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39號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已由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9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0年9月29日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2010年9月29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 通過時間:2010年9月29日
  • 施行時間:2011年1月1日
  • 審查機構: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辦法簡介,修訂的辦法內容,修改的決定,辦法說明,審查報告,

辦法簡介

2010年9月29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並將於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據統計,2009年全省共有國小5013所,國中2181所,專任教師442920人,在校生總計652.24萬人。實施辦法的出台對於我省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義務教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保障
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國家保障首先是經費保障,這是義務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實施辦法專設一章,明確了義務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投入體制,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同時還對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編制、相關標準的制定、經費的使用與監管作出了規範。
義務教育應當是免費教育,但從我國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實現完全的免費還需要一個過程,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在不收學費的基礎上增加了不收雜費以及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的規定,而實施辦法則規定“本省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借讀費,免費提供教科書、作業本”,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不同,這意味著財政要拿出一大筆經費。這也表明,隨著江蘇經濟的發展,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也越來越大,民眾享受的優惠也越來越多。此外,當前蘇南一些地方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方面已經遠遠走在全國前列,因此,實施辦法專門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可以決定免收義務教育的其他費用,給各地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進一步擴大義務教育免費內容留出了空間。
關鍵字:入學
關於入學,民眾所反映的上學難、上學貴,對於不同的群體,所關注的重點並不一樣:對於城市家長,是上好學校難;對於農村家長,主要是學校撤併,孩子不能就近入學;對於流動人口,則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在工作居住的地方接受免費的義務教育。實施辦法首先確立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其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這一總的原則,同時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布局以及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或者調整本行政區域內學校的施教區範圍、招生規模,並向社會公布。學校應當接收施教區內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得跨施教區組織招生,接收學生的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實施辦法還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和省的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還對以接受捐贈等名義,變相收取擇校費、贊助費等與入學相關的費用等行為作出禁止性規定。為了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實施辦法強調學校的設定應當滿足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的需要,同時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義務教育實際情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少年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為農村學生提供一個安定的、良好的受教育條件。而對於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實施辦法規定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持本人及適齡兒童、少年相應的身份證明、就業或者居住證明,向居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就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統籌解決。為了更明確、可操作,實施辦法還對流動人口以及就業證明界定了概念。
關鍵字:均衡
造成上學難、上學貴的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大家普遍關注的教師、校長的交流流動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義務教育法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明確要求。從常委會審議和徵求意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意見認為在法規中規範教師、校長流動很有必要,但對於草案關於年限、任期等具體規定存在不同看法,爭議較大。針對這個問題,省人大法制委會同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省教育廳進行了專門的調查研究,權衡利弊後對草案的原有規定作了一定的修改,在常委會第二次審議該法規時,委員們對修改方案表示贊同。實施辦法規定:“實行校長、教師交流制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學校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具體實施辦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這樣的規定既堅持了改革的方向,符合法律的精神,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便於各地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具體規定,也為今後進一步實踐和完善相關制度留下了空間。
教師、校長的流動僅僅是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的一個方面,強調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展,除了解決當前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突出問題外,關鍵是提高義務教育資源的整體水平,特別是要改善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它們的辦學質量。實施辦法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實施辦法針對學校的資產管理和維護、校長的聘任、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作出規範,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得侵犯學校辦學自主權。通過加強培訓和管理,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在教師教育和培訓、督促和考核等方面的職責,規範了教師資格、聘用等相關管理制度。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扶持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實施辦法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轄區內的教育資源,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同時規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教師崗位設定、教師培養培訓、骨幹教師以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給予扶持。並規定長期在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從事義務教育的教師,以及到農村學校支援義務教育的城市學校教師在職務評聘、業務培訓以及本省教育專業碩士招錄等方面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
關鍵字: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負擔過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應試教育,孩子們需要經歷一次次考試的選拔,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實際上偏離了義務教育的初衷。有鑒於此,義務教育法第一次將素質教育寫進法律,並且在教育教學的總體要求、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實施辦法結合江蘇實際,作了相應的補充和細化。實施辦法規定學校不得增加考試科目的課時或者減少非考試科目的課時,不得隨意停課,不得占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上課,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形式的學科競賽,不得按照考試成績公布學生的排名,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還要按照規定開展體育、藝術和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並建立以綜合素質為主要指標的學生評價制度。實施辦法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要求進行教育教學內容、課程設定、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等改革,建立、完善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監測評價體系和教學研究指導體系,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或者教師下達升學指標或者規定考試成績提高幅度,或者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以及將學生學科考試成績、升學情況作為評價或者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主要標準,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實施辦法明確禁止教師從事有償補習活動以及動員、組織學生接受有償補習。

修訂的辦法內容

(2010年9月29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9年3月29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學生
第三章 教師
第四章 學校和教育教學
第五章 經費保障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實施與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本省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借讀費,免費提供教科書、作業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可以決定免收其他費用。
第四條 義務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審美、心理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五條 本省義務教育實行省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做好義務教育實施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義務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義務教育工作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對下級人民政府履行義務教育工作職責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第二章 學生
第八條 凡當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含八月三十一日)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適齡兒童、少年確因身體狀況等原因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提供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等身體狀況材料,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學生確因身體狀況等原因需要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提供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等身體狀況材料,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延緩入學、休學的期限不超過一年,期限屆滿仍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日前按照前兩款規定重新提出申請。
第九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其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布局以及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合理確定或者調整本行政區域內學校的施教區範圍、招生規模,並向社會公布。確定或者調整施教區範圍應當廣泛聽取意見。
學校應當接收施教區內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得跨施教區組織招生。學校應當將接收學生的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本地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持本人及兒童、少年的戶籍材料,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到戶籍所在地的施教學校辦理入學手續。
第十一條 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按照居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申請就讀,居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統籌解決。
前款所稱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的縣 (市、區),以工作、生活為目的的人員,不包括在設區的市的行政區域內區與區之間異地居住的人員。
第十二條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學校不得舉行或者變相舉行與入學相關的筆試、面試,不得將競賽成績、獲獎情況或者考級證書作為入學的條件和編班的依據。
第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發現適齡兒童、少年未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與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採取措施,共同做好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復學工作。
第三章 教師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統籌規劃教師隊伍建設,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教師教育和培訓,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待遇。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核定中國小教師編制,並實行動態管理。
任何單位不得占用教師編制,不得安排教師從事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
第十六條 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不得從事學校教學工作。
實行教師聘用制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教師崗位設定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強化教師崗位管理。
實行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具體辦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實行教師職務制度。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證教師工資的平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的平均水平,並確保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享受國家規定的特殊教育補貼。
第十八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在教師崗位設定、教師培養培訓、骨幹教師配置等方面,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給予扶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鼓勵、支持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從事義務教育工作。對長期在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從事義務教育的教師,以及到農村學校支援義務教育的城市學校教師,在職務評聘、業務培訓以及本省教育專業碩士招錄等方面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
實行校長、教師交流制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學校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具體實施辦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在職教師培訓制度,制定教師培訓規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
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組織教師輪流參加培訓,加強教師培訓考核,並保障教師參加培訓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建立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對教師遵守職業道德、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教育教學和培訓任務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崗位聘任、職務晉升、績效工資分配、實施獎懲等的重要依據。
對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培訓;經培訓仍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調離教師崗位或者解除聘用關係。
第二十一條 教師應當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害學生合法權益。
教師不得從事有償補習活動,不得動員、組織學生接受有償補習。
第四章 學校和教育教學
第二十二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分布狀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學校設定規劃,並將教育設施布局納入城鄉規劃,預留學校建設用地。
學校的設定應當滿足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的需要。
第二十三條 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規定,制定具體的學校設定標準。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學校設定規劃和標準,制定學校設定、調整方案,統籌安排建設經費,依法劃撥建設用地,建設、配備教育教學設施設備。
新建居民區需要設定學校的,應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
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學校的,拆遷人應當按照學校設定、調整方案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補償,補償款應當用於學校建設。需要異地重建學校的,應當先建後拆;需要原地重建學校,或者根據學校設定、調整方案撤銷學校的,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做好師生員工的安置工作。
學校建設不得以學校為債務人舉債,不得向教職工集資或者變相集資。
第二十四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義務教育實際情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少年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改善寄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寄宿制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學校安全管理、生活管理、衛生管理等制度,保障寄宿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各類殘疾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設定特殊教育學校(班),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保障殘疾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特殊教育學校(班)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生活、康復特點的場所和設施。具體設定標準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並為其學習、生活、康復提供幫助。
第二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學校產權登記制度,明確產權關係,加強資產管理,防止學校國有資產流失。
禁止利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教師等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民辦學校;本辦法施行之前已經舉辦的,應當在省教育行政等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整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學校的校舍、場地和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未經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學校的校舍、場地和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轉讓、出租或者改變用途;經依法批准轉讓、出租或者採取其他方式處置學校的校舍、場地和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所得收入,應當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進行管理,統籌用於義務教育。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轄區內的教育資源,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應當均衡配置校內教育資源,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配置上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給予扶持,組織對口支援,改善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第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公安等部門應當制定學校安全保衛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學校周邊治安巡防,及時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學校及其周邊秩序,保障學校校園、學生、教師的安全。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配備必要的安全保衛人員,落實技術防範等措施,開展安全教育,加強安全管理,定期組織師生進行自救、互救、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
學校的校舍應當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並符合對洪水、颱風、火災等災害的防災避險安全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需要維修、改造的,及時予以維修、改造。
第二十九條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方式依法聘任,聘任的校長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任職條件和資格。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校長的培訓,定期對校長進行考核,提高校長辦學、管理能力。
第三十條 學校按照章程實行自主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得侵犯學校辦學自主權。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通過家長委員會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吸收社區代表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
第三十一條 學校應當根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辦學規模招收學生,每個班級的學生數不得超過省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人數。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小班化教學。
第三十二條 學校不得違反國家和省的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第三十三條 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學校應當嚴格執行課程標準、教學計畫,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學校增加國家規定之外的教育教學內容。
學校不得增加考試科目的課時或者減少非考試科目的課時,不得隨意停課,不得占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上課,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形式的學科競賽,不得按照考試成績公布學生的排名,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
第三十四條 學校應當按照規定開展體育、藝術和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便利。
各類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學生免費或者優惠開放,支持學校開展素質教育。
第三十五條 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實施素質教育。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要求進行教育教學內容、課程設定、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等改革,建立、完善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監測評價體系和教學研究指導體系,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學校應當建立以綜合素質為主要指標的學生評價制度,綜合考察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或者教師下達升學指標或者規定考試成績提高幅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將學生學科考試成績、升學情況作為評價或者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主要標準。
第三十七條 地方課程使用的教科書應當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定。未經審定的教科書,不得出版、選用。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校、學生購買教輔材料。
第三十八條 設立省級教學成果獎,對取得優秀教學成果的教師和學校予以獎勵。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 經費保障
第三十九條 義務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投入體制。省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承擔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和相關措施,通過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補助等方式,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義務教育經費。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並全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所轄區義務教育經費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上級人民政府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專款專用。
第四十條 義務教育經費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中單列,由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以獨立設定的學校為基本預算編制單位,按照義務教育教職工編制標準、工資標準、實際在校學生人數、學生人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學校建設標準等,編制學校年度財政預算;根據義務教育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建設性、發展性項目預算。
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義務教育經費預算時,除對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給予適當照顧以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
縣級人民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應當根據其接收學生的數量和當地的生均教育經費標準,撥付相應的經費。
第四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制定不低於國家標準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和校舍維修改造經費基準定額標準。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和校舍維修改造經費定額,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會同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確定。
特殊教育學校(班)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於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
第四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資助,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生補助生活費。
第四十三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學校和依法設立的以教育發展為宗旨的基金會捐贈財產,用於發展義務教育事業。學校應當按照規定和捐贈人意願,將受贈財產用於學校的發展,不得挪作他用。基金會應當按照章程、國家規定和捐贈人意願,將受贈財產用於資助義務教育事業。
禁止以接受捐贈等名義,變相收取擇校費、贊助費等與入學相關的費用。
第四十四條 各級稅務部門應當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其用於支持義務教育發展。
第四十五條 義務教育經費應當嚴格按照預算規定全部用於義務教育。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義務教育經費,不得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
縣級以上審計機關應當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省財政、統計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和執行情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向社會公告。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辦法規定,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特別嚴重的,負有領導責任的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拒不引咎辭職的,依照有關規定責令其辭職或者免職。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違反本辦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特別嚴重的,負有領導責任的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拒不引咎辭職的,依照有關規定責令其辭職或者免職:
(一)未按規定確定或者調整施教區的;
(二)未按規定組織校長、教師流動的;
(三)未按學校設定規劃和標準建設學校或者設定特殊教育學校(班)的;
(四)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
(五)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下達升學指標、規定考試成績提高幅度,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或者將學生學科考試成績、升學情況作為評價、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的主要標準的;
(六)利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教師等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民辦學校的。
第四十八條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情節特別嚴重的,對校長、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撤職或者解除聘用關係:
(一)違反規定收取費用的;
(二)利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教師等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民辦學校,或者在本辦法施行前舉辦但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的;
(三)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四)違反課程設定規定和教育教學計畫的;
(五)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上課,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按照考試成績公布學生排名,或者組織、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的;
(六)向教師下達升學指標或者規定考試成績提高幅度,或者將學生學科考試成績、升學情況作為評價、考核教師和學生的主要標準的;
(七)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或者組織、變相組織學生購買教輔材料的。
第四十九條 學校舉行或者變相舉行與入學相關的筆試、面試,或者將競賽成績、獲獎情況或者考級證書作為新生入學的條件或者編班的依據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對學校校長予以撤職或者解除聘用關係。
第五十條 教師違反本辦法規定,從事有償補習活動或者動員、組織學生接受有償補習的,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或者由學校解除聘用關係;有違法所得的,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沒收。
第五十一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學校有違法行為,依法應予處理而不作處理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二條 侵占、破壞學校的校舍、場地和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舉辦的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
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五十四條 設區的市直接管理的學校,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財政等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關於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財政等行政部門職責、許可權的規定進行管理。
體育、藝術類學校招生和普通學校招收體育、藝術等專長學生的具體辦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規定。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9月9日江蘇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同時廢止。

修改的決定

(2019年3月29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
三、對《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作出修改
(一)將第八條第二款、第三款中的“身體狀況證明”修改為“病歷等身體狀況材料”。
(二)將第十條中的“持本人及兒童、少年的戶籍證明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證明材料”修改為“持本人及兒童、少年的戶籍材料,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
(三)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按照居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申請就讀,居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統籌解決。”
刪去第二款中的“前款所稱就業證明,是指工作單位出具的勞動關係或者人事關係證明材料,或者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街道辦事處出具的自謀職業證明材料”。

辦法說明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就《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辦法(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修訂的必要性
為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義務教育公共保障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公平公正均衡發展,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2006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於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和義務性,同時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管理體制、均衡發展、素質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定。
我省於1986年制定,並於1997年、2004年先後兩次修訂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實施以來,義務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大發展。據統計,2009年,全省共有國小5013所,招生66.05萬人,在校生396.02萬人;國中2181所,招生7779萬人,在校生256.22萬人。全省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4%,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7.3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國小、國中在校生年鞏固率分別達99.75%和98.56%。國中專任教師188255人,國小專任教師254665人。
與新義務教育法相對照,我省現行的實施辦法有的規定與其不相一致,有的規定已不符合現階段我省義務教育發展的現狀,有的需要根據新義務教育法的規定進行補充和細化。同時,新義務教育法實施三年多來,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義務教育實施的政策和措施,需要通過地方性法規予以提升和鞏固。此外,新義務教育法實施後,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山西、遼寧、陝西等省市陸續出台了新的規定。為了更好地實施新義務教育法,高水平普及我省義務教育,進一步促進我省義務教育全面健康發展,有必要研究制定新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二、起草過程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2010年立法計畫,省教育廳組織起草了《辦法(修訂草案送審稿)》,於2010年1月底報送省政府。省法制辦經過初步審查修改,按照立法程式書面徵求了省發展改革委、編辦、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監察廳、民政廳、審計廳、文化廳、衛生廳、物價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局、體育局等16個部門和南京、蘇州等13個省轄市政府的意見,同時在省政府入口網站和江蘇政府法制網公布,公開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3月下旬,省法制辦會同省教育廳先後赴蘇州、揚州等地開展立法調研,進一步徵求地方有關部門和學校、教師的意見。
鑒於《辦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的內容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為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4月2日,省法制辦舉行了立法聽證會,通過公開徵集的方式,遴選確定代表學校、學生家長、教師、社會公眾、社區、教育專家等方面的10名陳述人,圍繞義務教育的免費範圍、學生和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制度安排以及實施素質教育涉及的各方責任和措施等四個重大問題,陳述各自的觀點和建議,還有5名旁聽人作了補充發言。聽證會後,省法制辦對聽證會上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消化和吸納。同時,積極研究借鑑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市相關立法經驗。在此基礎上,省法制辦會同省教育廳以及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有關部門對《辦法(修訂草案送審稿)》進行了反覆溝通、協調和修改,充分消化、吸納了各方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形成了《辦法(草案)》(修改送審稿)報送省政府。5月11日,省政府第47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辦法(草案)》,現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本次會議審議。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辦法(草案)》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新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要求,結合我省義務教育實際,對原辦法進行全面修訂,為保障適齡兒童、少年享有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本省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辦法(草案)》共七章六十三條,分別為總則、學生、教師、學校和教育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和附則。其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義務教育的免費範圍
免費性是義務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新義務教育法明確,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多年來,我省已相繼免除了義務教育學費、雜費、借讀費、教科書費。目前,上海、浙江等省市已明確規定免收作業本費。我省也準備免收作業本費,省有關部門已形成方案,待省政府批准後即可實施。為使現有政策法定化,並為將來逐步擴大免費範圍預留空間,《辦法(草案)》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免收學費、雜費、借讀費、教科書費和省人民政府確定免收的其他費用(第三條第三款)。
(二)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是普惠性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促進教育公平,保障適齡兒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具有重要作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我省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因此,根據新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辦法(草案)》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出規定:一是生源均衡。《辦法(草案)》第九條、第十條規定了免試就近入學制度。任何學校不得採取或者變相採取考試、測試、面試等形式選拔學生,不得將任何競賽成績、獎勵或者證書作為入學的條件和編班的依據(第十條);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布局以及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合理確定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施教區範圍,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可以在其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第九條第一款)。為保證確定和調整施教區範圍的合理性和公開性,《辦法(草案)》專門規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聽取意見的方式、程式和期限,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施教區確定或者調整後,應當向社會公開(第九條第二款)。對於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涉及的相關問題,《辦法(草案)》在總則中原則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二條第二款)。二是學校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經費均衡。《辦法(草案)》規定,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具體的學校設定標準(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並統籌規劃本行政區域內各學校之間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均衡配置(第三十二條);公辦學校不得利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設施和公辦教師舉辦民辦學校(第二十七條第三款);義務教育經費實行標準化管理(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義務教育經費預算時,除對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給予適當照顧以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第四十五條第三款)。三是師資均衡。根據新義務教育法的要求,借鑑日本、韓國以及兄弟省市的做法,結合義務教育實際情況,以及聽證會陳述人、旁聽人提出的相關建議和社會公眾意見,《辦法(草案)》明確了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流動制度和校長任期制度。《辦法(草案)》規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城鄉教師資源,組織本行政區域公辦學校教師合理流動。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滿一定年限的,應當流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學校校長任期三年,在同一所學校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核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並實行動態管理(第十六條)。考慮到各地情況不同,操作方法和程式複雜,為保證合理有序流動,《辦法(草案)》要求省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四是同校學生間均衡。《辦法(草案)》規定,學校不得設定或者變相設定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第三十二條第二款);教師應當平等對待學生,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五是保障弱勢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辦法(草案)》規定,流動人員子女入學,由流入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解決(第十二條);對民辦的流動人員子女學校,在辦學條件、教師培訓、辦學經費等方面予以扶持(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對農村留守兒童、少年,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規範、建設和管理(第二十九條);對殘疾人教育,鼓勵隨班就讀,加強特殊教育學校(班)建設(第三十條),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高於普通學校標準(第四十六條第二款);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經費資助(第四十八條)。
(三)關於實施素質教育涉及的各方責任和措施
義務教育法將素質教育法定化,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此,《辦法(草案)》從政府部門、學校、校外活動場所、家長四個方面的職責要求,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規定:一是政府部門職責。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負有推進素質教育的職責;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者規定考試成績提高幅度,不得將學生學科考試成績、升學情況作為評價或者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主要標準(第四十一條)。二是學校職責。學校不得增加考試科目的課時或者減少非考試科目的課時,不得隨意停課,不得占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上課,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形式的學科競賽,不得按照考試成績公布學生的排名,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第三十八條)。學校應當按照規定開展體育、藝術和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第三十九條第一款)。三是基層組織及公共設施管理單位職責。各類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學生免費或者優惠開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社區為學生校外活動提供非營利性服務(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第三款)。四是家長職責。家長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第四十條)。
(四)關於學生和教師的權利義務
學生和教師是義務教育最為重要的主體。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都涉及學生和教師的權利義務。《辦法(草案)》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具體規定:一是統一城鄉入學年齡。根據我省實際情況,《辦法(草案)》規定,凡當年8月31日之前(含8月31日)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第八條第一款)。二是防控學生輟學。《辦法(草案)》規定,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發現適齡兒童、少年未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與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採取措施,共同做好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復學工作(第十四條)。三是保障教師待遇。針對聽證會和社會公眾反映的部分地區還存在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辦法(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公辦學校的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按時足額發放,並保障教師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工資的平均水平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的平均水平。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享受國家規定的特殊教育補貼(第二十條)。四是加強教師培訓。《辦法(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安排專項經費專門用於教師培訓;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組織教師參加培訓,並保障教師參加培訓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第二十二條)。五是建立教師績效考核制度。《辦法(草案)》規定,對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培訓;經培訓仍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調離教師崗位或者解除聘用關係(第二十三條第二款)。六是規範教師從教行為。《辦法(草案)》規定,教師不得從事有償補習活動或者動員、組織學生接受有償補習(第二十四條第三款)。
此外,為保證《辦法(草案)》規定的各項措施得以順利實施,《辦法(草案)》專設法律責任一章,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學校、教師以及相關社會組織違反本辦法的行為,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法律責任;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履行監管職責的行為一併作出了規定(第五十三條至第六十條)。
以上說明連同《辦法(草案)》請一併予以審議。

審查報告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主任會議委託,我委對省人民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草案)》(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草案)》)進行了審查,現將審查意見報告如下:
1986年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制定了《江蘇省實施〈義務教育法〉辦法》。這部法律的實施為推動我省在全國各省、區率先實現“兩基”目標,促進義務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保證作用。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義務教育法》進行了全面修訂。新《義務教育法》在體例和內容上與原法相比有了重大變化,在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以及經費保障機制、管理體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規定。我省的實施辦法雖於1997年、2004年進行了修訂,但總體上已不適應上位法的要求。
近年來,在貫徹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過程中,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義務教育實施的政策措施,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經驗,在鞏固普及率、提高鞏固率、提高經費保障水平、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關心特殊兒童和留守兒童的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義務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狀況依然存在,經費保障機制有待鞏固完善、素質教育的實施亟待突破、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因此,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切實解決義務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保障和促進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有必要重新制定《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在《實施辦法(草案)》起草過程中,省政府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新《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後,省教育廳就開始著手立法準備工作。今年省政府法制辦將《實施辦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組織召開聽證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委從去年開始組織開展了專題立法調研,先後赴連雲港、宿遷、鹽城、南京、鎮江、宜興、溧陽、姜堰等市縣了解情況,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對立法的意見和建議,並將相關意見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今年以來,我委又專門聽取了省教育廳關於起草工作的情況匯報,徵求了13個市人大常委會以及部分省人大常委、代表對《實施辦法(草案)》的意見。最近,我委還在南京、鎮江等地召開座談會,進一步聽取有關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的意見。
我委認為,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實施辦法(草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有關精神,符合我省實際情況,重點在明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責任,完善經費保障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加以創製和細化,指導思想明確,結構比較合理,內容比較全面,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並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草案)》,我委提出以下修改建議:
一、關於社會對實施義務教育的責任
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僅是政府和學校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實施辦法(草案)》應當強化這方面的內容,建議增加社會組織、家庭等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提供必要條件,維護教育教學秩序,共同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等內容,並增加相應的法律責任規定。
二、關於教師編制核定的原則
我省現行的教師編制是2001年根據學生基數確定的。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同時原有編制核定過程中,對城市、城鎮和農村學校適用了不同的師生比標準,同等規模下農村學校反而核定的教師少。這不僅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推進,也加劇了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因此,我委認為教師編制的核定不僅要考慮師生比,也應考慮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建議《實施辦法(草案)》第十六條中增加“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的規定,作為核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的依據之一。
三、關於明確學校辦學和組織教育教學自主權
《實施辦法(草案)》雖然專設第四章“學校和教育教學”,但未針對學校的權力和義務作出明確的規定,大量的是對學校的限制性條款。作為一個法人單位,應有相應的管理的權力;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機構,在執行國家統一課程標準的前提下,也應有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自主權。因此,建議在第四章中增加學校相關權力和義務的內容。
四、關於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規定
由於《義務教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規定執行”,為了保證與上位法的規範內容一致,建議刪去《實施辦法(草案)》第二十八條。
五、關於統籌義務教育經費的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明確了省級人民政府統籌落實義務教育經費的法定職責。但《實施辦法(草案)》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中只規定“省人民政府對經濟薄弱地區負責統籌”,與上位法規定不完全一致。建議按照上位法的要求修改。
六、關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規定
《實施辦法(草案)》第六十一條第一款關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規定,沒有包括完全中學中的國中,建議加以完善。
此外,還有些條款的文字表述需要作進一步修改。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