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自然保護區

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自然保護區

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924.4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8404.3公頃,緩衝區面積4262.4公頃,實驗區面積8227.7公頃。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與西林縣境內,範圍在東經104°46′13″-105°00′06″,北緯24°32′44″-24°43′07″之間。保護區的前身是國營金鐘山林場,成立於1956年,1982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中國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著野生維管束植物195科725屬1487種(含變種),脊椎動物441種分別隸屬於5綱35目110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長尾雉200多隻,占全球數量的6%以上,是黑頸長尾雉的重要棲息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
  • 氣候類型: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總面積20924.4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門票價格:200
  • 著名景點:金鐘山黑頸長尾雉自然保護區
  • 所屬地區:廣西百色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氣候,保護對象,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保護區於1982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桂政發[1982]97號)建立廣西金鐘山自然保護區,200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函[2002]33號)又進一步明確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以國辦發〔2008〕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布北京百花山等19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正式批准建立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最西端,國家重點天生橋水電站的上游,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的隆林各族自治縣西林縣境內,保護區範圍地跨隆林縣的金鐘山鄉豬場鄉和西林縣的者夯鄉與馬蚌鄉。其中,隆林縣金鐘山鄉包括弄八、上馬草、道蒙、王子山、索另、田房、冷水、烏沖、坡西、那角、懷魯、馬麻等地,隆林縣豬場鄉包括保全山、羅八、當央等地,西林縣包括者夯鄉的小信和馬蚌鄉的古路等地。保護區總面積20924.4hm,其中核心區8404.3 hm,緩衝區4292.4 hm,實驗區8227.7 hm。地理坐標:東經104º46'13"~105º00'06",北緯24º32'44"~24º43'07"。保護對象為:全球瀕危物種黑頸長尾雉、珍稀瀕危植物貴州蘇鐵和隆林蘇鐵等珍稀野生生物資源及其森林生態系統,同時是天生橋水庫濕地的重要水源涵養林。

地形地貌

金鐘山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於喜瑪拉雅山運動隆起帶,整體隆起於喜瑪拉雅運動,從地質方面來說是—座較新的山地。在喜瑪拉雅山運動以前,雖在歷次構造運動中均有抬升,但大規模抬升還是新構造運動中,此後長期遭受侵蝕。因此,現存地貌結構的特徵都是新構造運動以來所形成。由於新構造運動隆起,使金鐘山一帶地勢較高,屬山原中山山地,1200m以上面積約占85%,最高點金鐘山頂峰海拔1836m,最低處為天生橋電站水庫水面,海拔780m,相對高差1056m。山體坡度一般在25°以上,整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從地貌方面來說,金鐘山又是—座構造運動劇烈活動形成的構造侵蝕與構造剝蝕為主、多深谷的年輕的山原地貌。

土壤

金鐘山地區成土母岩主要是砂頁岩和砂岩,保護區內主要分布有: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灌叢草甸土。山地紅壤主要分布於保護區以外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區。

氣候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常受北部灣和孟加拉灣海洋氣流調節,其海洋性特徵較明顯,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氣候溫和。保護區中心地帶的蘭電溝年均氣溫17.1℃,7月平均氣溫23.4℃,1月平均氣溫8.3℃,極端最高氣溫達37.7℃,極端最低氣溫為-4.8℃,≥10℃活動積溫年均為5800.9℃,年日照時數1569.3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4329×106J/m2,年降水量為1262.8 mm,乾濕季節分明。
保護區內地質構造古老、地貌獨特、環境複雜多樣,完整的原生性森林植被為動物、植物及微生物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保護區內的黑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被列為世界瀕危雉類。同時,保護區內還保存有大面積的國家級野生植物貴州蘇鐵和隆林蘇鐵。廣西金鐘山自然保護區生境複雜多樣,氣候溫暖濕潤,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廣西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據統計,保護區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389種,隸屬4綱31目97科。其中,兩棲類20種,占廣西兩棲類動物種數78種的25.6%;爬行類40種,占廣西爬行類種數169種的23.7%;鳥類274種,占廣西鳥類種數543種的50.5%;獸類55種,占廣西獸類種數148種的37.2%。保護區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487種(含變種),隸屬195科725屬。其中蕨類植物34科63屬123種,裸子植物3科4屬7種,被子植物158科658屬1357種(含變種)。

保護對象

金鐘山珍稀瀕危動物物種較多。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頸長尾雉、金雕、蟒蛇、雲豹、林麝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虎紋蛙、山瑞鱉、地龜、鴛鴦、黑冠鵑隼、黑翅鳶、白尾鷂、白腹鷂、赤腹鷹、鳳頭鷹、褐耳鷹、雀鷹、松雀鷹、蒼鷹、普通鵟、灰臉鵟鷹、白腹隼雕、蛇雕、白腿小隼、燕隼、紅隼、游隼、白鷳、原雞、白腹錦雞、針尾綠鳩、紅翅綠鳩、小鴉鵑、褐翅鴉鵑、草鴞、領角鴞、雕鴞、領鵂鶹、斑頭鵂鶹、灰林鴞、褐漁鴞、白背針尾雨燕、長尾闊嘴鳥、藍背八色鶇、仙八色鶇、獼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斑林狸、蘇門羚、斑羚等47種。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眶蟾蜍、沼水蛙、澤陸蛙、棘腹蛙、棘胸蛙、斑腿泛樹蛙、小弧斑姬蛙、飾紋姬蛙、花姬蛙、平胸龜、變色樹蜥、百花錦蛇、三索錦蛇、灰鼠蛇、滑鼠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池鷺、灰胸竹雞、環頸雉、黃腳三趾鶉、白胸苦惡鳥、八聲杜鵑、烏鵑、四聲杜鵑、大杜鵑、白胸翡翠、藍翡翠、三寶鳥、戴勝、大擬啄木鳥、藍喉啄木鳥、白鶺鴒、樹鷚、赤紅山椒鳥、灰喉山椒鳥、粉紅山椒鳥、白頭鵯、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綠翅短腳鵯、紅嘴藍鵲、灰樹鵲、松鴉、大嘴烏鴉、烏鶇、紅尾伯勞、棕背伯勞、黑枕黃鸝、黑卷尾、灰卷尾、發冠卷尾、八哥、棕頸鉤嘴鶥、畫眉、黑臉噪鶥、白頰噪鶥、黑喉噪鶥、紅嘴相思鳥、銀耳相思鳥、黃眉柳鶯、黃腰柳鶯、長尾縫葉鶯、純藍仙鶲、大山雀、紅頭長尾山雀、鳳頭鵐、壽帶、樹鼩、赤腹松鼠、珀氏長吻松鼠、紅白鼯鼠、豪豬、帚尾豪豬、中華竹鼠、華南兔、貉、青鼬、黃鼬、豬獾、鼬獾、果子狸、食蟹獴、紅頰獴、豹貓、赤麂、小麂等89種。通過科學考察,還發現有針尾綠鳩、長尾山椒鳥、寶興歌鶇、綠背山雀、長尾捕蛛鳥、蒼眉蝗鶯、雙團棘胸蛙7種廣西新記錄。
保護區植物區系起源古老。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貴州蘇鐵、隆林蘇鐵、伯樂樹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中華桫欏、金毛狗、任豆、櫸樹、紅椿、馬尾樹、香果樹、喜樹、柄翅果等9種,毛紅椿1變種;有珍稀蘭科植物22屬53種。
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是廣西一個巨大的基因庫,保護價值非常重要。

地圖信息

地址:西北部隆林縣與西林縣交界處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