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

臨清市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是聊城市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位於臨清市東環路南段新華辦事處桑樹園村,臨世界文化遺產古運河。現為山東省和諧宗教活動場所、聊城市和諧宗教活動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清市
  • 占地面積:25畝
  • 建築面積:2749平方米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相關傳說,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歷史悠久,古樹名木眾多,環境優雅,建築風格古樸,占地25畝,建築面積2749平方米。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始建於明萬曆初年,後經清、民國擴建續修,形成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群體,宮觀殿宇巍峨,香火鼎盛,樓閣連亘,在魯西北、冀西、冀南乃至晉西都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素有“小泰山”之美譽。《臨清州志》載:“南有泰山碧霞祠,北有臨清娘家廟”。
文革期間,由於歷史原因,宮觀不復存在。1992年,臨清市政府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滿足廣大信教民眾的生活需求,在桑樹園村原址基礎上恢復重建臨清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1997年經山東省宗教局批准,設立為道教活動場所。該祠也是道教文化與運河文化的融合地。
現任住持為山東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聊城市道教協會會長、臨清市道教協會會長蔡高真(蔡永兵)道長,臨清市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同時也是聊城市道教協會和臨清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建築格局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現由一個大殿,六個配殿組成(碧霞殿、玉皇殿、賜福殿、聖母殿王母殿財神殿、救苦殿),供奉道教神像26餘尊。

相關傳說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泰山奶奶本在泰山憩居,到各地巡遊稱為“出巡”,“回”臨清是怎么回事呢?這要從泰山頂上碧霞祠內泰山奶奶金身說起。
碧霞祠創建於宋真宗泰山封禪祭天后的第二年,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建祠是為供奉道教尊奉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泰安奶奶。然建祠易,請神難。碧霞元君棲與何處?其化身為何物?到哪裡去請呢?道家信眾集思廣益後認為“帝為天”,而“天傾西北”,由此推斷帝和其女應該在泰山的西北方向,遂派真人按此方向尋覓。時建祠諸人中恰有一位臨清的工匠,薦曰:臨清運河旁邊有大香椿樹一顆,樹齡千年,常有人當作神樹供奉。道家隨即前往查看,果見樹冠蔽天,樹幹三人不得合圍,又因香椿木質宜予雕刻,且散發清醇之氣,符合天仙玉女應具香艷之身的條件,該樹遂被選中,成為最早被真金素裹的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之身。這樣臨清自然就成了泰山奶奶的娘家。
那么,她在泰山棲居後又何以再來臨清呢?這要歸結於規模宏大的臨清廟會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三十日和九月十五日,碧霞元君祠會舉行盛大的迎鸞接駕廟會,傳承百年的廟會文化。
臨清廟會在唐代就很盛行,城鄉均有,時間不同,規模不一。據記載:“南有泰山碧霞祠,北有臨清娘家廟”,最有名的當屬臨清城東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的四月廟會。和各地廟會功能一樣,它一邊承載著祭祀活動,充實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邊承載著貿易功能,滿足著人們對生產信息和物資交流需求。於是鄉紳商賈、社會名流,便積極籌資,在臨清城東桑樹園村建起了恭迎泰山奶奶回娘家的十里長亭,並於每年農曆三月三十與農曆九月十五舉行盛大的儀式迎鸞接駕。屆時廟會內神台高架、鼓樂喧天,文武戲班獻技競藝,各種社火不甘下風。眾士紳香客舉杖奉儀,善男信女前呼後擁,老幼婦孺爭相觀看,組成綿延里許的迎駕隊伍,共同到城東泰山方向,把象徵泰山奶奶乘坐的鑾駕接至廟內供奉參拜。每當會期,周邊縣民百里競至,數萬香客每日雲集,可謂盛況空前。因泰山奶奶每年都要回歸臨清,臨清人又於廟會處為其建起了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初稱泰山奶奶廟,原運河也藉助奶奶的靈氣在廟旁通過。至清朝時,乾隆帝南巡,地方官吏在此迎送聖駕,皇帝便在此下馬受朝,並歇息飲茶,又因每年兩次的大型迎鸞接駕廟會,盛況空前。據傳為魯西北最大的道教宮觀。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東環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