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王門學派

江右王門學派是江西的王守仁門人之學派,代表人物有鄒守益、歐陽德、聶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右王門學派
  • 位置:江西
  • 帶表人物鄒守益歐陽德聶豹徐階
  • 又名王守仁門人之學派
  • 學術主張:心是天地萬物之主
  • 主要著作:《東廓淪學書》、《東廓語錄》
代表人物,學術主張,主要著作,

代表人物

鄒守益,字謙之,號東廓,明朝中後期江西安福(今江西安福縣)人,拜王守仁為師。正德年間為翰林編修;嘉靖年間於廣德州毀淫祠,建復初學院講學;後官至南京國子祭酒。九廟有災,皇帝要求大臣引罪,鄒守益仍上奏章論述君臣應共同警惕,於是罷官。鄒氏家傳學術,子鄒善及孫鄒德涵、鄒德溥、鄒德泳都有成績。其中鄒德泳“守致良知之宗。而于格物則別有深悟”。
歐陽德,字崇一,號南野,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人。拜王守仁為師,少年有才華,師稱其為“小秀才”。歷任翰林院編修、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當時士人都講誦“致良知”說,其中多為歐陽氏學生,所謂“南野門人者半天下”。
聶豹,字文蔚,號雙江,明朝中後期江西永豐人。正德年間進士,歷任華亭知縣、御史、蘇州知府、陝西按察司副使,曾以御史資格見王守仁王守仁卒死後,聶豹為蘇州知府時,設王守仁神主,北面再拜,開始稱“門生”,見證人錢德洪,並刻書於石以志之。
徐階,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松江府華亭縣人。明代著名的內閣首輔,嘉靖朝後期至隆慶朝初年任內閣首輔。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為延平府推官,後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萬曆十一年,徐階病卒,贈太師,諡號文貞。徐階著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等。

學術主張

江右王門學派認為,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它可以密藏膏盲之間,也可充滿世界。說“為吾一身之主,為天地萬物之主,軌有外於心?”。“心,固不出乎腔子裡,然退藏於密者此也,彌滿於六合者亦此也”。(黃宗羲:《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本文下同)
該學派認為,“道”即是“中”,即是心。說:“向道器之別。曰盈天地皆形色也。就其不可睹不可聞超然聲臭處指為道;就其可睹可聞體物不遣指為器。非二物也。今人卻以無形為道,有形為器,便是襲了宗旨。喜怒哀樂即形色也。就其末發渾然不可睹聞指為中,就其發而中節,燦然可睹聞指為和”。可見,“道”即“中”。又說:“若究其極,則所謂不睹聞。主靜之靜,乃吾心之真”。可見,“中”即“心”。又認為,“良知”即是“心”,源自天生。“吾心本體,精明靈覺”;“良知之教,乃從天命之性,指其精神靈覺而言”。
該派主張學問的目的是遷善改過。所謂“學問之道無他也。去其不善,以歸於善而已矣”,“遷善改過,即致良知之條目也。果能戒慎恐懼,常精常明,不為物慾所障蔽,則即此是善”。又說:“慎獨之功,即從戒懼抽出言之。蓋未有獨處致慎,而不為戒慎恐懼者”。
該學派認為良知與知覺不同,固守王氏“致知格物”說。指出:“知覺與良知,名同而實異。所知視、知聽、知言、知動,皆知覺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惻隱、知羞惡、知恭敬、知是非,所謂本然之善也”,又認為:對於“格物致知”,有的學者“以知識為知”,“以凡有聲色象貌於天地間者為物”,這些都失掉了大學的本意,“先師謂知是獨知,致知是不欺其獨知,物是身心上意之所用之事,如視、聽、言、動、喜、怒、哀、樂之類”,“格物是就視、聽、喜、怒諸事慎其獨知而格之,循其本然之則,以自慊其知”。即“知”是先天的知,是“天理”,“致知”是不要絲毫地瞞昧了“良知”、“天理”,“物”是意念中的物,不是離開了意念獨立存在的物,“格物”就是按天理原則克服意念中的不善,保存和發展意念中的善。

主要著作

江右王門學派的著作有鄒守益《東廓淪學書》、《東廓語錄》;歐陽德《南野論學書》,聶豹《雙江論學書》、《困辨錄》;羅洪先《論學書》、《雜著》;徐階《世經堂集》、《少湖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