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水蛙

沼水蛙

沼水蛙,蛙科水蛙屬,指端鈍圓,不膨大亦無橫溝;趾端鈍圓,有橫溝;背側褶顯著。雄性前肢基部有腎臟形臂腺;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沼水蛙
  • 拉丁學名:沼蛙,水狗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水蛙屬 
  • :沼水蛙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生態習性,地區分布,資源意義,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59~82mm,雌蛙體長62~84mm。頭部較扁平,頭長大於頭寬;瞳孔橫橢圓形,鼓膜圓約為眼徑的4/5。皮膚光滑,口角後方是頜腺;背側褶顯著,但不寬厚,從眼後直達胯部;無顳褶;體側皮膚有小疣粒;脛部背面有細膚棱;整個腹麵皮膚光滑,僅雄性咽側外聲囊部位呈皺褶狀。指端鈍網,無腹側溝;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眼之間,脛長略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相重疊,趾端鈍圓有腹側溝;除第四趾蹼達遠端關節卜I瘤外,其餘各趾具全蹼;外側蹴問蹼達足庶基部。背部顏包變異較大,多為棕色或棕黃包,沿背側褶下緣有黑縱紋,體側、前肢前後和後肢、側有不規則黑斑;頜腺淺黃色;後肢背面多肯深色橫紋;體腹面黃白色,咽胸部和腹側有灰綠色或黑色斑,四肢腹面肉色。雄性肱前腺旱腎形,體背側有雄性線。卵徑1.2~1.5mm;動物極棕黑色,植物極乳白色。第32~35期蝌蚪全長47mm,頭體長16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85%;頭體寬扁,體灰綠色滿布有細麻點,背、腹面腺體團,腹面淺黃包;尾鰭高滿布棕色雲斑,尾末端細尖;唇街式為I:l+l/lII;上唇兩側有乳突l排,外排須狀。
沼水蛙沼水蛙

生物學資料

該蛙牛活于海拔1100m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和山區。成蛙多棲息於稻田、池塘或水坑內,常隱蔽在水生植物叢間、上洞或雜草叢中,捕食以昆蟲為主,還覓食蚯蚓、田螺以及幼蛙等。繁殖季2市因地而有差異,多在5~6月,此期間雄蛙發出低沉而似狗叫的“光、光、光”鳴聲,常兩隻雄蛙一呼,一應,民眾稱其為“水狗”;雌蛙每年產卵1次,約2000~4090粒,呈片狀或團狀。蝌蚪經45~60天完成變態幼蚌,殘留尾7mm長,其體長20mm。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生態習性

成體分散的棲居於稻田或池塘邊之土洞中,這種土洞常是淹沒在水中的。在繁殖季節不分晝夜,都可以聽到“光(哥嗡)、光”的音節,有時連續叫兩三音節,音頗低沉。四川一帶6—7月問產卵;蝌蚪後肢4毫米時,全長為47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兩倍,體略扁·眼在兩側,眼問距寬;尾較細長而弱,尾肌不發達,尾端較尖。蝌蚪體灰綠色有細麻點;尾部棕包-有深淺相問的雲斑;唇齒式I:1—1/Ⅲ,下唇乳突兩排,外排乳突延伸甚長成須狀。

地區分布

河南(商城)、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蘇、I二海、浙江、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

資源意義

據梁中宇等(1958)和張繼秀(1964)分別對四川和浙江沼蛙做的食性分析,胃內以膜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昆蟲和幼蟲為主,其有益係數分別為45.82%和42.11%。可見該蛙在農田區能捕食多種害蟲,對農作物起到一定的保護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