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城市精神

江陰城市精神

江陰的城市精神:

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陰城市精神
  • 內容表述:人心齊,民性剛等
  • 位置:江陰市
  • 領域:精神文明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中小城市
  • 電話區號:0510
內容表述,歷史背景,內涵詮釋,

內容表述

人心齊,民性剛;
敢攀登,創一流
江陰文明廣場江陰文明廣場

歷史背景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一些城市和地區逐步認識到城市精神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總結、歸納、提煉、培育城市精神之風日盛,並產生了一大批本著“植根歷史、體現現實、引領未來”原則的成功之作。江蘇精神是“敢闖敢創、守誠守信、敬賢敬業、博學博愛”;蘇州城市精神是“剛柔相濟、包容開放、崇文重教、精細雅致”;常州城市精神是“勤學習、重誠信、敢拼搏、勇創業”;青島城市精神是“誠信、博大、和諧、卓越”;長沙精神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上海立足於國際性大都市的定位,提出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南京則提出“厚德載物、同進文明”的城市精神用語,凝練而意蘊豐富。杭州城市精神的“精緻、和諧、大氣、開放”,大連城市精神的“創造、創業、創世”,都突出了自身特色和所長。溫州城市精神的“銳意創新、團結拼博”,正是溫州人敢拼敢闖頑強性格的準確反映。這些城市精神集中而凝練地體現了當地歷史文化諸方面的核心要素,各具特點特色,各具神通神韻,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無錫城市精神的提出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上世紀九十年代,提煉企業文化精神風行各地,無錫曾討論如何提煉“無錫精神”問題,結果未果。2000年,展開了無錫形象大討論,城市精神仍然沒有結果。經過2003年曆時一年的無錫 “城市精神”大討論,終於產生了“尚德務實、和諧奮進”的八字“城市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江陰抓住了發展鄉鎮企業的好機遇,經濟社會事業飛速發展,人的精神面貌隨之振奮。九十年代初,轟轟隆隆的“六愛三評”活動、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活動,調動了100多萬江陰人萬眾一心、勇創一流的積極性,經濟文化的積澱終於迸發,“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就在這方歷史的沃土中應運而生,從此成為江陰人民幹大事業的響亮口號和引領旗幟。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江陰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將“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這四句話十二字正式作為江陰精神公之於眾。那時對江陰精神作這樣的提煉和概括,主要基於兩個背景:一是江陰人民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爭創國家衛生城市活動,全市上下、幹部民眾表現出一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狀態,令人印象深刻、感嘆不已。二是適逢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傳達貫徹,江陰有感於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後來居上、快速發展,提出實施科技進步和外向帶動戰略,加快江陰鄉鎮工業規模化發展步伐。
江陰精神提出後,經歷任領導的反覆宣傳和提倡,並被各界人士多方求證和詮釋,被寫入檔案、寫入文章、寫進歌詞,得到了有效的強化,為江陰人民普遍認同,成為凝聚江陰人心的響亮口號,成為動員江陰人民建設家鄉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推動江陰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內涵詮釋

將“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這四句話十二字作為江陰精神的文字表達,看似平淡,卻是江陰全市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江陰人精神最好的寫照。它好就好在:內容精到,江陰精神總結得實在、正確、到位;文字質樸,易記、易懂、易傳,富有個性;涵蓋古今,前兩句:“人心齊、民性剛”,是從江陰淵遠的歷史、深厚的地域文化、傳統的民族精神中提煉出來的,後兩句:“敢攀登,創一流”,是面對現實面向未來總結出的,是對江陰人民傳統精神的延續、發展,亦是對現實江陰人民奮鬥歷程的最好總結,更是呼喚江陰人創造更美好未來的號角。
江陰南門江陰南門
江陰精神的十二字表述,可以在江陰人日常的許多習慣用語中得到印證,比如“拚死吃河豚”,“要么樓上樓,要么樓下搬磚頭”,其中最具特色的方言表述就是一個“纏”字。江陰人使用這個“纏”字在不同情況下有三種意思:一是乾、做的意思;二是爭先的意思;三是繞、纏住不放的意思。這三層意思中,包含了“齊、剛、敢、先”的內容。具體說,江陰精神是以下四種精神的總和:首先是齊心協力的一股繩精神,即萬眾一心、團結戰鬥的精神;其次是寧折不彎的鋼鐵精神,即不怕困難,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再次是永不滿足的攀登精神,即永不停步,不斷向上的精神;最後是敢創一流的爭先精神,即不甘落後,勇當排頭兵的精神。正是憑籍以上四種精神,江陰這些年才不斷前進,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一個又一個傳奇!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十二個字“江陰精神”和城市品牌一樣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不可替代性在於它的高度凝練和簡明的形式,集中了江陰人文創造之精華,反映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獨特氣質、歷史文化積澱和文化品格特徵,起到了引領城市方向、社會風氣和激勵人們不斷奮發向上的作用。“人心齊、民性剛”這六個字準確、恰切地反映了江陰的文化傳承和民風。江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高城墩文化遺址、佘城遺址的發現,印證了江陰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地理位置,不但促使江陰農桑業發達,還催生繁榮了工商業,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和對外通商的口岸。王安石詩讚江陰“黃田港口水連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江陰民風淳厚、民性剛烈。江陰地處江尾海頭,瀕江面湖,通江達海,扼交通要衝,素有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美名。擁地理優勢,海陸文化在此碰撞,南北文明在此交融。江陰人引以為豪的“南人北相”、“吳風燕骨”,即指江陰人兼蓄南北文化精華,養成了既有南方人的委婉細膩、又有北方人的豪放爽直的剛柔並濟性格。忠義之邦,名不虛傳。有史考證的韓世忠梁紅玉抗金,辛棄疾戍守江陰,軍民長江殺倭,81天抗清血戰,全殲“無敵洋槍隊”以及抗擊日寇、炮擊英艦等等,都證明了江陰人具有反侵略、反壓迫的寧死不屈的歷史傳統。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江陰是我省最早成立黨組織的縣之一;僅有56名中共代表在蘇聯銀色別墅召開的中共“六大”會議上,江陰就有蔣雲朱松壽2名代表光榮出席。周水平是我黨最早的農運領袖,奚佐堯是我黨早期著名的軍事領導人。以及茅學勤錢振標等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的壯舉也充分證明江陰人具有追求解放、嚮往民主的百折不撓光榮傳統。
江陰城市掠影江陰城市掠影
江陰人文薈萃,才俊輩出。江陰崇文重教風氣源遠流長,哺育出一批批人才。古有千古奇人徐霞客,清朝重臣楊名時,近現代有圖書館之父繆荃孫、東林黨人李應升、文化名人“劉氏三傑”等。解放後更是群星燦爛。上世紀末,江陰曾作過不完全統計,分布在外的江陰籍正高級知識分子多達500多人,其中擔任高等院校正副校長、黨委書記的多達100多人。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江陰又湧現出了吳仁寶等一大批傑出的先進人物。江陰工商發達,開化、開放、開明的步伐先人一拍。因此民族工業起步較早,從華士的“花市”到周莊的“日出萬匹、衣披天下”,從百年老廠利用紗廠到“無江不成紡”,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這些都為今天江陰的“工業立市、三產興市”打下了基礎。
“敢攀登,創一流”注重未來發展,寄託著江陰人對未來發展的目標、理想的追求,引領激勵著江陰人與高的攀,與強的比,創造一流,追求卓越。“四千四萬”精神成就了江陰成為鄉鎮工業發祥地之一,贏得了“無常江”的美譽,江陰精神則鑄造了江陰輝煌,擁有50多個全國先進稱號,產生了一大批工業產品的“全國單打冠軍”,培育了一大批規模企業和企業家,寫出了一章章“江陰板塊”神話,實現了全面小康的宏偉目標。
“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十二字的江陰精神表述語,意蘊豐富厚重,表達簡潔明了。它既有對江陰傳統優秀質素的萃取,又有面向未來的要求;既體現了地域、民風特色,也為江陰傳統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既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又與新時期思想道德體系相合拍,對江陰構建新的城市品格,推動未來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並將繼續為江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