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殼蕨科

蚌殼蕨科

蚌殼蕨科,植株高大,密被金黃色長柔毛,孢子囊群生於葉背面,囊群蓋兩瓣開裂形似蚌殼狀,革質;分布於熱帶地區及南半球。蚌殼蕨科(所有種)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8日批准)。有5屬;中國僅有1屬1種(即金毛狗屬金毛狗)。桫欏科及蚌殼蕨科植物統稱為桫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蚌殼蕨科
  • 拼音:bàng ké jué kē
  • 學名:Dicksoniaceae M. R. Schomb. (1848)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賊綱(水龍骨綱)
  • 亞綱:水龍骨亞綱
  • 桫欏目
  • :蚌殼蕨科
  • 分布區域: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生長環境,用途,代表屬,代表種,保護級別,栽培技術,栽培管理,病害防治,

形態特徵

樹形蕨類,常有粗大而高聳的主幹或(產中國種)主幹短而平臥,有複雜的網狀中柱,密被墊狀長柔毛茸,不具鱗片,頂端生出冠狀葉叢。葉有粗健的長柄;葉片大形,長寬能達數米,三至四回羽狀複葉,常有一部分為二型,或一型,革質;葉脈分離,孢子囊羣邊緣生,頂生於葉脈頂端,囊羣蓋成自內外兩瓣,形如蚌殼,內凹,革質,外瓣為葉邊鋸齒變成,較大,內瓣自葉之下面生出,同形而較小。孢子囊梨形,有柄,環帶稍斜生,完整,側裂,孢子四面形,不具周壁,每囊48-64枚。

分布情況

有5屬。分布於世界熱帶,中國僅有一屬一種(即金毛狗屬金毛狗)。

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麓陰濕的山溝或林下蔭處的酸性土壤上。生長喜散射光,適宜生長溫度夜溫為10-15℃,晝溫21
-26℃。北方可在溫室內種植,南方可種植在蔭棚內。空氣濕度宜保持在60%-80%,空氣乾燥會使葉片枯焦。它的栽培土壤以疏鬆、透水的酸性土壤較佳,一般用壤土、腐葉和河沙混合。在生長季節需要較大的空氣濕度,但冬天生長緩慢時要少澆水,過多水分會導致爛根。盆栽時可施些基肥,在生長期可施些液肥。栽培過程中應將帶茸毛的根狀莖露出土面。

用途

園林用途 株形高大,葉姿優美,堅挺有力,葉片革質有光澤,四季常青,頗有南國風光意境。在庭院中適於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蔭處種植。它也可盆栽作為大型的室內觀賞蕨類。特別是它長滿金色茸毛的根狀莖能製成精美的工藝品供觀賞。 富含澱粉,可食用和釀酒。另外,其根狀莖入藥時稱金毛狗脊,具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壯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莖上的茸毛能止血。

代表屬

金毛狗屬 Cibotium Kaulf.
形態特徵:根狀莖粗壯,木質,平臥或有時轉為升,密被柔軟銹黃色長毛茸,形如金毛狗頭。葉同型,有粗長的柄,葉片大,廣卵形,多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有鋸齒,葉脈分離。孢子囊羣著生葉邊,頂生於小脈上,囊羣蓋兩瓣狀,革質,分內外兩瓣,內瓣較小,形如蚌殼。孢子囊梨形,有長柄,側裂;孢子為三角狀的四面形,透明,無周壁。
分布:約有20種,分布於熱帶東南亞洲、夏威夷及中部美洲,我國僅有1種。

代表種

金毛狗 Cibotium barometz (L. ) J. Sm.
形態特徵:根狀莖臥生,粗大,頂端生出一叢大葉,柄長達120厘米,粗約2-3厘米,棕褐色,基部被有一大叢墊狀的金黃色茸毛,長逾10厘米,有光澤,上部光滑;葉片大,長達180厘米,寬約相等,廣卵狀三角形,三回羽狀分裂;下部羽片為長圓形,長達80厘米,寬20-30厘米,有柄(長3-4厘米),互生,遠離;一回小羽片長約15厘米,寬2.5厘米,互生,開展,接近,有小柄(長2-3毫米),線狀披針形,長漸尖,基部圓截形,羽狀深裂幾達小羽軸;末回裂片線形略呈鐮刀形,長1-1.4厘米,寬3毫米,尖頭,開展,上部的向上斜出,邊緣有淺鋸齒,向先端較尖,中脈兩面凸出,側脈兩面隆起,斜出,單一,但在不育羽片上分為二叉。葉幾為革質或厚紙質,乾後上面褐色,有光澤,下面為灰白或灰藍色,兩面光滑,或小羽軸上下兩面略有短褐毛疏生;孢子囊羣在每一末回能育裂片1-5對,生於下部的小脈頂端,囊羣蓋堅硬,棕褐色,橫長圓形,兩瓣狀,內瓣較外瓣小,成熟時張開如蚌殼,露出孢子囊羣;孢子為三角狀的四面形,透明。
蚌殼蕨科
分布:產雲南、貴州、四川南部、兩廣、福建、台灣、海南島、浙江、江西和湖南南部(江華縣)。生於山麓溝邊及林下陰處酸性土上。印度、緬甸、泰國、印度支那、馬來亞、琉球及印度尼西亞都有分布。
用途:作為強壯劑,根狀莖頂端的長軟毛作為止血劑,又可為填充物,也可栽培為觀賞植物。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繁殖以孢子繁殖為主。操作時於夏季採集成熟孢子,均勻撒播於盛細磚屑的播種淺盆,播後噴水並蓋上玻璃保濕,保持20-25℃,每天噴水l-2次,使盆內濕潤,1個月能發芽,長出原葉體,待長大有幾片葉時,可進行分植上盆。 河南有栽培。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省(區)。根狀莖藥用,稱金毛狗脊。能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利尿通淋;並含澱粉約30%。
處於不同生長期,對光線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長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過強,多遮陰。休眠期要放在光線充足處。大多數蕨類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線不足,則植株徒長,顯得衰弱或萎蔫。喜潮濕,對土壤溫度和空氣濕度要求較高,生長期要每天澆水並進行葉面噴水,以保持濕度。發現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時,要立即將盆浸入清水中,對植株噴霧。缺水不嚴重,幾小時後即可恢復。若24小時內仍未恢復,需將萎蔫的葉子全部剪去,可能會重新萌發新葉。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特別是葉片裂片細的品種。晚間澆水,水滴滯留在葉隙間,蒸發慢,易引起葉部病害。喜溫和氣候,一般15℃至21℃比較適宜。可適應的最低溫為10℃,而溫度在28℃以上時生長不佳。忌悶熱,在夏季需多通風。通風時要注意水分供給,使環境中空氣新鮮且不乾燥。幼苗期應避免“穿堂風”。喜肥但根系細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時,基質中可加入基肥。生長期內可追施液肥,濃度不超過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會使植物生長旺盛,不足會使植株老葉呈灰綠色並逐漸變黃,葉片細小。施肥應薄施、勤施,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

病害防治

蚌殼蕨科同其他蕨類植物以一樣,常見病害主要有兩種:灰霉病和立枯病。 1.灰霉病 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和葉。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定期噴藥,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現病害,應立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7至10天一次,連續兩三天,注意交替用藥,以防產生抗藥性。 2.立枯病 發病植株葉片綠色枯死,而莖幹下部腐爛,呈立枯狀。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缺少生機。然後出現枯萎,葉片下垂,最後枯死。病株根莖處變細,出現褐色、水浸狀腐爛。潮濕時,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體。防治方法是選擇充分消毒的培養土和腐熟的肥料作為盆土,忌積水。發現死苗應及時同盆土一併倒掉。上盆定植後,每隔10天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