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分 ①病名。指先身腫而後月經閉止之病。

最早出現於《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分
  • 含義:病名。指先身腫而後月經閉止之病
  • 類型:中醫術語
  • 出處:《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簡介,方法,

簡介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亦名婦人水分。詳婦人水分條。又《脈經》:“婦人懷娠,三月而渴,其脈反遲者,欲為水分。”亦指水腫病。 ②病證名。指水腫證型之一。《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一“水分候”:“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令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但四支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 ③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分水中守。屬任脈,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下動、靜脈。主治腹痛,腸鳴泄瀉,水腫,蠱脹,以及腎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方法

穴位取穴法:
取穴道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仰臥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於人體的中腹部,肚臍上一指寬處(即拇指的寬度)。
主治疾病:
此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疾病為:腹瀉、浮腫水腫、腹水(腹積水)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水分穴 Shuǐ fēn(RN9)
〖穴位取穴法〗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下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反胃,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天樞穴、地機穴治腹水;配內關穴治反胃嘔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臍痛;配脾俞穴、三陰交穴治浮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別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穴義〗任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名解〗
(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開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質神闕穴傳來的冷降經水及下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與該穴同。
(2)中守。中,與外相對,指中間。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循腹正中線的任脈下行。本穴物質為神闕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經水及下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由於地球重力場的作用,經水循任脈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經脈道路中間有關卡把守一般,故名中守。
(3)中管。中,中間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脈的地部經水大部分循任脈向下流行。本穴為任脈氣血由氣向液的轉化之地,轉化後的液態物則循任脈道路向下而流,任脈如同經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大部分循任脈向下流行,小部分散於任脈之外。
〖功能作用〗分流水濕。
〖治法〗寒則通之灸之,熱則水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