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法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

法務部一般指本詞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法務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重新組建法務部,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
  • 外文名:Ministry of Just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部門屬性中央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 現任部長傅政華 
  • 地理位置:中國 北京
  • 活動準則:憲法、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 政府官網:http://www.moj.gov.cn/
歷史發展,主要職責,組織機構,職能機構,直屬單位,派駐機構,地方廳局,領導設定,現任領導,歷任部長,文化傳統,

歷史發展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第十條規定政務院設法務部,規定法務部是國家司法行政機關,主持全國的司法行政事宜。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法務部。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法務部試行組織條例》。
至1950年,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7月16日,在中央法務部成立了由法務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組成的中央司法改革辦公室。
1953年4月,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後,中央法務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內設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專門法院管理司、幹部管理教育司、法律宣傳司和專門委員室。
1954年8月13日,隨著各大行政區及大區法務部的撤消,法務部發出《關於各省與中央直轄市審判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分立問題的意見》,要求河北、山西等18省和京、津、滬三市立即建立司法廳(局),其它各省逐步建立司法廳,主持司法行政工作。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法務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1955年11月2日,法務部第261次部務會議決定改進工作方法和調整機構,機構設定改為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運輸法院管理司、人事司、教育司、公證律師司、法令編纂司及財務處、人民接待室。
1957年8月9日,國務院第56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全國的鐵路運輸法院和水上運輸法院,據此,法務部也相應地撤銷了運輸法院管理司。
1958年6月13日至8月20日,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上,法務部領導成員遭到錯誤批判。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延續了20年。
1979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法務部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1980年4月14日,國務院批准法務部設立法制局,負責法規整理和彙編工作。
198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法務部設立外事局,統一擔負全國司法外事工作。
1982年,法務部職能進行調整,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劃歸法院自行管理;法律法規彙編劃歸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承擔。
1983年,監獄、勞教工作由公安部劃歸法務部管理。
1984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法務部設立審計室。
1984年8月,成立直屬於法務部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前身為原中央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5月併入中國政法大學,1984年8月又獨立建校。
198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法務部恢復計畫財務司。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法務部成立司法協助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司法協助工作。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准的法務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定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畫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法務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法務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部門。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法務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法務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2001年11月21日,法務部增設司法考試司。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法務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

主要職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法務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4號),法務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法務部)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九)主管全國司法鑑定人和司法鑑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枝、彈藥、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畫財務工作;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職能機構

法務部下轄機關廳局一共有23個,分別是: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局、辦公廳、政治部、法治調研局、法治督察局、立法一局、立法二局、立法三局、立法四局、監獄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戒毒管理局、行政複議與應訴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律師工作局、法律職業資格管理局、國際合作局、裝備財務保障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直屬單位

法務部下轄24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司法研究所(研究室)、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燕城監獄、法律援助中心、直屬煤礦管理局、預防犯罪研究所、法制日報社、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公證協會、中國監獄工作協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協會、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國家司法考試中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法務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

派駐機構

根據2017年6月法務部官網顯示,法務部有派駐機構1個:駐部紀檢組監察局

地方廳局

領導設定

現任領導

部長、黨組副書記:傅政華
黨組書記、副部長:袁曙宏
副部長、黨組成員:熊選國
副部長、黨組成員:趙大程
副部長、黨組成員:劉志強
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蒲增繁
副部長、黨組成員:劉振宇
副部長、黨組成員:劉炤
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馮力軍

歷任部長

史良(1949年10月至1959年4月)
魏文伯(1979年9月至1982年5月)
劉復之(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
鄒瑜(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蔡誠(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
肖揚(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高昌禮(1998年3月至2000年2月)
張福森(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
吳愛英(2005年7月至2017年2月)
張軍(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
傅政華(2018年3月至今)

文化傳統

國家法務部決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啟用統一的司法行政徽章。司法行政徽章包括司法行政徽和司法行政工作者證章。司法行政徽圖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本圖案加“中國司法”字樣組成,標準規格為直徑70cm;司法行政工作者證章圖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本圖案加“中國司法”中英文字樣和法繩圖案組成,標準規格為直徑25mm。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法務部)
司法行政徽用於地方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街道司法所的辦公場所懸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