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末帝

個人簡介,個人事跡,人物逝世,全局形勢,召見康延壽,曹州失陷,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個人簡介

梁末帝 (888~923) ,即朱友貞朱溫張惠的嫡子,朱友珪弟。朱溫即帝位,封為均王,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殺死其父朱溫,即帝位,朱友貞為東京留守、開封尹。次年,與趙岩等密謀推翻朱友珪,二月,打起了“除凶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發動洛陽禁軍兵變,友珪自殺。鳳曆元年(913)即帝位。改名為鍠,後再改名為瑱。復用乾化年號(913年2月-915年10月)、貞明(915年11月-921年4月)、龍德(921年5月-923年10月),在位11年,被後唐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圍困而自殺,36歲。葬於宣陵附近(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梁末帝

個人事跡

朱友貞即位後,後唐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滅後梁,雙方便連年混戰。朱友貞因為信用趙岩,外戚張漢鼎、張漢傑等人,大將出兵也派他們隨往監視。趙岩等人又仗勢弄權,賣官枉法,離間將相,賞罰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離心,前線將領自相殘殺,所以,與後唐交戰屢遭大敗。
公元923年10月,後唐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率領大軍逼近都城。朱友貞的臣子紛紛逃離,連傳國玉璽也被部下盜走,守兵不少人開了小差,眾叛親離,守軍單薄,使朱友貞束手無策,急得日夜哭泣。戊寅日,他對身旁的都指揮使皇甫麟說:“姓李的是我們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們,與其等著讓他們來殺,還不如由你先將我殺了吧。”皇甫麟忙說:“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動手傷害陛下呢!”朱友貞說:“你不肯殺我,難道是準備將我出賣給姓李的嗎?”皇甫麟拔出佩劍,想自殺以明心跡。朱友貞說:“我和你一起死。”說著,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劍柄,橫劍往自己頸項一揮,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著自刎而死。
後梁滅亡。朱友貞史稱末帝。

人物逝世

全局形勢

李存勖分析了全局形勢,認為後梁此時由於西面的潞州剛剛歸降,注意力已集中於西面,而東面準備不足,防守鬆懈,正可以趁機襲占鄆州,動搖其軍心。他派猛將李嗣源率領精兵五千從德勝出發,沿黃河北岸向東急行至楊劉,在雨夜的掩護下秘密渡過黃河,然後揮師直搗鄆州城。梁軍毫無戒備,在後唐精兵的強攻下大敗而歸。鄆州拿下之後,後梁的腹心暴露無遺。從鄆州到大梁已無天險屏障可守,後梁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召見康延壽

隆德三年(923)八月,李存勖召見了剛剛歸降的後梁將領康延壽,康延壽為李存勖分析了後梁的形勢:後梁的地域並不狹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貞懦弱無能,致使政治腐敗,賄賂成風,選才用將不以才德與戰功為標準。將帥出征也要派近臣監視,主帥無法自己調兵遣將。所以後梁的敗亡局勢已定。最後康延壽向李存勖獻出滅梁大計:"梁兵聚集則勢眾,分兵則勢薄,陛下現在應該養精畜銳,等其分兵之後,選擇良機率精銳騎兵五千從鄆州直趨大梁,活捉朱友貞,十天或者半月必然大功告成。"
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銳從楊劉渡河南進,初三即進入鄆州城,子夜時分跨過汶水後,命李嗣源為先鋒攻擊前進。初四早晨與梁軍交火,大獲全勝,並攻占後梁的中都(今山東汶上)。此時,有的將領認為,雖然傳言汴州空虛,但不知情報是真是假,主張穩妥用兵,先向東進攻,再尋機而動。康延壽則極力主張迅速發兵汴州,李嗣源也主張晝夜奔襲,趁梁軍未知內情時先奪下汴州。唐軍士氣高昂,初四傍晚時分,李嗣源便奉命率軍快速出擊,趁夜急進。第二天,李存勖率部緊隨跟進。在初七這天,唐軍騎兵圍攻曹州(今山東定陶西),梁軍守將毫無防備,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領曹州之後,唐軍馬不停蹄繼續向西飛馳前進,直逼汴州。

曹州失陷

朱友貞得到曹州失陷的訊息後,驚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眾人無計可施。朱友貞日夜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召來老臣敬翔詢問退敵之策,敬翔數落一番他用人過失後,說縱使張良再生也無法挽回敗局了,抱定殉國的決心別他而去。
朱友貞的臣子紛紛逃離,連傳國玉璽也被部下盜走,守兵不少人開了小差,眾叛親離。朱友貞束手無策,急得日夜哭泣。初八,他對身旁的都指揮使皇甫麟說:"姓李的是我們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們,與其等著讓他們來殺,還不如你先將我殺了吧。"皇甫麟忙說:"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動手傷害陛下呢!"朱友貞說:"你不肯殺我,難道是準備將我出賣給姓李的嗎?"皇甫麟拔出佩劍,想自殺以明心跡。朱友貞說:"我和你一起死!"說著,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劍柄,橫劍往自己頸項一揮,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著自刎而死。
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騎兵到達汴州城下,守軍開門獻城投降。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趕到,從西門領兵進城,後梁滅亡了。

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君主
陵墓
地點
後梁肅祖—朱黯
興極陵
後梁敬祖—朱茂琳
後梁憲祖—朱信
光天陵
後梁烈祖—朱誠
鹹寧陵
後梁太祖—朱溫
宣陵
河南省洛陽市范登堡
後梁末帝—朱友貞
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懿祖—朱邪執宜
永光陵
後唐獻祖—朱邪赤心
長寧陵
後唐太祖—李克用
建極陵
山西省代縣
後唐莊宗—李存勖
雍陵
河南省新鄭
後唐惠祖—李聿
後唐毅祖
衍陵
後唐烈祖—李琰
奕陵
後唐德祖—李霓
後唐明宗—李嗣源
徽陵
河南省洛陽市
河南省洛陽市
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靖祖—石璟
後晉肅祖—石彬
惠陵[後晉]
後晉睿祖—石昱
後晉獻祖—石紹雍
河南省洛陽宜陽縣
遼寧省開原
後漢文祖—劉湍
懿陵
後漢德祖—劉昂
沛陵
後漢翼祖—劉僎
威陵
後漢顯祖—劉琠
肅陵
睿陵[後漢]
河南省登封測景台
穎陵
河南省禹縣玉橋
後周信祖—郭璟
後周僖祖—郭諶
後周義祖—郭蘊
節陵
後周慶祖—郭簡
欽陵[後周]
河南省新鄭廓店
慶陵[後周]
河南省新鄭廓店
順陵
河南省新鄭廓店
吳太祖—楊行密
興陵
吳烈宗—楊渥
紹陵
吳高祖—楊隆演
肅陵
吳睿帝—楊溥
蜀高祖—王建
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
陝西省西安市三趙村
湖南省衡陽市
湖南省衡陽市
楚後主—馬希崇
浙江省蕭山區矛山
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忠遜王—錢弘倧
浙江省紹興市秦望山
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河南省洛陽市
宣陵
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太宗—王延鈞
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福建省福州市胭脂山
福建省福州市
漢太祖—劉安仁
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代祖
海曲陵
漢烈宗—劉隱
德陵[南漢]
漢高祖—劉䶮
康陵[南漢]
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廣東省廣州市
漢後主—劉鋹
廣東省曲江越王山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
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
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
湖北省江陵龍山
蜀高祖—孟知祥
四川省成都市磨盤山
蜀後主—孟昶
河南省洛陽市
唐義祖—徐溫
興陵
永陵[南唐]
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元宗—李璟
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後主—李煜
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
山西省太原市交城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