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法界通化分一般指本詞條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1),以用布施(2),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七寶:佛經所說七寶,各經說法稍有不同,按《般若經》,七寶是金、銀、琉璃、硨磲(讀作“車渠”,一種介殼呈三角形的軟體動物)、瑪瑙琥珀珊瑚
(2)布施:梵文檀那”的意譯,“布者,普也;施者,散也”,以自己的財物、福利施於別人。

作品譯文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樣?如果有人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得福很多。須菩提,如果以為福德是實在有的,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如來就不說得福德多,如果以為福德是虛幻的緣故,如來說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作品評析

福、智二嚴,是佛學的名辭,一個人要從凡夫成佛,必須要有智慧的莊嚴,福德的莊嚴。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不聰明,讀書沒有記憶力,領悟力也不行;這是因為福德不夠!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什麼我的腦筋不行?難道投胎的時候把倉庫里發霉的腦筋帶來了嗎?其實功能都是一樣,只因為自己福德不夠,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頭腦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來的。
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壽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子發亮是不可能的。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也不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以福德無故。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世界寶施,前曾說過。就已說者發明緣生之義,有微旨焉。蓋示上來所說一切法相,皆應以緣生義通之。中論云:因緣生法,即空即假。當知不但所生法,即空即假也。因緣亦復即空即假。因緣即空即假,故雖不著相,而應行布施。前所以言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也。因緣即假即空,故雖行布施,而應不著相。前所以言應布施不住於相也。所生法即空即假,故雖當體是空,而緣會則生。前所以屢言是名也。所生法即假即空,故雖緣會則生,而當體是空。前所以屢言即非也。
此科是總明緣生之義。何謂總明?從布施因緣說到福德,福德即布施因緣所生法也。故布施,因也。福德,果也。因果並說,故曰總明。則下報身但約果言者,便可例知果必有因。法施一科似但說因,亦可例知因果無盡。蓋必能施、所施,及聞法施者,各有因緣,且一齊聚會,乃有此法施之事發生。是此一法施,乃無數因緣聚會所生者也。而將來各各所得之果,則又由此一法施之因緣所生。豈非因果無盡乎!
布施等為佛門大事,尚不離緣生,不離因果,則其餘一切法可知矣。故約此數事言之,以示例焉。所謂總明者,復有一義。本科但泛言福德,而下科則言報身。證得報身,可謂福德多矣。本科泛言布施,下科復專約法施為說。皆無異為本科指實者。故亦可判本科為總明,判下報身法施兩科為別明。
若其徹底明了緣生道理。觀一切法,即空即假,即假即空。並無福德之念。文中明明一反一正,相對而說。反面既以有實為言,正面亦應有無實一義,故以無實釋無字。然經文究竟只單言無,故應補出無念一義。無念義更徹底,宜於此處說之。但為利益眾生,修離相之三檀。則是福慧雙修,悲智具足。必得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所謂無上菩提之果矣。依如義說,其得福德多矣哉。

出處簡介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文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