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鄭皇廟

泰國鄭皇廟

鄭皇廟是曼谷著名的地標之一,是當年泰國人集體奉獻出來的陶瓷片組合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皇苗
  • 地理位置:曼谷大皇宮對面
  • 著名景點寶塔 
  • 所屬地區:曼谷
皇廟簡介,規模,意義,旖旎景色,

皇廟簡介

鄭皇廟是曼谷著名的地標,位於大皇宮對面,因為其高聳 79 米的龐大壯觀寶塔 (Phra Prang)而聞名。佛塔的花飾外牆,是當年泰國人集體奉獻出來的陶瓷片組合而成,構成一個個美麗的圖案,可在塔前駐足慢慢地細心欣賞。寺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黎明廟,相傳是當年鄭皇率領軍隊時於黃昏路過此廟,故以此得名。不過,要欣賞佛塔,最佳時間是黃昏而非黎明時分,配合湄南河構成最動人的景致。
鄭信,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也是泰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鄭信的父親鄭達(後改名鄭鏞)是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年輕時遠赴泰國謀生,娶暹羅女洛央為妻。1734年,其妻在泰國生下鄭信。鄭信年少時被大臣昭披耶基節收為義子,13歲入宮成為泰國宮廷侍衛,後任太守。他從小接受貴族子弟的傳統教育,長成後從政。1764年,緬甸軍隊大舉入侵泰國,鄭信率領軍民英勇抗敵,立下了汗馬功勞。
泰王朝淪亡後,鄭信又在泰國東部招兵買馬擊退緬軍,並平定了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建立吞武里王朝,於1767年12月28日被擁為泰王,歷史上稱其為鄭皇。鄭信在位15年。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信被殺。
因其對國家貢獻巨大,泰國人民對他十分敬仰。泰族立國共歷4個王朝50位皇帝,其中只有5位業績卓著者被稱為“大帝”,鄭信便是其中之一。1950年,泰國政府在曼谷市吞武里廣場中央建立了“鄭皇達信紀念碑”供人瞻仰。政府還規定每年的12月28日即吞武里大帝登基之日為“鄭皇節”,以示對這位英雄的懷念。
華富村鄭氏宗祠門側有一副對聯:曾與帝王為手足,欣收天子作門生。鄭信的衣冠墓則在村外一個池塘旁,被澄海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澄海鄉間流傳一個“十八缸鹹菜”的傳說。相傳鄭信建國稱王的時候,家鄉專門派人前往泰國祝賀。鄉人臨走時,鄭信贈送了18缸禮物,叮囑鄉人回去後分贈父老鄉親。眾人回到船上急欲知道鄭皇所贈的是何物,打開缸蓋只見缸缸都裝滿鹹菜,眾人一氣之下把這些陶缸扔到了海里,只帶回其中一缸。
回到家鄉,大家都來看鄭皇的禮物,把缸中之物倒出,只見上面是一層鹹菜,下面全是閃閃發亮的金銀珠寶。原來鄭皇怕鄉人路上遇到海盜,便在缸口蓋上鹹菜以掩人耳目。鄉人見狀懊悔不已。這最後一個鹹菜缸現在還保存在鄭氏族人的家中,族人當它是傳家之寶,輕易不拿出示人。這是一個大肚小口的棕色大陶缸,缸身布滿螺旋樣凸起的花紋,與慣常所見的鹹菜缸大不一樣。
1998年,泰國詩琳通公主專程來到這裡拜謁鄭信衣冠墓,並將一頂絹制皇冠送給當地政府,隨同的泰國華僑還贈送了一尊鄭皇騎馬銅像。
此廟在大城王朝時是一座古寺,稱為“瑪喀寺”。據說,當年鄭王驅逐緬軍後,順湄南河而下,經過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時刻,遂下令上岸到寺裡面禮拜。後鄭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並改名為“黎明寺”。此廟被稱為“黎明寺”的另一個說法是由於其廟內最高的塔尖直插雲霄,高79米,人們便覺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故給予“黎明寺”之名。鄭王廟內這座高達79米的“拍攀”大佛塔,始建於1842年,屬於大乘舍利塔式,尖塔的外面裝飾以複雜的雕刻,並鑲嵌了各種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貝殼等,是泰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圍尚有四座與之呼應的陪塔,形成一組龐大、美麗的塔群,其規模在曼谷僅次於大皇宮和玉佛寺,有“泰國艾菲爾鐵塔”之美稱,令人嘆為觀止。
大佛塔與湄南河對岸的臥佛寺恰恰隔河相望。遊客可沿著陡直的石級,小心登上尖塔中層,俯望湄南河兩岸的旖旎景色。

規模

鄭王廟與曼谷隔湄南河相望,規模龐大,僅次於大皇宮和玉佛寺。寺院人口處有巨型守護神石像,寺內有五座一模一樣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為79米高的婆羅門式尖塔--巴壤塔,建於1809年,有“泰國艾菲爾鐵塔”之美稱。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層數很多,面積逐層遞減,顯得古樸而莊重。尖塔的外面裝飾以複雜的雕刻,並鑲嵌了各種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貝殼等,是泰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圍尚有四座與之呼應的陪塔,形成一組龐大而美麗的塔群。這些實心寶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層一層的佛像。從地面到塔頂,都以各色碎瓷片鑲成種種花飾。寶塔的地基部分繪有巨幅圖畫。佛像造形生動,雕工頗為精細。此外,寺內還有佛殿、佛堂、內有佛足印的四方殿、佛塔、王冠形尖頂的門樓、佛亭、6米高的巨魔雕塑、迴廊、假山以及中國石像等。大塔內有階梯供遊客攀爬。在塔上,可以極目眺望湄南河對岸的曼谷市景。

意義

湄南河將大曼谷一分為二,很多有名的寺廟都集中在東岸的曼谷,但是西岸的吞武里,仍有一座很具代表性的廟宇名為鄭王廟,鄭昭是華裔,於1768年,曾領導泰國各族人民奮驅外敵,重整江山。並創建了吞武里王朝。主塔廟堂現供有鄭昭王像及遺物,殿內懸有中國式的燈籠。參觀鄭王廟可了解泰中兩國的親緣關係和深厚友誼。
鄭王廟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華裔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鄭昭,祖籍廣東澄海縣,名信。鄭信早年喪父。被鄰居昭披耶節基收為養子。昭披耶節基是當朝的大臣,鄭信13歲時由養父介紹進宮廷當侍衛,因有才略,被任命為達府太守,接著提升為柏卻武里總督。1760年,大城王朝遭緬甸封建王朝的侵略,當時的大城被圍,彈盡糧絕,遂於1767年覆亡。當時,鄭昭率兵突圍,號召暹羅人民起來抗戰,收復失地,百姓紛紛入伍。經過激戰,終於收復大城,將強敵逐出國土。暹羅人民對他的愛國英雄行為十分敬佩,擁戴他為暹羅國王。鄭昭於1767年12月登上王位,遷都吞武里。鄭昭在位15年,勵精圖治,使國家日益富強,並致力發展與清王朝的友好關係。

旖旎景色

此廟在大城王朝時是一座古寺,稱為“瑪喀寺”。據說,當年鄭王驅逐緬軍後,順湄南河而下,經過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時刻,遂下令上岸到寺裡面禮拜。後鄭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並改名為“黎明寺”。此廟被稱為“黎明寺”的另一個說法是由於其廟內最高的塔尖直插雲霄,高79米,人們便覺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故給予“黎明寺”之名。
大佛塔與湄南河對岸的臥佛寺恰恰隔河相望。遊客可沿著陡直的石級,小心登上尖塔中層,俯望湄南河兩岸的旖旎景色。
在曼谷吞武里府的鄭信路上,矗立著一座威武的塑像:鄭昭騎著戰馬,手揮戰刀,英姿勃勃。泰國人民和許多華僑常到此瞻仰獻花,緬懷這位光復河山的英雄。每年12月舉行的皇家祭典,是鄭王廟的最大慶典,也是泰國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