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京拳

永京拳是我國著名武術家一代宗師葛永志先生創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後運用於軍營,九十年代流於民間。現已成為海內外人士喜愛的健身、養身、實戰、技擊、康復、保健的重要運動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京拳
  • 創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 創立者:葛永志
  • 現已成為:健身、養身等重要運動項目
永京拳簡介,永京拳釋義,永京拳理論,永京拳思想精髓,永京拳特點總括,永京拳內容,永京拳基本特點,永京拳養生功能,永京拳技擊特點,永京歷程,永京拳宗師,永京拳當代新發展,

永京拳簡介

永京拳釋義

永京拳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基礎上,挖掘、發展、創新而成的新時期中國武術精粹。旨在弘揚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崇武、尚德、重禮、顯技。它不僅因涵概全新的武學思想、武術理論及審美情趣而形成一完整、科學、系統的健身體系,更是新時期中國武術德、技、禮教化相統一的范典。

永京拳理論

永京拳是一門獨到的武學文化,它以“周易”的陰陽學說為理論,以科學、文化、藝術為基礎,以禪學、佛理、儒道、哲學、醫學、人體力學、心理學、經絡學、社會學為命脈。主張性命雙修,養練結合,它認為,習武研武者,當以德為基,以養為本,以用為根,納百家之長,合時代之需,尊科學、重創新。
永京拳是新時期中華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吸取了我國古代儒、道、佛三教的古典哲學思想,具有中華民族特有風格的文化特色。儒教之孔子主張要注重主體內心修養,有節制的自我平衡,永京拳提出的心理與生理雙重健康標準,不僅符合儒家的思想,更符合時代發展之需要。道家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矛盾雙方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立、互為轉化的,主張道法自然,復歸於朴。這與永京拳陰陽學說原理,大道自然之成的拳學思想相一致。佛家講究清虛無為,萬象一鏡,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因與果、舍與得的自然淡泊的哲學思想,在永京拳運動理論中更是得到充分體現。永京拳以靜制動,避實就虛,動靜合宜,虛實有度,鬆緊相連,有理有節,使永京拳在實戰運用中,能真正顯示制人於無形之中,犯者應手即仆之神奇。

永京拳思想精髓

永京拳圖示是永京拳拳學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它集中地反映了永京思想,永京文化,永京拳理。其中“永京拳”三個字為隸書書寫體,隸書的古樸典雅、工整精細、自成一體,表示永京拳在整個拳架結構中講究平衡對稱發展,給人以安定、整齊、樸實之美感。同時隸書特有的向上下、左右挑起的筆勢又昭示了永京拳的厚重古樸、飄逸秀美、奇縱姿肆、自然天成之美。另外漢隸上承前代篆書之遺範,下啟後世楷書之先聲,是漢字和書漢演進史上一個轉折點。基於此又賦予永京拳更深之內涵,永京拳是在尊重傳統、尊重科學、與時俱進、科學創新、敢於為天下先的思想指導下,在永遠學習,不倦實踐中,總結修正、創新、驗證、豐富、完善而成的科學、系統、完整的嶄新拳科。禮、信、敬、智、誠、正、和、順、堅、勇這十個字是永京拳文化內涵及拳學思想集中體現。一行二打三養,是永京拳最基本最核心的拳學宗旨。一行,即一路行天下,指在掌握了永京拳基礎套路的基礎上廣泛的進行交流學習;二打,即二路打天下,有了強健的體魄,就要開始進行技擊實戰的磨練與鍛造,武術的靈魂在於技擊,失去了技擊,武術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花架子;三養,養者為高,養是中華民族武術文化內涵的充分反映,養是一種淡定,一種和諧,更是一種修為,養為構建和諧本我、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永京拳拳學思想的創立必將成為中華武術史上最亮的一筆而載入史冊,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永京拳特點總括

永京拳是一套完整、科學、系統的健身體系,它集氣功、丹功、導引術、養身術、中外拳術之大成,融練養、實戰、技擊為一身的內外家相兼之拳學。講究拳法自然意真,周身協調為合,整體混元一氣,主動連續進攻意識。其拳勢或縱逸不拘,鋒芒畢露,或煙雲舒捲,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永京拳內容

永京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有預熱功、快拳、慢拳、內功心法、養生功、樁功、指功、對練、散手及刀槍劍棍術十八般兵器,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人群習練。其中,永京拳預熱功、內功心法、慢拳、養生功特別適合中老年人、腦力工作者練習,通過練習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腰腿痛糠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都有較大輔助治療作用,可以幫助習練者恢復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永京拳基本特點

一、拳法園順 呼吸自然
二、動作舒展 上下相連
三、左右對稱 快慢相間
四、意氣相合 內外合一
五、剛柔相濟 虛實相兼
六、結構嚴謹 循序漸進
七、輕靈如猿 厚重如山
八、身法中正 拳樁合一
九、天人合一 混元一氣

永京拳養生功能

一、以養練神經系統,提高自身感官功能
二、有助於心腦血管的順暢
三、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能量
四、有助於促進消化功能和新陳代謝功能
五、對鍛鍊關節肌肉活動的靈活性有很大幫助
六、可以活血化淤、暢通經絡、調理陰陽

永京拳技擊特點

一、敢為天下先的戰略思想
二、主動連續進攻的戰鬥意識
三、後發先制的戰略原則
四、輕靈圓活的自然技擊方法
五、打化結合的技擊效果
六、符合人體力學原理,充分運用技擊混
元合力,一招制敵,充分展示華夏古國武術靈魂之魅力。
中國安徽永京拳武學會

永京歷程

《永京拳》源於東晉時期道學者葛洪(約281—341)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名容(今屬江蘇)人。東晉時期道教理論家,煉丹術士、醫學家、文學家。少時以儒學知名,後崇信道教,尤好神仙導引之法。主張儒、道、方術兼治,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晚年在廣東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本草注》等,主張德行與文章並重,今勝於古,於世有益等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葛氏家族歷來多重武,武師輩出。在葛洪今勝於古的思想影響下,葛氏後人葛錦貴(1861——1947)字季林,山東人,自幼習武,後移居安徽淮南,以茶、蠶、山貨通商於上海、杭州、揚州等地,並遍訪當地名師,技擊高手,專心研究拳學,吸取各家之長,逐漸將其家傳養生為主的“神仙導引養生術”,改革為禦敵於外的技擊術“葛家拳”得到了葛氏族人及徽商的認可和傳習,被葛氏族人立為一代宗師。葛家拳由九式組成, 分別摹仿九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撲食打鬥動作, 其動作舒展, 左右對稱, 象形取意, 仿生反序, 具有很高的養生和技擊作用. 主要身法有;屈、伸、松、緊、呑、吐、浮、沉。九種動物分別為;龍、虎、獅、豹、蛇、兔、猿、龜、鶴。葛家拳九式拳譜;神龍出海螺旋勁、猛虎推山壯骨氣、獅子張口震四海,豹子入林閃電風、白蛇吐信練精氣、玉兔觀海抱守一、猿猴攀枝精靈智,神龜出水混元勁、仙鶴起舞不老松、禦敵之術葛家拳。葛錦貴第三子葛懷天(1903——1991)得其父真傳,被指定為“葛家拳”第二代傳人,在上海,杭州,黃山,揚州,淮河流域傳授“葛家拳”。

永京拳宗師

中國永京拳宗師葛永志,自幼習武,隨叔父學習家傳葛家拳,易筋經柔拳及丹道內功心法,得益頗深。宗師秉性謙厚,博學精專,清以自修,滿而不盈。研武法之本,究養生之道,自肆於武林間,憂國粹之昌明,理武術之精義,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中國永京拳,為永京拳開山之鼻祖。
永京拳又稱“徽拳”,是集練養、技擊為一身的內家拳學,講究拳法自然意真,周身協調為和,整體混元一氣、主動連續進攻、打化靈變技擊方法、主張性命雙修、練養結合、其拳勢或縱逸不拘,鋒芒畢露或煙雲舒捲、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宗師八十年代初涉足行伍,曾任軍中武教,,內蒙古形意拳研究會首席會長,北京中意武館名譽館長,國家級武術功法教練員裁判員,國家級健身氣功教練員裁判員,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永京拳淮南市研究總會會長。安徽省武學研究會會長.其個人事跡刊登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法制日報》、《海軍報》、《中華武術》、《安徽科技》、《淮南日報》、《淮河早報》、《中國體育報》等報刊,宗師也因此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中國永京拳以其樸實秀美、厚重自然、輕靈如猿、經典實用之特色,以全新的武術理論、武術思想及豐富的審美情趣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壯大,必將成為全人類的健身、強身、養生、技擊的重要運動內容,造福於世界人民。

永京拳當代新發展

近日,《淮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成果彙編》第一卷正式出版,中國永京拳名列其中。永京拳又稱“徽拳”,是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拳術,也是淮南市傳統體育與競技中的重要一項,此次入選彙編第一卷,是淮南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永京拳源於東晉時期,是一門獨到的武學文化,它以陰陽學說為理論,以科學、文化、藝術為基礎,由著名武術家、土生土長的淮南人、中國永京拳傳人葛永志收集整理並得以傳承和發展。永京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主張性命雙修,練養結合,旨在弘揚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崇武、尚德、重禮、顯技,在淮南習中國永京拳者眾多。
葛永志是永京拳傳播人,國家級武術教練員、功法裁判員和健身氣功的指導員。葛教練表示,永京拳源於神仙養生功,是一套完整、科學、系統的健身強體養生體系,能夠陶冶情操、增加修養,體現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適合全民健身。
2009 年7月,葛永志在合肥成立“安徽省永京拳武學研究會”,向全省乃至全國人民進一步傳達了永京拳的精神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