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林毅夫

林毅夫,原名林正義(到大陸後改名),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52年10月出生於台灣宜蘭,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國務院參事,曾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2018年12月22日,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毅夫
  • 別名:林正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灣宜蘭縣
  •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15日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經濟系碩士、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耶魯大學博士後
  • 主要成就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林大衛經濟學家獎
  • 代表作品: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
  • 籍貫:福建省漳州市
  • 研究領域:發展經濟學
人物履歷,人物經歷,個人學歷,工作簡歷,研究領域,家庭情況,人物榮譽,擔任職務,主要作品,傳奇經歷,創立研究中心,缺席兩會,卸任副總裁,返鄉無路,人物活動,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於台灣省宜蘭縣,父親林火樹給他取名叫林正義(林毅夫原名)。
林毅夫 郭紅松繪林毅夫 郭紅松繪
1971年初,19歲的林毅夫進入台灣大學農工系農機專業學習,擔任學生會主席。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陸軍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隨即留校擔任學生連排長;第二年考上國防公費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978年獲政大企管碩士;隨即返回軍中,派赴金門馬山播音站前哨擔任陸軍上尉連長,即國軍陸軍284師851旅步五營第二連連長。
1979年5月,從台灣泅渡到中國大陸定居;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2年9月至1986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師從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學習農業經濟博士研究生;
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
1987年9月至1993年9月,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農村部副部長,兼北京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94年8月至2005年5月,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其哥哥林旺松還出資在北京大學設立中國經濟研究獎,使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得以於2000年開始每年舉辦全國“經濟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以促進中國高校經濟學優秀大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加強青年學生與經濟學家的聯繫,並從中選拔優秀學生繼續深造);
2002年11月18日,台灣“國防部”高級軍事法庭檢察署發布新聞指出,原國軍284師上尉連長林正義(林毅夫原名)涉嫌在1979年5月16日晚上潛往大陸地區一案,經軍事檢察官調查完畢,已依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投敵”罪,於2002年11月15日發布通緝令。該檢察署說,如果林毅夫被判罪名成立,可能被判死刑。林毅夫聞訊後平靜地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我願意背負十字架。不過,我希望這一歷史的不幸能早日結束。”
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2年12月至今,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2018年3月,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第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人物經歷

個人學歷

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肄業;
林毅夫
1971-1975年,台灣國軍陸軍官校第44期畢業;
1978年取得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
1982;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
1986;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

工作簡歷

1987-1990年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1990-1993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
1993年升任北京大學教授;
1994年與易綱、海聞、張維迎、張帆、餘明德等人一起創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擔任主任。
1998年帶領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與美國福坦莫大學一起創立北大國際MBA(BiMBA),現改名為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
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現名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主管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行長;
2012年結束世界銀行任期,回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擔任名譽院長。

研究領域

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世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擬定研究計畫及發展方向上扮演相當重要的決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將更進一步轉變世銀與中國的關係。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如此高職位的中國人。目前為止在國外經濟學期刊中發表論文最多的中國大陸經濟學家。

家庭情況

與妻子陳雲英育有兩名子女,定居於北京。
陳雲英是一位特殊教育專家。

人物榮譽

“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理論與實踐”, 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2007年10月
北京大學首屆蔡元培獎,2006年;
“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理論與實踐”榮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
“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理論與實踐”榮獲北京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
北京市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6年9月
首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優秀成果獎,2006年4月
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2005年;
《Development Strategy, Viability,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榮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年;
《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榮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
《中國的財政分權與經濟成長》榮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
威廉.戴維森客座教授,威廉.戴維森學院,密西根大學,2002年;
《中國的財政分權與經濟成長》獲第五屆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2001年;
《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中第四章“價格雙軌制與供給反應:理論與來自中國農業的經驗證據”榮獲第九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2001年;
首場講座,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迪.蓋爾詹森年度講座系列,2001年5月;
“為四化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突出貢獻先進台胞”榮譽稱號,2001年;
1992年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一文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評為1980至1998年內發表於國際經濟學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之一,獲頒經典引文獎,2000年;
《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獲北京大學第七屆科研著作獎一等獎,2000年;
《技術變遷與收入在農戶間的分配:理論和來自中國的證據》獲《澳大利亞農業與資源經濟學雜誌》1999年度最佳論文獎;
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9年;
世界經濟論壇,傑出學者(Fellow),1999年;美國杜克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院尼克拉斯傑出演講系列,主講人,1999年;
林毅夫(圖2)林毅夫(圖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1998年;
國際小麥和玉米研究所(綠色革命發源地)1998年年度傑出經濟學家講座;1998年;
《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獲1998年北京市第5屆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著作二等獎;
澳大利亞農業與資源經濟學會1997年約翰·克勞夫爵士獎(每兩年從各國農業經濟學家中選出一位獲獎);
《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獲1996年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獎科研著作獎一等獎;
《中國農業科研優先序》獲1996年北京大學第五屆科研著作獎一等獎;
“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國際糧食與農業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度最佳政策論文獎(每年一位);
《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獲1992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中國經濟學會,傑出會員(Fellow),1993;
香港中文大學林大衛經濟學家獎,1993;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個人小傳被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科學與工程名人錄》、《國際名人辭典》、《國際年度名人》等書。享譽國際的學術大家
國際著名出版發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於2010年5月編輯出版了《中國學者傳記》。漢學家錢德明、民族學家黃現璠、經濟學家張風波、國學家余英時、科學家路甬祥、《淮南子》作者劉安、經濟學家林毅夫等一批為世界學術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享譽國際的學術大家被精選入書。
2014年,林毅夫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林毅夫
2015年10月26日,中國經濟理論界的最高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揭曉:以林毅夫研究組、張軍、樊綱為主要貢獻人的過渡經濟學理論,高票獲得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上午十一時,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親臨主禮,為世界傑出學者林毅夫教授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2018年11月,林毅夫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林毅夫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
2018年12月22日,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擔任職務

國內外社會兼職
第7、8、9、10屆全國政協委員,
福建省政府經濟社會發展顧問, 2006-2009
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2006-2009
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2006-2008第四屆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2006-2008
林毅夫(圖3)林毅夫(圖3)
中國城市金融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2006年7月
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特邀高級研究員,2005年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2005年
國務院國家發展與改革計畫委員會“十一五”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05年
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05年
國際貿易問題》編委,2005年
改革》雜誌社學術委員,2005年
《影響中國改革開放的10本經濟學著作》論證(編輯)委員會委員,2004年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2004年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
全國政協信息特邀委員,2004年4月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2004年4月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顧問,2004年4月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2003-
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2003-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諮詢委員會顧問,2002-
遼寧省人民政府顧問,2002-
北京大學元培計畫學生學習指導委員會委員,2002-
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2002-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領導小組主任委員,2001-
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2001-
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學術顧問,2001-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專家委員會主任,2001-
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學術顧問,2001-
廈門大學兼職教授,2001-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2001-
國務院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十五”計畫諮詢審議委員會常務理事會成員,2000;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一屆理事、第2、3屆常務理事
亞洲開發銀行長期戰略框架高級顧問組成員,2000;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常務理事,2000---;復旦大學兼職教授,2000-;
林毅夫(圖4)林毅夫(圖4)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1999-
計量經濟學會2001年東京大會學術委員會成員,1999-2001;
中國科學技術部第二屆國家軟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1999---;
亞洲開發銀行“農村貧困問題研究”項目顧問,1999;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1999---;
中國農業部第三屆軟科學委員會委員,1999---;
民建中央顧問委員會成員,1999---;
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顧問,1999---;
美國亞洲協會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1999---;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1999---;
香港大學博士生校外考試委員,1999-;
亞洲開發銀行發展研究院顧問委員會成員,1998---2000;
亞洲開發銀行“亞洲農村研究”外部顧問,1998;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2020年糧食、農業和環境創新前景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1998---;
國際農經學會第24屆世界大會(柏林)學術委員會成員,1997-2000;
國際農業科技研究組織聯合會1997年傑出年輕科學家主席獎評審會成員,1997;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資深會員,1997---;
第24屆國際農業經濟學家聯合會學術委員會成員,1997;
計量經濟學會遠東會議籌備組成員,1997;
荷蘭社會科學研究所校外主考人,1997年;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外主考人,1997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1996---;
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OECD未來工作組成員,1996---;
國際農業科技研究組織聯合顧問組技術諮詢委員會成員,1996-1998
國際經濟學會“東亞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東京圓桌會議籌備組成員,1996;
東、新、澳17國中央銀行培訓班課程主任,1996;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社會部高級顧問組成員,1995---;
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1996:從計畫到市場》外部專家評議組成員,1995-1996;
國際經濟學會第11屆世界大會(突尼西亞)籌備組成員,1995;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1995---;
東亞經濟學會理事(國外),1995---;
香港研究撥款委員會專家,1995---;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校外主考人,1995---;美國杜克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1994;
林毅夫(圖5)林毅夫(圖5)
國際經濟成長中心“東南亞經濟和環境規劃”新加坡會議籌備組成員,1994-1997;
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環境項目領導小組成員,1994-1996;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1994---;
《中國經濟評論》編輯顧問,1994---;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太平洋農業政策地區網路領導小組成員,1993---;
太平洋貿易和發展會議常設領導小組成員,1993---;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校外主考人,1993---;
國際水稻研究所顧問,1992;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經濟系客座副教授,1990-1993;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洲太平洋學院兼職教授,1990-;
北京大學經濟系副教授,1987-1992,教授,1993---,博士生導師,1994---;
世界銀行顧問,1986-1990,1993---;
以下海外英文學術雜誌編委:
《亞洲個案研究》(新加坡)、《漢城經濟學雜誌》(韓國)、《太平洋經濟評論》(美國)、《中國經濟評論》(美國)、《亞洲太平洋經濟文獻》(澳大利亞)、《香港企業管理雜誌》(香港)。
以下中文學術雜誌編委:
經濟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中國農村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經濟學季刊》。

主要作品

《制度、技術和中國農業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聯出版社,1993年。
《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中文簡體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體字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日文版,東京日本評論社,1996;韓文版,漢城白山書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貢時報出版社,1998。
《中國農業科研優先序》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中文簡體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體字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日文版,東京日本評論社,1998;俄國: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印2000年。
《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傳奇經歷

投筆從戎的高才生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於中國台灣省宜蘭縣,父親林火樹給他取名叫林正義,是希望兒子長大後為人正直,富有正義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林毅夫據此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毅夫”。林毅夫自小牢記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訓:“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一個人如果有能為十億人謀福祉的能力,就應該毅然投身到這樣的事業中去。因此林毅夫後來從台灣毅然泅過海峽,投奔到祖國的懷抱,實現了父親和自己的一個夢想。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陸軍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隨即留校擔任學生連排長,第二年考上國防公費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78年獲政大企管碩士,隨即返回軍中,派赴金門馬山播音站前哨擔任陸軍上尉連長,負責接待外賓參觀第一線連的任務。馬山連是全師最重要的一個連,不但全連官兵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而且裝備福利都是全師最好的。因為這個連的位置正在馬山,是全金門距大陸最近的據點,退潮時離對岸直線距離只有2300米,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岸軍民的活動,所以多年來都是金門防務部接待外賓眺望的明星據點。
林毅夫高才生林毅夫高才生
林毅夫自己買了一台半導體收音機,每當夜深人靜,他就悄悄地收聽大陸電台,遙望對岸星星點點的燈火,心潮澎湃,對祖國大陸充滿了無限嚮往之情。然而,台灣海峽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將兩岸人民骨肉分離,使他心中的“大中國思想”無法實現。他痛恨這種人為的分離,卻又無法改變現實。
林毅夫曾聽人說,十年前,金東題旅部某連有一名搜尋排長,從天摩山下由後嶼坡泅水到對岸。當時這名排長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說要下海學游泳,泅水的當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綠豆湯,第二天一早對岸就廣播,宣布那名排長“起義歸來”。
這個故事給了林毅夫極大的啟發,他的心情豁然開朗。經過深思熟慮,一個大膽的念頭冒出來了。
金門連長神秘“失蹤”
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壯,平素愛打籃球,且技術超群。按照當時盛傳的說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時分,林毅夫“假傳演習命令”,下達宵禁令,由連傳令兵通知沿海崗哨,不準駐防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點名後走出營房;若發現有人下海游泳,嚴禁開槍射殺,以讓游泳者順利泅水“叛逃”對岸;即使聽到槍聲,也不準一探究竟。其實,那個“游泳者”不是別人,正是下達宵禁令的林毅夫。
林毅夫失蹤的那天晚上,金門全島雞犬不寧,所有駐軍出動,連夜展開全島水陸兩域地毯式搜尋。為防“叛逃”泄露軍機,連隊當即修訂了作戰計畫,兩天后展開了全島東西守備部隊互換防區的大規模演習。
社會上一直傳說,林毅夫是抱著兩隻籃球游過海峽的。這個傳說,在2008年3月7日的林毅夫夫婦的新聞發布會上,被證實是謠言。陳雲英(林毅夫妻子)在發布會上透露,林毅夫是個游泳健將,至今仍可以連續游2000米。“沒有人能抱著籃球游過台灣海峽,不信你抱抱看!”林毅夫這時插進來說,“尤其是兩個籃球。”在場記者全被夫婦二人逗笑了。
師從大師舒爾茨
投奔大陸不久,林毅夫便進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政治經濟專業。對於林毅夫的“棄暗投明”,當初許多人並不了解。林毅夫最初想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可是,校方以其“來歷不明”將之拒之門外。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諳熟西方經濟學理論、英語口語又非常流暢的優勢,很快即在同學中脫穎而出。
1980年,剛剛對外開放的大陸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西奧多·舒爾茨。舒爾茨自然不會放棄到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宣講他的經濟學理論的機會。當時,北大為找一個翻譯頗費了一番心思,林毅夫榮幸地成為給舒爾茨做翻譯的惟一人選。這個意外的機會,為他打開了通往世界經濟學最高殿堂的大門。
舒爾茨對林毅夫的翻譯非常讚賞。一天,舒爾茨問林毅夫:“你想到美國讀博士嗎?”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說:“想呀。”
林毅夫本以為舒爾茨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沒想到舒爾茨回美國後不久,正式將林毅夫推薦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能師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舒爾茨,是許多經濟學人士夢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1982年,林毅夫從北京大學畢業,懷揣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學位證書,他遠渡重洋,來到了現代經濟學的大本營芝加哥大學,師從舒爾茨,學習農業經濟。
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期間,林毅夫申請了全額獎學金。身在台灣的家人十分掛念林毅夫,當林毅夫所需的學費和生活費不足時,台灣的家人曾給他匯款資助。不僅如此,即使在林毅夫已功成名就的今天,其哥哥林旺松還出資在北京大學設立中國經濟研究獎,使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得以於2000年開始每年舉辦全國“經濟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以促進中國高校經濟學優秀大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加強青年學生與經濟學家的聯繫,並從中選拔學生繼續深造。
與妻子兒女相聚異國
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陳雲英,與林毅夫一樣,陳雲英也出生於台灣。兩人婚後,感情非常融洽。陳雲英在一所中學裡教授語文。一天下課回到家裡,林毅夫給陳雲英端來一杯開水,然後坐在她身邊,一本正經地說:“如果我不見了,你可能要像王寶釧一樣,苦守寒窯十八年……”陳雲英以為只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裡,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見了。
當時,陳雲英的大兒子已經三歲了,她又身懷六甲。家人都以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強的陳雲英堅決不相信丈夫已去世,她經常以淚洗面,堅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數年後,陳雲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訊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當即決定前往美國,與丈夫團聚。1983年,陳雲英帶著6歲的兒子和4歲的女兒,輾轉趕到美國,見到了魂牽夢縈的丈夫。
在美國的4年中,陳雲英和林毅夫不在一個城市,沒法互相照顧。陳雲英一邊帶孩子,一邊上課寫論文,花一年半時間拿下了美國愛丁保羅大學特殊教育碩士學位,31歲開始攻讀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好多次,她剛給孩子做完飯,接著又跑進教室,身上散發出一股濃濃的中國炒菜味。她最終堅持下來了,拿到了博士學位。1987年林毅夫回國,同年的6月18日,陳雲英在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後的第八天,就追隨丈夫回到了北京。
在祖國陳雲英的事業蓬勃發展。由於她成績突出,曾多次受到國家教委及殘聯的表彰,還被推選為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多次與林毅夫一起參加全國政協會議,被人們稱為“夫妻議政”的典範。
陳雲英是我國第一個擁有特殊教育博士學位的專業人才,在我國是首屈一指的特殊教育專家,如今已成為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帶頭人”。
參與“十五”計畫起草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國,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從海外歸國的經濟學博士。
林毅夫先是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3年後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
1990年,林毅夫關於1959—1961年中國大饑荒的論文《集體化與中國1959—1961年的農業危機》在國際頂級經濟學雜誌之一的《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發表,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爭議。1992年,他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一文,成為一段時間發表於國際經濟學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為其頒發了經典引文獎。這兩篇文章一舉奠定了林毅夫在國際發展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界的地位,一些歐美的中國問題研究機構視林毅夫為中國農業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權威,屢次邀請他出國訪問研究。
1993年,林毅夫獲得美國國際糧食和農業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論文獎(每年一位),並以《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獲得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他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的第四章《價格雙軌制與供給反應:理論與來自中國農業的經驗證據》,再次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第九屆),其他的獲獎更是不計其數。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學,聯合多位海外留學歸來的經濟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出任主任一職。如今,該中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大本營。2001年10月,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推動下,首屆中國經濟學家年會在北大召開,成為中國經濟學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是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總理倚重的經濟決策智囊,也是“十五”計畫起草人之一,對中國的經濟決策,尤其對農村經濟和國企改革等領域的政策,極具影響力。
鑒於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現象的獨到研究和見解,以及他在世界經濟學界的地位,一些著名學者預言,他將是我國最有可能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1996年,林毅夫的母親不幸亡故。初聞噩耗,林毅夫失聲痛哭,淚流滿面。林毅夫因台灣當局的阻撓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終生遺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宜蘭老家溘然長逝,享年84歲。當時,林毅夫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一項國際經濟學術研討會,面對記者的鏡頭,他潸然淚下。
悲痛之餘,林毅夫向台灣有關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請,引起了海峽兩岸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有關20多年前塵封的往事再次成為報刊連篇累牘爆炒的話題。台灣“總統府”和“國防部”高官紛紛發表談話,對林毅夫當年的“叛國”、“投共”極盡嚴厲之辭,在台灣社會中引起軒然大波,給林毅夫奔喪之事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色彩。
林毅夫本想低調申請返回台灣奔喪,沒想到竟引起台灣社會激烈的討論。他不無遺憾地說:“我不希望在父親過世的時候,再次引起太多爭議……我最希望能讓我很低調地回去看我父親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台灣畢竟是我魂系夢牽的地方。”
林火樹的靈柩一直停放在宜蘭縣員山鄉福園,20多天都未入殮,家人想讓林毅夫見父親最後一面。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表示,父親生前經常提到想再看看弟弟一家人,希望台“政府”能以人道考量,儘速讓他回台,以盡其孝思。
5月30日,台灣當局“基於人道精神考慮”,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喪的申請,至於林毅夫案是否超過追訴期屬於法律適用問題,其結果不代表“政府”對該項“叛逃行為”的評價有所改變。
然而,由於林毅夫回台奔喪的問題已被泛政治化,林毅夫和他的家人都改變了初衷,林毅夫最終放棄了返台奔喪的念頭,由妻子陳雲英代為奔喪。
6月2日下午,陳雲英懷揣林毅夫的親筆悼父文,搭乘班機飛抵台北中正機場,當晚歇腳於娘家。次日清晨,在林毅夫大哥林旺松的陪同下,陳雲英前往宜蘭縣員山鄉福園的林父靈堂祭拜。6月4日,陳雲英披麻戴孝,背上還背著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樹靈前難抑悲痛,放聲大哭。她哀傷地說,麻衣讓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為丈夫不能回台奔喪感到痛苦。她還說,她這一代40歲以上的人所懷抱的情感,不是今天這個時代所能理解的,她和台灣的感情是割不斷的,她是台灣人,也是福建泉州人,她愛台灣,也愛大陸。隨後,她又到龍潭公墓上香祭拜婆婆。
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兒林曦親手布置靈堂,透過網際網路現場連線直播方式參與父親告別式。
林毅夫寫的《祭父文》淒婉感傷,對於父母過世而自己卻無法“執手扶送”,表達了無盡的哀思和遺憾。他回憶說,自己弱冠之年,賦性頑介,憤憤諸事,而他的父親則每次都以動心忍性的掌故相勉。1979年離家遠去,關山重重,有家歸不得,而今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他動情地說:“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臥床,仍無返鄉之途。黃泉路口,不得執手扶送,長留阿爸、阿母無盡之憾。終天惟有思親淚,寸草恨無報春暉。 ”
林毅夫透過網際網路看到親人和父親的靈位時,淚流不止。當他聽到宜蘭告別時法師說“宜蘭下雨可能是因為兒子沒有回來”時,踉蹌地跪倒在父親的靈位前,痛哭失聲。告別式結束後,他仍向父親靈位跪叩不起,最後在女兒林曦和學生的攙扶下才緩緩離去。
林毅夫家書
當年到大陸之後,即寫信與在東京的表兄李建興聯繫,林毅夫於1980年(到大陸的翌年)在給表兄第二封長信之中,詳細道出他為何要到大陸的心情,到大陸後的觀感。
《給表兄李建興的信——台灣人也要做中國的主人》——林毅夫
建興兄:
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東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裡捎個訊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台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亂,使整箇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三十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自從四人幫倒台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
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蹟,但是長城的雄壯,故宮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台灣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么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箇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現在大陸對台灣這三十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
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功夫。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
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雲英、小龍、小麟托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二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三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他。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二月十六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七日生,小麟應是陽曆八月五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十二月十二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訊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四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

創立研究中心

1994年,回到母校北京大學,林毅夫聯合多位海外留學歸來的經濟學人,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簡稱CCER),並出任主任一職。CCER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北大優良學術傳統,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為己任,以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與教學機構為目標,不懈致力於科研發展、教學革新、人才培養、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林毅夫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從1994年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以後,國內主要政策的制定與討論我們都參與了,包括電信改革、加入WTO、金融改革、農村發展、社保體系、農民工、糧食問題,等等。由於研究中心提出的許多政策建議獨樹一幟,一直都是比較受重視的聲音,許多思想和觀點都成為改革的主要內涵。”
林毅夫(圖6)林毅夫(圖6)
以此為平台,林毅夫與世界上許多經濟學大師,特別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建立並保持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僅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十周年慶祝期間,他就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為題,邀請了羅伯特·蒙代爾、約瑟夫·斯蒂格利茲等10位諾獎得主前來北大演講,讓北京學子早早地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經濟學理論和發展趨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05年6月,由林毅夫掌門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榮登財經媒體和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推出的“中國內地經濟學教育研究能力排名”榜首。這是自《財富》雜誌和《福布斯》雜誌評選由該中心主辦的北大國際MBA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商學院之後,該中心主辦的項目再次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肯定。
如今,該中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大本營,林毅夫更是桃李滿天下,學生遍布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全球各地。
不僅如此,林毅夫還和他的同仁一道,成立了國內研究金融改革的重要機構——長城金融研究所,為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民營銀行而奔走呼號,並取得了巨大效應。

缺席兩會

林毅夫因工作原因第四度缺席全國“兩會”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即將開幕,人大代表正陸續報到,但身在國外的全國人大代表、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由於工作原因將缺席今年“兩會”。這已是林毅夫連續第四年缺席“兩會”。
“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什麼?”、“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諸多媒體都期待在全國“兩會”上能分享林毅夫的觀點和看法。記者從林毅夫所在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北京代表團處獲悉,“由於工作原因,不能回國”,林毅夫已向全國人大秘書處書面請假。
林毅夫與夫人陳雲英同為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名列北京代表團和台灣代表團。此前,夫婦二人都曾擔任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這對伉儷攜手亮相一直是“兩會”上的佳談。

卸任副總裁

2012年6月,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的任期已屆滿。
林毅夫在2008年2月被任命為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兼副總裁,成為首位在世界性金融機構擔任高職的中國人士。他在世銀的任期最近屆滿。
林毅夫創辦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辦公室的相關人員表示,林毅夫確定6月回北京大學工作,“休息一段時間後,繼續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返鄉無路

林毅夫的返鄉之路荊棘滿布。針對台灣《中國時報》希望台灣當局放行林毅夫返鄉之路的社論文章,台當局防務部門2013年5月28日表示,林毅夫是“敵前叛逃的罪犯”,有違軍人忠貞氣節和武德價值,對於他的返鄉問題,台當局立場至今並未改變,在處理上絕無模糊空間。
林毅夫返鄉無路林毅夫返鄉無路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刊載社論文章《哀陳懷生屍骨無存,願林毅夫返鄉有路》稱,與台灣黑貓中隊隊員陳懷生相比,1979年從金門游泳到大陸的連長林毅夫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遠不及前者當年對大陸的侵害。林毅夫失蹤之後,台當局防務部門巴不得此人已死;林毅夫成為知名經濟學者之後,台當局仍秉持“漢賊不兩立”立場,對他不予諒解,不肯讓他返台。
台“防務部門”在新聞稿中表示,1979年,時任金門馬山連連長林正義(林毅夫原名)游渡至大陸,“前線投敵”,台當局對此案處理的立場至今並未改變,台當局防務部門、內政部門及“陸委會”曾多次公開表達“人道考慮同意入境”、“法律責任依法處理”、“叛逃行為予以譴責”等處理原則。林毅夫目前仍在台防務部門通緝中,他若到案將被“依法處理”。

人物活動

2016年9月,參加並主講第十二次長安街讀書會

人物評價

林毅夫植根於改革開放實際,自主創立並實踐了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力。豐富完善農業經濟學理論,重新構建開發中國家制度安排和巨觀經濟理論,為我國經濟學理論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參與國有企業、金融體制、電信體制改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糧食和“三農”等重要改革政策制定。積極推動中非合作新模式,幫助有關開發中國家成功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參與創立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推動了合作轉型和深化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