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克君

梁克君

梁克君,女,北京人,祖籍江蘇鹽城。藝名:漣漪。曾用撰稿名:墨評、小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評論家,書法評論家。曾任過教師、攝影記者、文學編輯、雜誌主編等職。19世紀80年代隨先生武微波習畫。與先生合作水彩畫《楊門女將大宋花》《紅樓金陵十二釵》,為支持先生藝術事業,改行專著藝術評論。1988年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著名論文“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之比較”。

中囯藝術研究院、二級美術評論家,二級書法評論家。曾任過教師、攝影記者、文學編輯、雜誌主編等職。19世紀80年代隨先生武微波習畫。與先生合作水彩畫《楊門女將大宋花》《紅樓金陵十二釵》,為支持先生藝術事業,改行專著藝術評論。1988年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著名論文“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之比較”。出版著作《新海乾坤》(中華國際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克君
  • 外文名:Liangkejun
  • 別名:墨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鹽城
  • 職業:作家、書畫評論員
  • 主要成就:160萬字《紅樓夢》評論文章
  • 代表作品:新評紅樓系列油畫評論文
  • 筆名:小草、漣漪
人物作品,文章節選,相關作品,繪畫作品,攝影作品,藝術評論,

人物作品

《鴻宏潮生》(東方出版中心出版)。《永恆的誠信》(中國民族美術出版社出版)。1993年—1996年發表“新派視覺紅樓評文”155篇,先生武微波根據評文創作哲理《新派紅樓油畫》120幅。先生武微波29年創作的1645萬字,長度23華里的長卷《意蘊紅樓夢》,為先生提供338萬字的中《紅樓夢》新評文稿……發表紅樓評文代表作有《來去空空》、《風月寶鑑》、《更夫賈寶玉》、《巧姐之母王熙鳳》、《賈雨村中舉回鄉》、《李紈十八春》、《紅樓紅獅徒紅塵》、《忠宗焦大》、《敏探春思忖海棠發悲音》《霜雪林黛玉》、《武微波侃紅樓夢意》、《大觀大意紅樓夢》、《蘊想石頭記》、《曹雪芹影子賈寶玉》等作。
梁克君“除邪存真”與生俱來,“普渡行善”畢生追求。2009年倡導先生武微波向海南省保亭苗族黎族自治縣,捐贈圖騰書法《中國人》。公開拍賣後560萬全部捐贈給國家貧困縣。待出版著作《行善與人》、《我的男人是孝子》、《我的先生武微波》《武微波藝術全集》等。

文章節選

紅樓意觀
紅樓夢》既是女性的頌歌,又是女性的悲劇。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寶玉在黛玉、寶釵之間究竟愛誰,賈府究竟選誰作寶玉的妻子,這是一個大問題。悲劇產生於兩個選擇的不一致。寶玉越來越發現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寶釵雖也可愛可敬,心靈上總有一層隔膜。賈府的當權者們即寶玉的祖母和父母,則是越來越發現寶釵符合賢慧兒媳的標準,黛玉的性格氣質都隱含有某種叛逆性。寶釵能把對寶玉的愛,儘量克制在禮法的範圍之內,黛玉卻往往作了執著的表露。悲劇尤其來自兩個選擇的權威性大相懸殊,愛不愛誰,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是,娶誰作妻子,寶玉自己是一點權利也沒有的,一切決定於父母之命。於是,悲劇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
環繞他們三人的還有一大群少女少婦,青春守寡的是史湘雲、李紈,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賈迎春,遠嫁的是賈探春,悲觀絕望青春出家的是賈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兒,上吊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鴛鴦,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強盜搶去的是妙玉……她們都是“薄命司”冊子上注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武微波紅樓系列油畫《寶釵遮面半邊福》武微波紅樓系列油畫《寶釵遮面半邊福》
魯迅說:“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又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認為不幸的。”可見,無價值的東西的毀滅不是悲劇,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才是悲劇,價值愈高,悲劇愈大。
《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就因為它充分寫出了被毀滅的女性不僅外形是美的,而且內心更是美的。
就拿林黛玉來說,書中充分寫出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見識”……讀者如果不是久已感她之所感,愛她之所愛,和她同憂同樂,同笑同啼,她的悲劇就不會使讀者這樣迴腸盪氣,驚心動魄。
梁克君28歲時任江蘇某雜誌記者照梁克君28歲時任江蘇某雜誌記者照
籠罩全書的《紅樓夢曲子》,更是直接的女性頌歌的大聯唱。它歌頌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頌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尤其是歌頌湘雲道“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歌頌妙玉道“氣質美如玉,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更是高度的尊敬,滿腔的同情!讀者聽了這樣的頌歌才能深刻感受她們的悲劇。
《紅樓夢》雖是女性的悲劇,女性的頌歌,全書最中心的人物,還是男性的賈寶玉。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母腹中開始孕育的“新人”有胚胎,他為女性唱頌歌,唱悲劇,都是他作為“新人”的表現。
所謂“新人”就是有了“人的覺醒”的人。但是,賈寶玉的覺醒,不是看到了自己是個“人”,自感人的尊嚴,倒是看到自己是人當中“渣滓濁沫”,自慚形穢。這似乎很奇怪,其實也不奇怪,無非是因為他還僅僅是“新人”的胚胎的緣故。

相關作品

繪畫作品

工筆水彩畫1《東方仕女圖》2《雙貓圖》3《採花舞》4《和平鴿》5《牡丹花開》6《雙鶴圖》7《壽星老 福圖》8《觀音送子圖》9《雙貓嬉蝶圖》10《貓嬉金魚圖》11《鯉魚跳龍門》12《秋菊黃滿天》13《花好月正圓》14《萬歲祖國》15《竹風》16《月季寒霜》17《秋季秋月菊》18《貓戲雙鳥圖》19《玉兔拜福》20《春燕桃花源》21《燕桃春祝》22《桃仙供奉圖》23《福祿壽喜圖》24《喜鵲登梅》25《萬家春》26《福來是五》
梁克君工筆水彩畫《採花舞》梁克君工筆水彩畫《採花舞》

攝影作品

人像攝影 1《慈祥的奶奶》2《青華老支書》3《放渡人》4《青春校長》5《勞動模範》6《農場老牛官》7《三個放羊娃》8《鹽場曬鹽人》9《秀才老外公》10《村頭老石匠》11《賣肉娘子》12《小小少年》13《船翁的長孫》14《街頭賣餅人》15《陳家理髮師》16《河床上痕丹青淚》17《漁家渡少婦》18《黃海漁季圖》19《拾黃蟹的人》20《南海唱漁》21《喊海》22《拾珊瑚的道人》23《南海三女子》24《海邊釣魚人》25《洋槐樹下的養蜂人》26《縫衣服的外婆》
風景攝影 1《青華的春天》2《橫港渡口的早晨》3《小閘口的春天》4《烈士園林松》5《林海晨曦》6《石橋頭的炊煙》7《青青楊柳獨木橋》8《漁舟唱晥》9《小荷尖尖露》10《鳥瞰蘆圍灣》11《水寬流曲慢》12《涓涓細流水》13《鄉間泥濘路》14《綠色的田野》15《好雨知時節》16《春風吹滿綠》 17《累累的碩果》18《春霧農家炊》19《一江春水映明月》20《冬雪鳥覓圖》21《油菜花開春又來》22《淺水魚花》23《海江一天》24《黃海一線天》25《黃海霧晨》26《丹頂鶴的棲居》27《靠海吃海》28《靜靜的幽巷》29《風情五指山》30《萬泉水畔》31《踏浪》32《潮起潮落》33《海上的太陽》34《擱淺的海船》35《灘涂的誘惑》36《西沙晨曦》37《留得殘荷聽雨聲》38《病樹前頭萬木春》39《榕樹下的景象》40《海邊浴場》41《南海椰樹》42《綠樹叢中紅花笑》43《蒼海茫茫》44《大風中的漁舟》45《海鷗掠食》46《老樹新芽》47《崇山峻岭》48《層林盡染》49《山間小溪》50《修竹吐嫩葉》51《夕陽無限好》52《朝霞印象》53《綠草如茵》54《不知名的野花》55《回青倒影》56《古樹纏藤》57《素湍綠潭》58《覓食的小鳥》59《霜染菊花肥》60《臘梅傲雪》61《桃李爭妍》62《層巒聳翠》63《林木蕭森》64《一枝紅杏出牆來》65《向陽花木易為春》66《千樹萬樹梨花開》67《綠洲中的小草》68《柳絮池塘》69《禿丘中的橡樹》70《疏影橫斜水清淺》71《亂草深處》72《一枝獨秀》73《映日荷花別樣紅》74《曲徑通幽處》75《野曠天低樹》76《春水碧於天》77《鳥向檐上飛》78《明月照高樓》79《林間新綠一重重》80《濃綠萬枝紅一點》81(林幽不見天)82《折得一枝花在手》83《清泉石上流》84〈晴空一鶴排雲上〉85(日斜歸路晚霞明)86《暮靄生深樹》87《明月有情隨人行》88《山靜只見泉流水》89《亂花迷人眼》90《一簾春色濃》91《滿地落花紅幾片》92《老樹著花無醜樹》93《月移花影上欄桿》94《滿地殘陽》95《金燦燦的柑橘》96《桃花春水綠》97《春花春草濃》98《去年桃花今又賞》99《古村長街小樓》100《客舍青青柳色新》101《小鳥草花溪流》102《芳樹無人花自落》103《綠葉成蔭子滿枝》104《池塘生春草》105《雜英滿芳甸》106《夏木陰陽正可人》107〈野芳發幽香〉108《佳木秀繁蔭》109《家鄉的檸檬黃》110《遠去的外婆》111《那兒是我的故鄉》112《連理枝》113《看家的白鵝》
梁克君攝影選《河床上痕丹青淚》梁克君攝影選《河床上痕丹青淚》

藝術評論

武微波侃談繪畫《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巨著是了不起的,這在中國文壇和世界文壇都是舉世矚目的。中國歷史上就有研究《石頭記》的文豪,代表人物有十八世紀的太平閒人、護花主人、大某山民,如今的“紅學”研究巨子那更是數不勝數。根據《紅樓》原著改編的國戲、地方戲早已登台大演;《紅樓》電影、《紅樓》電視也走進千家萬戶。以《紅樓》遊園、《紅樓》美食的《紅樓》文化更是聞名遐邇
《紅樓夢》的電影、電視、戲曲的表現,是觀眾根據原著思路去看戲。電影與電視只是長短之差,戲曲是根據地方民俗的勾通而曲的戲。一切的一切表現的是把曹雪芹的筆墨藝術改成行為藝術。那抽象藝術、超思維藝術怎么去表現呢?“我和夫人梁無君先從《石頭記》的認識著手,再從研究了十多年的《紅樓夢》中走出來,用新思維的方法走進去,去認識曹雪芹,認識賈寶玉,認識林黛玉,最後定用‘紅黃藍’表現他們,表現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內心世界。”
梁克君講畫意武微波畫意境還幫夫君喝水梁克君講畫意武微波畫意境還幫夫君喝水
武微波先生的《紅樓》系列油畫,不是對紅樓的表現,而是紅樓的再現,是紅樓思路外的思路。
有人說武微波人怪、才怪、思路怪、搞的作品也怪。
再看武微波的《林黛玉》,他所表現的是她內心的反抗、孤獨、愛情的失落,生活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痛苦環境中,用形象思維從畫布上表現出來又是什麼模樣……
《王羲之與中國書法》
有人說,王羲之的出現給中國書法的變革帶來了極大的障礙。書法的藝術欣賞本來是無公式的,就是因為有了偏嗜和信仰才導致了無形的變為有形的,歷史上唐太宗就是一例。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曾一度失傳,後被唐太宗求得,便命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臨摹了大量的翻本,唐太宗將其真跡殉葬昭陵。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不過是他個人的審美觀和癖好而已,就因為唐太宗是一代帝王,故而對後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舊的傳統觀念應該被新的觀念所代替,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的書法有幾千年的根本,這是中國書家們感到自豪的。從藝術聖地的領域裡作出諸多的評述,各抒已見常常是爭論不休。而鄰國的書家們沒有資格參與爭論中國幾千年的書史,因為他們沒有值得自豪的幾千年。他們走自己的路,然而讓人們驚奇的是,他們也搞出了輝煌的成就,甚至也搞了有幾千年書史的中國都尚未能搞出的新奇蹟。但也有人說:“國外的書法不好跟中國的書法相比。王羲之只有一個,而且在中國。國外的書法沒有傳統,無宗無派,不能登大雅之堂。”又有人說:“大雅之堂是否是中國才有?西方崇高的藝術殿堂能不能算是大雅之堂?如果說不是,那么世界各國藝術珍品又為何都芸集在西方?為什麼日本、新加坡等國近幾年來書法作品能大量被西方人收藏購買?而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書史的文明古國擁有比日本、新加坡多若干倍的大書家又有多少傑作珍品被人收藏購買呢?”
我們認為“邯鄲學步”典故的悟性能在國外書家身上體現出來,而對中國書家卻好像是無足輕重。繼承傳統歷來是中國的文明,誠然,傳統的繼承應該是借鑑發揮有助於文化遺產的再創造。
中國的王羲之的書法推崇為鼎盛時期,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美學趣味,瀟灑、飄逸、清爽,其書法骨骼清秀,點畫遒美,行氣流暢,此作確係傑作。後人把它作為書法藝術之魂的象徵,然而應知這是一千多年前的傑作。王羲之的出現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自豪,我們尤感欣慰,但是這不能成為書法藝術發展的阻礙。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我們應是藉助繼承趨向於多元化。中國書法的繼續存在必須用現代文明的更新觀念來豐富和充實自己,切不能傳統越古老,封閉越堅固。不然書法的存在都將成為問題。
《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之比較》
書法源於中國,中國人對自己的書法藝術最有發言權。書法起源於中國的漢字,中國人書寫書法把傳統放在第一位,有一定的道理。在日本書家看來,中國書家是缺乏想像力,缺乏一定的幽默感。中國的傳統書法,受歷史和現實的羈絆太多,過於局限於傳統,以致形成根深蒂固的現實主義傳統,削弱了個性和浪漫主義的地位。在日本,書家首先考慮的是藝術構思,他們常常以傳統為基礎,注入自己的個性,運用想像,熔鑄新意,突出書者對傳統的獨特見解、獨特意境和獨特的風格。
中國的傳統書法與日本的現代書法有著兩種不同的審美觀。在紀念上海、大阪結成友好城市十周年的書法、篆刻展覽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最有說服力的體現。看到中國的書法好像在看古人的字帖與歷代的碑林。在整個書法的完整性來看和所表現的形式是歷史再現,我們的書家作品從傳統中走來,幾乎每幅作品都能一目了然,中國的書家都非常忠實於傳統,書寫的作品都經得起考證和推敲。作為新一代的藝術家所推出的作品來說,這種傳統的書寫方式也有缺點,那就是書畫本身不敢突破傳統觀念,容易淹沒在刻意求實的氛圍之中,尤其作為書法藝術都用這種傳統的框框套套的刻板模式和平鋪直敘的傳統方式來書寫,一種風格,相同的筆法,看多了會使人生厭。如寫生畫,逼真有餘,靈氣不足,這些作品儘管功力深厚,但決不是好的藝術作品。真正的藝術品應該是顯示出書家的創作個性和自成一家的風格。
日本的現代書法雖然大體上忠實於傳統,但絕大部分書家才氣橫溢,大膽突破傳統的束縛,不受迷信限制。整個書法作品帶有現代的再創造的韻味,包括他們對傳統的理解和認識,雖然他們的書法功底不深,但作為藝術品來說意境是主要的。中國人對書法是繼承傳統,死守傳統,圍繞在傳統上下功夫,很少中國書家研究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須知,一幅好的書法珍品是有著它的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境地。
《通俗書法》
武微波先生又說:如今時代是信息、時間、速度這三個獨立而密不可分的體系,三者相連又三者相關的特別時代。什麼的什麼,一點,就是要縮短時間,在很短時間內讓人聽一首充滿激情的歌、讀一篇若有所思的文章、賞一幅善解人意的書法。
談到文化系列時,武先生深思地說,為什麼我的小品通俗書法能受到人們的歡迎,這是一個由複雜轉為簡單的過程,準確地說是回歸與樸實的共存。我的小品書法就是一首通俗歌曲。它如同一首歌曲只有一句詞,能激情起伏,能訴說衷腸,能懷情思鄉。從“酒干倘賣無”到“我想有個家”,再從“縴夫的愛”回到“九月九”。這些歌曲不像美聲詠嘆的高昂激慨,但它以樸實無華的歌聲喚醒您的回歸,喚醒您的懷舊,喚醒您的友愛,那我的通俗書法則是奮進、共鳴、發泄、召喚……
武先生動情地說“現代人時間太緊張,所需求的東西又多,什麼都想懂得一點。比如說:書法作品喜歡的人甚多,但是他看不懂的不要,作品當中自己認不識的字他堅決不掛。由於每天的時間十分緊張,他又不能為一幅書法的欣賞去買一本書法鑑賞大詞典。作為今天的書法家,首先要懂得書法為大眾服務的道理,做到作品能震撼父老鄉親的心靈。
武先生再次感觸地說:我們國家有十二億人口,有多少人懂得書法,又有多少人懂得大篆和狂草,就是有人稍懂得些,他又有多少時間去研究。我不信那些手拿大哥大、腰掛BP機的先生們不喜歡狂草書法。但你要為他們想想,有時連睡眠都不足五小時的人,他能為一幅狂草而奔波嗎?為此,我認為要有通俗書法,書法要簡單、實用化,能讓更多的人在瞬間看懂精神內涵,這是新舊世紀交替時現代書家研究之路。
武先生最後說:“通俗書法作品的創作構思,小中見大為思想,運筆個性為真諦,作品創作過程要複雜,作品的呈現要簡單,簡單到讓一般水準的人也能看懂;時間要短,幾秒鐘的通俗書法的觀賞,能喚起幾十年的回憶,這種作品我正在努力探尋。
《寶玉打更》
《寶玉打更》是根據《紅樓夢》新補而作。《紅樓夢》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這才撰出寶玉這個人來。按書云: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下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鍊之後,靈性已通,能大能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嚎慚愧。後來有一僧一道,來至峰下,見得那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便袖了這石飄然而去。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再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見一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有一首偈云:“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武微波系列油畫《寶玉打更》武微波系列油畫《寶玉打更》
寶玉即是那個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頑石。這個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的賈寶玉,其祖母愛如珍寶,父親則認為他是酒色之徒。寶玉的聰明乖覺處,百個也不及他一個,被其母說成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
畫中的賈寶玉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提明瓦燈,趔趄在那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泥濘路上。可憐這個富貴弟子,如今成了更夫,想當年榮國府的寶二爺是何等的嬌慣貴重,如今從頭上戴著束髮的嵌玉紫金冠換成了斗笠;從穿二色金蝶穿花大紅箭袖還有束著五采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再罩上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如今換成了身披蓑衣;從腳穿青緞粉底小朝靴換成了舊日木屐。
當日富貴不知樂業,如今卻要耐貧窮淒涼,從無故尋愁覓恨轉換成要伴星隨月,踏月御風,過那夜以繼日寒暑無間的擊柝生涯。何謂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雖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百年的賈府寶玉成了更夫。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地如無恨地當平。
《李紈》
榮國府賈政的媳婦、寶玉的大嫂子——李紈,是一個恪守封建禮法與世無爭的寡婦,從來都是安分順時,不肯捲入矛盾鬥爭的漩渦。李紈青春喪偶,且處於膏梁錦繡之中,但她似對一切都無動於衷,對什麼事仿佛都是無見無聞,惟知內會侍親養子,外則陪待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武微波紅樓油畫《李紈的三枷鎖》武微波紅樓油畫《李紈的三枷鎖》
紅著中許多重要事情上李紈都在場,但她從沒有給讀者留下特殊的印象,李紈是被封建社會的繩索套住的。畫家認為:李紈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儘管她身在溫柔富貴鄉之中,但她的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儘管有兒子功名,自己的榮華也不過像夢境一樣虛幻。李紈年輕守寡,安安分分,為兒子操心一輩子,待到兒子爵祿高登,自己戴珠冠披鳳襖之時,卻已昏慘慘黃泉路近。李紈這個人物形象在封建社會中是賢女節婦的典型,三從四德的婦道的化身。但畫家認為,李紈是受封建主義思想的約束。俗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到別人夫妻恩愛,而自己卻是再休提繡帳鴛衾。畫家認為:李紈應該有她自己的幸福和歡樂,但她的幸福被封建婚姻制度吞食了。在統治者看來,李紈是完全有資格受表旌立牌坊編入列女傳的。但這位早年守寡的李紈一生茹苦含辛、貞潔自守。她縱然得到了鳳冠霞披的富貴榮耀,也抵不了無常性命,到頭來只不過是枉為他人作笑談罷了。
這幅畫的構思構圖隱寓了李紈是受封建主義四大繩索的壓迫,在李紈的前面是層層曲折的枯藤,她被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緊緊鎖住,畫面上的三個似竹筒的形狀代表神權、族權、夫權。在封建社會裡像李紈這樣的人,注定要守一輩子寡。這是封建婚姻制度釀造的悲劇,封建道德禮教鑄成的悲劇。
《巧 姐》
《紅樓夢》十二釵中,巧姐年齡是最小的,也是著墨最少的一個人物。書中對正冊、副冊、又副冊的女子的個性和思想,以及她們的追求和愛好都作了或多或少的介紹和交待。
眾釵中黛玉是一個聰明機警、且多愁善感的女子;湘雲則是一個英氣勃勃、寬宏大量的豪邁之人;探春是一個精明幹練、威嚴潑辣的女丈夫;惜春是一個孤癖冷漠、麻木不仁最後出家為尼;李紈是一個優於德而短於才的孀婦;妙玉是一個標榜清高的尼姑;寶釵是一個城府極深的衛道者;巧姐是娘親王熙鳳則既是一個治世之能巨,又是一個亂世之奸雄。
巧姐出身於赫赫揚揚、已將百載的大家庭,她系賈府的重孫女,那充滿花招繡帶、柳拂春風之美的景象,在她心裡還沒能留下痕跡之時;那烈火烹油、鮮花著景的時事,在她還沒有記憶時,這個盛極之家的衰敗便已來到,使巧姐這個幼小的孩子便嘗到了“勢敗休雲貴”的悽苦。
畫家對巧姐是抱同情憐憫態度的。他認為巧姐是封建家庭的犧牲品。如果說有錯的話,就錯在她是賈府的一員,尤其是王熙鳳的女兒,畫中的巧姐是在思索她有個權勢母親作依靠,還是憂愁呢?總之,畫家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外乎是留給觀賞者們遐思!
《敏探春思忖海棠發悲音》
這幅“敏探春思忖海棠發悲音”,畫的是大觀園《怡紅院》里已經萎了一年的海棠,忽然開得很好的花。眾人詫異,都爭著去看,談論著這花開得古怪。這花本應在三月里開,但如今卻在十一月開了。有人認為是喜事來臨,此花先來報信。探春心內在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順者昌,逆者亡。草本知運,不時而發,恐怕有什麼不好的事要發生。”畫中探春獨自站在那裡出神,她那敏銳的眼睛,憂愁的表情,不似單擔心這花開得不祥,她還憂慮著家來出去的多,進來的少,凡大小事仍是照著老祖宗手裡的規矩,卻一年進的產業又不及先時,然而,還要擺著闊氣,外面的名聲又大,父親又不理財政,如此下去不知怎么樣個結局,自己縱然想立番事業,無奈是女孩兒家。那悲哀的神情,像是在恨自己命薄,沒有造化,未能托生在太太的肚裡。還恨自己的親娘心術不正,不自尊重,每每生事,誹謗親生女兒。探春是明智之人,她知道自己心裡嘴裡都也來得,太太滿心疼她,只是為自己的親娘所累。
敏探春思忖海棠發悲音敏探春思忖海棠發悲音
畫中的探春心事重重,她仿佛預感到家內要遭不幸。探春的內心痛苦不堪,眼看著當初的鐘鳴鼎盛之家,一日不如一日,而家裡的爺們成日家與一乾遊蕩紈絝鬥雞走狗,問柳評花,游頑曠盪。她一個女兒家是不可能問得了的。看得出探春是一個有治家才能和有頭腦有遠見的。畫中的探春似悲似憂,悲就悲在她把一些事看清楚了,若是糊塗倒也省心,活得也自在。偏她是個聰明的有心人。幸虧太太看重,使得她能為家裡盡了一點力,她在主持家政中,興利除弊,顯示了自己的才能。憂愁是自己終不是正出,不知將來的造化怎樣,命運如何!儘管她的“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卻是“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賈雨村中舉回鄉》
這幅《賈雨村中舉回鄉》,畫家採用西歐畫風的格調、法國畫家柯羅的畫風,畫面色調低沉,景色起伏不平,在寧靜中似透出黯然的氣息。
賈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他一心求取功名,不甘久居人下,從他“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這首詩中,即看出賈雨村是自慚形穢,恨不得馬上即能金榜題名,高官厚祿,以便滿足自己的欲望。“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是賈雨村思亟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之愁也,使人看出了他那追求顯貴的靈魂。再從“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首詩中,使人更為明了賈雨村的所謂抱負,即是一旦時機成熟,爬進官場可以聲威赫赫。從他隱現出的這個基礎思想,再加之那個深刻階級根源,便導致了賈雨村以後的拍馬鑽營、貪贓枉法、草菅人命,賈雨村是一個熱中躁進、貪酷背義的人,但又是一個有相當識力的人。
曹雪芹對於賈雨村這個人物並不是草草率率地寫來的,而是用了粗大簡練的線條,一絲不苟地寫出了一個有矛盾、有深度的性格,賈雨村這個人是小有才幹,在諸多地方往往能見人所不見、知人所不知,然而為利慾所驅,不走正路。其聰明才智不足以匡正,反足以濟惡,他為追求顯貴的欲利所圖,即是可以飛黃騰達於一時,到頭來還是自食其果,一敗塗地。
賈雨村從一個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文作字為生的落魄書生輾轉成了一個烏帽猩袍的官老爺。綜觀紅樓全書,賈雨村是個有見識、有深度的人物,他能從“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對聯中悟出其深奧之處,推想到廟中該有一個翻過筋頭來的人,並帶興相訪,從此便看出他並不是愚蠢無知之人,他是對自然、文藝、人生都有相當的理解。不知那副對聯的深意,是否就是對他的熱中躁進的一聲棒喝?他既能欣賞,就表明他還有一點超出狹隘的欣賞力。他在諸多地方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智,如他說出的天地之間有兩種氣、兩種人、兩種時世,大仁者秉清明靈秀的正氣應運而生,來修治天下。大惡者秉殘忍乖僻邪氣應劫而生,來擾亂天下。除了這些君子小人,天人感應之類的,他還說出非常新奇的。今當運隆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氣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殘忍怪僻之氣不能盪溢於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中,偶因風盪或被雲摧略有搖動感發之意,一絲半縷誤而逸出者,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如風水雷電,地中相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致搏擊掀發,既然發泄,那邪氣亦必賦之於人。假使或男或女偶秉此氣而生者,上則不能為仁人,為君子,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然生於薄祚寒門,甚至為奇優為名娼亦斷不至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的人物。這些石破天驚之論,出自賈雨村之口,表明他的見識和才智在一般人之上,無奈他被利慾所薰。官場所迷,一心想使自己高官厚祿。賈雨村是個有才而沒能用,還是作了封建社會的代表,是遺憾賈雨村既中舉升官原可施展自己的才智,但卻又貪酷徇私而被革職。此幅賈雨村中舉回鄉是對賈雨村這個人的褒?貶?還是對封建社會官場中的典型代表的再表現?
《來去空空》
《紅樓夢》中劉姥姥這個人物形象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曹雪芹把劉姥姥寫入百餘萬字的錦繡文章中,足以說明劉姥姥在這巨著中決不是一個可有可無、隨便出現的人物。作為一位畫家,要想畫出曹雪芹耗費心血塑造出的這個人物,並非易事,要畫好畫出新意來,則更不易。
總之,劉姥姥在《紅樓夢》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是曹雪芹對人生理解日益深透的結晶,是他世界觀的一大飛躍,在文學巨著里像曹雪芹對劉姥姥的刻畫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今日的畫家武微波先生與當年的《紅樓夢》作者相隔已有二百餘載,曹雪芹當時的生活背景與今日微波畫家的生活背景截然不同,他們各自所處環境也是迥然不同的。那么,畫家是畫出《紅樓夢》重複的劉姥姥?還是畫出《紅樓夢》延伸的劉姥姥呢?畫家微波幾番折騰,要把這樣一個複雜的舉足輕重的人物畫出來,並立意要畫出紅樓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生活廣度。
畫家原先構思的劉姥姥,是一個全景場面,滿臉堆笑的劉姥姥攙著外孫兒進賈府親躬小巧巴結的樣子。後又構思劉姥姥三進賈府,王熙鳳命在旦夕,她準備帶走巧姐時回顧鳳姐的神情。當時可以說微波先生已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但也沒能把這個經歷了人世滄桑的封建婦女形象表現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畫家在四年中翻閱了近萬件素描作品,尋找他深入生活時所接觸的經歷過半世艱辛的形象。武微波是他母親40多歲時生下的老來子,長期與老母的生活使他得到母親的慈愛。至今母親的形象常常浮現在他的眼前,散發的銀絲被風吹亂,滿臉的皺紋記載著她歷經的滄桑歲月,“三寸金蓮”走路時的艱難,一生的辛苦勤勞,給自己唯一的裝飾只是耳朵上的銅耳環……隨著時間推移,畫家思母之心更為深切。曹公筆下的劉姥姥年齡與畫家母親壽終時的年紀相仿。畫好劉姥姥就是畫像母親。畫家心中的劉姥姥經過數年的孕育又在大量資料陪伴下終於定名為《來去空空》。畫家拿出守家本領的超寫實主義,用陽春白雪的格調、下里巴人的形象,用畫法國女郎的技巧與原始山頂洞人的面部神情作對比,畫面的一洋一土與中西結合沒有絲毫的痕跡,劉姥姥面部皺紋條條都似乎是腦海中的結繩記事。劉姥姥神情是哀、是悲,是喜還是思?畫面面向不遠的前景,劉姥姥後面為什麼是石獅子呢?是不是石獅子在對劉姥姥講話:“你根本就不應該來,”或者似在說,“萬貫家財的賈母死了,乖滑伶俐的亂世奸雄鳳姐命在旦夕,我石獅子也將走了。”畫中劉姥姥是否在反省自己一生的坎坷?後景的煙霧繚繞的空蕩之氣使人似乎有“來是空,去是空,來去空空”之感。不知觀者是否能解其中之味!
《紅樓紅獅》
獅子在百獸之中,除了虎就是它令人生畏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吉祥之物中少不了獅子。最顯著的是,在大戶人家的門前,總有一對臥坐著的石獅子,它的威嚴也好,吉祥也好,或者說是氣派也好,當然它總有應該立在門前的道理。文學作品寫到獅子的著作數不勝數,但最為巧妙的莫過於曹雪芹筆下的石獅子:紅樓夢第六十六回,柳湘蓮對賈寶玉說道:“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獅子乾淨,只怕連貓狗兒都不乾淨。”曹雪芹這惜墨如金的二十七個字在整個巨著的一百多萬字里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就因這一粟便使畫家靈性大發,遐想聯翩,他似乎已看到賈府門前的石獅子魂。在《紅樓夢》這部巨著里人物多而複雜、情節深奧奇妙。畫家講:“在這眾多的人物中和一個接一個的故事情節里,仿佛石獅子也和人一起去探究大觀園似的。”
畫家在1985年所構思的油畫《來去空空》,內容是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看到的慘景,這幅畫裡就是石獅子,此畫喻意的是賈府變了,一切都面目全非了,唯有石獅子一如既往依然如昔。1990年7月畫家又另闢蹊徑,創作了既獨特又獨立的油畫《紅樓紅獅》,此畫氣氛狂熱而窒息。橙紅虛變的背景似火紅帶刺的活獅子欲揚長而去,又好像走向太陽。這幅變形離奇、荒誕怪異格調的《紅樓紅獅》據說是畫家對紅樓石獅子的延伸。賈府變,大觀園變,人變物變,一切都變了,當然石獅子也在變,變好變惡全然不知。從畫面上看,石獅通靈了,帶刺、帶火、帶性,究竟是走向太陽還是走向廟堂?是被熔化了,還是修性了?
有一點,石獅子看清楚了:太陽是紅的,不是綠的。當問及《紅樓紅獅》的作者——江北一怪——武微波先生這些是否是畫的意境?“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畫家含蓄地答道。不過相信這幅《紅樓紅獅》總有識意之士的。
《忠宗焦大》
曹雪芹在第七回與第一百零五回中用了約一千五百字的文字,把焦大這個形象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畫家從曹雪芹的一千五百字中窺視到焦大跟隨太爺的功勞情份,和他晚年的不顧體面,以至發展到無人不罵的情景。不知畫家是對曹雪芹的一千五百字的最經濟的筆墨能寫出一個活生生的典型人物的欽佩,還是隱喻別的什麼。
這幅題名《忠宗焦大》的油畫,畫家前後進行了三年的構思,期間他與夫人梁克君反覆研究了焦大這個有獨特個性、獨特語言、獨特心理狀態的人物。通過若干次的草圖構思都沒有能把焦大對現實的滿眼看不慣,以及他對賈家先祖的永不更改的無限忠誠的心,偏遇上不長進的爺們,而發自內心地跟隨賈家祖宗,他為賈家獻出一切。畫家把焦大喻寓為一條忠實的狗,但又認為像一頭勤懇賣命的牛。據知,畫家對牛有種特殊的感情,他曾搞過不少牛的作品,其代表作有《無私的生活》、《滅亡的生命》。
《忠宗焦大》一畫特寫的既像狗又像牛的頭像,是否是畫家借其喻焦大有牛的勤懇賣命精神和那狗對主子的無比忠誠;或是有感而發的什麼呢?本來在他作這幅《忠宗焦大》的初稿時是在原著的基礎上,用寫實稍帶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畫面的,後景是賈府的衰敗之景中焦大半蹲在地上,雙手抱著頭,面向石獅子,近景是一條神態忠誠的老狗形象,整幅畫面是印象派的格調。然而,經過多次的草圖斟酌和構思醞釀都難以達到最佳效果。
人的靈感到處可發。1990年初夏,畫家武微波夫婦在送《紅樓》系列作品油畫稿件赴杭州,參加中國首屆油畫精品大賽時,路經崑山到蘇州的途中,看到漫步在路旁的神態頗為可憐的一條老狗,它的眼神中全無一點惡意,惟有一副向人乞求似的可憐兮兮的樣子,這時畫家為之一驚,仿佛鬼使神差般地把它和曹公筆下的焦大連在了一起。不知是畢卡索的靈氣在他身上再現,還是曹公在陰間向他託了夢,武微波居然膽大妄為地突破傳統繪畫中的傳統平面造型,在50.3x60.4厘米的特別油畫板上,用油畫布精心製成自己所需要的作品規格,用特定手法默畫了記憶中的狗和印象中的牛混為一體的頭像的局部,用抽象立意加超寫實主義的手法,把似狗似牛的眼球部位用美術刀挖去,將自己女兒吃飯的碗反補在這個靈性的洞處,成了非狗非牛特殊凸出的眼球,且巧妙運用了透視學、光學、色彩學的原理,把那忠實奴才焦大的形象寫實在眼球里,那既像狗又像牛的頭部造型,採用的是粗獷的油畫刀技法,畫面一粗一細、一平一凸、一冷一暖的強烈對比,使《忠宗焦大》這幅作品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風月寶鏡》
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離不開藝術的構思和表現手法,每一件作品的問世都有藝術上的選擇和概括,藝術家選擇的正是那些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最能全面體現作者構思的材料。
《風月寶鏡》一畫的構思構圖和材料的選用,在藝術中有很大的意義,藝術家加工材料並使材料服從於自己的創作構思,在創作中一切東西都可用來表現於藝術作品中。正如高爾基所說,語言是文學的建築材料。作家靠語言的幫助來描寫生活現象,表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符是音樂的材料,雕塑家則使用粘土木材、花崗石、大理石和青銅。畫家使用塗於畫布上的顏料。藝術中的尺度,往往是藝術家善於選擇自己生活印象中的主要東西,來反映在藝術作品中,並使用最適當的藝術表現手段和結果。作者最得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能充分地表現自己想在作品中表現的那個思想,而且這個思想尤為重要。這幅《風月寶鏡》,在醞釀中作者即把自己的認識態度和審美理想融在曹雪芹的作品裡。
《風月寶鏡》是反映封建大家族必然衰亡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本畫作者透過所謂太虛幻境空靈濟世保生之功,還說把它帶到世上單與那些聰明傑俊風雅王孫等看照的,而且一再言明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從賈瑞看到鏡子中的骷髏和美人那似神幻實荒誕的迷惘中,洞察那深藏於書中的奧秘,和那隱寓在背後的意蘊。從《風月寶鏡》中看到了封建大家庭內的淫亂,突出了大家閨秀的王熙鳳心地狠毒,這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裡,可以看出賈瑞固可誅之,正如平兒所說:癩哈蟆想吃天鵝肉,沒有人味的混帳東西起這個念頭叫他不得好死。賈瑞喪生於淫慾,《風月寶鏡》照出他死到臨頭仍是淫迷心竅。
作者創製的這幅《風月寶鏡》利用多種鏡子的組合重疊折射,又用抽象派的手法,布置上似同賈瑞看到鏡子中的美人一般,整幅畫面的景致像似鴻蒙太空,又像似浩渺的宇宙天空,此畫尤為有趣的是倘若觀者仔細向鏡中觀望,便會看到鏡子裡面有一個似是似非的自己,這幅畫是作者運用的又一表現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