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

氣功療法包括氣功自控療法和氣功外氣療法。前者是患者通過自我氣功的鍛鍊而達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叫氣功自控療法。氣功外氣療法,又稱氣功發放外氣療法、發氣療法、運氣療法、發射形氣功、導氣發功術、超距氣功、布氣療法等,古代稱之謂“布氣”,是指練功有素者發放外氣治療疾病的一種醫療方法。

定義,特點,淵源及發展,與推拿針灸關係,適應範圍,注意事項,

定義

醫者經過練氣、導氣(運氣)、發功等方法的鍛鍊,使內氣充實,氣脈運行周遍全身,並能通過一定的發功手法將真氣發放到患者體表的經絡、穴位或部位上,起到激
發經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補虛瀉實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布氣”一詞在古代大致有三種意思:一是指宇宙敷布真氣給予人和萬物,《素問·天元紀大論》說:“五運終天,布氣真靈。”一是指自己用意念在體內運氣練功的一種方法,《道藏精華靈·西山群仙會真記》說:“正坐升氣,氣滿四方,血絡通行,榮衛和暢,是布氣焚身之法也。”另一種就是指練氣功有素者,可以內氣外放,布氣於人治療疾病。古代在這方面的記載很多,如<晉書·方技傳>中說:“學道養氣者,至足之餘,能以氣與人,謂之布氣。”
推拿和針刺重視“力”對機體的刺激和調整作用。而氣功外氣療法則重視“氣”的激發和調整作用。其發功的手法通常是在不接觸患者軀體的情況下發放外氣的。推拿或針刺手法之“力”與發放外氣手法之“氣”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現代稱之為“氣功推拿”或“氣功針刺”。

特點

(一)氣調。氣功外氣療法是以醫者之氣來調整患者的氣機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為其主要特點。人體患病,主要是正邪兩方面的問題。正氣方面則有正氣不足(虛)、紊亂、阻滯等;邪氣方面則是感受風、寒、暑、濕、燥、火、穢等。醫者既可以運用氣功外氣療法發氣給患者,來補其正氣之不足,疏通、調整其氣機,使之恢復正常;也可以通過發放外氣導引的方法將邪氣驅出。在臨床上經常遇到有的病人某部疼痛,但經化驗、儀器檢查卻找不出原因,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而外氣測試則可發現該處有明顯的氣機阻滯現象,用發放外氣導引疏通經絡後,症狀立即消失,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發氣方法多樣。氣功外氣療法的發氣部位、手法很多。如一般常用的以手掌或手指發氣,也可以用眼睛及天目、膻中、丹田、湧泉等穴位發氣。這多種多樣的發氣部位和方法,為治療疾病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可以因人、因病辨證施功,所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超距發氣。推拿、針刺、理療、手術等都要接觸人體才能發揮其作用,而氣功外氣療法則可以離開軀體發氣治療,甚或在一定的距離發氣為人治病。
(四)練功有素。《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人氣,活人皆有之;布氣,人人皆可習。但發放外氣是有條件的,這就是必須是練功有素者。正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所說“修道久專精,身中胎息成”,方能布氣為他人攻病。
(五)治療範圍廣泛。因為人之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筋骨組織的功能,無不與氣的營養、推動有關,故人有氣者生,無氣者死。人患的病,無不與氣有關。所以氣功外氣療法,通過調氣可以使許多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痊癒或改善症狀,這就是氣功適應範圍廣泛的根本原因。
(六)療效好,無副作用。氣功外氣療法,不需要任何設施和醫療器械,對某些由“氣”所致的疾病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對某些疑難病症,也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臨床實踐證明,只要診斷和發氣方法正確,沒有發現有不良的副作用。

淵源及發展

氣功“布氣”療法,即外氣療法,源遠流長。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祝由”運氣吐音布氣治病的方法。《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又說:“余聞古之治病,惟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移精變氣,即練精化氣,以氣祝由療病。
《軒轅黃帝祝由科》說:“吸右足跟湧泉穴氣入口,齒覺冷,閉口,猛噴噓、呬音氣入符。”又說:“……如日方升,金光灼灼,吸入喉,下肺宮混合,閉目三閃,口出呵、呬音氣一口入符,存金光一氣”,“取天氣一口布紙”等等。以上說明祝由科的布氣方法可以將氣發放在紙上、物上,當然也可以發放在人體上治病。如祝由科中,在人身上畫符,再吐音布氣就是直接向人身發放外氣的方法。吐音布氣是祝由科的一大特點,它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道理髮出呬、呵、吹、呼、噓五字之音以運氣、發氣的。道理至為深奧,人們對此功法還不甚理解,所以不可簡單的以迷信二字扼殺掉,而應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去整理研究它。
氣功外氣療法,不但可以離開人體近距離布氣治療,還可以遠距離治病,漢·葛越(道號黃盧子)就善於以此法布氣治病。東晉·葛洪《神仙傳》說:“千里寄姓名與治之皆愈,不必見人身。”《抱撲子·內篇·釋滯》也說:“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即時愈矣。”唐·孫思邈在《攝養枕中方》中亦有類似葛氏的說法,這大概非盡虛言。《抱撲子·內篇·雜應》還記載了三國時道士石春會布氣為人治病的事例,說:“吳有道士石春,每行氣為人治病,輒不食,以須病者之愈或百日,或一月乃食。”《抱撲子·內篇》說:“以氣禁金瘡,
血登止,又能續骨連筋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說明當時氣功外氣已用於治療骨傷科,以及金瘡、出血、禽獸蟲蛇傷、斷筋、嗽、厥等多種疾病。
《晉書》記載幸靈用布氣治癒呂猗母之病,使“痿痹病十餘年”的呂猗母“遂能行”,因而聞名於世,於是“百姓奔趣,水陸輻輳,從之如雲”。
唐宋時期,氣功發氣治療範圍更為擴大,唐《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中記載了“布氣訣”,介紹了布氣的要領、方法等。晚唐無名氏之著<無能子>記載了無能子布氣治癒其心友禺中子的心痛病。
宋《蘇文忠公詩注集成·卷十五·李若之布氣》云:“吾中子適少羸多疾,若之相對坐為布氣”。《宋史·方技傳》記載了宋代醫家皇甫坦布氣治療“顯仁太侯目疾(白內障)”。《九江通志》還有皇甫坦布氣治癒“仙詔甄娘之躄”的記載。《彭比部集》記載了元代道士尹蓬頭“與病者抵足而臥,鼓氣療人疾”的布氣治病方法。
明清時期,由於醫、道、佛氣功的進一步發展,氣功外氣療法的治病方法、機理等都有所提高和發展。明·高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曰:“凡欲布氣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臟所患之處,取方面之氣,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靜慮,始與布氣。布氣訖,便令咽氣,鬼賊自逃,邪氣永絕。”詳細說明了布氣的調氣、診斷、方位、方法及其療效,可為氣功外氣療法的概括說明。
明代醫家韓《韓氏醫通·同類勿藥章》記載了“人氣”治療“肩背肢節骨腕”的疼痛症。
《清史稿·藝術傳》中記載了康熙時武術家甘鳳池布氣治療傳染科癆瘵病,其文曰:“同里譚氏子病瘵,醫不效,鳳池於靜室牖戶,夜與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氣功事業的迅猛發展,氣功外氣理論、發放外氣的方法、治療的範圍都有較大發展。1980年趙光首先在《氣功》雜誌以《談談氣功外氣發放》為題介紹了“外氣”發放的練法和檢驗發放外氣的方法。1983年,筆者在《山東中醫雜誌》和<全國氣功彙編>發表了《醫療性導氣發功術》,介紹氣功外氣療法,詳細介紹了該法的練氣、導氣、發功、治療的具體方法和臨床套用;並相繼發表了《氣功外氣糾編68例報告》、《氣功外氣治療乳腺炎22例》等臨床觀察研究論文。同年,由馬濟人、林厚省等出版的《中國氣功學》、《氣功三百問》也談到了氣功外氣療法的一些有關問題。1986年王寅編著的《氣功外氣療法》一書(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專題論述了氣功外氣療法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經驗。
近幾年從氣功外氣的效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科學實驗證明氣功外氣可以隨意識使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受到殺傷或增殖;氣功外氣作用於癌細胞,其殺傷率可達到30%以上。筆者於1986~1987年動物實驗表明,氣功外氣對家兔奧狄氏括約肌、蟾蜍的心肌皆有明顯的調節作用。有人將外氣發放於動物,可以明顯地延長已致癌動物的生存期。對動物的血壓亦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並能顯著地提高動物的免疫機能。總之,大量的臨床總結和科學試驗,證明了氣功外氣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種很好的醫療方法,它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療效可靠,因此,它必將為民眾保健治病發揮積極的作用。

與推拿針灸關係

著名的氣功家、中醫學家周潛川先生在《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中說:“凡精通針灸、整骨、按摩的歷代名家和前輩先生們,可以肯定地說,他們至少都會氣功,而且有精湛的造詣。”周氏反覆說明氣功與中醫的關係,特別是與按摩、整骨和針灸的關係更為密切。這是經驗之談和精闢分析後的總結。
氣功外氣療法與推拿、針灸療法都是祖國醫學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外氣療法是通過“發氣”來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其突出的特點是“氣”調。現代的一般推拿與針灸療法則是通過推拿手法及針刺、行針手法之“力”來治療疾病的,其突出特點是“力”調。古代高明的推拿和針灸醫生很注重氣功的鍛鍊,並使之與推拿、針刺手法相結合,在施用手法中採用“力”與“氣”相結合的調整治療方法,從而大大的提高了醫療效果,這就是周潛川所說的“針灸、整骨、按摩的歷代名家和前輩先生們”的高明所在吧。
清·無名氏<按摩經>說:“患人水突穴按定覺腋下微痛,手指發麻,將大指輕輕抬起,覺熱氣從胳膊手指出。”又說:“以手法按之,動亂者即邪氣也用右大指按動緊處隨呼吸二七數,抬起邪熱下降,隨經而發,下兩腿,猶如火熱,而行至兩足是也。”等等,該書用手法發熱時,是用呼吸“二七數”,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是陽火數。手按之“動亂者”,是醫者運用手法體會邪氣的感覺(“病理信息”),而“猶如火熱而行至兩足”、“覺熱氣從膊手出”等,是病人的氣感。所以在做“運氣推拿”手法時,很注重氣感。王雅儒所著《按摩療法臟腑圖點穴法》所述一些推拿方法,實為“運氣推拿”。因此法來於道人,此書以“顛倒、倒顛、顛顛倒,倒倒顛”的五行顛倒學說來指導推拿手法,是和道家的練功理論息息相通的。書中論述醫者手法之感覺(氣感)時提到多種氣通的現象。如有感到突起一包或數包者“流水狀者”,“支支作響者”,“水泡連珠而破者”等等,都是氣將通之“朕兆”。在做一般推拿手法時,這些氣感是很難感覺到的,也是很難判斷“氣分”通與不通的。只有氣功與推拿手法相結合,既“運氣”又用“力”時,才能體會到氣分通與不通、熱與寒、正與邪等氣感現象。
只有氣功與推拿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推拿手法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疾病時需要以“力”的刺激、調整為主時,就以“力”調整為主,以“氣”調為輔;需以“氣”調為主時,則“力”調為輔。當然一般說“力”與“氣”是很難分開的,這裡的“氣”是指發放之“氣”而言;“力”是指用力之大小、方向、頻率等而言,其手法是接觸患者體表的。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很注重氣功與針刺相結合。要求針刺時所採用的姿勢、精神、意念、呼吸等都要符合氣功基本要素“三調”的精神。他說:行針之補法時“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懈……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又說:“必用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足也,以息方吸而內針。”這就是說行針刺補瀉手法時,要與日、月、天時相適應,要調身以端正,聚精會神,以意行氣,以息調氣,以力行針,導引真氣直達病所。《後漢書·方術列傳》載郭玉之言曰:“腠理至微,隨氣用巧……神存於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這就是說一個針灸醫生針刺手法的水平如何,要看其行手法時是否“神存於心手之際”,因為“氣”有一個特點,就是意到氣到(指練功有素者),神存心手之際就可以以意“御氣”,並能控制、導引患者之“經氣”,使氣至病所。《針灸大成》中詳細介紹了針灸醫生練氣功的方法,指出練氣功首先從任督兩脈小周天循行練起,經過嚴格地、艱苦地周天鍛鍊,煉至“身心混沌,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之為氣,氣之謂神,不規中而自規中,不能胎息而自胎息,水不求而自行,火不求而自出,虛室生白,黑地引針,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也。”若是針灸醫生能練氣功達《針灸大成》所說的境界,發放外氣行針治病是易如翻掌的。所以他們行手法“燒山火”能燒得熱,“透天涼”能透得涼。用“力”與發“氣”有機的結合,其治療效果就是一般人無法可及的了。
一般人認為氣功外氣療法治病,是離開患者身體發氣的,而且越遠越高明、越好。這是一種偏見,實際上練功有素的醫生髮放外氣的手法不論離開病人身體,還是接觸病人身體,都可以將“氣”發放給患者,不過離開人體發放外氣是對患者進行“氣”調的具體體現;接觸人體以氣摧力發氣,是“力”調的具體體現。所以說一個高明的氣功外氣療法醫生,不但要練功有素,掌握髮放外氣的技術,還必須深通醫理,並且精通推拿、針灸等醫術,使之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提高療效,不致誤診、誤治,而給患者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適應範圍

氣功外氣療法是醫者用一種特殊的“氣”與“力”調整患者機體的治療方法。因為人的臟腑組織,生命活動無不與“氣”相關,所以當機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時,都應進行“氣”的調整,使其儘快痊癒,故本法的適應範圍較廣。對氣的本質、作用機制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從臨床實踐經驗與國內已經進行的實驗研究來看,其治療效果取決於醫生的氣功功力大小以及患者機體對氣功之“氣”的反應情況。有些經絡、穴位很敏感的人,雖患有很複雜的病症,外氣治療往往產生一般人想像不到的奇效;有些經絡不太敏感的人則需經過醫生多次外氣激發、調整,使其經絡逐漸敏感,氣機活躍、同步,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據臨床經驗與科學試驗證實該法對內、外、婦、傷、五官、兒科等多種病症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頭痛、胃痛、胸痛、腰痛、咳嗽、便秘、乳癰、痛經,以及感冒、膽囊炎、高血壓、脈管炎、盆腔炎、近視、氣功偏差等。

注意事項

(一)醫者在頻繁地發放外氣之後,由於發放外氣時耗氣、消耗能量,就會有疲勞乏力、頭暈、四肢寒冷、肝區或小腹不適等感覺,這意味著入不敷出,會影響醫者自身的健康。所以發氣治病時間不宜過長,一天中發氣治病人數不宜太多,要根據自己的功底和身體的實際情況適當掌握。並注意補充營養和水分,經常呼吸新鮮空氣,以補充能量,調整氣機,引氣歸原。
(二)醫者在患病、身體虛弱、疲勞、過飢過飽,醉酒或大喜、大悲、大怒等情況下,不可發放外氣治病。在發氣後不要立即用涼水洗手、洗澡。
(三)患者紊亂的氣機和病氣,可以侵入醫者體內干擾其氣機,而感到某些部位不適,乏力、酸、脹、痛、麻等,要及時用排放穢氣的方法驅出邪氣,並及時調整自身的氣機,使之儘快趨於正常。特別是癌症患者,對醫者氣機干擾更大,要注意少發或不發外氣治療。
(四)患者要密切與醫者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患者要排除雜念,調整呼吸,放鬆身體或接受外氣的部位,以創造充分接受外氣的條件。
經絡敏感的患者接受外氣後很易有氣感或動象等氣效應;有的人不太敏感,經過幾次治療,也可逐漸敏感起來。對外氣無任何感覺或動象者也可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有氣感和動象者,由於身體和疾病的關係,有時效果也不佳。醫者要實事求是的對患者講清楚,不要片面宣傳氣感、動象等是治療效果的標準,以免引起患者的誤解而影響療效。
(五)氣功外氣療法亦非萬能,對某些病或某些病的某種類型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的可以治癒,有的可以緩解症狀,起輔助治療作用。故臨床治病時對一些急性病和病情嚴重的患者一般要採取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方法,不要搞吹噓、迷信而貽誤病情。
(六)治療各論中“輔助練功”的功法,是患者自行鍛鍊,輔助醫者發功治療的功法。一般要按照順序鍛鍊,每日練2~4次,或遵醫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