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精神

江蘇精神

江蘇精神是江蘇為了激勵大家制定的一些文字性的東西。具體內容是“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精神
  • 具體內容: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
  • 其他內容1:敢闖敢創,守誠守信
  • 其他內容2:敬賢敬業,博學博愛
概述,文字表述,說明解釋,意義,精神核心,相關報導,

概述

文字表述

江蘇精神”十六字
“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
敢闖敢創,守誠守信;
敬賢敬業,博學博愛

說明解釋

我是這樣構思和選擇的,基於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該十六字用作“江蘇精神”的表述,符合徵集小組專家意見四個“必須”中的第四個“必須”的精神即符合“必須體現大眾化、具有好記易懂的通俗性傳播性”的要求。
具體說容易被廣大民眾記憶理解,琅琅上口,有中國傳統詩歌的樣式,又有現代詩歌不受韻腳的限制,簡稱“兩敢”“兩守”,“兩敬”“兩博”,符合記憶學、韻律學的相關規律(當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普通民眾理解起來也很容易,能夠體現通俗性和易傳播性,也包括具有時代性。比如“闖”和“創”二字,就有充分的體現,闖市場下海以及富有“創新、創優、創業”的“三創精神”無不與社會主義市場的建立、繁榮和完善有很大的密切關係。另外,“博學博愛”,也充分體現一定的時代性。
其次,該十六字用作“江蘇精神”的表述,充分體現了整體的豐富內涵與嚴謹邏輯的協調統一性。
四句在形式上是一放一收,一收一放,次序嚴謹,前後關聯,有銳有蓄,遊刃有餘。“敢闖”不是盲目的、衝動的,而是帶有“三創”或“四創”(加一個創造,和創新、創優、創業構成“四創”)的目標,同時,守誠和守信既是為人的原則,又是法制(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發展我們事業的立足點應該是“敬賢”、“敬業”,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愛崗敬業,學業有專攻,踏實進取,以“博學”的開明開放態度,提升我們江蘇民眾的學習力(不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習力更是生產力的原動力,因為任何科學技術需要人去掌握,而高素質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學習力),從而最終實現社會的“博愛”,引申為我們實現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小康幸福生活。博學博愛,其實還預示著一種全人類的開放進取精神,以及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和追求,從中國古代的大同社會,到近代西方的空想社會主義,到現代的民主社會建設,再到當代開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以及實現未來的共產主業社會,無不呈現和凝聚人類“愛和平等”思想的發展歷程與精髓。
第三,該十六字用作“江蘇精神”的表述,有著及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含義,也完全符合徵集小組專家意見四個“必須”中的另外三個“必須”(第四個必須也符合,在第一條中已經闡述)的精神,即符合“必須體現時代要求、特徵和風貌,具有先進性時代性;必須體現我省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目標要求,戰略內涵,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必須體現江蘇優秀文化核心價值,涵括區域精神內涵,具有繼承性標誌性”的要求。
下面本人作進一步不成熟的解釋:
敢闖
敢,很容易理解,是勇敢、大膽的意思。“闖”,現代漢語中主要是指“不顧一切,向前進向前沖”的意思,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股闖勁,墨守成規,很難成就大業。與闖相連的詞中,只有“闖禍”一詞帶有貶義,其他像“闖關”、“闖將”、“闖練”、“闖蕩”、“闖勁”等都是褒義詞。敢闖,作為一種個性特徵,就是一種敢於爭先的態度、意志表現,也涵蓋了已有10個條目中“江蘇精神”中的爭先、領先、率先等含義。
敢創
“創”(chuang,第四聲),現代漢語中主要是指“開始、做(多表示首次)”的意思,國內一些城市中提出的“三創(創新、創優、創業)或四創(加一個創造)精神”,都可被涵蓋,敢創精神就是勇敢創新、勇敢創優、勇敢創業的精神,和敢闖精神一起,涵蓋了已有10個條目中“江蘇精神”中的創新領先、創業率先、創優爭先、創新求先、創業求實、創優求強等相關詞含義。
敢闖敢創精神結合在一起,行動和目標結合,同時又具有開放、開明和開拓的精神內涵。
守誠守信
這裡“守”字,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現代漢語裡有遵守、遵循和保持、守護住的意思。誠,現代漢語裡有真實、真誠和誠實的意思,“守誠”一詞,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品質保持真誠、誠實的一貫性。信,這裡更多的是指信用、誠信、讓人相信或信任的含義。“守信”就是講信用,不失信的含義,在市場經濟和法制(法治)社會,是基本的社會準則和社會商業道德。延伸含義指不脫離基本的道德要求和社會制度規範。所以,作為“守誠守信”,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任何一個社會組織、地區和國家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規範和道德要求,也是一個不可動搖的立足點,否則的話,一個社會、地區或國家,無論如何現代化的水平,都不能稱之為一個文明的社會、地區或國家。
同時,講究“誠”和“信”,也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精華,和江浙文化或江南小文化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蘇商”的地位!
作為“守誠守信”精神,也是保證“敢闖敢創”精神不偏離正常軌道的基本要求。
敬賢敬業
敬,也很容易理解,在這裡主要有尊重、敬重和恭敬的含義。賢,在這裡現代漢語裡主要是指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即指各種類型的人才;敬賢,就是尊重人才、敬重人才,滿足每個人合理的個性需求與自由發展,從而實現其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延伸就是尊重知識,崇尚科技和教育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重視人才培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業,是指學業或工作崗位以及從事的事業或創業項目。敬業,就是專心致力於學業或工作事業及其認真態度,忠於自己的崗位職守和我們選定的開創事業。
敬賢敬業,是開創我們偉大事業建設的基石,離開這個立足點,一切空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首先就有利於工作事業的開展和發展!
博學博愛
博,應該也不難理解,現代漢語裡是多、豐富、廣的意思。這裡的“博”,也可以同時作為動詞理解,是獲得、博取的意思。學,可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指學習、學問;第二層是引申為知識、技能和教育等,第三層,是指學習力(學習能力)。那博學就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學問廣博精深;二是指獲得和博取更多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或者接受相關的專門教育;三是指學習力的提升。
愛,現代漢語裡是指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以及喜歡、愛惜、愛護的意思;“博愛”一詞,現代漢語裡,是指人類普遍的愛;在近代,也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口號之一,也是每一個公民享有的四大權利之一(民主、平等、自由和博愛);在當今現代社會,引申為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以及社區社會性服務組織或個人開展慈善、社會福利以及家庭援助、義工服務、志願者服務等大愛行為和精神的體現。
博學,可以體現我們江蘇悠久的人文歷史,也展現江蘇現代教育與文化的發達,同時還體現江蘇人一種開放的胸懷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應該說,現代社會的競爭是多元化的,不僅表現在人、材、物、資金、技術、信息流、研發力等各個方面,說到底,本質上根本的競爭還是一個地區國家人民民族學習力的競爭,中國的近代發展史,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博愛,是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出的口號和需求,也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之一,也應該是當今現代人文社會的客觀要求。
博愛精神,在當今日益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構建成的城市化社會裡,顯得更加迫切需要,像空巢的老人家庭、單親離異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殘疾人家庭等,無不需要愛的流淌和愛心奉獻。作為我們人類,也絕不是被鋼筋混凝土牆所分割的現代囚徒。
博愛精神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需之基本核心精神之一,也是江蘇率先實現高度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進入現代化的和諧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
綜上所述,用“敢闖敢創,守誠守信;敬賢敬業,博學博愛”這十六個字來表述“江蘇精神”,是最佳的選擇之一,而且綜合了已公布的“十條”表述,涵括了這十條的全部內涵。
本人意見僅供徵集小組的專家們參考,除非有更好的“江蘇精神”表述方式,但至目前為止,我個人認為“敢闖敢創,守誠守信;敬賢敬業,博學博愛”這十六字表述,是我看到的“江蘇精神”最好的涵括和文字表白。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精神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在新的起點上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的決定》,一致同意羅志軍同志所作的《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講話。全會認為,《決定》和講話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了中央精神和江蘇實際的結合,體現了工作連續性和創新性的統一,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於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開創江蘇科學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六個注重”的重要指示,繼往開來,堅持“兩個率先”,在新的起點上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進一步加強先進思想文化的引領作用,經江蘇省委同意,省委宣傳部即日起在全省範圍徵集“江蘇精神”概括提煉及表述方式。
省委宣傳部在下發的通知中指出,推進“兩個率先”是一個歷史過程,基礎是物質、導向是精神,創業創新創優是動力,幹部民眾道德覺悟是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主導。各地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徵集活動取得實效。 通知要求,概括提煉要反映時代特徵、體現江蘇特色;表述方式要言簡意賅,易於記憶和傳誦弘揚。

意義

在全省上下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六個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之際,經省委同意,面向全省徵集“江蘇精神”概括提煉及表述方式,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在承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決定作用的同時,重視精神力量的巨大能動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縱觀世界發展史,精神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基礎是物質、導向是精神,創新創業創優是動力,幹部民眾道德覺悟是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主導。繼往開來,堅持“兩個率先”,在新起點上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尤其需要加強先進思想文化的引領作用。
“兩個率先”,不僅是一個物質建設進程,也是一個思想建設進程;不僅應該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鄉面貌,而且應該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江蘇精神”。江蘇大地蘊含著豐富的先進思想文化傳統———“四千四萬”精神、張家港精神崑山精神等都曾是江蘇發展進步的精神火炬。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再創一個黃金髮展期,我們比任何時候更加迫切、更加需要鑄造推進“兩個率先”的“精氣神”。
精神釋放發展活力,精神構築發展高度。我們相信,圍繞科學發展時代主題,立足“兩個率先”偉大實踐,江蘇精神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發民力。

精神核心

自強、靈秀、寬容、守規,是江蘇精神的深層意蘊,也是水文化在江蘇人格形態上體現出來的鮮明特徵。
自強
在水網密布、河流縱橫的江蘇,水宛如血管中的血液一般流淌在江蘇大地上。水既有寧靜柔美的一面,但同樣也具有桀驁不馴的性格,每逢多雨季節,常常洪水泛濫,造成江河決堤, 田地家園瞬間就可能被洪水猛獸吞噬.大地變成汪洋澤國。在征服滔滔長江、淮河的水災中,江蘇人培育起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優良傳統,同時激勵著一代代江蘇人窮則思變,改革圖強。江蘇又瀕II缶大海. 自古以來與海外有著較頻繁的商貿往來,在大海上百舸爭流,容易激發起人們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江蘇人深得水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來具有自強不息的執著追求精神。自強堅韌是江蘇精神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江蘇精神的重要內涵,它包含了永不滿足,奮發進取的要素和內容,只要是下決心幹的事,江蘇人一定會不遺餘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江蘇“兩個率先”的目標追求和“九八抗洪精神”的彰顯就是明證。自強堅韌的精神不僅鑄就了歷史悠久的江蘇文化,而且激勵著江蘇兒女始終向著更輝煌的未來奮進。
靈秀
水是自然的、物質的,一旦注入文化內涵,便極富靈陛、極具感染力。江蘇山清水秀、湖泊眾多。湖泊具有清奇淡逸、靈秀隆 的品性,仿佛是 蝴限腈,是像人的眼睛一樣充滿智慧、生機和靈氣的大地之眼,透著一股秀氣、靈氣。一泓太湖水,不但自然風光秀美迷人,也使文脈悠悠,幾千年來,蘇州無錫秉太湖之靈氣,人文薈萃,名流輩出。蘇州的評彈,抑揚頓挫,迴環多變,亦仿佛令人領略到潺潺流水的顫動。而那獨樹一幟的崑曲,民間把它叫為“水磨腔” ,其細膩和諧、委婉曲折的風姿,也會讓人把它與水聯繫在一 起。柔情似水,靈秀在人。江蘇人與水結合得相當之好,可以說是江蘇之水與水— 般的江蘇人,人、水合一,水、人一體,水的特徵最為充分地顯示出了江蘇人的靈秀性格。水文化是江蘇人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創造的一種文化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水的精神,給人們的某種啟示、感悟或體驗,或者說是人們賦予水的某種靈氣。江蘇人靈秀,得之於自然環境秀色靈氣的江山之助;江蘇人水靈,有似流水一般地輕靈漾動。魯迅當年說過:“南人的優點是機靈。”靈秀,是江蘇人的一大長處,也是其顯著的特色。
寬容
長江橫貫東西,運河縱跨南北,有力地促進了江蘇的商品貿易和文化的交流。因為長江, 江蘇文化區分出了漢風吳韻的差異;因為京杭大運河又把文化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使江蘇文化形成了多樣寬容的特色。寬容,是長江和運河賦予江蘇人的胸襟和氣度;寬容,是江蘇文化生成和展開的歷史必然。吳韻的靈性精細與漢風的博大氣勢交相呼應,互相滲透。這樣的寬容和變化鑄就了江蘇人獨有的文化底蘊。漢風的大度寬厚勤勞、吳韻的靈動細膩精緻,在江蘇得到了空前的互容和互補。
再從全國範圍看, 江蘇處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之間,是中國南北文化與南北交通的交匯點,因此,江蘇文化兼有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共同特點,具有寬容性的特徵。正是由於漢風、吳韻互補與滲透,寬容與撞擊,鑄就了屬於江蘇特有的文化底蘊:江蘇文化是南北整合、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剛柔相濟的多元化的文化;是開放性、吸納性、寬容性、創造性互補的文化;是眼界開闊、思維敏捷、富有活力、心理開放的智者文化;是農工同造、義利兼顧、經濟與文化同步、物質與精神並舉的寬容文化。寬容性對江蘇歷史文化產生了長遠的影響,使江蘇的歷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擁有了自由的空間,並保持著恆久的活力。
守規
放眼水網密布的江蘇大地我們可以發現,以長江、淮河為代表的水系除了在多雨季節顯得狂烈奔放外,一概“碧水東流” ,河道順直、水勢平穩;大運河與眾多河道呈十字交叉,整齊規則、安寧平和。江海湖河水道運輸中要遵守規則,不能自行其是,這樣一種水文化氛圍,對江蘇人的濡化作用是至為巨大的。江蘇精神中顯示出講理性、守規矩的文化特質,恐怕正是從這種水之神韻中來的吧?與此相聯繫的是,江蘇人兼具中國南北方人的性格,他們做事比較穩妥,遵紀守法。此外,江蘇被稱為魚米之鄉,從東漢末年直到1949~新中國成立,南京先後成為十朝首府,長期處於中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代當權者對這一地區的統治十分嚴厲,對江蘇人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江蘇人講究守規有序,顯得中規中矩。
江蘇人性格中的守規,又因下面兩個因素而得以強化:一是歷史上這一區域主要為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地區,古代農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遵循時令,勤勞樸實;二是這一地區自古就崇文重教,儒家文化的長期教化,使這裡的人們重規守矩,明禮講信,本分而謙虛。自強、靈秀、寬容、守規是江蘇精神的核心,它們並非彼此孤立,而是構成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江蘇精神的底色和深層樣態。綿長的歷史,深厚的水文化底蘊,使江蘇人有了較外地人更為充足的文化底氣。具有“水文化” 精神特質的江蘇人不僅鑄就了輝煌古代文明,養成了重商崇文、興辦實業的傳統,而且創造了現代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蹟。這是今日江蘇人在全國實行“兩個率先”的強有力憑藉。

相關報導

三創三先:“江蘇精神”新定位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郭奔勝、張展鵬、鄧華寧)以“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為內涵的“江蘇精神”日前正式發布。作為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占全國十分之一的東部經濟大省,江蘇向來以“硬實力”為人所熟知,但事實上,江蘇始終重視文化精神“軟實力”建設,此次重新定位新時期精神,就是要著力打造核心價值理念,使之成為江蘇邁向基本現代化的力量支點。
以“三創”保“三先”
江蘇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從不讓經濟成長的數據沖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的經濟發展經歷了鄉鎮企業崛起、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創新驅動等幾個階段。在這些階段,也相繼產生了張家港精神、“幸福江陰”精神、“華西精神”和“三創”精神等。
江蘇省委黨校副校長桑學成說,江蘇實現每一次大的跨越,都產生了有代表性的精神理念,這些精神理念與物質生產領域取得的進步相互促進,豐富了江蘇發展的內涵。
為充分發揮先進思想文化的引領作用,江蘇在全省範圍公開徵集新時期“江蘇精神”表述方式,從6300多個詞條中選擇10條進行公示,徵求各類人士意見並進行網路投票,“三創三先”最終眾望所歸。
江蘇精神”專家組認為,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三先”歷來被江蘇視為義務和責任。事實上,從鄉鎮企業發展到經濟國際化,再到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江蘇也一直擔當著探路者的角色。但是,江蘇發展,面臨著資源硬約束、人口壓力大、環境保護難等問題,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其瞄準的目標就是以“創業創新創優”為載體,實現科學發展的“爭先領先率先”。
“‘三創’就是要立足自我,‘三先’是提升到全國的高度,要在全國層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江蘇精神”專家組成員、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說,新時期“江蘇精神”是江蘇發展之魂,是實現第二個率先的引領旗幟。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認為,改革開放至今,江蘇大地上誕生了很多先進的精神理念,由此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跨越,“三創三先”是對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繼承和弘揚,也是拓展和提升。
“‘江蘇精神’的提出,不僅能凝聚起全省人民的共同理想、主流價值觀和最大的文化認同,而且能有效提升江蘇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羅志軍說。
以精神促發展
“十一五”時期,江蘇省GDP連續跨過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大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在外界看來,江蘇的發展更多體現在經濟體量上,事實上,江蘇人更看重發展背後的精神力量。正因如此,“十二五”開局之年,江蘇正式提煉出新時期精神,描繪更和諧、更具包容性的發展藍圖。
置身於張家港市,現代化城市的模樣已然成形,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市容整潔,而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中,撲面而來的更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
張家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是蘇州的落後地區,一無錢、二無資源、三無地理優勢。經過近20年的跨越發展,率先成為富裕、文明、協調的樣板區域。“能夠後來居上,我們靠的就是‘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精神,這個精神永遠是張家港的發展靈魂。”張家港市委書記徐美健說。
同樣,在蘇北大地上,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實現GDP增長12.8%,分別比蘇南、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1.4和3.2個百分點。
但是,蘇北更容易被人感知的還不是經濟的快速增長,而是“不等不靠不要、不服輸”的精神狀態。中西部很多黨政代表團來江蘇考察時,主動選擇去蘇北。一位西部幹部說,除了發展處於相似階段外,蘇北人的精神狀態更值得借鑑。
漣水縣委書記李衛平說,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蘇北乾群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事是人乾出來的,而人離不開精神支撐”,“三創三先”必然是蘇北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引擎”。
淮安市自古有“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之稱。市委書記劉永忠展望未來時信心滿懷,他說:“‘十二五’期間,淮安將積極打造IT產業、特鋼、食品和新能源等五大千億元支柱產業,同時還要形成一批百億元以上的門戶企業。”在他看來,無論是蘇南還是蘇中蘇北,“三創三先”都能找到各地的定位,發展階段或許不同,但精神狀態是高度一致的。
培育實現基本現代化的力量支點
江蘇著力研究第二個率先,即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目標任務。“三創三先”精神的適時提出,使得江蘇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道路更有方向感、更有支撐力。
江蘇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區域,目前已具備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優勢和條件。”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張顥瀚說,就現代化的基本要素來看,在工業化與城市化、農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產業的轉型、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等方面,江蘇都走到了前列。
張顥瀚強調,尤其在科教方面,江蘇資源豐富,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高校數量、在校大學生數均為全國第一,這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動力支撐,也蘊育江蘇人文精神的力量源泉。
根據最新發布的《轉型升級工程推進計畫》,江蘇省提出,通過5年的努力,使得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在全國前列,而實現這一艱巨任務離不開“三創三先”精神的支撐。
蘇南板塊的“領頭羊崑山市,新近發布了江蘇第一個縣域實現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文化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指標,且被看成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希望,由此貢獻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崑山市委書記管愛國說。
江蘇的各個市縣區都保持著你追我趕的良好發展狀態,其承載的不僅僅是GDP、社會財富、基本設施建設,更有先進精神文化的不斷釋放和拓展。
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說,“三創三先”對於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發展至關重要。“江蘇開放型經濟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率先遇到發展中的難題,需要勇於爭先、敢於領先的精神、意志與勇氣,只有這樣才能迎接全球化的競爭與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