井宿屬於這一區域。南方區域叫炎天,輿鬼宿柳宿和七星宿分布在這一區域。東南區域叫陽天,張宿、翼宿和軫宿分布於此。

第八部分

原文

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①,其佐句芒②,執規③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④,其佐朱明⑤,執衡⑥而治夏。其神為熒惑⑦,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⑧,其佐后土⑨,執繩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注釋

①木:即木星。古代認為木星十二年一周天,每歲行一次。太:伏羲氏占有天下的年號,祭祀為東方天帝
句芒:依《呂覽》註:“少昊氏之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
③規:畫圓形的工具。
炎帝神農氏,祭祀時為南方之帝。
⑤朱明:即祝融,炎帝後裔,後人稱為火神。
⑥衡:測量水平的工具。
⑦熒惑:因為隱約不定,使人迷惑得名。
⑧黃帝:少典之子,祭祀為中央之帝。
后土:炎帝之子。
⑩繩:繩尺,木工取直的墨繩和尺子。
鎮星:因為二十八年運行一周天,好像鎮壓二十八星宿一樣,所以得名。
少昊:黃帝之子。蓐收:少昊之子。
矩: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太白:早晨出現於東方,又叫啟明星。
顓頊:黃帝之孫。玄冥:水神。
辰星:出現在西方。玄武北方七宿的總稱,形狀像龜蛇相交。

譯文

五星是什麼?東方是木星,它的主宰是太,句芒則是它的輔佐大臣,句芒執規尺來管理春天。歲星是東方的護神,蒼龍是它的代表獸,它在五音中屬於角音,日乾用的是甲乙。南方是火星,它的主宰是炎帝,朱明是它的輔佐大臣,朱明手拿衡器管理整個夏季。熒惑是南方的護神,朱鳥是它的代表獸,它在五音中屬於徵音,日乾用的是丙丁。中央是土星,黃帝是它的天帝,由后土擔任輔佐大臣,后土手拿繩墨管理四方的事物。鎮星是中央的護神,黃龍是它的代表獸,它在五音中是宮音,日乾用戊己。西方是金星,少昊是它的主宰,由蓐收來擔任它的輔佐大臣,蓐收執矩尺管理秋季的事務。太白是西方的護神,它是以白虎作為代表獸,它在五音中屬於商音,日乾用庚辛。北方是水星,顓頊作為它的天帝,由玄冥來輔佐,玄冥執權器管理整個冬季。星辰是北方的護神,玄武是它的代表獸,它在五音中屬於羽音,日乾用壬癸。

第九部分

原文

太陰四仲①,則歲星②行三宿;太陰在四鉤③,則歲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④,故十二歲⑤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歲而周。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⑥,受制⑦而出行列宿,司⑧無道之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飢為兵。出入無常,辯變其色,時見時匿。鎮星以甲寅元始建斗⑨,歲鎮行⑩一宿。當居而弗居,其國亡土;未當居而居之,其國益地,歲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歲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二十八歲而周。太白元始,以正月建寅,與熒惑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復出東方;出以辰戌,入以醜未;當出而不出,未當入而入,天下偃兵;當入而不入,當出而不出,天下興兵。辰星正四時,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婁,以五月下以五月夏至效東井、輿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牽牛。出以辰戌,入以醜未,出二旬而入,晨候之東方,夕候之西方;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飢。

注釋

①太陰:也叫太歲。古代天文學家假設的星名,與歲星相對應,但是與歲星的運行方向相反,主要用來紀年。四仲:即十二辰中的卯、酉、子、午,處於四面之中,也即十二節氣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②歲星:即木星。
③四鉤:即醜寅、辰巳、未申、戌亥。
④二八十六:即歲星行二宿乘以四鈞(八辰)等於十六(宿)。三四十二:歲星行三宿乘以四仲(四辰)等於十二(宿)。
⑤十二歲:木星實際上11.86年一周天。
⑥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之南,軫宿和翼宿的北面。
⑦制:令。
⑧司:主管。
⑨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為建。建斗:即鎮星起於斗。
⑩鎮:鎮守。行:巡查。
正月建寅:指甲寅年六月為一年之首,太陰、太歲相同。
“二百四十日”句:指出了金星的會合周期。
正:規定。
時:指季節。
飢:饑荒。

譯文

太陰處在子、午、卯、酉四辰次的時候,歲星每辰次就會經過二十八宿中的三星宿。太陰處在醜寅、辰巳、未申、戌亥四角相連的辰次時,歲星每辰次經過其中的二星宿。二乘以八等於十六,三乘以四等於十二,所以十二年就會行完二十八宿。歲星一天運行十二分之一度,一年運行三十又十六分之七度,十二年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即一周天。熒惑星進入太微垣的時間一般在十月,接受天帝命令,巡查各星宿,主管無道的國家,讓這些國家出現動亂、災害、疾疫、喪亡、饑荒和戰爭等災害。熒惑星沒有一定的出入軌跡,它的亮度顏色是不斷改變的,時出時沒。鎮星在甲寅年正月開始運行於斗宿部位,每年只運行一個星宿。如果它應該處在某一星宿,但是卻沒有位於這個位置時,那么這一星宿所代表的國家就要失去土地;要是不應該處於某一星宿,但是卻運行到那裡時,那么這一星宿所代表的國家就增加土地,糧食豐收。鎮星一天運行二十八分之一度,一年運行十三又十二分之五度,環繞一周天所需要的時間是二十八年。太白金星開始運行的時間是甲寅年正月的早晨,和熒惑星一起出現在東方。經過二百四十天便被遮住,等一百二十天后在傍晚時又在西方出現,二百四十天后再次不見了,等三十五天后再次在東方出現。它出現時位於辰位、戌位,消失時的位置是醜位、未位。如果它應該出現可是卻沒有出來、不該消失時卻不見了,那么天下就會沒有戰事。如果當它應該消失時卻還存在,不該存在時卻出現了,那么天下就會戰亂不止。一年四季可以根據辰星的運行來定,星宿一般在二月春分時運行在奎宿、婁宿之間,五月夏至時處於東井宿、輿鬼宿之間,在八月秋分時位於角宿亢宿之間,在十一月冬至時出現於斗宿、牽牛宿之間。它在辰、戌的方位出現,在醜、未方位消失,出現二十天后就不見了。清晨在東方等候,傍晚在西方守護。如果有一季它出現反常,那么這一季就會發生不協調的事情;如果一年四季它都是不出現,那么意味著大饑荒了。

第十部分

原文

何謂八風?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①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②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③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③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④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⑤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⑥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⑦至。條風至,則出輕系⑧,去稽留⑨;明庶風至,則正封疆⑩,修田疇;清明風至,則出幣帛,使諸侯;景風至,則爵有位,賞有功;涼風至,則報地德,祀四郊;閶闔風至,則收縣垂,琴瑟不張;不周風至,則修宮室,繕邊城;廣莫風至,則閉關梁,決刑罰。

注釋

①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
②明庶風:春分時的東風。
③清明風:立夏時的東南風。
景風:夏至時的南風。
④涼風:立秋時的西南風。
⑤閶闔(chānɡ hé)風:秋分時的西風。
不周風:立冬時的西北風。
廣莫風:冬至時的北風。
⑧輕系:輕刑。
⑨去:釋放。稽留:被拘留的人。
⑩正:修正。封疆:疆界。
田疇:田地。
出:拿出。
四郊:四方之神
縣垂:鐘磬等懸掛的樂器。

譯文

八風是什麼呢?條風在冬至日以後四十五天,將要立春時來到;明庶風在條風到達後四十五天,將要春分時來到;清明風在明庶風到來後四十五天,將要立夏時來到;景風在清明風來到四十五天,將要夏至時來到;涼風在景風來到四十五天,將要立秋時到達;閶闔風在涼風到達四十五天,將要秋分時來到;不周風在閶闔風來到四十五天,快要立冬時來到;廣莫風在不周風到來四十五天,快要冬至時來到。條風來臨就要對監獄中的輕刑的犯人進行赦免;明庶風來臨就要開始整理疆域田地;清明風來臨天子就要拿出幣帛之類的對諸侯進行慰問;景風來臨就開始著手給官員封爵嘉獎;涼風來臨就要報答土地之功,並祭祀四方神靈;閶闔風來臨就要把懸掛的鐘磬收起來,並且停止彈奏琴瑟;不周風來臨,開始維修宮室和邊疆城池;廣莫風來臨就需要關閉關卡和橋樑,判決案件和處罰有罪之人。

第十一部分

原文

何謂五官?東方為田①,南方為司馬②,西方為理③,北方為司空④,中央為都⑤。

注釋

①田:主農官。
②司馬:主兵。
③理:主獄。
④司空:主土。
⑤都:四方官之總管。

譯文

五官是什麼?東方木星是主管農業的田官,南方火星是主管軍事的司馬,西方金星是主管刑法的理官,北方水星是主管土木建築的司空,中央土星是所有官吏的大總管。

第十二部分

原文

何謂六府①?子午、醜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

注釋

六府:古人認為是天上貯存財物的地方。

譯文

何謂六府?就是十二辰中的子午相配、醜未相配、寅申相配、卯酉相配、辰戌相配和巳亥相配。

第十三部分

原文

太微者,太一①之庭也。紫宮②者,太一之居也。軒轅者,帝妃之舍也。鹹池③者,水魚④之囿也。天阿⑤者,群神之闕也。四宮⑥者,所以為司賞罰。太微者主⑦朱雀。紫宮執斗而左旋⑧,日行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⑨,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⑩,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歲。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五度,無餘分,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歲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歲而積千四百六十一日而複合故舍,八十歲而復故曰。

注釋

太一:天帝之別名。
②紫宮:也稱為紫微。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致相當於拱極星區,有十五星。
鹹池:在五車中,天潢南,鳥魚所在地。
④水魚:水神。
⑤天阿:應為天河。
⑥四宮:即紫微、軒轅、鹹池、水魚。
⑦主:掌管。
⑧左旋:向左旋轉。
⑨峻狼之山:指北斗星至冬至時斗柄指向南極之山。
⑩牛首之山:指夏至時斗柄指向北極牛首之山。
天一:北極星的別名。
建寅:夏正以寅月為歲首。
營室:即二十八,星宿玄武七宿的第六宿。
一紀:紀年的單位,為七十六歲。
大終:即一個周期。
奇:零數。
曰:應為“日”。

譯文

天帝的宮廷是太微垣。天帝的居室是紫微宮。嬪妃的宮室位於軒轅。水神的魚池便是鹹池。天河來承當群神的城牆。四守是獎賞懲罰的主管。太微主宰朱雀。紫微宮執掌北斗讓它向左旋轉,每天運行一度,每年環繞一周天。冬至時位於峻狼山這方位,每天移動一度,一共運行一百八十二又八分之五度時,夏至日正好到達牛首山這方位,然後返回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正好用一年的時間。在斗柄指向寅的正月初一晨旦便開始了太歲紀年,在營室宿五度的部位是日月同現的時間。太歲紀年起再過七十六年,在正月初一晨旦,日月同現於營室宿五度的部位,又到了曆元的開始,這就是“一紀”。運行二十紀,即把一千五百二十年叫做“大終”,這時,日月和星辰又回復到以甲寅年作為紀年的元年位置。北斗每天一度,一年就有四分之一的餘數,所以四年的時間就積累一千四百六十一天,北斗星可以到達原來的宿位,經過八十年,又回復到最初的日子上。

第十四部分

原文

子午、卯酉為二繩①。醜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②。東北為報德之維③也,西南為背陽之維,東南為常羊④之維,西北為蹄通之維。

注釋

①二繩:指四辰所代表的東至與夏至、春分與秋分,把一年用相互垂直的兩條線連線起來區分季節。
②四鉤:鉤,連線。指把醜與寅、辰與巳、未與申、戌與亥八個辰鉤連起來,每鉤之間夾一維。
③報德之維:陰氣極於北方,陽氣發於東方,自陰復陽,所以稱為報德之維。古代把角稱為維。
④常羊:不進不退的樣子。

譯文

子午和卯酉四個星辰組成兩條互相垂直的線。醜寅、辰巳、未申、戌亥分別組成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角,稱為“四鉤”。東北叫報德之維,陰氣開始變陽,所以叫陽氣恢復之角;西南是背陽之維,陽氣開始變陰,因此叫陽氣背離之角;東南陽氣沒有虧盈,所以叫陽氣徜徉之角;西北純陰,陽氣開始萌發,需號使來疏通,所以叫呼號疏通之角。

第十五部分

原文

日冬至則斗北①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②。日夏至則斗南③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曰夏至為刑④。陰氣極則北至北極,下至黃泉,故不可以鑿地穿⑤井。萬物閉藏,蟄蟲首穴⑥,故曰德在室。陽氣極則南至南極,上至朱天⑦,故不可以夷丘⑧上屋。萬物蕃息,五穀兆⑨長,故曰德在野⑩。

注釋

①斗北:北斗的斗柄朝北。
②德:始生的旺氣。
③斗南:北斗的斗柄朝南。
④刑:肅殺之氣。
⑤穿:打。
⑥蟄蟲:冬眠的動物。首穴:把頭埋在巢穴中。
⑦朱天:西南方為朱天。
⑧夷丘:平整山丘。
⑨兆:開始。
⑩野:郊外。

譯文

冬至時北斗的斗柄向北指向子辰部位,與子午經線重合,這時陰氣極為旺盛,陽氣開始萌發,所以說冬至是給萬物帶來旺氣的時候。夏至時北鬥鬥柄向南指向午辰部位,與子午經線重合,這時陽氣到了極點,陰氣萌發,所以說夏至給萬物帶來的是肅殺。陰氣達到極限時,北至北極、下至黃泉都能感受到陰氣,所以這時不應該鑿地打井。這時萬物都躲藏起來,有的藏進地穴進行冬眠,所以說旺氣在室內。陽氣到了極點時,南至南極、上至朱天都感受著陽氣,所以這時不可以平整山丘、修理房頂等。這時萬物開始繁衍,五穀開始生長,因此說這時陽德在野外。

第十六部分

原文

日冬至則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①,十一月水正②而陰勝。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③。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脫毛,麋角解,鵲始巢。八尺④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黃澤⑤,石精⑥出,蟬始鳴,半夏⑦生。蚊虻不食駒犢⑧,鷙鳥不搏黃口⑨。八尺之景,修徑尺五寸。景修則陰氣勝,景短則陽氣勝。陰氣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

注釋

①火正:火旺。漏:滲漏。
②水正:水旺。
③“燥故”二句:即用炭測量濕度。炭輕濕度小,炭重濕度大。
④八尺:測日影的表。
⑤流黃:即硫磺。澤:這裡用作動詞,流成河流。
⑥石精:一種五色的玉。
半夏:中藥名,五月開始生,正好在夏天的一半,所以叫半夏。
⑧駒犢:即小馬和小牛。
⑨黃口:即雛鳥。

譯文

冬至時陰水非常旺盛,但陽火也是相伴相隨的,夏至時陽火處於旺盛時期,但與之相伴的是陰水。所以五月火氣旺盛,還是有水汽滲漏的,十一月水汽旺盛,火氣也隨之上升。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汽升騰,所以夏至時空氣濕潤;火氣上升,所以冬至時天氣乾燥。天氣乾燥,那么木炭不能吸水就變輕,空氣潮濕,木炭吸水多就顯得重。冬至時井水水位上漲,盆水溢出,羊脫毛,麋鹿長新角,鳥鵲開始築巢。中午立八尺長的圭表,測出的日影有一丈三尺長。夏至時到處流黃水,石中的五色玉出現,蟬鳴叫,半夏長成,蚊虻還沒叮馬駒牛犢,猛禽也不對雛鳥進行捕殺。中午立八尺長的圭表,所測出的日影是一尺五寸長。日影長意味著陰氣盛,並且日離地遠,日影短意味著陽氣盛而日離地近。陰氣多雨水就多,陽氣多容易出現乾旱。

第十七部分

原文

陰陽刑德有七舍①。何謂七舍?室、堂、庭②、門、巷、術、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後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則刑在野,德在堂則刑在術,德在庭則刑在巷。陰陽相德③,則刑德合門。八月、二月,陰陽氣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門。德南則生,刑南則殺,故曰二月會而萬物生,八月會而草木死。
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醜是大寒,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放曰春分則雷行,音比蕤 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者比夾鐘。加十五日指已則小滿,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西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鐘首。陰生於午, 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歷枯,冬生草木必死。
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開行十二辰。鹹池為太歲,二月建卯,月從右行四仲,終而復始。太歲迎者辱,背者強;左者衰,右者昌。小歲東南則生,西北則殺,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謂也。大時者,鹹池也;小時者,月建也。天維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徒一歲而移,十二歲而大周天,終而復始。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冬至甲午,立春丙子。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故曰五音六律。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餘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
日冬至子午,夏至卯西。冬至加三日,則夏至之日也。歲遷六日,終而復始。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庚子受制。歲遷六日,以數推之,七十歲而復至甲子。

注釋

①七舍:即七處居留的地方。
②室:內室。堂:殿堂。庭:院子。
③相德:相合、集合。

譯文

陰氣主刑殺,陽氣主生長,它們一共有七處居住的地方。到底是哪些地方呢?就是指室、堂、庭、門、巷、術、野。十二月份陽氣在內室停留三十天,也就是說冬至前後在室內各留十五天,然後依次運行到各舍,在每一舍都停留三十天。陽氣位於內室時,陰氣處於郊野;陽氣位於廳堂時,陰氣處於街道中;陽氣位於庭院時,陰氣在巷子裡。陽氣和陰氣相等時,它們一起在大門口集合。八月秋分和二月春分時,陰陽二氣達到了平衡,那么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說陰陽二氣集合於大門口。陽氣貫穿南北,萬物開始生長繁育,而陰氣貫通南北時,萬物就被肅殺。所以說陰陽二氣在二月春分時聚合在一起,萬物就生長,陰陽二氣在八月秋分時聚合,草木開始枯萎。

第十八部分

原文

甲子受制則行柔惠①,挺群禁②,開闔扇③,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④,出貨財
戊子受制,則養老鰥寡,行藱鬻⑤,施恩澤。庚子受制,則繕牆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大搜客⑥,斷刑罰,殺當罪,息關梁⑦,禁外徙⑧。

注釋

①柔惠:愛撫。
②挺:寬緩。群禁:很多的禁令。
③闔扇:門扇,用木編的叫闔,用竹子編的叫扇。
④封侯:古代帝王諸侯把爵位、土地賜人,在特定疆域內封邦建國。
⑤藱鬻(yù):飯食。
⑥搜客:搜尋奸佞的人。
⑦息:關閉。關梁:關卡橋樑。
⑧外徙:人員往外遷徙。

譯文

甲子受命的春季,開始廣施仁德,寬緩各種禁令,大開城門,去掉路障關卡,不砍伐樹木。丙子受命的夏季,開始舉薦良才,對有功之臣進行獎賞,封立王侯,分散財物。戊子受命的夏季,對老人進行贍養,對寡婦鰥夫進行撫恤,廣施救濟,讓恩澤傳播廣大。庚子受命的秋季,應當對城郭進行維修,對各種禁令進行審察,治理兵器,警誡各級官員,懲治罪犯。壬子受命的冬季,應當把城門閭門緊閉,對外流人員進行大規模搜查,審判犯人,處決該殺的人,封鎖關卡橋樑,不準人員流動。

第十九部分

原文

甲子氣燥濁①,丙子氣燥陽②,戊子氣濕濁,庚子氣燥寒,壬子氣清寒。丙子乾③甲子,蟄蟲早出,故雷早行。戊子乾甲子,胎夭卵毈④,鳥蟲多傷。庚子乾甲子,有兵。壬子乾甲子,春有霜。戊子乾丙子,霆。庚子乾丙子,夷⑤。壬子乾丙子,雹。甲子乾丙子,地動⑥。庚子乾戊子,五穀有殃。壬子乾戊子,夏寒雨霜。甲子乾戊子,介蟲⑦不為。丙子乾戊子,大旱,苽⑧封熯。壬子乾庚子,大剛,魚不為。甲子乾庚子,草木再死再生。丙子乾庚子,草木復榮。戊子乾庚子,歲或存或亡⑨。甲子乾壬子,冬乃不藏⑩。丙子乾壬子,星墜。戊子乾壬子,蟄蟲冬出其鄉。庚子乾壬子,冬雷其鄉。

注釋

①燥濁:乾燥、混濁。
②燥陽:乾燥、溫暖。
③乾:冒犯、沖犯。
④卵毈:卵壞孵不出鳥。
⑤夷:傷。疑為“電”。
⑥地動:即地震。
介蟲:龜之類的長甲殼的動物。
⑧苽(qū):茭白。
⑨或存或亡:指年歲有豐收有歉收。
⑩冬乃不藏:即地氣向上散發,冬天轉暖。
其鄉:“其鄉”二字懷疑是衍文。

譯文

甲子之氣本性乾燥混濁,丙子之氣本性乾燥溫熱,戊子之氣溫熱混濁,庚子之氣乾燥寒冷,壬子之氣清新寒冷。如果丙子之氣侵犯了甲子之氣,那么冬眠動物就會提前出來活動,雷聲提前到來。如果戊子之氣侵犯了甲子之氣,則動物就會有死胎,禽卵就不會全部孵化,蟲鳥受到傷害。如果庚子之氣侵犯了甲子之氣,就會出現戰爭。如果壬子之氣侵犯了甲子之氣,那么春天就會發生霜凍的災害。如果戊子之氣侵犯了丙子之氣,就會有雷聲大作。如果庚子之氣侵犯了丙子之氣,多出現閃電。如果壬子之氣侵犯了丙子之氣,那么會有冰雹的危害。如果甲子之氣侵犯了丙子之氣,就有地震災害發生。如果庚子之氣侵犯了戊子之氣,那么就會五穀欠收。如果壬子之氣侵犯了戊子之氣,那么夏天就會很冷甚至出現霜降的反常天氣。如果甲子之氣侵犯了戊子之氣,那么長有甲殼的動物不能正常發育。如果丙子之氣侵犯了戊子之氣,就會發生旱災,水生的茭白就枯死。如果壬子之氣侵犯了庚子之氣,那么魚類不能正常發育。如果甲子之氣侵犯了庚子之氣,那么會出現死木復生的奇怪現象。如果丙子之氣侵犯了庚子之氣,那么草木一年兩次開花。如果戊子之氣侵犯了庚子之氣,那么收成就不好。如果甲子之氣侵犯了壬子之氣,那么就會出現暖冬,不利於儲藏東西。如果丙子之氣侵犯了壬子之氣,會出現流星。如果戊子之氣侵犯了壬子之氣,那么冬眠的動物會在冬天離開洞穴。如果庚子之氣侵犯了壬子之氣,那么冬天會出現響雷的異常現象。

第二十部分

原文

季春三月,豐隆①乃出,以將②其雨。季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③,百蟲蟄④伏,靜居閉戶。青女⑤乃出,以降霜雪,行⑥十二時之氣,以至於仲春二月之夕⑦,乃收其藏而閉其寒。女夷鼓歌,以司天和⑧,以長百穀禽鳥草木。孟夏之月,以熟谷禾;雄鳩⑨長鳴,為帝候歲⑩。是故天不發其陰,則萬物不生;地不發其陽,則萬物不成。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日至而萬物生。遠山則山氣藏,遠水則水蟲蟄,遠木則木葉槁,日五日不見,失其位也,聖人不與也。

注釋

①豐隆:即雨師,另一種說法是雷師。
②將:行、降。
③殺:殺氣。
④蜇:隱藏。
⑤青女:天神,即青霄玉女,主管霜雪。
⑥行:運行。
⑦夕:指月份的下旬。
⑧司:管理。天和:自然祥和之氣。
⑨雄鳩:布穀鳥
⑩帝:指天帝。候歲:守望年歲。
月歸、日至:陰氣散去,陽氣歸來。
與:通“豫”,愉悅。

譯文

季春三月,豐隆開始出現,雨開始降落。季秋三月,地氣開始侵入地下,大自然出現了肅殺之氣。各種昆蟲躲藏起來,把洞門堵上,靜靜地待在洞穴里。這時青女開始出現,於是降霜下雪,行使十二時令之氣,直到第二年的仲春二月下旬,陽氣才剛得到釋放,關閉寒氣。女夷出來踏樂而歌,主管著春夏萬物的生長,使自然充滿溫和之氣,百穀禽鳥草木繁榮生長。孟夏四月,溫和陽氣促使莊稼成熟,布穀鳥開始鳴叫,為天帝傳送節氣的信息。因此,天如果不收斂寒冷之氣,那么萬物就不能生長;地如果不散發溫熱的陽氣,則萬物不能成熟。天圓地方,道處於正中央。太陽代表陽氣,月亮代表陰氣。陰氣到來萬物死亡,陽氣到來則萬物生長。太陽如果遠離山,那么山上的雲氣開始躲藏,如果遠離水那么水裡的游魚蟄伏起來,如果遠離樹木那么樹木枯萎,這就是說要是五天太陽都不出來露臉,那就是失去了自然的規律,連聖人都感到不快樂。

第二十一部分

原文

太陰元始①,建於甲寅,一終②而建甲戌,二終③而建甲午,三終④而復得甲寅之元。歲徙⑤一辰,立春之後,得其辰而遷其所順⑥。前三後五⑦,百事可舉。太陰所建,蟄蟲首定⑧而處,鵲巢鄉而為戶。太陰在寅,朱鳥在卯,句陳在子⑨,玄武在戌,白虎在酉,蒼龍在辰。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太歲;醜為閉,主太陰⑩。

注釋

①元始:乾支紀年的開始。
②一終:約一千五百二十年為一終。
③二終:約三千零四十年為二終。
④三終:約四千五百六十年為三終。
⑤徙:移動。
⑥得:合乎。辰:十二辰。遷:改變。順:順序。
⑦前三後五:即前三天,後五天。
⑧首定:選擇頭所處的方向。
⑨句陳:即鉤星,在紫微垣內,靠近北極,又叫極星,一共五顆。
太陰:二字疑有誤,故譯文用“某某”代替。

譯文

太陰紀年建元從甲寅年開始,經過一千五百二十年走向終結,又從甲戊年開始運轉,經過三千零四十年是二終,再開始的紀年是甲午年,再經過四千五百六十年是三終,最後又恢復到了甲寅年開始建元。它每年所移動的距離是一個星辰,立春後位於新的一辰,順次運行在相應的辰次上。在它運行到某一辰的前三天或後五天,乾什麼事情都是可以的。太陰建元之時,蟄蟲就將頭朝著這個星辰的方向居住,鵲鳥所建造巢穴門戶也向著這個星辰的方向。當太陰位於寅辰之時,朱鳥運行到卯辰,句陳星位於子辰,玄武位於戌辰,白虎位於酉辰,蒼龍位於辰辰。太陰運行到寅辰時,這個月是建月,運行到卯辰時,這個月是除月,運行到辰辰時,這個月是滿月,運行到巳辰時,這個月是平月,主宰著萬物的生長發育;太陰運行到午辰時,這個月是定月,運行到未辰時,這個月是執月,主宰陷損;太陰運行到申辰時,這個月是破月,衡星來主管萬物;太陰運行到酉辰時,這個月是危月,斗杓主管萬物;太陰運行到戌辰時,這個月是成月,主管少德;太陰運行到亥辰時,這個月是收月,主宰大德;太陰運行到子辰時,這個月是開月,由太歲主事;太陰運行到醜辰時,這個月是閉月,主宰某某。

第二十二部分

原文

太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①。其雄②為歲星,舍斗、牽牛,以十一月與之晨出東方,東井、輿鬼為對③。太陰在卯,歲名曰單閼④。歲星舍須女、虛、危,以十二月與之晨出東方,柳、七星、張為對。太陰在辰,歲名曰執除,歲星舍營室、東壁,以正月與之晨出東方,翼、軫為對。太陰在巳,歲名曰大荒落⑤。歲星舍奎、婁,以二月與之晨出東方,角、亢為對。太陰在午,歲名曰敦牂⑥。歲星舍胃、昴、畢,以三月與之晨出東方,氐、房、心為對。太陰在未,歲名曰協洽⑦,歲星舍觜巂、參,以四月與之晨出東方,尾、箕為對。太陰在申,歲名曰涒灘⑧。歲星舍東井、輿鬼,以五月與之晨出東方,斗、牽牛為對。太陰在酉,歲名曰作鄂⑨。歲星舍柳、七星、張,以六月與之晨出東方,須女、虛、危為對。太陰在戌,歲名曰閹茂。歲星舍翼、軫,以七月與之晨出東方,營室、東壁為對。太陰在亥,歲名曰大淵獻。歲星舍角、亢,以八月與之晨出東方,奎、婁為對。太陰在子,歲名曰困敦⑩。歲星舍氐、房、心,以九月與之晨出東方,胃、昴、畢為對。太陰在醜,歲名曰赤奮若,歲星舍尾、箕,以十月與之晨出東方,觜巂、參為對。太陰在甲子,刑德合東方宮。常徙所不勝,合四歲而離,離十六歲而複合。所以離者,刑不得入中宮,而徙於木。太陰所居,日為德,辰為刑;德,綱日自倍因,柔日徙所不勝。刑,水辰之木,木辰之水,金火立其處。凡徙諸神,朱鳥太陰前一,鉤陳在後三,玄武在前五,白虎在後六,虛星乘鉤陳,而天地襲矣。

注釋

攝提格:古代以太歲在天宮運轉方向來紀年。太歲指向寅宮稱為攝提格。
②雄:指的是木星,即歲星。
③對:相對。
④單閼:卯年的別稱。
⑤大荒落:《爾雅·義疏》引李巡云:“言萬物皆藏茂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大荒落。”
⑥敦牂(zānɡ):萬物茂盛強壯的樣子。
⑦協洽:陰陽化生,萬物和諧的樣子。
⑧涒灘:萬物吐秀傾垂的樣子。
⑨作鄂:萬物隕落的樣子。
⑩困敦:即混沌。
赤:陽。奮:迅。若:順。
刑:肅殺。德:旺氣。合:聚合。
常:按照規律。不勝:不能制服。
合四歲:即從東往西,從西往南,從南至北,從北至東,四歲刑德合。
綱日:古代迷信的人附會陰陽相生相剋的說法,選擇吉日幹事。認為十日中有五柔五剛,即五陰五陽。
諸神:即朱鳥、鉤陳、玄武、白虎。
襲:合。

譯文

太陰位於寅辰時,把這一年稱為攝提格。跟它所對應的雄星是歲星,位於斗宿、牽牛宿之間,於夏曆正月和斗宿、牽牛宿於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東井宿、輿鬼宿和它們遙遙相望。太陰位於卯辰時,把這一年稱為單閼。歲星位於須女宿、虛宿危宿之間,於二月和須女、虛、危三宿在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柳宿、七星宿、張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於辰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執除。歲星位於營室宿、東壁宿之間,於三月和營室、東壁二宿於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翼宿、軫宿和它們相對而望。太陰位於巳辰時,把這一年命名為大荒落。歲星位於奎宿婁宿之間,於四月和奎、婁二宿在凌晨的時候一同出現在東方的天空中,角宿亢宿與它們相對出現。太陰在午辰時,把這一年稱作敦牂。歲星位於胃宿、昴宿畢宿之間,在五月的時間裡與胃、昴、畢三宿在凌晨的時候一同出現在東方的天空,氐宿房宿心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於未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協洽。歲星正好位於觜巂宿、參宿之間,於六月和觜巂、參二宿在凌晨的時間裡一起出現在東方,尾宿箕宿和它們遠遠呼應。太陰位於申辰時,把這一年命名為涒灘。歲星位於東井宿、輿鬼宿之間,在七月的時候與東井、輿鬼二宿於凌晨時一起同現於東方,斗宿、牽牛宿和它們遠遠相對而望。太陰位於酉辰時,把這一年叫做鄂。歲星位於柳宿、七星宿、張宿之間,在八月的時候與柳、七星、張三宿在凌晨的時間一起出現在東方,須女宿、虛宿危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於戌辰時,把這一年叫做閹茂。歲星位於翼宿、軫宿之間,在九月的時候和翼、軫二宿在凌晨的時間一起出現在東方,營室宿、東壁宿和它們遠遠相望。太陰位於亥辰時,把這一年稱為大淵獻。歲星位於角宿亢宿之間,在十月的時候與角、亢二宿凌晨同時出現在東方,奎宿婁宿和它們遠遠相對。太陰處在子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困敦。歲星位於氐宿房宿心宿之間,在十一月的時候和氐、房、心三宿凌晨同時出現在東方,胃宿、昴宿畢宿和它們遠遠呼應。太陰位於醜辰時,把這一年稱為赤奮若。歲星位於尾宿箕宿之間,在十二月的時候與尾、箕二宿在凌晨的時候同時出現在東方,觜巂宿、參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於甲子年時,刑與德在東方宮這裡會合。按“刑”以東西南北的順序運行,“德”按照東西南北中的順序運動的規律,“德”進入中宮,那么“刑”就會偏離它不能駕馭的方位,轉向了它所應處的方位,如此一來,“刑”、“德”會契約行四年後開始出現偏離,但是偏離十六年後又在東西南北四宮中會契約行。這樣算來,這種離、合為期二十年。可是“刑”、“德”分離的原因是由於“刑”在東西南北四宮運行完後,按規律是不可以進入中宮的,而只能轉移到屬木的東宮。太陰所居的方位,記日天干是“德”,表月地支(十二辰)是“刑”。記日天干是“德”中,把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奇數日看做是陽日,即所謂的剛日;把乙、丁、辛、巳、癸這五個偶數看做是陰日,即所謂的柔日。作為剛日的陽德依靠自身的陽剛之氣,讓自己能居住在它應該處於的位置,即甲德位於甲主東宮、丙德位於丙主南宮、戊德位於戊主中宮、庚德位於庚主西宮、壬德位於壬主北宮;但是看做是柔日的陰德只能通過順從陽德才能運行到東西南北中這五宮中,即乙德從庚在庚(西宮)、丁德從壬在壬(北宮)、己德從甲在甲(東宮)、辛德從丙在丙(南宮)、癸德從戊在戊(中宮)。“刑”位於卯位時,可以讓本該屬“木”的“寅、辰”也像“水”辰“亥、子、醜”一樣的“木”;“刑”位於子位時,可以讓本來屬“水”的“亥、醜”成為像“木”辰“寅、卯、辰”樣的“水”;可是“刑”位於戌申和巳未這兩個辰位時,屬“火”的巳、未兩個辰位和屬“金”戌、申二辰都不會受“刑”的影響,都堅持著自己的位置。凡是諸神的運行情況,都是把太陽作為標準來確定的,朱鳥在太陰所處的前一辰,鉤陳位於太陰所處的後三辰的位置,玄武位於太陰所處的前五辰的位置,白虎位於太陰所處的後六辰的位置。鉤陳如運動到了子辰,還和子辰所對應的玄枵次中的虛星相靠近,這時天地都一派祥和平安的景象。

作品評析

在全書的總體結構中,《天文訓》屬於“上考天文”的內容,此章的用意在於使人“知逆順之變,避忌諱之殃,順時運之應,法五神之常”,最終“有以仰天承順,而不亂其常者也”。全篇以天文為中心,同時介紹了曆法、氣象、音樂等方面的知識,是中國天文學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獻。《天文訓》不僅記載了寶貴的天文資料,更重要的是,它把天文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並把樂律和計量標準作為其附庸,專立一章加以論述,這在中國文獻記錄中還是第一次,直接影響到後來的《史記》、《漢書》等正史。
在天文方面,本文論述了宇宙的起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天體的分布及運行規律等;曆法方面,第一次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十九閏七等;氣象方面,論述了“八風”與天體運行密切相關的氣候、物象等的變化規律;音樂方面,論述了“五音”、“十二律”的產生演變等,在中國樂律史上有繼往開來的作用。這裡選取的是《天文訓》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論述了天地、陰陽、四季、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形成,以及天道與世間物象、人事之間的關係。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天體起源學說,勾勒了“虛廓→宇宙→氣→陰、陽→天、地”這樣一條演化路線。作者認為,天地未形成之前,宇宙混沌不分,迷迷茫茫,處於一種“無”的狀態,這一個階段稱為“太昭”。“虛廓”,也是空虛、無形之意,“遒”開始形成於此。“虛廓”產生出了宇宙(時間和空間),宇宙又生出“氣”,“氣”有不同,輕的部分飄逸上升變成天,濁重的部分凝結聚集成為地。清微之氣容易聚合,沉重渾濁之氣凝結困難,所以,天先於地而成。天地形成後孕育出各自的精氣,又分化為陰陽二氣,陰陽之氣相互會合集中,便產生春、夏、秋、冬四時,陰陽之氣散布開來,形成萬物,世界進入了生命的境界。長期積聚的陽的熱氣生成火,火的精氣變為太陽;長期積聚的陰氣生成水,水的精氣變為月亮。太陽、月亮多餘的精氣變為星辰。這就是《淮南子》關於天體起源的理論,這一理論經東漢張衡的肯定,曾流行了一千多年。
  2. 論述了“八風”的名稱、發生的季節以及每個季節相應的政令等,貫穿著天人相應的思想。“八風”的名稱,在古代典籍中有多種說法,《呂氏春秋》以“炎風、滔風、薰風、巨風、淒風、風、歷風、寒風”為八風,《說文》以“融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閶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為八風。
  3. 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直至今日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天文知識,其確立經歷過一個長時期的積累過程,《淮南子》所記二十四節氣名稱與順序,則與現今通行的已完全相同,這在中國文獻中是第一次。此外,它還說明了二十四節氣與音律等的對應關係,這是漢代人測候陰陽消長以推測災異的重要坐標,反映出作者思想中的陰陽五行觀念。
  4. 講述了太陽在一天運行中不同時刻的名稱,就是所謂的“十六所”。王充在《論衡·說日篇》中說:“五月之時,晝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晝十分,夜六分。從六月往至十一月,月減一分,歲日行天十六道也。”王充所謂“十六道”,與此“十六所”相吻合,所以錢塘認為,這就是漏刻
    “十六所”中虞淵、濛汜等名見於《楚辭》,《尚書》里也說到“暘谷”,可見,這一說法由來已久,淵源有據。
  5. 詳細解釋了十二律名稱的含義。律學是聲學的一部分,是一門科學,但因為它與氣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在古代被視為溝通天人關係的一個媒介。本文中,作者以斗所指的方向分地支為十二律,對十二律的涵義做了充分的說明。
  6. 闡述了度量衡的由來。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度量衡也“生乎天道”的觀點,並將度量衡與律歷聯繫、配合起來,顯示了其“天人一體”的觀念,無所不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對後世影響極大,對鞏固國家的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漢承秦制,從劉邦建漢到漢宣帝,基本上是繼承並發展秦制。前201年,劉邦曾令張蒼根據秦制定度量衡程式,張蒼是秦時的官吏,非常熟悉秦制,所以,漢代的度量衡制度也很快就建立起了。
  7. 闡述了人天相應的思想。文中講到“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四時……人亦有四肢”等。這種解釋雖然很不科學,但卻代表了古人對自身的一種認識。更可貴的是,作者強調“蚊行喙息,莫貴於人”,反映出以人為貴的思想。這一思想,自先秦以來就較為盛行,顯示了中國人對生命的重視,是值得珍視的一種價值觀。
  8. 介紹了古代確定東西方向、測量日遠及天高的方法。漢代是中國古代天文測量的黃金時期之一,在天象觀測、天文觀測儀器創製、天文測量理論和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空間和時間是天文觀測和研究的對象,正是在長期天文觀測的基礎上,人們才形成了對空間和時間的總的看法,也就是宇宙觀。《淮南子》里的這段記錄,應是漢代天文觀測技術的真實反映,顯示古人探索宇宙奧妙的偉大成果。

出處簡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志》云:“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據高誘序言,“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於道家。《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
《淮南子》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其博奧深宏的內容中蘊涵著豐富的哲學、史學、文學等各個領域的思想文化資源。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劉安是豆腐的創始人,著有《淮南子》。
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他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