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核鎮

欖核鎮

欖核鎮占地面積74.5平方千米(2017年)。全鎮總人口89107人(2017年)。共管轄23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和2個農場。這裡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鎮河涌交錯,水陸交通便捷。容奇水道、沙灣水道環繞西北,廣珠東線由鎮前經過,北斗大橋連線著該鎮和市西線公路,公路直通深圳、珠海、廣州,其中距市橋7公里,相距深圳90公里,距珠海80公里,距廣州32公里。同時,欖核鎮相距南沙港(國家一級港口)、蓮花山港僅30分鐘車程,到順德港則只需5分鐘即可直達,堪稱東臨東莞、深圳,南達南沙中心區域,西至佛山、順德,北上番禺、廣州。作為貫通穗港澳的交通樞紐,欖核鎮將隨著南沙發展而顯得越發重要,甚至或將被打造成為住宅區域。在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上,欖核籍運動員陳燮霞為中國奪得首枚金牌。欖核鎮2004年被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7年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9年6月被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2012年12月零時,欖核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欖核鎮
  • 外文名稱:Lanhe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 政府駐地:鎮南路65號
  • 電話區號:020
  • 郵政區碼:511480
  • 地理位置:南沙
  • 面積:74.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910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交通,經濟狀況,自然環境,農業狀況,特色產業,工業狀況,名人,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龍舟隊,社會榮譽,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欖核圩建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因漁民到此采蚝,把廢土棄於灘涂上,經漲退潮水的搬運堆積,在灘涂上分布出一堆堆欖核形,因此該地被稱為“欖核”。
1951年設欖核鄉。
1961年成立欖核公社。
1984年改區。
1987年建鎮。
2012年12月1日欖核移交南沙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止2012年底,該鎮域面積74.5平方千米(2017年),鎮轄23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2個農場。總人口89107人(2017年)。
欖核鎮行政區劃欖核鎮行政區劃
23個村民委員會概況如下:
概況:位於欖核鎮中心的最北部,北靠沙灣水道,東與欖核鎮上坭村接壤,西部和南部鄰本鎮萬安村,是欖核鎮內距欖核鎮中心區最遠的一個村,但也是欖核鎮大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積4766畝,村內共劃分23個生產隊,總戶數1325戶,全村人口4250人,勞動力2860人。
2011年大坳村集體總收入371萬元,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以土地、魚塘發包及廠房出租為主要經濟收入;村民人均收入14395元,以種植香大蕉、果蔗及魚塘養殖為主要經濟收入。
2012年12月零時,欖核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大坳村也因此被南沙區管轄。大坳村由於擁有與多條主要幹道以及優勢地理位置,大坳村或將被改造成為龐大的住宅區域。
概況:位於欖核鎮西北面,與順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鎮6.5公里,是區發展綬慢村,全村人口1889人(其中勞動力1268人)。2011年工農業總值5533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3萬元,人均收入11858元,我村現有耕地面積1752畝,其中:水稻121畝,果蔗339畝,蔬菜206畝,香大蕉96畝,花卉105畝,魚塘865畝,其他農作物20畝。村民以運輸、種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養殖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3、八沙村
概況:地處欖核鎮西部,北有欖核河,南臨潭洲水道,與順德一水之隔。全村人口1436人,(其中勞動力1016人),戶數506戶,外來流動人口2200人。在農業布局上基本以種、養業為主體,果蔗面積726畝,香大蕉面積218畝,魚塘面積633畝,蔬菜面積92畝,花卉面積90畝,其他面積10畝。本村現有企業7家,201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034萬元,人均收入17946元。2011年村集體可支配純收入142萬元。
概況:位於欖核鎮以北,距離鎮中心約2公里,是革命老區。2011年全村人口1330人(其中勞動力951人),共402戶,2011年工業總產值116586萬元,農業總產值為1120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01萬元,人均收入17263元。我村現有耕地面積1385畝,其中:甘蔗160畝,香大蕉180畝,魚塘255畝,其他農作物790畝。村民以種植果蔗、香大蕉和養殖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欖核鎮中等規模的行政村,地處廣珠東線公路邊,東臨沙角村,南靠平穩村順河村,西面與墩塘村接壤,北面與子沙村雁沙村相隔欖核水道,全村12個村民小組,2173人,538戶,勞動力1468人,面積3300畝,20多間企業,外來人員6500多人,出租屋6200多間,兩個農貿市場,1間國小,1間幼稚園,村級純收入約154萬元。
6、子沙村
概況:位於欖核鎮的東面,相距鎮政府4公里,與綠村一河之隔,是革命老區村。全村常住人口1160人,流動人口50人,村內有8個生產隊,共362戶,全村土地面積2200畝,適宜種植花卉、香蕉等高值作物及水產養殖。子沙村各項設施完備,村道路水坭硬底化,機耕路網和水利建設完善,自來水通到各家各戶。村文明戶270戶,區文明標兵戶1戶,2006年被番禺區評為計畫生育合格村和計畫生育先進村。村民參加合作醫療達100%,社會治安穩定,2005年被番禺區評為安全文明村,2005年為推進農村勞動力再就業,在村部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站。我村大力發展“三高”農業,花卉、香蕉種植面積1190畝,甘蔗種植面積1010畝。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經濟效益。
7、雁沙村
概況:位於欖核鎮的東北部邊緣,北鄰下坭村,南接高沙村,東臨蕉門水道,西鄰沙角村。廣珠東線從雁沙村西側經過,承接區域性交通,水陸交通便利。雁沙村屬於沖積平原地形,高程平均為0.2米-1.8米(珠基高程)。村域範圍內有多條河涌交織縱橫,地勢平緩。隊村域周邊的蕉門水道和欖核水道牙,村內主要的河涌為雙亦涌,雁沙涌等。雁沙村主要為圍田,河段水域屬河口帶地貌,受徑流和潮汐影響,淤泥等細小顆粒堆積而形成地層上部較厚的淤泥層和鬆軟灰色中細砂混泥層,地質較複雜。雁沙村維持著二級經濟模式,經濟以農業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農產品、外出打工。雁沙村下轄19個生產隊。2011年,雁沙村總人口約3603人,1120戶,外來人口約320人。
8、新涌村
概況:位於欖核鎮中心鎮西南面,與順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鎮1.5公里,是鎮11平方公里工業建設用地,全村人口2543人(其中:勞動力1685人)。2011年工農業總產值6900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63萬元,人均收入18940元,轄區內2.14平方公里,我村現有耕地面積2588畝,其中:水稻39畝,果蔗603畝,蔬菜263畝,香大蕉225畝,花卉24畝,魚塘1200畝,其他農作物263畝,村民以種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養殖優質魚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位於番禺區欖核鎮廣珠路33號,西樵大橋南面,是典型的大沙田地區。我村轄內有6個生產隊,全村現有人口915人,其中60周歲以上的老人123人,其中黨員41人,是個農業村,總面積約1572多畝,其中農田保護區面積1085畝,常年以種植蔬菜、果蔗、香大蕉和水稻為主。1993--1998年開發本村3、4、5、6隊部份土地,並發包給各廠企作工業用地,工業用地面積487畝,現有廠企11間。
概況:位於欖核鎮的東北面,相距鎮政府8公里,是典型的低沙田地區,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水路、陸路交通十分便利。2011年全村耕地面積1389畝,共劃分為4個生產隊,全村常住人口1007人,戶數297戶;外來流動人口530人。在農業布局上基本以種、養業為主體,稻穀面積4畝;果蔗面積690畝;香大蕉面積:100畝;魚塘面積200畝;蔬菜面積63畝;花卉面積317畝;其它面積15畝。村各項設施完備,有衛生站、老人活動中心、農家書屋和綠色網園,村內各生產隊有標準化水泥硬底人行道路,機耕路網和水利建設完善,自來水通到各家各戶。我村現有企業10家,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400萬元、農業總產值1872萬元,人均收入14687元,2011年村集體純收入128萬元。我村是廣東省衛生村、廣州市第四批文明示範村和廣東省文明示範村,各項事業穩步向前發展。
概況:萬安村位於欖核鎮的最北面,緊靠沙灣河道,有十個生產隊,耕地面積2860畝,戶籍人口2128人,有工業區兩個(萬安工業園和北斗工業區),占地面積約220畝,企業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外來人口約2200人。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14577元,村民主要收入靠耕種農作物(主要為果蔗及香蕉)。
概況:沙角村轄沙角涌、沙尾、下壟尾(舊稱蝦籠尾)及滘仔,地處欖核鎮之東部偏北。全村常住人口2109人,流動人口430人,村內有11個生產隊,共631戶,全村土地面積3050畝,適宜種植蔬菜、果蔗、香大蕉等作物及水產養殖。沙角村的特產是荔枝“妃子笑”。沙角村基礎設施完備,有一所能容納100多人的幼稚園,公園、文化室、球場等;村公路水坭硬底化;機耕路網完善;自來水通到各家各戶。2004年度被番禺區評為計畫生育先進村。2005年度被番禺區評為安全文明村。2005年為推進農村勞動再就業,在村委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站。村民參加合作醫療達99%以上。每年由本村的熱心人仕贊助舉辦敬老活動,邀請60周歲以上的老人參加敬老活動。沙角村現有5家企業,是區、鎮的經濟發展緩慢村,每年純收入只有15萬元。
13、牛角村
概況:位於欖核鎮中心,與順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鎮2.5公里。全村人口1525人,村民以種植果蔗,蔬菜、香
大蕉和養殖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位於欖核鎮中部,距鎮中心約5公里,總面積2424畝,是大沙田地區里土地肥沃的一個村,其中耕地面積1800畝(果蔗1300畝、香蕉500畝),水產養殖面積250畝,轄內有10個生產隊,村民住宅分布為南、北兩個自然點,總人口有1808人,村內有企業7間,村民靠種植果蔗、香蕉收入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概況:位於欖核鎮中心城區,與順德區五沙村比鄰,全村人口4083(其中勞動力2777人)。2011年工農業總產值89650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77萬元,人均收入14580元。我村現有耕地面積3169畝,其中:玉米56畝,果蔗1591畝,蔬菜223畝,香大蕉875畝,花卉150畝,魚塘295畝,其他農作物30畝。 村民以種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養殖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16、合沙村
概況:位於欖核河以北,與欖核鎮中心城區一河之隔。現時全村人口1187人,共425戶;種養植面積1625畝,其中水稻10畝,常年蔬菜95畝,香大蕉298畝,花卉70畝,黑蔗670畝,魚塘482畝。村集體純收入為35萬元;合沙村以種植黑蔗、香蕉、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位於欖核鎮西北角,西靠順德區,北臨沙灣水道,距鎮中心約6公里,距番禺市橋鎮18公里。全村總人口為2326人,共762戶,總面積為3650畝,其中魚塘面積1050畝,花卉800畝,水稻300畝,果蔗500畝,香蕉530畝,各種的旱地種植、冬瓜、蔬菜及其他等600多畝,下設十一個生產隊,為五個自然片,常年以種植水稻、甘蔗等各種旱地作物和水產養殖為主。
概況:位於欖核鎮東南面,東與九比相相連,南與順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鎮1.8公里,全村人口3356人,其中勞動力1450人,2011年農業總產值12158萬元,村集體總收入50萬元,人均收入13239元,墩塘村現有耕地4959畝,其中水稻53畝,果蔗2600畝,花卉140畝,香大蕉886畝,蔬菜106畝,魚塘養殖1155畝,其他農作物19畝,村民以種植果蔗、香大蕉和魚塘養殖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位於欖核鎮北岸,距離鎮中心約2公里,是革命老區及番禺區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2011年全村人口1383人(其中勞動力828人),共515戶,2011年農業總產值為1525萬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12萬元,人均收入12592元。我村現有耕地面積1917畝,其中:甘蔗788畝,香大蕉150畝,魚塘 427畝,花卉420畝,木本水果27畝,玉米30畝及蔬菜75畝。村民以種植果蔗、香大蕉和養殖魚塘為主要經濟收入。
概況:位於欖核鎮東南面,連線靈山村平穩村墩塘村、九比村與順德區相鄰,相距鎮政府7公里。全村耕地面積4648畝,共劃分為15個生產隊,全村常住人口3265人,戶數1131戶;外來流動人口849人。
我村在農業布局上基本以種、養業為主體,稻穀面積200畝;果蔗面積2308畝;香大蕉面積:800畝;魚塘面積680畝;蔬菜面積400畝;花卉面積217畝。我村各種設施完備,有一所標準國小、衛生站、老人活動中心和3間私辦的幼稚園,村內有一條標準化村級樣板公路,各生產隊道路水泥硬底化,機耕路網和水利建設完善,自來水通到各家各戶。村每年舉辦“三八”節文娛活動,邀請全村婦女參加活動。2005年我村開通了順河村網站為村民農產品價格信息和交易提供服務平台。 2006年被確定為中國移動農村信息化示範村、番禺區新農村建設推行村;2006年被評為廣州市衛生村、廣東省計畫生育模範村;2009年被評為廣州市、番禺區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010年村民參加區合作醫療達99%以上。我村現有企業2家。我村大力發展優質果蔗板田菜提高農民的收入。
概況:湴湄村是革命老區,也是偉大音樂家冼星海故鄉,該村位於欖核鎮西北面,接近北斗涌,屬沙田區.距離鎮中心約五公里,有16個生產隊,913戶,2529人,種養面積3885畝,其中水稻95畝,常年蔬菜163畝,香蕉210畝,花卉320畝,果蔗1420畝,魚塘1457畝,其他用地220畝。村文明戶625戶,村文明標兵戶10戶,2011年被番禺區評為計畫生育模範村,2011年全村參加保險醫療人數達100%,火化率100%。
概況:位於欖核鎮的東面,相距鎮政府7公里。全村常住人口1201人,流動人口250人,村內有8個生產隊,共389戶,全村土地面積1368畝,適宜種植花卉、香蕉等高值作物及水產養殖。坳尾村各項設施完備,附近有一所能容納1000多學生的雙翼國小和一所能容納40多人的幼稚園,村內道路水坭硬底化,機耕路網和水利建設完善,自來水通到各家各戶。村文明戶375。
概況:位於欖核鎮東南面,距鎮中心約13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2360畝,共劃分13個生產隊。全村總人口3035人,其中常住人口2369人,共620戶;外來流動人口666人,出租屋718間。平穩村主要產業有電子、木業、機械、汽配等,共擁有企業35家,商鋪30家。村農業布局上以種、養業為主體,其中稻穀面積300畝;果蔗面積783畝;蔬菜面積232畝;香蕉大蕉面積37畝;花卉面積241畝,魚塘面積776畝。

交通

水陸交通方便。容奇水道、沙灣水道環繞西北,廣珠東線由鎮前經過,公路直通深圳、珠海、廣州,分別為90、80、32公里。連線欖核鎮和區西線公路的北斗大橋,由欖核鎮到南沙港蓮花山港和順德容奇港僅在30分鐘車程內。

經濟狀況

2008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35.77億元,增長13.4%;農業總產值9.14億元,增長8.7%;工業總產值72.3億元,增長11.3%;實現稅收4.22億元,增長22.3%(其中國稅3.08億元、地稅1.13億元,分別增長15.2%和47%);財政收入1.6879億元,增長19.7%,財政支出1.6924億元,增長17%;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0842元,增長11.5%。
2011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45億元,同比增長6.6%。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5.62億元,同比增長10.2%;農業總產值12.64億元,同比增長6.2%。全鎮財政收入2.27億元,財政支出 2.1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和下降3.8%。實現稅收收入3.73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國稅2.54億元,地稅1.19億元,同比增長2.1%和下降7.9%。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792元,同比增長13.9%。

自然環境

境內唯一的小丘——甘崗,海拔22米,其餘都是三角洲平原。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呈樹枝狀分布,該鎮北界是沙灣水道,西界是潭洲水道,境內流注欖核河和淺海水道,把鎮分成甘崗片、四六村聯圍和欖核片,水資源十分豐富。
因地勢較低,洪澇威脅較大,但磨碟頭防洪水閘建成和主要江河堤圍高標準建設後,洪澇害大為減少。土層深厚,土地肥沃,不少地方呈“蔗基魚塘”地貌。
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無霜期長。具備生產農業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農業狀況

全鎮耕地面積28483畝,魚塘面積7508畝。農業生產以蔬菜、黑皮果蔗、優質稻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為主,年花卉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牧魚結合、綜合經營模式的生豬飼養業也不斷增加。
2000年,全鎮早晚兩造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平均畝產439公斤,總產量 1.54萬噸;常年蔬菜種植面積6432畝,間種面積1800畝,蔬菜總產量4.42萬噸;果蔗種植面積6225畝,總產量4.65萬噸;水產養殖以四大家魚加州鱸桂花鱸鰻魚生魚、塘虱、甲魚等優質魚為主,水產品總產量6288噸。農業總產值2.22億元,農村人均收入5945元。
冬瓜是欖核鎮蔬菜生產拳頭品種,尤其是早春冬瓜綜合豐產技術栽培措施的推廣,促進了冬瓜生產的發展。2000年,全鎮推廣種植早春冬瓜6218畝,總產量2.1萬噸。推廣早冬瓜種植,是欖核鎮實行“兩瓜一豆”種植模式的操作措施之一,對渡淡蔬菜供應起著十分重要作用,也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大來源。因此,欖核鎮把推廣早冬瓜綜合豐產栽培技術作為發展“三高”農業重要措施來抓,並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出一項適用技術,解決了冬瓜生產上的實際問題。經多年示範、推廣,其措施切實可行,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社會效益好,為菜農創出一條致富門路。
欖核鎮欖核鎮
1998年欖核鎮的“早冬瓜綜合豐產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廣州市“蔬菜生產科技貢獻”一等獎。
黑蔗也是欖核鎮的農業拳頭產品,特別是綠村村黑蔗實行連片規模種植,品質優良,產品銷售得到了市場的認同,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特色產業

欖核鎮投資環境日趨完善,一、二、三產業全面、快速協調發展,2008年共有工商企業1000多家。
2008年口貿易總值15161萬美元。其中進口5063萬美元;出口10098萬美元。

工業狀況

欖核鎮共有工商業戶3546家。2011年工業企業396家(其中:港澳台企業94家,國外企業8家,民營企業294家),2000萬元年產值以上 49家。形成了以電線電纜、食品加工、機械製造、製鞋、玩具、模具、機車、汽配、珠寶首飾、電工器材、木業、飼料、彩印等為主的支柱產業。重點建設了順河、新涌兩大區鎮級工業園區和萬安、益迅兩大民營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達4500多畝。預計未來3-5年,欖核鎮工業總產值將達200億元以上,稅收達到10億元以上。欖核鎮現有兩座110千伏變電站。
欖核鎮農業種養面積6.15多萬畝,魚塘養殖 1.3 萬畝。欖核鎮農業有果蔗、香蕉、粉葛、冬瓜、蔬菜等知名品牌。
欖核鎮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展對外貿易,產品出口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鎮進出口貿易總值15161萬美元。其中進口5063萬美元;出口10098萬美元。

名人

陳燮霞在北京奧運會女子48公斤級舉重比賽中以212公斤的總成績獲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捧得首金。

文化教育

欖核鎮是廣州市的革命老區,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截止至2008年底,該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1所(國小分教點11個),鎮成校1所,幼稚園25 所。全鎮在讀中學生3006人,小學生6067人,在園兒童2475人。全鎮中國小教師481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192人,大專以上文化186人,其中研究生4人,達標率達96.88 %;國小專任教師280人,學歷達標率達100%;從幼師專業畢業的專任教師152人,達標率達100 %。
冼星海冼星海
從2007年起,該鎮進行了學校布局的調整。先後把原來的民生國小併入中心國小,把原來的新涌、八沙、張松、湴湄、人民、五村等6所國小合併為星海國小,共投入了1000多萬元。由萬安、甘崗、綠村、大坳、牛角等5所國小合併的北斗國小順利開課,新的北斗國小設兩個校區,建設雙翼國小和成人文化學校。欖核中學2008年邁了兩個新台階,先後通過了番禺區和廣州市一級學校的評估;九比國小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星海國小也順利被評為番禺區一級學校;中心幼稚園被評為番禺區一級幼稚園和廣州市綠色幼稚園。

醫療衛生

一、醫療機構分布狀況及人力資源狀況 欖核鎮現有一間綜合性公立醫院(欖核醫院),26個村衛生站和兩間社會醫療機構(中醫專科門診部)。鎮上醫療以欖核醫院為主,村衛生站、社會醫療機構為輔。欖核醫院是一所以醫療為中心,兼有預防、保健、康復的綜合性一級甲等醫院,下設門診部(診所)六個。醫院在崗職工178人,其中臨床醫生有65人,公共衛生醫師6人,保健醫師3人,護士53人,藥劑人員15人,醫技人員16人(,其他技術人員及工勤人員共20人。26個村衛生站有鄉村醫生39人;社會醫療機構有衛技人員約10人。所以全鎮現約有227人在醫療衛生線工作。
二、開設科室
醫院有病床105張,設有臨床、醫技科室近20個,下設分院(門診)7個。院內設有創傷急救中心、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傷科、五官科、中醫科、預防保健科、B超室、放射科、胃鏡室、心電圖室、手術室、理療室、碎石室,皮膚性病專科、泌尿專科、手外科為欖核醫院的特色專科。
三、醫療設備狀況
醫院擁有日本進口日立牌全身掃描CT機、500mA電視遙控X光機、500mA程控照片X光機、床邊X光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黑白超聲診斷儀、全自動尿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進口胃鏡、乳腺診斷儀心電圖機,手術室、搶救室配有多參數生命監護儀、多用麻醉機、電動呼吸機、胎兒監護儀等高新儀器,基本實現了診療手段的現代化,提高了醫療診斷水平。
四、開展服務項目
醫院除正常開展內、外兒、五官、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診療技術外,內科成功開展了重症農藥中毒、腦血管意外、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人搶救;神經外科、骨外科開展了顱腦手術、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四肢骨折切開固定術、椎間盤突出切除術,泌尿外科、普外科、消化外科開展膽總管、腎、輸尿管、膀胱切開取石術、膽囊切除術、胃大部分切除術、植皮術、肛門痔瘺整形術、肝葉切除術、肝破裂修補術、脾全切除術和廣泛性腸粘連腸梗阻松解等難度較高的手術,成功搶救了一大批危重病人。醫院還負責全社區人民的預防保健工作。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社會效益為準則,以質量為根本,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改善服務態度,為病人提供簡捷、優質、高效的醫療保健服務。

基礎設施

一、 公路
欖核鎮道路交通四通八達,便利快捷。形成了“三橫”(欖九路、欖靈路、南二環高速公路)、“四縱”(欖北路、東新高速、廣珠東線、七號幹線)的交通網路,輻射到廣州市中心、順德、東莞、深圳、珠海、中山等珠三角任何一個城市。此外,該鎮還有東新高速公路、珠三環高速、穗港鐵路輕軌途徑,這幾個重要交通幹線建成之後,該鎮的交通優勢將更加明顯。
二、 水道
欖核鎮主要河道有沙灣水道洪奇瀝水道等,構成一個完善的水上交通網路。毗鄰南沙港(國家一級港口)、番禺蓮花港和順德容奇港,外河的沙灣水道和李家沙水道,可通過載重量為3000噸的貨船;內河的欖核河道、靈山河和焦門水道,可通過載重350噸至1000噸的貨船。
三、 供電
欖核鎮政府致力改造供電網,北向電源來自沙灣鎮,東向電源來自靈山鎮,為雙電源供電。2008年投資6700萬元建成了110KV欖核變電站,從較大地改善了全鎮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解除了該鎮經濟發展的能源瓶頸制約。
四、 配套設施
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投資1億多元長江數碼花園首期工程已經建成,大量商品房已經售罄,改變了欖核鎮房地產長期落後的局面;投資4000萬元建成順興農貿市場墟日集市。同時,還開通了政府光纖網、廣播電視光纖聯網,使欖核鎮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欖核鎮積極推進學校規範化建設,並於2007年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強鎮驗收。

龍舟隊

番禺區欖核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河道縱橫,水資源十分豐富。這裡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廣東省中心鎮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欖核鎮委鎮政府在帶領全鎮人民大力發展經濟、奔小康的同時,努力建設文化新鎮,打造文化氛圍板塊,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參賽隊員從各個村挑選,年齡最大的有50多歲,最小的18、9歲。運動員們在教練的指導下,頂著烈日、刻苦訓練、躊躇滿志、鬥志昂揚!
2003年,欖核鎮委鎮政府籌資購置了18艘龍舟,並成立了欖核鎮龍舟隊,時間雖短,但發展很快。全鎮已經有19艘龍舟,包括3艘傳統型龍舟和16艘標準型龍舟,全鎮13條村村村都有至少一艘龍舟和一支高素質的龍舟隊伍。
龍舟賽是一項民眾喜聞樂見的中華民族傳統集體體育競技項目。2003年10月,欖核鎮成功舉辦了首屆“星海杯”龍舟賽,近6萬名淳樸的村民和外來工以傳統賽龍舟的體育競技方式一起慶祝偉大祖國的生日。同年,欖核鎮龍舟隊代表番禺區參加廣州市國際龍舟邀請賽。欖核鎮龍舟隊在番禺區“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和2004年廣州市國際龍舟邀請賽中發揮力爭上遊的體育精神,賽出風格,賽出水平,賽出全鎮人民同舟共濟、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社會榮譽

欖核鎮2004年被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7年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8年被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

地圖信息

地址:廣州市南沙區鎮南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