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專題

中國經濟專題

《中國經濟專題》一書總結了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並以此理論分析了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了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專題
  • 作者:林毅夫
  • ISBN:9787301136966
  • 頁數: 307頁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第一講 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第二講 李約瑟之謎與中國的興衰,第三講 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第四講 趕超戰略和傳統經濟體制,第五講 “東亞奇蹟”發展戰略,第六講 農村改革及相關問題,第七講 城市改革及遺留問題,第八講 國有企業改革,第九講 金融改革,第十一講 完善市場體系,第十二講 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與總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第1版
叢書名: 名師大講堂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2 cm
商品重量: 499 g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專題”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一門課程。課程開設於1998年,到《中國經濟專題》成書時正好十年,累計聽課人數已上萬,課程以其前沿理論與本土化關注的完美結合深受廣大學生的好評,並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當之無愧地被評選為北京大學精品課程。《中國經濟專題》雖名為專題,實為對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的一個系統闡述和解析。
《中國經濟專題》是林老師在北京大學教學生活的一個小結,就像他在前言中所的:“盼望此書的出版能和已上過這門課的同學們重溫當時上課的情景,也盼望能通過這《中國經濟專題》和未能上這門課的同學們進行思想的交流”。雖然事務繁忙,林老師卻從不吝惜自己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同一研究中心的姚洋教授說過:“林老師特別喜歡講課,他可以連續講4個小時,不停頓的,如果不是學生餓了的話,他可以從下午一直講到晚上。”林老師言傳身教的不僅僅是他的學識,還有他的理想。他希望學生有高遠的抱負,有胸懷天下的志向。他說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國家民族復興的希望,所以他在書中有這樣的感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陶陶!”

作者簡介

林毅夫教授,1986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一職。
林毅夫教授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學家,曾擔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是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2005年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此外,他還擔任亞洲開發銀行行長“名人顧問”;2008年2月4日,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並於同年5月31日就任,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也是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目錄

第一講 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可謂近代以來最好的一個時代。 經過鴉片戰爭之後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正在逐漸提高,影響也在逐步擴大。本講我們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 機遇與挑戰,將以這一時代背景作為起點。

第二講 李約瑟之謎與中國的興衰

中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落後於西方,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方的工業革命,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在18世紀和19世紀以後,每當遇到技術發明瓶頸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基礎科學進行投資的方式來克服這種瓶頸,使技術發明可能曲線不斷右移,開發出新的技術發明空間。因此要尋找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 工業革命的原因,關鍵不在於了解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 命這一問題本身,而是要回答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科學革命。

第三講 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

面對千年巨變,中國的知識分子油然生出一種讓中華民族重新強盛起來的使命感。但在另一方面,面對著戰爭的屈辱和國勢的日下,這些知識分子又有極大的挫折感,可以說,中國近代的政治和社會史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挫折感這兩種心態相互交融所推動的過程。

第四講 趕超戰略和傳統經濟體制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起點很低,為了能快速且一步到位地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實現強國、自立的目標,中國的領導人選擇了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目標的發展 戰略,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是傳統經濟體制形成的邏輯起點。

第五講 “東亞奇蹟”發展戰略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趕上已開發國家的只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這幾個東亞經濟體,被稱為“東亞奇蹟”。這些東亞經濟體的成功經驗是否給開發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路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東亞經濟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第六講 農村改革及相關問題

在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業的發展績效確實大大提高了,但對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增長的貢獻問題,卻在80年代引發了很大的爭論。

第七講 城市改革及遺留問題

城市改革就是從企業微觀治理開始,然後推向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機制,從單軌的價格和配置機制轉變成雙軌、最終趨向市場單軌的這樣一個進程。

第八講 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的經濟改革沒有回頭路,只能向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前進,國有企業改革與其他領域的改革息息相關,只有解決了國有企業的問題,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才能最終實現。

第九講 金融改革

當前的金融部門存在著很多問題,除了銀行的呆壞賬和股票市場的泡沫與投機等一系列問題外,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金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第十講 中國的增長是否真實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國最大的存量需求是在農村,因此現階段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縮小城鄉差距的必要措施,也是刺激農村需求增長、消除產能過剩和農村勞動力流動障礙、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可謂意義重大。

第十一講 完善市場體系

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解決直接關係到中國巨觀經濟的治理,也關係到社會和諧的建立,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應該讓窮人的收入增長得比富人快一點,這是當務之急,但不應該是通過二次分配“劫富濟貧”的方式。

第十二講 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與總結

經濟理論的作用就像一張地圖,地圖不是真實世界本身,而是幫助我們了解周遭的環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後、往右或往左會遇到什麼樣的新景象,地圖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簡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標忽略了或畫錯了,經常會造成人們行動的失誤。
附錄一 經濟變遷與制度增長
附錄二 前現代社會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長期保持 不變和人口眾多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