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

結核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隨著環境污染和愛滋病的傳播,結核病發病率越發強烈。除少數發病急促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tuberculosis
  • 就診科室:傳染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肺
  • 常見病因:結核桿菌
  • 常見症狀:低熱,乏力,咳嗽,咯血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原發性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經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體的結核菌,常在肺部或腸壁形成原發病灶。
2.血型播散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大量結核菌一次或在極短時間內多次侵入血循環而引起,此時,由於機體變態反應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強。
3.繼髮型
指原發感染過程中肺內遺留下的潛在性病灶重新復燃或結核桿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臨床表現

侵入不同部位表現不一。肺結核早期或輕度肺結核,可無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被忽視,若病變處於活動進展階段時,可出現以下症狀:
多在午後體溫升高,一般為37~38℃之間,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間盜汗,女性可導致月經不調或停經。
1.肺部結核
咳嗽、咳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早期症狀,痰內帶血絲或小血塊。
2.胃部結核
臨床表現很不一致,有些無症狀或很輕微,有些類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數似潰瘍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噯氣,腹痛與進食無關。幽門梗阻所表現的嘔吐多以下午、晚間為重,嘔吐物為所進之食物,不含膽汁,潛血可為陰性,嘔吐後腹脹減輕。除胃症狀外還可伴全身結核症狀,如乏力、體重減輕、下午發燒、夜間盜汗等。體格檢查上腹有時可觸及不規則的包塊,有幽門梗阻時,在上腹部可見胃型、蠕動波及震水音。
3.肝結核
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和乏力。其他症狀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發熱多在午後,有時伴畏寒和夜間盜汗;有低熱者也有弛張型者,高熱可達39~41℃。身患結核病者可長期反覆發熱。
4.腸結核
臨床表現在早期多不明顯,多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如與腸外結核並存,其臨床表現可被遮蓋而被忽略。因此,活動性腸外結核病例如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症狀。

檢查

1.塗片檢測
將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製成塗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灶的部位、範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
3.結核菌素試驗
(1)陽性表示結核感染,但並不一定患病。稀釋度一作皮試呈陽性者,常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
(2)陰性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況。①結核菌感染後,需4~8周變態反應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變態反應前期,結素試驗可為陰性。②套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者營養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結素反應可暫時消失。③嚴重結核病和各種危重患者對結素無反應。④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統缺陷(白血病、結節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結素反應也常為陰性。
4.淋巴細胞培養+γ干擾素釋放試驗
比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更敏感和更特異,不受既往卡介苗注射的干擾,但不能區分隱性感染或活動性結核。
5.分子生物學方法
PCR-TB。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

治療

在確定治療原則和選擇療法之前,應確定結核病的類型和現階段病灶進展及好的情況,並檢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無活動性結核存在。同時遵循以下治療原則:
1.早期病變中的細菌多,藥物容易發揮作用;
2.劑量適宜既能發揮最大殺菌或抑菌作用,同時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應不大;
3.聯合用藥可防止耐藥性產生,聯合用藥還可針對各種代謝狀態細菌及細胞內外菌選藥,已達到強化藥效的目的;
4.用藥不能隨意間斷,間歇療法在劑量及間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規律,不屬間斷療法;
5.化療要堅持全程,目的在於消滅持存菌,防止復發,全程不一定是長程。
只有遵循以上五個原則、早期、適量、聯合、規律、全程,才能確保治療徹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