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針灸穴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分,出《針灸甲乙經》。水分別名分水、中守。屬任脈,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下動、靜脈。主治腹痛,腸鳴泄瀉,水腫,蠱脹,以及腎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分
  • 別名:分水、中守
  • 隸屬經絡:任脈
  • 功能:通調水道、理氣止痛
  • 操作:直刺0.5-1寸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主治:腹痛,腸鳴泄瀉,水腫,蠱脹等
  • 主要配伍:配關元、中極治療小便不利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水指水谷,別出為分。穴在下脘下1寸,適當小腸下口,主治腹脹水腫、大小便不利,針之有利水、分別清濁之力,因名水分。《聚英》謂“水分,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人大腸,因曰水分。”

功能作用

通調水道、理氣止痛。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解剖

水分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腹堅腫如鼓,繞臍痛衝心,腸鳴,腸胃虛脹,反胃,泄瀉,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腸炎,胃炎,腸粘連,泌尿系炎症。

操作

直刺0.5~1寸;宜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炎、腸炎、痢疾、腎炎、膀胱炎等。

配伍

配關元、中極,清熱利濕、通調水道,治療小便不利;配天樞、氣海,益氣理腸,治療泄利;配腎俞、脾俞、足三里,益脾腎、行水氣,治療水腫;配神闕、氣海,溫下元、利寒濕,治療繞臍痛。

功效

穴在下脘下1寸,適當小腸下口,至此而泌別清濁,水液入於膀胱,渣滓歸於大腸,針此能利水、分別清濁,故具有和中理氣、分利水濕的功能,可治療腹脹腸鳴、水腫膨脹、小便不通、反胃嘔吐等症。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
《備急千金要方》:“反胃,食即吐出,上氣”,“腹脹滿繞臍結痛,堅不能食,脹轉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