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公務禮儀讀本

海關關員公務禮儀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海關關員公務禮儀讀本
  • 出版社:中國海關出版社
  • ISBN:9787801655424
  • 作者:田自安
  • 品牌:中國海關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海關關(警)員公務禮儀讀本》圍繞政府公務員在日常辦公、公務交往、文書信函、辦公通訊、接待洽談、出行涉外等方面應遵守的禮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海關關(警)員作為“國門衛士”在個人儀容方面、在辦公按待方面尤其應該注意的禮儀法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著裝與配飾禮儀
第一節 海關關(警)員的著裝禮儀
第二節 海關關(警)員的配飾選擇

第二章 儀容與舉止禮儀
第一節 海關關(警)員儀容要求
第二節 海關關(警)員舉止要求

第三章 辦公與人際禮儀
第一節 美化環境,創造滿意的辦公場所
第二節 嚴於律己,嚴格遵守辦公紀律
第三節 勤於政務,任勞任怨地執行公務
第四節 協調關係,營造和諧的辦公氛圍
第五節 高效服務,注重"視窗"辦公特色

第四章 會晤與迎訪禮儀
第一節 會晤中的幾項禮儀
第二節 拜訪與迎訪禮儀

第五章 交談與洽談禮儀
第一節 海關人員交談禮儀
第二節 海關人員洽談禮儀

第六章 電話與網路禮儀
第一節 電話使用禮儀
第二節 手機使用禮儀
第三節 傳真使用禮儀
第四節 網路使用禮儀

第七章 名片與禮品禮儀
第一節 名片使用禮儀
第二節 禮品收受禮儀

第八章 海關信函禮儀
第一節 信函的內容與格式
第二節 信函的回覆

第九章 接待與赴宴禮儀
第一節 正式來賓的接待禮儀
第二節 赴宴與餐桌禮儀

第十章 出行與住宿禮儀
第一節 出行應做到有備無患
第二節 出行應遵守交通禮節
第三節 出行應遵守住宿禮節
第四節 國(境)外出行別忘付小費

第十一章 儀式與會議禮儀
第一節 海關人員宣誓、授銜、任職儀式
第二節 海關人員集會與檢閱
第三節 海關關徽的使用
第四節 頒獎儀式
第五節 新聞發布會
第六節 日常會議
第七節 會議合影禮儀要求

第十二章 涉外與民俗禮儀
第一節 涉外交往中注意事項
第二節 涉外公務活動
第三節 應對國外媒體
第四節 了解涉外禮俗規則
第五節 熟悉各國家慣用招呼語
第六節 懂得外國人"眼神"運用特點
第七節 了解異域的手勢語
第八節 知道外國人對顏色的理解和看法
第九節 同一些相關的國家(地區)交往中的禮儀
第十節 涉外舞會禮儀要求
第十一節 涉外日常交往禮節
第十二節 海關外事接待禮儀
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一)交談表情要自然
表情,通常是指一個人面部的表情,即一個人面部神態、氣色的變化和狀態。人們在交談時所呈現出來的種種表情,往往是個人心態、動機的無聲反映。海關人員在交談時,為了體現誠意和熱情,應當充分注意把握好表情。
1.交談時應凝神專注,目光保持平視,輕鬆柔和地注視對方。談話時,眼神呆滯,或目光游離、漫無邊際,都是不可取的失禮之舉。如果是多人交談,就應該不時地用目光與眾人交流,以表示交談是大家的,彼此是平等的。
2.交談時應適時露出微笑。微笑可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態度,創造出交流和溝通的良好氛圍,並能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在交往中,微笑常常是打破僵局的手段,是化解僵局的妙招。但是,交談中不時露出的微笑,要做到甜美而真誠,自然而得體,不可過於誇張,讓對方感到不自然。
3.交談時可適當運用眉毛、嘴、眼睛在形態上的變化,表達自己對對方所言的贊同、理解、驚訝、迷惑,從而表明自己的專注之情。或隨著交談話題、內容的變換,用目光和表情作出及時、恰當的反應,或喜或驚,或微笑或沉思,流露出會意的萬千情意,從而使交談融洽、和諧、生動、有趣。
4.交談時的表情應與說話的內容相配合。與上級領導談話,應當恭敬而大方;與民眾談話,應當親切而溫和;在秉公執法時說話,應當嚴肅而認真。
(二)交談舉止應得體
人們在交談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伴隨出一些動作舉止。這些肢體語言,通常是自身對談話內容和談話對象的真實態度的反應。因此,海關人員在學習和掌握交談禮儀時,首先應能夠對自己的舉止予以規範和控制。
1.適度的動作是必要的。例如,發言者可用適當的手勢來補充說明其所闡述的具體事由。傾聽者則可以點頭、微笑來反饋“我正在注意聽”、“我很感興趣”等信息。可見,適度的舉止既可表達敬人之意,又有利於雙方的溝通和交流。
2.避免過分、多餘的動作。與人交談時可有動作,適當的動作加重談話的語氣是必要的,但不應出現某些不尊重別人的舉動,如左顧右盼、雙手置於腦後、高架“二郎腿”、揉眼睛、伸懶腰、挖耳朵、剪指甲、擺弄手指、活動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雙手插在衣袋裡、看手錶、玩弄鈕扣等,這些動作會使人覺得你心不在焉,傲慢無禮。談話時,動作也不可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拉拉扯扯、拍拍打打。交談時應儘量避免打哈欠,如果實在忍不住,也應側頭掩口,並向他人致歉。
(三)交談中莫忘傾聽
談話本身包括說和聽,善於說是一種天性,而善於傾聽則是一種修養。聽,體現了對人的尊重,能創造一種與說者心理交融的談話氣氛。一個出色的聆聽者,本身即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能引起對方的談話興趣。所以說,海關人員遵守交談禮儀,不僅表現在“說”字上,還應體現在“聽”字上。交談過程中,不要自己一個人講,要注意給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
(四)交談須迴避忌諱
人際交往中,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對象談話,都有一些忌諱。我們要做到和氣、文雅、謙遜地交談,就必須要在不違背常規的情況下,自覺迴避交談忌諱。
1.忌在他人正在進行談話時,未徵得對方同意,悄悄湊上去旁聽。如想參與別人談話時,應先打招呼,徵得對方同意後再加入。相應地他人若想參與你的交談,你則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如若確實有事需與其中某人說話,也應等到別人談話結束後再提出要求。談話中若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應向對方打招呼並表示歉意。
2.忌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或辯論。兩人交談時,應輕聲細語,聲音大小以對方聽清為宜。不要相距很遠高聲交談和遠距離與他人打招呼、問候,而應雙方走近後才問候致意。
3.忌喋喋不休地談論對方不感興趣的事情。應儘量避開令人不愉快的話題,以免影響情緒和氣氛,交談應儘量選擇大家喜聞樂道的話題,但也不要無原則的迎合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基本立場。交談應迴避自己不熟悉的話題,切忌一知半解,故弄玄虛,不懂裝懂,在內行面前“班門弄斧”。
4.忌在談話中提及對方的生理缺陷或以往發生過的不體面的事情,以免使當事人因此產生沮喪、痛苦、自卑等消極情緒,覺得你在注意他的缺陷、了解他的不體面之事。交談中除非是出於工作需要,一般不宜涉及此類話題。
5.忌打斷對方。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如有急事確需打斷別人交談時,應注意禮節。先向交談各方打個招呼,“很對不起,打斷你們一下”或“我插一句”。
6.忌補充對方。交談時應擺正自己位置,不能表現出好為人師,總顯得比別人懂得多,愛補充對方談話。當然如果雙方身份一樣,且彼此熟悉,有時適當補充一點對方談話,並無大礙,但是在談判中或上級正在說話而沒讓你補充時,是絕不能隨意補充的。
7.忌說話重複。常言說“話說三遍無人聽”,即使再有意思的話題,如果重複地說,對方也會感到索然無味。
8.忌追問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詢問對方單位的機密事宜,忌揭他人隱私,不可把別人的私生活當談資,他人的私生活和隱私權應得到保護,不要蜚短流長,更不可背後議論人、撥弄是非、傳播不負責任的小道訊息。
9.忌談話刺傷對方。萬一無意中說話傷了對方,應儘可能地使對方挽回面子,給對方提供“台階”,立即道歉,請求原諒。
10.忌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過分地關心他人的行動去向,了解他人年齡、婚姻、收人狀況,詢問他人身高、體重等。

序言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文化,以一種精神的力量約束並支配著人們的行為,在協調社會關係上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禮儀,是個人內在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是組織管理是否完善的標誌,是衡量一個民族、國家國民素質和道德水準的尺度,是社會精神文明的一面鏡子通過對公務員良好形象的塑造,可從中折射出社會的風貌和文明進步的程度,並在公眾中起到一定的示範效應。
海關是我國進行國際交往的對外“視窗”,是國家精神風貌的最直接體現者。海關對內代表政府,是人民海關;對外代表國家,是中國海關。外界在與海關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通過海關的形象來評價中國政府公務員的素質和形象。因此,每一個海關人都有必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維護國家政府的聲譽,實現海關總署提出的“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目標。
形象的塑造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學習、升華過程。《海關關(警)員公務禮儀讀本》在闡述一般性禮儀規範的基礎上,根據海關公務活動的範圍、特點,側重介紹了海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及需要掌握的禮儀知識。本書圍繞政府公務員在日常辦公、公務交往、文書信函、辦公通訊、接待洽談、出行涉外等方面應遵守的禮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海關關(警)員作為“國門衛士”在個人儀容方面、在辦公接待方面尤其應該注意的禮儀法則。另外,本書的每章開頭都有概括性的介紹,便於讀者快速掌握該章內容,在學習時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在全國海關為貫徹、落實《海關總署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海關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繼續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素質,大批量造就人才,沿著全國海關教育培訓十一五規劃既定的工作目標大步邁進,進一步深入推動軍事化海關紀律部隊建設和海關文化建設的時候,希望本書的正式出版,能夠進一步推動海關準軍事化隊伍建設和海關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海關公共理論培訓體系,並希望每位關(警)員都能在閱讀本書中受益!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於再版時補充修改。
2008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