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姓(柏(中華姓氏))

柏姓(中華姓氏)

柏(中華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在舊百家姓中排名第37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姓
  • 外文名:Bai XI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滿蒙回藏壯代表56個民族
  • 職業:中華民族姓氏
  • 畢業院校:中華炎黃子孫
  • 舊百家姓排名:37
姓氏簡介,起源出處,始祖,分布,郡望,堂號,家譜,字輩,祠聯,歷代名人,

姓氏簡介

[柏,讀作bǎi(ㄅㄞˇ),古音讀作bó(ㄅㄛˊ)]
柏姓

起源出處

柏(Bǎi,舊讀Bó)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舜帝時候的賢人柏翳(伯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秦本經》中記載:“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柏翳,舜賜嬴姓。”柏翳,就是大費,又稱伯益,為舜帝執政時期的司徒,專職負責畜牧之事,因功被舜帝賜姓為贏,此之後柏翳便有了兩個姓氏,即贏姓和柏氏。柏翳就是柏氏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古書記載,柏翳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幫助舜帝馴養鳥獸,教人們將牛、羊、豬、狗、雞、鵝馴養後,物質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
舜帝雕像舜帝雕像
伯益還曾積極幫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在伯益的後裔子孫中,形成了兩支主流姓氏,其中一支稱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柏皇氏後代,出自周朝時期的柏國,屬於以國名稱為氏。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一個柏國,亦稱柏子國,是周公旦賜封柏皇氏後裔的一個子爵小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南中部。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考察柏皇故地,古籍記載其古柏子國“立於正陽之南”,開國君王就是黃帝的臣子柏高。上古時期所說的“地中”,一般是指黃帝定都之地新鄭,後來的柏子國封地應距其地不遠,古西平位於新鄭之南,應為柏皇氏之祖地,柏子國都城古稱柏亭,即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舞鋼市及周圍地區。今史學界相辯,一說柏子國當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西平縣,一說柏子國在河南省平頂山市的舞鋼市,其實並沒有根本衝突,漢、唐、宋時期的蔡州西平,其地囊括今西平縣和舞鋼市,實為一地之稱。2006年11月,古柏國都城柏亭遺址在今舞鋼市尹集鎮謝古洞村一帶被發現,都城南門就在肖灣村東,而田崗水庫東岸一條兩千多米長的古柏國城郭遺址,就是古柏國西門所在。
西周時期,柏皇氏後裔所建柏子國,其國人將先祖時期的一些地名帶到了封國,如“皇人山”。著名的南宋學者羅泌在《路史·前紀六》中記載:“皇人山,謂之伏羲山。”柏皇氏為伏羲氏之一,因此稱“伏羲山”有證可循。柏子國人崇尚柏樹,稱頑強、高大而長壽的古柏為柏皇,並以柏為氏族圖騰,可見柏皇氏影響之久遠。柏子國在春秋時期是個弱小的諸侯國,因此依附於強大的齊國,為齊國的盟國之一,在史籍《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江、黃、道、柏方睦於齊”。在齊桓公姜小白霸業鼎盛時期,柏子國與江國、黃國、道國等小國與齊國十分和睦。
春秋末期,柏子國為楚國所滅。國滅後,柏子國王族後代和國民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稱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贏姓,出自遠古嚳帝時候的賢人栢招,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栢招,為帝嚳之師,史稱栢公。傳說他曾力促帝嚳“掃夔門之陋,惟嘉植之足珍,故美名之可究。”栢,就是古代的俗“柏”字,與柏字同義通用,因此栢招亦稱柏招。
在栢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栢氏、或柏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於柏皇氏,出自遠古時代東方部族的首領柏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說,柏芝曾擔任伏羲氏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民眾而無所求,所以深得百姓們的擁戴,被尊為皇柏,稱柏皇氏。柏皇氏是華夏古老的一個群族,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
伏羲畫像伏羲畫像
在史籍《莊子·胠篋篇》中記載上古帝君順序為: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戲氏→神農氏……
在史籍《金縷子·興王篇》中排列古帝順序為:容成氏→大庭氏→柏黃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郝蘇氏→宗盧氏→祝和氏……
在史籍《資治通鑑·外紀》中,胡克家補註其順序為:有巢氏→遂人氏→大庭氏→柏黃氏→混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
這些上古帝君皆襲伏羲之號,即他們都可稱為伏羲氏。因此,柏皇氏海是較古老的一代伏羲氏帝王。對於柏皇氏,宋朝學者羅泌在《路史·前紀六》中記載:“柏皇氏,姓柏名芝,是為皇柏,出搏之日之陽,駕六楷,以木紀德。為而不有,應而不求。立於正陽之南,是為皇人山。”在史籍《命歷序》也記載:“柏皇出搏桑之陽,駕雲龍上下。”在史籍《漢書·禮樂志》中記載:“柏皇獨樂六龍”。六龍,就是六匹駿馬,指天子出巡時的車駕規格,柏皇氏乘坐六龍之車,可見其地位在當時非常顯赫。柏皇氏住在皇柏山上(皇伯山,今河南開封陳留),傳說他名叫柏芝,以柏木為圖騰。他曾協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諸多功勞,但並不因此而自滿,因此深得伏羲的信任,後當上東方部落的首領,所以史家又稱他為柏皇氏。
柏皇氏的後裔子孫後代以先祖居地名稱“柏山”為姓氏,稱柏氏。由於柏皇氏聰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王朝,他的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黃帝的地官是柏常,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帝嚳的老師為柏昭,堯帝治理天下時柏成子高立為諸侯,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氏一直是古姓中的貴族,西周初期柏有為太僕正等等。
後來,柏氏族人大多演變為其它姓氏,所以如今以柏為姓氏者反而很少了。
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撒勒只兀惕部,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薩爾圖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代撒勒只兀惕(山只昆部)部後裔,先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後始祖薩爾圖·柏德攜族遷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artu Hala。蒙古族、滿族薩爾圖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以先祖名字首音為姓氏,漢化稱柏氏。
源流六
源於滿族,出自名、清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包括俄羅斯濱海地區南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⑵.滿族賽密哷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白號姓氏之塞蒲里氏,以姓為氏,滿語為Saimire Hala,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布列亞河流域)、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長白山、黑龍江沿岸等地,是滿洲巨族,後多冠漢姓為柴氏、賽氏、柏氏等。
⑶.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源流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回族、布依族、土家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柏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姜姓,出自遠古炎帝的後代伯夷,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柏氏始祖中另有一位著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後代。伯夷,為殷商末齊孤竹君之長子,姓墨胎氏。起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至孤竹君逝世,叔齊卻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這樣忤逆了父命,遂逃跑了,而叔齊亦不肯即位,也逃之夭妖。後來,二人聽說西伯侯姬昌贍養老人,遂一起往歸周地。當二人抵達周原時,正值西伯侯逝世,而周武王姬發正準備興兵伐紂,二人當即阻攔在周武王的馬前叩諫,說:“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當時周武王的手下認為這二人無理阻攔,欲動武驅之,被姜太公制止了。姜太公說:“此義人也!”遂扶而去之。後來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二人恥食周粟,逃隱於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之,及餓將死,二人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最後這二人皆餓死於首陽山(今河南偃師雷首山)。
古書記載伯夷,也有記作柏夷。上古時期“伯”、“柏”二字通假,因此其後裔子孫中亦有稱柏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始祖

得姓始祖:柏芝(柏皇氏)、柏常、柏招、柏夷亮父、柏翳(大費、伯益)、柏有。
各支始祖:
柏衍慶: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鵝頸塘,因李從珂兵亂,避難來楚,徙居衡州鐵爐門,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生柏楚望,柏楚望稍長,遷寧遠東鄉桐木塘,生柏敦化、柏敦瑞。柏敦化分居松柏崗,生柏彩、柏隆,卜居東鄉龍板及對河虎形,開柏萬成戶;柏敦瑞初守桐木塘,裔孫移居西鄉漯塘下,即今之里塘尾,傳至柏允春、柏允福。柏允福生柏應奎,於元泰定年間遷祁陽,生柏仲林、柏仲彬;柏仲彬一支居祁陽乾沖坪,柏仲林生柏永安,仍遷故里柏家坪。柏允春下傳四代至柏法禎,始卜長竹山立宅,後亦遷居柏家坪,開柏萬勝戶;柏楚望七世孫柏自程,乳名四郎,原名柏希禎,於元初徙居廣濟鄉禾亭墟里母江,今名里美江,開柏萬發戶。柏自程生柏文通、柏文達、柏文珠,明洪武初,柏文通、柏文達編籍廣濟鄉八甲,珠列七甲。柏萬成、柏萬勝、柏萬發三戶裔孫後衍散寧遠、祁陽、桂陽及廣西陽朔、四川廣安、岳池、重慶大足、貴州獨山等地。
柏楚望:北宋明道元年自湖南衡州府鐵爐門遷永州府延塘。第十二代榮福,元至正四年自延塘轉遷永州府祁陽縣富陽。清康熙年間,第二十一代又新(號君臣)自祁陽縣文明鋪遷來岳池縣雙碑橋,恆新(號君瑞)也自文明鋪遷來岳池縣西門外科甲橋,即今遇仙橋,基林自祁陽縣普樂鄉上椿塘遷來岳池縣西門外科甲溝。第二十三代維揚(號旭元)自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遷來岳池縣北門外奶山坡。是為四川岳池柏氏始祖。
柏榮福:居寧遠富陽乾沖坪,生仲林、仲彬,仲林於明永樂年間徙居祁陽皇福塘(一稱橫木塘),生子六,一出繼,清康熙丁丑年柏永秀、柏永茂二房相繼遷蜀,柏永昌、柏永安、柏永誠三房雲礽承業。柏仲彬仍居乾沖坪,其子柏永青徙居泮泥沖,柏永良徙居四方井。五房子孫繁衍,散處祁陽、寧遠各處。是為寧遠柏氏始祖。
今寧遠柏家坪柏家村整個村子皆為柏姓,合有4千之眾,族譜記載始祖為柏楚望,遠遷於江西,確實可考。

分布

柏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起歷史非常古早,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人口約五十萬四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031%左右。
伏羲八卦伏羲八卦
按史料記載,柏姓曾是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的貴族姓氏,因為柏姓人天資聰穎,所以曾有多人當過上古皇帝的老師。這些上古先哲的後代曾在河南西平縣西部建立過一個柏國,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弱小的柏國被楚國滅掉了。如今,在柏國故地,仍矗立著一座建於北宋時期的寶岩寺塔,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於塔下民間盛傳的柏皇氏的傳說相映成趣。相傳上古時期東方部族的一個首領叫做柏皇氏,因為他們以柏樹作為圖騰對象,所以又稱柏皇氏為柏芝。柏芝曾擔任過伏羲的助手,傳說,聞名中外的中華太極八卦圖,便是遠古時期三皇之首的伏羲發明的。當時有一隻龍首蛇身的怪物,見到伏羲後便精神抖擻,背上龍磷閃閃發光,構成一組圖案,伏羲見狀只顧頂禮膜拜,而柏皇氏卻用燒過的木炭將圖案畫在大石上,獻給了伏羲,籍此發明了太極八卦圖。顯然,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聰穎與智慧。柏皇氏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百姓而無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擁護,並尊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後人便以“柏”作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於春秋時期,當時的柏國百姓以國名“柏”作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開封,後大部分南遷,現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陝西、江蘇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據《中國姓氏尋根》記載:“黃帝時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顓頊有師傅柏亮文、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有柏成子。西周時,柏國君柏曾任周的太僕,唐代有左拾遺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揮史柏英,清代有書法家柏謙”。
如今,柏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南、山東、安徽等省為多。

郡望

平原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為國,或為郡。北魏時期廢黜。隋、唐兩朝時期曾以德州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東省陵縣。
魏郡:秦、漢之際劉邦置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其時轄地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國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內黃縣、臨漳縣、濬縣、河北省大名縣、魏縣、成安縣、山東省冠縣之間一帶地區。北周末年遷治到安陽。隋朝時期改為相州魏郡。唐朝時期改為為相州鄴郡(今河南安陽),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濟陽郡:戰國時期為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為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濟陽縣在唐朝初期併入冤句縣。晉朝惠帝時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以及定陶區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正陽縣不遠。晉惠帝後來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定陶區一帶,距今河南省德正陽縣不遠。東晉後期晉室南渡後,濟陽郡被廢黜。

堂號

平原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
濟陽堂:以望立堂。
鹹陽堂:以望立堂。
海岸堂:以望立堂。
忠恕堂:柏氏宗祠主堂號,源出魏郡。
碧山堂:出自唐朝柏貞節(或柏茂琳)的典故。唐朝晚期時,四川夔州太守(都尉)柏貞節,年輕睿智,聰敏好學,多次立下戰功,受到皇帝的嘉獎受封,守衛夔州要塞。體貼民眾,愛好文學,出書奏章,留傳深廣。隱居碧山,人們稱謂“碧山學士,柏學士太守,碧山柏都尉等”。大詩人杜甫流落四川夔州,太守熱情款待,結為義兄,成為詩友,誼情深遠,同臥席塌,多次贈詩留墨以表寸心。如“碧山學士”、“柏學士茅屋”等。有唐朝大詩人杜甫《送柏大世兄》詩:“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後人為紀念,即以《碧山堂》為祠堂號,伊傳至今,通用為柏家。如今安徽、江蘇,四川、河南、山西等柏氏族人用此堂號還很多,紅白喜事,或有家族大的活動都會標明“碧山堂”的封貼等。各地建的碧山堂也風格不同,派行也有所區分不等。安徽泗縣碧山堂,由柏法寶於明朝洪武間由山西,臨汾府,曲沃縣遷至安徽宿州泗縣赤山里建村,即今泗縣山頭鎮,大柏街。後在清朝建宗祠,創柏氏學堂,民國期間重修,在文革時期被[破四舊]拆除。後人在1990年待又集資重建《碧山堂》復古虹鄉八景之一“柏浦荷風園”,重新修定《柏氏家譜》。

家譜

陝西長安柏氏家譜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鹹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陝西省延安市圖書館。
陝西長安柏氏族譜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鹹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陝西省延安市圖書館。
陝西長安柏氏家譜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柏氏族譜,(現代)柏氏合族編修,1994年碧山堂計算機排印本。公開發行。
四川岳池柏氏族譜四卷,首一卷,雙碑橋支、遇仙橋支、科甲橋支、奶山坡支世系表各一卷,(現代)柏用碩等修,1996年油印本。註:先祖為[北宋]柏楚望、[元]柏榮福、[清]柏又新、柏恆新、柏基林、柏維揚等。
四川岳池柏氏續譜紀念冊一卷,(現代)柏斌武編,1999年鉛印本一冊。註:該譜是1996年油印本《柏氏族譜》之附冊,記載有各支字輩。
湖南祁陽柏氏三修族譜,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永州寧遠柏氏續修宗譜,(民國)柏萬成、柏萬勝、柏萬發三戶合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桂郡上塘柏氏重修宗譜七卷,首一卷,(民國)柏選等重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玉樹堂木刻活字印本
維揚江都柏氏重修族譜四卷,(民國)柏正貴重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

字輩

山東棗莊柏氏字輩:“文士會應永如運學俊昭效宗傳繼廣修敬志成祥”。
山東濟南柏氏字輩:“永宗緒方聖會”。
山東臨沂柏氏字輩:“自十五世後統一,廣建慶樹兆,東興奐立振”。
山東鄒城柏氏字輩:“繼玉振傳學秀井祥廣兆”。
山東泗水縣柏 氏字輩:“學秀井祥廣兆永”。
四川岳池柏氏字輩:“榜儀用學富成先洪義”。
湖北隨州柏氏字輩:“長命富貴世代榮華承前取厚治國齊家”。
湖北襄樊柏氏字輩:“印尚從君子文明盛世仁宜培植德修萬年”。
陝西鎮巴柏氏字輩:“昌宗光先茂培作永發祥成輝雲上國萬代廣榮良”。
江蘇金湖柏氏字輩:“本毓傳基廣安壽福碌長”。
湖南寧遠柏氏字輩:“萬林維善新□式成”。
安徽泗縣柏氏字輩:“茂法大有朝玉秀芳立基盛久培業隆昌”。
河北遷安柏氏字輩:“萬樹長春青山秀玉林永鎮運書香”。
柏氏碧山堂一支字輩:“法翰文仲繼太良思世永大有朝毓秀芳立基盛久培業隆昌”。
柏氏一支字輩:“正人井先趙大德家厚坤光輝從宗治明月命運昌”。
柏氏一支字輩:“國祿世學福永萬常盛德安榮守成憲明新啟廷澤敬忠茂同居傳家慶子科”。

祠聯

四言聯
源自柏國;
望出濟陰。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柏姓的源流和郡望。
魏郡世澤;
帝師家聲。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古柏亮為顓頊師,柏招為帝嚳師。
義全使節;
道重帝師。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代唐代魏州人柏耆,大將柏良器的兒子,有縱橫術,善於遊說。當時契丹人王承宗(襲任恆冀深趙節度使)占據常山反叛,他以左拾遺的身份去常山,說服了王承宗,由此聲震一時。太和初年,兗海節度使同捷反,他以德州行軍計會使率三百騎兵前往,說服李同捷和他一起朝京師。後來,因受讒言貶官,又被賜死。下聯說上古帝嚳的老師柏招。
圖開煙閣;
霧掃夔州。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魏州人柏良器,字公亮,父親柏造死於安史之亂中,於是學劍術要殺賊報仇。後跟從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官械武衛中郎將,因平定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有功,封平原王,圖形繪於凌煙閣,官至械領軍衛大將軍。下聯典指唐代人柏貞節,鎮守夔州,為官清良,政績顯著。杜甫曾有詩句:“柏公鎮夔州,滯霧茲一掃。”
容圖麟閣;
術擅縱橫。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柏良器。下聯典指唐·柏耆。
常山遊說;
帝師重道。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柏耆請往遊說常山王承宗歸降朝廷事。下聯典指上古柏亮為顓頊師,柏招為帝嚳師。
平山越;
道重帝師。
——上聯典指唐柏良器。下聯典指上古柏招。
五言聯
文授大學士
功封平原王。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道光進士柏俊,原名松俊,蒙古正黃旗人,鹹豐間累官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下聯典指唐·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錄功封平原王,畫像於凌煙閣,晉升左領軍衛大將軍。
七言聯
叢桂領築柏家堰;
亮父嘗作顓頊師。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水利工程名人柏叢桂,江蘇寶應人。洪武時建言請築塘岸,起槐樓四十里,以備水患。詔發淮揚民工五萬六千,使叢桂領導,期月工成。鄉人呼為“柏家堰”。下聯典出《漢書》古今人表載,上古柏夷亮父,為顓頊師。
雪耘稱米家藍本;
盟鷗亂北菀之真。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柏古,字斯民,號雪耘,嘉善人。僑寓平湖。書跌盪,法南宮;畫山水,亦學南宮。與房山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峰頂,曰:“此真米家藍本也。” 下聯典指清代女畫家柏盟鷗,字映潭,揚州人。漁獵經史百家,於技藝無所不嫻。尤工於絲竹及繪事。時人謂其“點染丹碧為山水,以亂董北菀之真”雲。
八言聯
兩代帝師,金闕望重;
千古學士,玉堂名香。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古時代柏招、柏同(一說為柏夷父和柏亮父),分別為高陽氏顓頊和高辛氏帝嚳之師。下聯典指東漢·柏侯子安,午陽人。三國時魏國學者管寧曾從受《春秋》,頗負盛名。

歷代名人

柏常
黃帝時有地官(司徒),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陽縣東南),號柏成子。柏,神話傳說中的蜀王。《漢·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 ,後者名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
柏高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山海經·海內經》:“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郭璞註:“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
唐朝時人,他的父親被安祿山殺死,他立志報仇,少年從軍,打了六十多場戰,當上將官時,才二十四歲,以後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神策大將軍柏良器神策大將軍柏良器
柏叢桂
明朝寶應人。洪武時,他上書朝廷建議築淮堤 ,建 槐樓40里,以防備水患。後來,明太祖皇帝採納了柏叢桂的建 議。在淮揚一帶徵用民工56 000人,給他率領修建河堤、槐樓四十 里這個宏偉的工程,大功告成後,鄉人稱為“柏家堰”。世代造福於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
字烈武。率鎮江新軍回響辛亥武昌起義,後被 推為南京臨時政府北伐聯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安徽都督。民國4 年在上海參加護國運動。民國6年在廣東參加護法戰爭。民國13年以 後,歷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革命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等職。民 國21年日軍進攻上海,主張抵抗,為時論所推崇。
其他
此外,還有西周時,柏國君柏冏曾任周的太僕。
東周時有史官柏堂騫。
漢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遺柏耆,左領軍衛大將軍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畫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衛指揮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畫家、詩人柏立本,書法家柏謙,畫家、書法家、詩人柏古。
近代有資產階級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柏連松男,1936年生,上海市人。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現任國家衛生部新藥審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審評審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審評審員會委員、全國肛腸學會副會長、全國痔病專題組組長、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肛腸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肛腸病醫療協作中心主任,上海市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恤曙光醫院肛腸科主任醫科、曙光臨床醫學院肛腸病教研室主任等職。全面系統地繼承了夏氏外科的中醫特色。1960年起參加龍華醫院外科工作,1961年調至曙光醫院中醫外科,後專攻中醫肛腸病學。在從事中醫外科、肛腸科工作的40多年中,他長期堅持在醫教研第一線,將傳統中醫治療方法與現代臨床醫學的先進技術相結合,並把肛腸病作為自己悉心研究的主攻方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創立了許多有特效的治療新方法,使中醫肛腸科學得到了重大發展。獨創的“雙線切掛法“治療各種高位複雜性肛瘺,既簡化了操作步驟,又縮短了手術時間,在身心迄今為止治療的5000餘例患者中,總有效率高達95%以上,而且避免了復發以及肛門失禁等手術手的併發症、後遺症的發生。由此,他被載入《中國名人錄》和《中國名醫名方。等書籍中,並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交流。如今柏醫師仍不斷地進行探索,在原有手術基礎上又增加了“隧道法”治療高位複雜性肛瘺,使該疾病的治療方法日臻完善。另外,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裂使療程由原來的三周縮短至5-7天;對直腸息肉、肛乳頭肥大的手術治療,大多5天左右癒合;對有各種慢性疾病不宜手術的患者,採用內服中藥和局部用藥的方法,同時心雷射、脈衝、肛腸微波等現代技術輔助治療,均有顯著療效。他先後研製發明了曙光Ⅰ號注射液、消痔錠、長麻Ⅰ號、炎寧灌腸液等,其中炎寧灌腸液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消痔錠獲得上海市優秀產品二等獎、上海中醫藥大學科研成果二等獎。主要專著有:《簡明肛腸病學》、《實用中醫肛腸病學》、《中醫肛腸科學》,並參與了《醫古籍精選》、《中醫治療疑難雜病秘要》等著作中肛腸病章節的編寫。另外他還在國內外重要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學術論文,獲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獎。
柏友竹男,1933年3月生,湖南省寧遠縣人。高級工程師、國家二級註冊建築師。原任江西省會昌縣建築設計室副主任。兼任會昌縣抗震辦公室副主任、城市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兼任會昌縣建築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會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會昌縣委員會第五、六、七、八屆常務委員。自1951年以來,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技術工作四十餘年來,承擔了包括住宅、商場、醫院、學校、圖書館、影劇院、體育館等民用建築以及選礦廠、瓷廠、化肥廠、糖廠、機械製造廠、糧、油倉、廠等工業建築等二百四十餘個項目,近二十萬平方米建築、構築物等的設計與施工。在工程抗震設計和抗震加固方面也有較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986年出席了全國抗震系統第一次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得到了大會表揚。
柏鐘擴男,1933年8月生,滿族。研究員。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曾任深圳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發展詹諾麥H,荷蘭德試驗室TheJeromeH,HollandLaboratory客座研究員,生學會顧問、香港針學會顧問、香港華夏醫藥學會名譽會長,南非刺激神經療法協會名譽理事長,神農堂(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醫藥研究中心主管,世界華人交流協會理事、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客座教授。從事中醫藥專業50年,深入研究醫治各種疑難症,擅長醫治各種神經痛、神經麻痹、癱瘓、跌打損傷後遺症(功能障礙)、植物人、老年性痴呆、兒童智力發育障礙、哮喘病、不孕症、男性性功能障礙。有醫治50萬人次的經驗,1984年以後受到國內、外數十家報紙、電台、電視台報導,(其中包括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美國時代報、台灣、泰國、香港多家報刊,廣東、深圳多家報紙、電台、電視台報導)。專著《刺激神經療法》,1993年8月香港海洋圖書公司中文、英文出版,世界發行,刺激神經療法是北京中醫研究院已故教授孫惠卿於1919年發明。經柏氏深入研究總結,該療法可醫治142種疾病,卓有成效;論文多次參加國際醫學學術會議宣讀,專集出版:學生遍布世界各地。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李政道博士對柏氏著作以高度評價。國家專利有“保健針”(專利號88201871.0)是中醫刺激神經療法的醫療器械,特點:針柄與針頭活動聯貫,方便裝卸、消毒,做到一人一針,使用安全;“天然植物型護膚液”(專利號ZL9110845.0)該發明與其子柏凌浩共同研製,特點:中草藥提取,用該液體塗擦皮膚,通過刺激末梢神經,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平衡,促進病變局部微循杯,激發細胞活性,提高局部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因此可防治皮膚的多種疾病。在保健和美容方面有護養和滋潤皮膚的作用,從而延緩皮膚衰老。
根深葉茂
達縣趙家鄉清風鄉)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後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鵝頸塘,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時,至今近千年,歷三十四代。爾後十一世柏森貴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縣福里地對塘灣杜河村柏家坪。明末清初四川連年戰爭,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蕪,發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純及堂兄世魁積極回響康熙鼓勵移民之詔,於康熙年間一同入川。
柏家祠堂柏家祠堂
入川後,世泰、世奎、世純定居於達縣(綏定)趙家鄉(清風鄉)沙壩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純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遠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來重病父母發春及朱氏、桂春及胡氏,次年發春、朱氏先後病故。發春葬於沙壩廟灣,朱氏葬於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純後人在此繁衍生殖已歷十三世,人口達二千餘之眾。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爾後明金遷於馬家斜石盤乾拱橋,元清、元道遷達縣映山鄉柏家壩,將其祖先桂春墳遷入映山,胡氏墳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純本居一處,後因人口眾多,故世泰定居於關家溝,世奎定居沙壩朝門院,三子世純好唱戲,不願留川,回湖南老家,後因戶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並帶回家族獅子及樂器,定居肖家浜(熊家灣)。世泰世奎世純合議率柏氏子孫集資修建家廟於踏水橋南頭小屋壩上供奉祖先,後遷至廟坡上,名曰南溪廟,現仍供有家族獅子。世純第六代子孫開達於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載千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