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古文典籍)

殺青(古文典籍)

出自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古代制竹簡程式之一。將竹火炙去汗後,颳去青色表皮,以便書寫和防蠹。現多用於表示影視作品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殺青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者姓名宋應星
  • 作品來源:《天工開物》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信息

【作品體裁】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作品原文

宋子曰:物象精華,乾坤微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①?君與民通,師將弟命,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④焉。覆載之間之藉有楮先生⑤也,聖頑⑥鹹嘉賴之矣。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從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於障風、護物⑦之間。事已開於上古,而使漢、晉時人擅名記者,何其陋哉⑧!

作品注釋

①“物象精華”句:萬物萬象之精華,天地宇宙之奧妙,這些知識從古傳至今,從中華傳至四夷,使後世的生民眼觀而心會,靠的是什麼載體呢?
②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只靠著瑣屑的言語相傳,又能傳後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寬的文書憑證。
④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事情交代清,就辦得如風行一般迅速;意思表達透,一切疑問就都煥然如冰之融化。
⑤楮先生:唐人韓愈有《毛穎傳》,擬文房為人,毛筆以兔毫所造,故稱毛穎;紙以楮樹皮製造,故稱楮先生。又古有褚先生補《史記》者,亦取其音近。
⑥聖頑:聖賢與愚頑。
⑦障風、護物:糊窗戶、包東西。
⑧“事已開於上古”句:宋應星的意思是:把造紙術的發明權記在漢、晉某人的名下,這是不對的。造紙的源頭遠在上古,因為那時就應該有最原始的紙,以用來糊窗戶、包東西。宋應星的推測不是沒有道理,即紙的雛形應該遠早於蔡倫,但若說是起於上古,則推得也太遠了。

作品譯文

宋先生說:事物的精華、天地的奧妙,從古代傳到現在,從中原抵達邊疆,使後來人能夠瞭然於心,那是用什麼東西記載下來的呢?君主與臣下交換意見,老師傳授課業給學生,如果只是憑藉喋喋不休的口頭語言,那又能解決多少問題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張文符或者是半冊課本,就能把有關事物的道理闡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風行天下,疑難也會如同冰雪融化一樣地消釋。自從世上有了紙之後,聰明的人和愚鈍的人都從中受益不淺。紙是以竹骨和樹皮為原料造成的。除去樹木的青色外層就造成了白紙,於是諸子百家的萬捲圖書才有了書寫和印刷的物質基礎。精細的紙用在這方面,而粗糙的紙則用來擋風和進行包裝。造紙的事早在上古時就已經開始了,但卻有人把它說成是漢、晉時由某個人所發明,這種見識是多么地淺陋啊!

作品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作者簡介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38~1654)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宋應星像宋應星像
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只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官)。期間,他將其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後作為明遺民,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