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學

勵學

《勵學》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儒學高等研究院研究生會承辦的研究生學刊,是研究生會全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之一,致力於打造一片崇尚真理、自由平等、百家爭鳴的學術新天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勵學
  • 類別:文學
  • 主管單位:山東大學
  • 主辦單位:山東大學
《勵學》學刊,《勵學》詩,詞語注釋,作者簡介,

《勵學》學刊

《勵學》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儒學高等研究院研究生會承辦的研究生學刊,是研究生會全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之一。它承繼兩代《勵學》之優良傳統,在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與支持下,在院研究生會“知新明德,修己安人”之宗旨指導下,重新確立了“守先待後,斯文在茲”的辦刊理念和“勵精篤志,學究天人,培育新秀,闡揚文化”的辦刊宗旨。結合山東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之目標與學院之定位與特色,致力於為院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學術風采、讀書求知、創新發展的舞台;同時《勵學》堅持實行開放辦刊,積極吸納院外乃至校外人文社科研究生的優秀論文,敢於面向名師專家約稿,意在鼓勵學以致用的人文思考,砥礪踏實嚴謹的學術精神,致力於打造一片崇尚真理、自由平等、百家爭鳴的學術新天地。
勵學
1933年12月,國立山東大學“勵學社”創辦了綜合性雜誌《勵學》,時任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親自為其作序。《勵學》作為半年刊,國內各大書局均代售,前後共出版7期,與當時的《科學叢刊》(1933年創辦,共出兩2期)、《文史叢刊》(1934年創辦,共出1期)、《刁斗》(共出2卷6期)、《二五年刊》等刊物齊名。趙太侔、游國恩、蕭滌非、任之恭、湯騰漢、李珩等諸位先生對刊物給予熱情贊助和支持;據記載,老舍先生曾親自幫助審閱和修改文章;童第周先生和時為學生的臧克家都曾在上面發表文章;傅斯年先生對所刊發文章曾給予高度褒獎。刊物不僅引起國內學術界的重視,以至蜚聲海外,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曾致函該社,全份訂購該刊。
2003年6月,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創辦研究生刊物《勵學》,時任文史哲研究院院長王學典教授特地撰寫了“世俗社會的精神聖地”一文作為首期之發刊詞。自創刊以來,《勵學》便旗幟鮮明地提出接續國立山東大學“勵學社”傳統,重拾《勵學》命名學刊,以“承續學術傳統,倡揚思想創新,培育棟樑之才,重鑄山大形象”為辦刊精神,打造研究生自己的學術平台,7年間共出版14期,在院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並培養了一批青年才俊。2011-2012年該刊因故停辦。
2012年1月,新的儒學高等研究院整合組建以來,學院領導十分重視《勵學》期刊的再刊工作。2013年3月,學院委派第一屆研究生會負責成立《勵學》編輯部,並於3月12日召開了成立大會,正式展開再刊工作。“復刊十周年特刊”於2013年7月基本定稿,9月正式出版,自此《勵學》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兩代勵學,一脈相承,三次發展”,80年滄桑砥礪,《勵學》以其一脈相承的擔當精神與人文情懷,迎來了它的第三次發展。我們深信,在大家的關心與支持下,它必將煥發新生,不斷向前。

《勵學》詩

【作品名稱】勵學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五古勵學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徵錯。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託。

詞語注釋

耕鑿:泛指耕種,務農。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某執鞭賤品,耕鑿庸流,沉影南畝之間,滯跡東皋之上。”唐吳筠《高士詠·龐德公》:“耕鑿勤厥躬,耘鋤課妻子。”清趙翼《山行雜詩》之七:“洵美此家居,足以老耕鑿。”
鋤理:猶鋤治。唐韋應物《晚歸灃川》詩:“野廬鋤理,翳翳起荒煙。”唐柳宗元《序飲》:“一日鋤理,一日洗滌。”宋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逝將振衣歸故國,數畝荒園鋤理。”
孜孜:勤勉;不懈怠。《書·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孔穎達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記·滑稽列傳》:“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學行道,不敢止也。”唐李德裕《奏銀妝具狀》:“臣有生多幸,獲遇昌期,受寄名藩,每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