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詒

梁士詒

梁士詒(1869年—1933年),字翼夫,號燕孫,漢族,廣東三水人,祖籍為今佛山市三水白坭鎮崗頭村。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梁士詒曾參與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動,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等職務。為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交通、財政高級官員,舊交通系首領,是清末和民國初年非常活躍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士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三水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33
  • 職業: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 主要成就: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
人物生平,梁士詒內閣,梁士詒故居,梁士詒墓,

人物生平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交通、財政高級官員,舊交通系首領。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903年應袁世凱之聘,任北洋書局總辦。1907年起任郵傳部京漢、滬寧第五鐵路提調、交通銀行幫理、鐵路總局局長。1911年11月在袁世凱內閣署理郵傳部副大臣、大臣,參與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動。1912年3月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5月任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成為舊交通系首領。他大力籌措經費支持袁世凱稱帝,還發起組成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請求變更國體以邀寵。袁世凱死後,被列為帝制禍首,受到通緝,
梁士詒梁士詒
梁士詒自民國5年以洪憲禍首受通緝後,一直在北京政壇上退居幕後,與他在民國初年紅極一時相比,正是兩個極端,自他不在台上後,北京政府的財政就一直沒有辦法,他也恃此重返政壇。
10年9月他從北方回到廣東,寄居香港,由於他在外交和財政上都有潛勢力,所以他和南北軍政界人物都有往來。徐世昌目睹財政情形惡化至於極點,也把希望寄托在梁財神身上,認為梁或可起死回生,舊交通系分子當然不肯放棄這個千載良機,也力勸梁北上。
於是梁士詒乃於11月10日離港,12日到上海,順道赴杭州游桐廬、七里瀧等名勝,做出一付閒雲野鶴,好整以暇的姿態。11月底循津浦路回到北京。
梁士詒到北京的時機最好,因為靳內閣已經搖搖欲墜,徐世昌便和他接洽組閣問題。
10年12月24日徐世昌命令特任梁士詒為國務總理,這當然是得到直曹和奉張同意的。梁閣名單如下:
外交總長顏惠慶
內務部長高凌霨
財政總長張弧
梁士詒梁士詒
陸軍總長鮑貴卿
海軍總長李鼎新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黃炎培
農商總長齊耀珊
交通總長葉恭綽
梁閣中鮑貴卿、齊耀珊是屬於奉系,高凌霨屬於直系,顏惠慶、王寵惠屬於英美派而接近直系,張弧屬於親日派的新交通系,葉恭綽屬於舊交通系,李鼎新和黃炎培則無所屬。這是一個直奉兩系和舊交通系的混合內閣,而交通系的新舊兩派則由分而合。
梁士詒梁士詒
梁士詒的運氣並不太好,因為直系的曹錕,尤其是吳佩孚是反對梁士詒組閣的。當張作霖推薦梁士詒組閣時,竭力把曹錕拉進來作為推薦人之一。可是吳佩孚則一再打電報給曹,勸他離開北京是非之地,不要礙於情面,甘受別人的利用。
吳佩孚早在梁北上時,就擔心梁會上台,因此曾致電浙江督軍盧永祥,略稱:
“前此梁士詒赴粵與陳炯明接洽,亦與孫文有所晤談,此次擬出組閣,將合粵、皖、奉為一爐,壟斷鐵路,合併中央,危及國家,殊堪懍慄。第恐奉張不察,深受其愚,則梁閣實現之日,即大局翻騰之時。昨電曹使謂梁如組閣,長江各督均不贊成,並望聘老擔任。如不就,則以顏久代為宜。特聞。”
梁閣成立時,梁啓超也在北方,曾函他的本家致賀,這兩位廣東才子私交甚篤。梁士詒收到梁啓超賀函後,曾親筆復了一函,函云:
“近知台從在京,擬二三日後一領大教,奉書欣慰無量!此次自跳火坑,知者無不以為痛苦,況身受者歟?外憂內患相逼而前,事事皆時不我待,支此危局,賢智知其難,以詒之不才,更不足道矣。伏處多年,入門後頗形隔閡,昕夕尚在檢卷時代,亟思得其真相,以就正於良朋,藉以啟導朦昧,免蹈歧趨。我兄能於新曆二日或三日入京一行,暢談三小時,當可盡所欲言。晚間九鐘後當有暇晷,能預先二三日示期,俾騰出時間,不至相阻,更善。人當危難時,輒呼舊侶,卅年舊交,當不吝援手也。”
梁士詒的內閣以長於外交和財政自負,可是吳佩孚以外交(膠濟路)問題攻擊他,以財政(軍餉)問題壓迫他。當然實際的原因則由於梁閣是奉張所支持,和直系自有距離,尤其是和吳佩孚。所以吳抓到了外交為題目便大作文章。
梁士詒生祠梁士詒生祠
11年1月5日吳佩孚發表歌電,電文曰:
“……自魯案發生,展轉數年,經過數閣,幸賴吾人民呼籲匡救,卒未斷送外人。膠濟鐵路為魯案最要關鍵,華府會議開幕經月,我代表壇坫力爭。不獲已而順人民請求,籌款贖路,擬訂發行債票,分十二年贖回,但三年後,得一贖清之辦法。外部訓條,債票準華人購買,避去借款形式,免得種種約束。果能由是贖回該路,即與外人斷絕關係,亦未始非救急之策。乃行將定議,梁士詒投機而起,突竊閣揆。日代表忽變態度,頓翻前議,一面由東京訓令駐華日使向外交部要求借日本款,用人由日推薦。外部電知華會代表,復電稱請俟與英美接洽後再答。當此一髮千鈞之際,梁士詒不問利害,不顧輿情,不經外部,逕自面復,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贖路,並訓令駐美各代表遵照。是該路仍歸日人經營,更益之以數千萬債權,舉歷任內閣所不忍為不敢為者,今梁士詒乃悍然為之,舉曩昔經年累月人民之所呼籲,與代表之所爭持者,鹹視為兒戲,犧牲國脈,斷送路權,何厚於外人!何仇於祖國!……”
梁士詒接到吳的歌電後,乃以國務院會同外交部名義於1月7日發出倒填日期之微電,宣布交涉現狀並征全國同意,文曰:
“內閣成立,對於華府會議,一守前此方針,業經通告代轉知各國。目下急待解決者,為魯案中之膠濟鐵路問題,前次迭經在美磋商,我均主籌款贖回自辦。至籌款辦法,或發債票,或發庫券,不論向國內外籌款,均以截清先後界限,申明該路收回自辦性質為要義,仍擬先盡向本國商民籌借,以期稍挽利權。嗣以關於款項用人辦法,雙方爭議,迄未解決。上月二十七日,日使到外部稱,日本讓步已極,若中國堅持即刻贖回之議,惟有停止交涉等語。我仍主贖路自辦,未變初旨。三十日我三代表來電稱:‘贖膠濟路付款事,現擬兩種辦法:(一)中國人以現款存入第三國銀行,協定成立後,第三個月底交五分二,第六個月底交五分一,第九個月底交五分二,照此辦法,中國不必聘用日本技師。但日本代表堅持在會同派鐵路人員估價後交還該路之前,須將款項全數交存第三國銀行。(二)中國按照應付款數,發行國庫券,分二十四期收贖,每六個月為一期,但三年後,中國得一次贖清,惟須六個月前通知。第一期於協定發生效力,九個月後交付現款,其餘款項,以本路資產及贏利作抵,並酌給利息,中國政府於中國鐵路內所用日本有經驗技師中,選充本路工程師。照此辦法,日本堅持須用日本為副車務長,副會計長’。查該路作價約三千萬日金,採用何辦法歸還,政府並無成見,如能設法籌足交存,照第一款辦法辦理,則一切葛藤均可斬斷,固為上策。然金融緊迫,款鉅難籌,即三代表電稱:‘國民代表,山東代表亦主張分年付款,用人一節,不妨讓步’云云,果能現款收回,雖似直捷,而國民代表不敢應承,則籌款之難可知等語。是舍立付現款而外,無論庫券債票,惟有仍抱定贖回自辦宗旨,以冀取益防損。目下華府閉會在即,勢難久延,除電知三代表堅持原案以保主權外,尚盼切實籌維,兼權利害,明示周行,借為後盾,大局乾甚。並希立復。”
1929年梁士詒與部分家屬攝於香港1929年梁士詒與部分家屬攝於香港
1月7日梁再發表通電,辯白並沒有和日本駐華公使小蟠談判外交事務,文曰:
“微日通電計達台鑒,誠以膠濟路案關係重大,事機迫切,有稍縱即逝之虞,用將經過實況宣告國人,冀明內容,並求良果,事屬未定之局,心無成見之存,區區微忱,諒蒙鑒亮。乃吳巡閱使睽隔傳聞,致滋誤會,竟有歌日之通電。士詒視事以來,對於此問題,商詢同僚,迭次會議,多持籌款贖回自辦之主張,前此外交部訓條所謂漠然借款形勢者,持論具有深意。蓋自辦必先贖回,贖回必先籌款,若籌諸國內而立可得三千萬日金之鉅款,自一切無復問題,否則無論其為債票,為庫券,期無論長短,還無論整零,其為債一也,其為分年償還一也。蓋既無現金,只言贖路,將以何物為贖?則不得不出於庫券與債票之一途,事理灼然,無可諱言,亦無庸再計。故籌款贖回自辦之主張,其上策固望國人之自籌,否則國內外合籌債款,亦可兩害取輕,要未嘗言及限於日本,亦非但盡日本也。至於交涉方式,自有常軌,小蟠公使前來賀任,原為禮節之常,並非交涉談判。此次華府會議,既有端緒,當然仍由外部及三代表主政,亦無取特別訓條。吳使歌電所指摘者,均與事實相違。在吳使愛國心殷,熱忱倍熾,偶為流言所惑,遽滋投杼之疑。士詒慚誠心之未孚,懼時機之易失,誠恐流言之不息,影響所及,將致盡棄前功,則數月來,我國民奔走呼號,各代表苦心因應,概付流水,其為不幸,豈止士詒一人而已!心所謂危,敢陳悃臆,惟我愛國同胞實圖利之!”
梁士詒墓碑梁士詒墓碑
同日梁士詒發表對外宣言,聲明新內閣對於山東問題完全贊同中國代表團在華會之宣言。文曰:
“我國與各邦交,近幸均極敦睦。自民國肇造,國體變更,國民之學問見識,亦隨國體之轉移,而與時增進。故對於新文化,則欲其灌輸,以增益固有之智識,對於經濟,則冀其流動,以開浚未辟之富源,此實東西洋接近之階梯,而無形中足以聯絡交誼於無窮者也。至於此次華府開會,其主旨在維持太平洋及遠東之永久和平。我中華民國位於太平洋之上,關係尤重。其對於該會議所願望者,在恢復獨立國家固有之主權,享有國際平等公正之地位,與列強友誼協作,解除國際間之歧向,及防止將來之紛爭而已。中國希望與已有關係之各重要問題,皆應在華會解決。關於山東省問題之中國地位,新內閣完全贊成中國代表團在華會之宣言,至各種懸案,凡曾有不良之影響於邦交者,以公正的辦法解決之。至於中國國內情形,現仍在過渡時代,務期從速整理,以期適合於新潮流。以中國人民之天才,益以四千年之閱歷,證諸往事,足以制勝一切艱鉅。中國政府及人民,倘非因顧慮外侮而減少其能力,並苟脫離現在主權之限制,則中國不難建設強有力之統一國家,造福本國及世界。新內閣知現境之維艱,但非無法以制勝者也。”
梁士詒辯誣的通電發表後,1月8日吳佩孚再發庚電責梁,文曰:
“梁士詒賣國媚外,斷送膠濟鐵路,曾於歌日通電揭其罪狀。乃梁氏做賊心虛,恐招全國聲討,竟有虞日倒填日期之微電,故作未接歌電以前發出,預為立腳地步,以冀掩人耳目,而免攻擊,設計良狡。殊不知欲蓋彌彰,無異自供其作為,電首既標明七日一點五十分發電,而電末則注微日,以堂堂國務院,而作此鬼蜮伎倆,思以一手掩蓋天下人耳目,稍有閱電常識者,當早如見其肺肝。彼開宗明義,首曰:‘內閣成立,一秉前次方針’,是欲以賣國之罪,加之前內閣也。如前內閣有借日款贖鐵路,用日人之舉動,何以未聞前閣磋商?何以未見今閣聲明?既曰籌款辦法或債票,或庫券,何以又曰不論國內外籌措?既曰收回自辦,何以必須用日人為車務長會計長?既曰政府無成見,何以秘允日使要求?且何以不經外部而由梁氏面允?各國銀行團既有不能單獨借款之表示,何以獨借日款?顯系以華會閉幕在即,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為施其盜賣伎倆也,吾中國何以不幸而有梁士詒!梁士詒誠何心而甘為外人作倀!傳曰:‘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梁士詒兼而有之,全國不乏明眼之人,當必群起義憤,共討奸慝。全國更不乏殷富之家,務祈合集鉅資,保存命脈,鋤奸救國,海內共鑒。”
1月10日,吳佩孚三發蒸電,其文曰:
“庚日通電,諒邀鑑察,據華府會議國民代表余日章蔣夢麟電稱:‘政府代表對於魯案及二十一條,堅持甚力,同時北京一方面隱瞞專使,開始直接交涉。今晨梁士詒電告專使,接受日本借款贖路,與中日共管之要求,北京政府更可藉此多得日本之借款。北京交涉之耗,已皇皇登載各國報紙,日本公言北京已接受其要求。吾人之苦心與努力,全歸泡影。北京似此行為,吾人將來無力爭主權之餘地’云云。其梁士詒賣國行為,鐵案確鑒。適余、蔣自華盛頓來電,更證明梁致專使之電,公然承認日款與鐵路共管兩事,則梁士詒倒填日期之微電,又焉有置喙之餘地!觀其登台甫旬日,即援引賣國有成績之曹汝霖為勸辦實業專使,陸宗輿為市政督辦,拔茅連茹,載鬼一車,以輔其賣國媚外之所不及。吾中國神明華胃,錦繡河山,而容此獠,長此盜賣,寧謂有人!人心不死,即國土不亡,正義猶存,即公理尚在,存亡之機,繫於一髮。凡屬食毛踐土者,皆應與祖國誓同生死,與元惡不共戴天。如有敢以梁士詒借日款及共管鐵路為是者,則其人既甘為梁之謀主,即屬全國之公敵,凡我國人,當共棄之。為民請命,敢效前驅。”
這次吳佩孚倒閣,是指責梁士詒就任閣揆後,即接見日本駐華公使小幡,面允關於膠濟路問題,直接在北京向日本商洽借款贖路,而置華盛頓會議於不顧。引起全國各界的憤怒,吳乃抓住這個大題目攻擊梁。
可是梁士詒卻否認有這件事,一再辯白,一再否認。可是日本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代表則對中國代表說,確有此事。中國代表施肇基、顧維鈞、王寵惠乃於1月10日由華盛頓拍電北京國務院和外交部,詢問政府是不是已和日使直接談判,電云:
“此間日本代表團傳出訊息,山東鐵道事,北京政府已與日本議有端倪,不久華府中國代表即有確切之訓示云云。在美華僑得此訊息,頗抱不安,究竟有無此事,乞速電示,以便更正!基、鈞、惠十日。議五十二號。”
12日國務院外交部電復三代表,文曰:
“十日,議五十二號電悉,上月二十七日國務會議議決,魯案由三代表在美京賡續辦理,業電達。政府始終無在北京與日本開議之意思,更無此事實。所傳議有端倪,自屬毫無影響,對手方所傳訊息,顯系一種作用,請速更正,並告華僑勿信誤傳為要!再來電更可證明政府以前並無訓令三代表改變原議之事,除國內已切實聲明外,祈一併聲明!”
同日,北京國務院並通電宣布膠濟路並無直接談判與借日款事,文曰:
“關於膠濟鐵路事件,遠近傳聞異詞,易生誤會,特將事實簡明宣布,俾國人鹹知真相。(一)政府對膠濟鐵路案件,始終抱定贖回自辦之宗旨。(二)此案始終由外交部電知我國代表,在華盛頓會議解決,決無在北京直接談判之事。(三)我代表來電,主張籌付現款或發行國庫券贖回自辦,未變初旨。(四)關於膠濟路案,國務院並無逕行致電三代表之事。(五)政府並無借日款之意。(六)二十八日小幡公使來賀任時,談及膠濟路事,總理只答以我國方針,在籌集款項贖回自辦,應由代表在華府會議解決,並聲明此是個人閒談,若正式答覆,當經外交部。此後院部並未因此事與小幡公使有所接洽。以上六款希為傳達,俾眾周知。”
梁士詒有沒有和日本公使小幡談及借日款贖路事,成為這次閣潮的癥結。而梁卻在國務院的正式通電中否認,可見此事之微妙,不論梁有無此事,但梁閣有親日嫌疑則是不爭的事實,吳佩孚藉此打擊梁閣算是抓到了重點。
梁士詒在北洋時代也算是一個了不起的角色,想不到東山再起後卻如此不堪一擊。
梁士詒更於1月10日以個人名義發表通電,就此事原委再度說明,電云:
“膠濟路案為吾國今日最要之問題,亦為國民所最注目之一事。士詒不敏,忝總國務,自當熟權利害,挈較重輕,期以尊重輿情,解決懸案。乃旬日以來,流言迭起,誤會滋多,自愧誠信未孚,深以隕越為懼,今敢有最懇實之言,布告於民眾者:(一)士詒向未主張及允許何人借日本款,以贖回膠濟鐵路。(二)士詒及國務院向未因膠濟路事發過何項訓電與三代表。(三)士詒向未主張及允許何人將魯案移至北京交涉。(四)膠濟路事始終仍系三代表照原議在華盛頓商議,並無在北京直接談判之事。總之詒雖不才,惟事實所關,詎容誣衊。國民如為徵信計,可電詢三代表曾否接到國務總理,或外交部,或梁某個人之電,囑其借用日款及改在北京交涉。如有此事,則士詒受責何辭!否則,以感情之衝動,供他人利用,為事實之犧牲,牽動政潮,貽誤大局,徒為忌我者所笑,愛我者所悲;逮真相判明,業已噬臍無及,則誤國之責,必有任之者,而恐非士詒也。現距華會閉幕不過數日,已至最後奮鬥之期,若非內外一心,急起直追,勢必無及。迭接三代表報告,知三代表及英美兩方已表明謠諑之虛誣,知我並無改變前議及移地交涉之事,英美調人已重事接洽。惟事鉅期迫,非有真正後盾,三代表亦莫由奏功,今將士詒個人對於此事之希望,略陳兩項於下:(一)堅持立刻贖回辦法,由政府及國民速即籌集現款,以備交付。(二)依上項辦法,膠濟路即應完全收回,無須附帶條件,其用人等項,即無庸議。此為最簡單直捷之方法,果使我同胞堅持定見,萬眾一心,雖當捉襟見肘之時,必有集腋成裘之望,表示我四萬萬人群策群力,即在此日。詒雖駑庸,誓當破釜沉舟,毀家紓難,力圖共濟!以棉力所及,盡當擔任籌措國內款項三百萬元,以為倡始。人之欲善,誰不如我!僅本外交公開之原理,借征公眾意思之從違。士詒對於此案,決以民意為依歸。前此各方指摘之言,不特無所容心,且當引為爭論。惟冀全國一致,渡此難關,免失友邦期望之殷,用樹政治刷新之礎,庶國際地位,國內形勢,尚有增進挽回之一日。士詒即以此電為徵求全國公意之方,亦正我國民試驗外交能力之日。邦人君子,幸有以教之!”
從這通電來看,似乎梁士詒確是被誣,可是政治這玩意的可怕也就在此,一跳入火坑,一受到誣指,百身莫贖,百口莫辯。
1月12日吳佩孚再發通電文曰:
“天降喪亂,蟊竊內訌,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梁士詒以洪憲罪魁,幸逃顯戮,營私結黨,盜賊揆席,虺蛇為心,燕隼巢幕,奴性不泯,媚骨天成,甫入閣門,首以市政督辦畀諸國賊陸宗輿,以市政所屬建築財產,抵押日本,借款一千萬元,供其登台之用。以賣國成績最優之曹汝霖為實業專使,實行其葵心向日政策,以資熟手。更用賭魁張弧之謀,以鹽稅作抵,發行九千萬公債,以二千萬還日本借與邊防軍之款,以五千萬還國內銀行,此債票系一種定時有價證券,票收期內,款取將來,彼從此可自由操縱國內銀行,而制其死命。借日款贖還膠濟路,各部總長均極反對,獨梁、葉、張弧,不以為然。蓋梁與日使交涉,欲以膠濟路表面還中國,實際將債票完全押與日本銀行,名為交路,實則仍在日手,華會代表來電,反對北京與日使直接交涉,而梁則扣電不發,以破壞我華會代表之勢力,使英美各友邦,愛莫能助。綜觀其登台十日,賣國成績已如斯卓著,設令其長此屍位,吾國尚有寸土乎?吾民尚有噍類乎?燕啄皇孫,漢祚將盡,斯人不去,國不得安,倘再戀棧貽羞,可謂顏之孔厚。請問今日之國民,孰認賣國之內閣!”
15日,吳佩孚電梁士詒迫其下野。電云:
“魯案關係國家存亡,全國士民抵死挽救,鄙人本諸公意,不獲已而迭次通電,迫於鄉國情切,對公不免有煩激過當之語。乃公不以逆耳見責,反以聞過則喜,更許鄙人為直諒之友,休休有容,誠不愧相國風度。鄙人樸野不文,不禁有褻瀆之感。公之元電,心平氣和,尤不能不嘆為涵養過人。赫赫總揆,民具爾瞻。魯案經過,事實具在,華盛頓之噩耗,是否子虛?僑民之呼號,是否訛傳?三代表之訓令,是否捏造?余、蔣二代表之來電,是否厚誣?政府鹽務九千萬之借款,是否並無其事?我公既皆以流言視之,愛公者亦當以流言視之。惟鄙人亦愛公者之一,敢進最後之忠告。世界各國通例,凡內閣為人民不信任者,即自請辭職,以謝國人。公夙澹泊,尤重廉恥,疆吏既不見諒。國人又不相容,公非皇皇熱中者流,何必戀棧貽羞,開罪疆吏國人!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公應迅速下野,以明心地坦白。前途正遠,來日方長,去後留思,東山再起,又何惜爭此一時虛權,而蒙他日之實禍耶?笑罵任他笑罵,好官自我為之。以公明哲,諒不出此。承許諒直,敢進諍言。天寒歲暮,諸希自愛!”
1911年12月梁士詒在北京就任郵傳大臣。1911年12月梁士詒在北京就任郵傳大臣。
梁士詒究竟有沒有面允日使直接談判和允借日款,現在來追述,真是歷史上的一大謎底,如果根本沒有這件事,則梁士詒蒙不白之冤,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了。以梁士詒的足智多謀,經驗豐富,竟然變成政治犧牲品,可見政治這玩意太可怕了,一個人在大“勢”上居於不利地位,任令你有多大本領也逃不過此劫的。
當時的政潮根本原因好像在於梁有沒有面允日使和訓令三位出席華盛頓會的中國代表,這本來很容易徹查。問題是這並不是政潮的根本原因,只不過是大家拿它來做文章而已。
吳佩孚抓住這個問題倒閣,形勢上居於極有利地位,梁則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梁的後台張作霖雖然為梁辯護,可是有氣無力,不如吳方面的聲雄勢大。張在此期間曾拍電給徐世昌,略云:
“……作霖上次到京,隨曹使之後,促成內閣,誠以華會關頭,內閣一日不成,國本一日不固,故勉為贊襄,乃以膠濟問題梁內閣甫經宣布進行,而吳使竟不加諒解,肆意譏彈,歌日通電,其措詞是否失當,姑不具論,或亦因愛國熱忱,迫而出此,亦未可知。惟若不問是非,輒加攻擊,試問當局者將何所措手?國事何望?應請主持正論,宣布國人,俾當局者得以從容展布,克竟全功。……”
吳佩孚不僅針對梁士詒,而且兼及其副手葉恭綽,吳於1月9日發出佳電,反對交通部用日本技師,和日本電料架設滬、寧、漢長途電話,迫交通總長葉恭綽於10日通電說明原委,電云:
“讀吳巡閱使佳日通電,殊深詫異!查交部所擬滬、寧、漢長途電話辦法,系民國八年所定,並非恭綽任內經手。恭綽視事方及半月,諸務倥傯,未暇過問此事,更未由催促進行,特此聲明,以免誤會。至原電措辭,未及尊重彼此人格,殊為可惜,怒不致辯,統希鑑察!”
吳拿膠濟路和國權問題作文章倒閣,使梁閣只有招架之功。1月14日交通部電促全國國民籌款贖路。1月17日全國商教聯合會、聯合京師總商會、京師農會、北京教育會、全國報界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會共同組織“救國贖路集金會”。使贖路風潮如火如荼。
1月19日吳佩孚領銜,江蘇、江西、湖北、山東、河南、陝西六省督軍省長列名,電請免梁士詒內閣總理。徐世昌接到這通電報即親批“交院”二字,照理攻擊國務院總理的電報,總統只可以存檔,不應批交總理,這一批,等於暗示不支持梁閣,因此梁士詒乃持該電謁徐世昌面請辭職,梁覺得徐一點不肯支持梁閣自然頗有牢騷,徐則唯唯諾諾,毫無明朗表示,於是梁士詒乃面請辭職,憤然離開總統府。
將相聯輝——段祺瑞為梁士詒兄弟題的字將相聯輝——段祺瑞為梁士詒兄弟題的字
北洋時代的“電報戰”是當時一大特色,文章高手都在電報中推陳出新,大顯身手。吳佩孚這次倒閣就是使用的電報戰,今天一篇新式“驅鱷魚文”,明天一篇仿“討武則天檄”。與吳佩孚相呼應的,有田中玉的庚電(8日),蕭耀南的文電(12日)和銑電(16日),齊燮元的覃電(13日),陳光遠的元電(13日),趙倜的銑電(16日),馮玉祥的巧電(18日)。直系領袖曹錕沒有討梁的通電,也許他是礙於親家張作霖的情面。
最妙的是山東第一混成旅旅長張克瑤發表了一篇“討梁士詒檄”,通篇套用“討武則天檄”,使人讀完為之忍俊不禁。梁士詒卻表現出相國風度,他的中國書讀得很通,當然了解中國人所稱的相國胸懷,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有容則大”。所以他對各式各樣討伐他的檄文都逆來順受。他稱吳佩孚為“吾國之一奇男子”,又說“自己生平好交直諒之友,爭論敢不拜嘉”。吳佩孚針對他這風度,譏笑他是“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吳佩孚這時真是旭日東升,天之驕子,三年前他猛攻龔心湛內閣,龔閣因之垮台,是對皖系作戰的先聲。現在他猛攻梁士詒內閣,梁也搖搖欲墜,這次是他對奉系宣戰的前奏。在這前奏曲中吳佩孚一直抓住上風,他的電報戰有聲有色,人人叫好,而張作霖卻只有招架之功,拿了難題做不出好文章來,僅僅以私人名義勸梁士詒鼓起勇氣來,不要灰心。
梁士詒辭職,徐世昌只批了準假,梁也想看一個時期,所以半推半就地請假到天津去。徐世昌當時想請北洋元老王士珍組閣,王自然敬謝不敏,王士珍在北洋老將薑桂題去世後,曾由北京政府派為德威上將軍,管理將軍府事務,他本來一直住在正定,不常到北京是非之地,由於兼理將軍府事務,所以才到北京來的。
外交總長顏惠慶奉派第二次代理國務總理,因為梁士詒並未辭職,名義上仍是梁內閣,所以顏惠慶這次的“代揆”在性質上和第一次不同。他表示仍和上次一樣,為了避免無政府狀態,所以不得不接受這個任務,同時他宣稱代理閣揆之期到華盛頓會議閉幕之日為止。
華盛頓會議閉幕後,倒閣問題已不重要,因為奉系正調兵遣將,吳佩孚也積極布置,雙方即將兵戎相見,北京政府由誰來主持已不重要了。

梁士詒內閣

梁士詒內閣(1921年12月24日—1922年1月25日) 南京政府(臨)
段祺瑞(臨)
梁士詒像梁士詒像
孫寶琦(臨)
徐世昌1
徐世昌2
段祺瑞1改
伍廷芳(臨)
江朝宗(臨)
段祺瑞2
王士珍
段祺瑞3
錢能訓(臨)
錢能訓
龔心湛(臨)
靳雲鵬(臨)
靳雲鵬1
薩鎮冰(臨)
靳雲鵬2
靳雲鵬3
梁士詒
周自齊(臨)
唐紹儀2
王正廷(臨)
高凌霨(攝)
高凌霨(臨)
孫寶琦
顧維鈞(臨)1
顏惠慶2
黃郛(攝)
胡惟德(臨)
顏惠慶3
杜錫圭(臨)
顧維鈞(臨)2
顧維鈞
※ 數字指組閣次數;“(臨)”指臨時內閣;“(攝)”指攝政內閣;“改”指改組內閣。

梁士詒故居

梁士詒故居位於廣東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原是一座豪華無比的官邸,建於1913年,建築面積1130多平方米,原為梁士詒的“勳爵府”。但現僅存寥寥可數的睡榻、茶几、圓凳等家具於故居。
梁士詒故居梁士詒故居

梁士詒墓

梁士詒墓位於三水區白坭岡頭村,建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為圓上墳結構。以灰沙夯築。前建有碑亭,碑前為石拜桌。有墓道、石牌坊。石牌坊陽面刻名書法家葉恭綽所書“梁氏佳城”。陰面刻段祺瑞所題“將相聯輝”。整座墳墓建於小山丘之上,古木參天,寧靜肅穆。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
梁氏佳城牌坊梁氏佳城牌坊
梁士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