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1968年起,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一次,頒獎遵循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原則。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慶典時)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揚·廷貝亨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

2018年10月8日,保羅·羅默威廉·諾德豪斯諾貝爾經濟學獎, 以表彰二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成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貝爾經濟學獎
  • 外文名:Nobel economics prize
  • 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 設立時間:1968年
  • 首次頒獎:1969年
  • 地位:經濟學領域最高榮譽
名稱變遷,獎項評價,質疑,爭議,中國,頒發統計,獎項得主,

名稱變遷

官方全名變遷
1969年以來,經濟學獎的官方全名,歷來有不同的翻譯。以英文舉例:
年間官方全名英譯(中文轉譯)
1969年–1970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致力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1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經濟科學獎)
1972年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科學獎)
1973年–1975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1976年–1977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學獎)
1978年–1981年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1982年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科學獎)
1983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4年–1990年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1991年
Sveriges Riksbank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
1992年–2005年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2006年至今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獎項評價

質疑

經濟學獎被質疑的常見論據是,經濟學有廣泛的理論基礎,和數學一樣嚴謹。
經濟學獎的頒發,也常被質疑違背了諾貝爾遺囑中“對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要求。因為,經濟學家的貢獻不見得名實相符,而獲獎最多的新古典主義學派,也不存在“處理金融災難的知識系統”。
早在2001年,諾貝爾家族成員就已經在《瑞典日報》上發表公開信,批評諾貝爾經濟學獎,認為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降低了諾貝爾獎的格調。諾貝爾家族成員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甚至毫不客氣地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只不過是一些經濟學家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採取的“公關策略”。但是,由於瑞典銀行財大氣粗,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每年都能吸引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趨之若鶩。

爭議

雖然經濟學獎在1969年設立之後,成功整合進入了諾貝爾獎的評選體系里,但爭議輩出。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74年得主)在內的四名獲獎人,皆曾經呼籲廢除此獎。哈耶克領獎時表示,倘若當年徵詢他的意見,肯定不建議設獎。
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構呼籲瑞典皇家科學院廢除經濟學獎。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在2009年的官方立場,經濟學獎並不是諾貝爾獎。但此一聲明旋遭移除。諾貝爾後人對於瑞典國家銀行的作法,也多所批評,認為這是經濟學者企圖提升地位和聲譽的手段,其侄孫Peter Nobel更稱有關獎項是占諾貝爾之名的布穀鳥。
從整體來看,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為了使諾貝爾經濟學獎能夠和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平起平坐”,已經注意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轉型”問題。近些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那些從事數理統計分析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類似於諾貝爾數學獎。美國數學家納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充分反映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價值取向,那就是彌補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缺憾,把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數學家們,以表彰他們在數學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中國

由於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專注於市場經濟條件下或者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經濟問題,因此,一些中國經濟學者為了接近諾貝爾經濟學獎,模仿西方經濟學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以此來“融入”西方經濟學體系之中。中國雖然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但是,至少在經濟學研究方面,中國還沒有形成普遍的共識。中國經濟學教科書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可是,中國流行的經濟學理論卻是西方國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假如過於關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而忽視了中國當代的經濟問題,那么,有可能會本末倒置、緣木求魚。

頒發統計

自1969年,迄今共頒出49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25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個人獨攬,18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人同享,6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人共分。

獎項得主

(1)1969年至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為67歲。
(2)最年輕得主: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在51歲時獲得197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3)最年長得主:里奧尼德·赫維茨在90歲時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他也是所有獎項類別中最年長的得主。
(4)女性情況: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5)獎項追授: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追授獎項。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公布了“不能被追授獎項”的規定,除非發生諾貝爾獎宣布後已經死亡的情況。1974年前,諾貝爾獎只追授過兩次:達格·哈馬舍爾德諾貝爾和平獎,196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諾貝爾文學獎,1931年)。
(6)擁有家庭關係的得主:
兄弟關係:簡·丁伯根(諾貝爾經濟學獎,1969年)、尼可拉斯·丁伯根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3年)
夫妻關係:綱納·繆達爾(諾貝爾經濟學獎,1974年)、阿爾瓦·米達爾(諾貝爾和平獎,1982年)
歷屆得主
年份獲得者(國家)得獎原因獲獎時
所在機構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領域
Field
1969
朗納·弗里施Ragnar Frisch(挪威
他們建立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過程,前者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後者是全綜合性巨觀經濟模型的首創者。
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
荷蘭經濟學院(The Netherlands School of Economics)
1970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71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美國)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成長和收入分配關係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經濟成長
經濟史
1972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 (英國)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福利經濟理論
萬靈學院(牛津大學)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美國)
1973
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美國)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
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暫無官方數據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英國)
1975
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蘇聯)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美國)
1976
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美國)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
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ames E. Meade(英國)
1978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國)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管理科學
1979
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國)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開發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發展經濟學
威廉·阿瑟·劉易斯Sir Arthur Lewis(聖露西亞)
1980
勞倫斯·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美國)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計量經濟學
1981
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
(美國)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巨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法國)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
約翰·理察·尼古拉斯·斯通Richard Stone(英國)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1985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義大利)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套用
1986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美國)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套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公共選擇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udy of
Public Choice
(位於美利堅合眾國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
1987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
對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成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挪威)
建立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 (美國)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默頓·米勒Merton H. Miller
(美國)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
1991
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國)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式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美國芝加哥大學
Theory of market
institutions
1992
蓋瑞·貝克Gary S. Becker
(美國)
將個體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
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
前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後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
經濟史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
1994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 Nash Jr. (美國)
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
1995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 Jr. (美國)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總量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威廉·維克里William Vickrey(美國)
1997
羅伯特·C·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然而得獎次年其以得獎理論經營的長期資產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亦因其公式失效而破產告終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
1998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印度)
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 (美國)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套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美國)
2001
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 (美國)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套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麥可·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美國)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美國)
2002
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美國)
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國)
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
2003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III(美國)
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克萊夫·格蘭傑Clive W.J. Granger(英國)
2004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挪威)
有關巨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美國)
2005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 Aumann(以色列)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衝突與合作的理解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理性分析中心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 Schelling (美國)
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系和公共政策學院
2006
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S. Phelps(美國)
在巨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
里奧尼德·赫維茨Leonid Hurwicz (美國)
機制設計理論奠定了基本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美國)
羅傑·梅爾森Roger B. Myerson(美國)
2008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
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美國)
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經濟治理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美國)
2010
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美國)
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戴爾·莫滕森
Dale T. Mortensen(美國)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賽普勒斯)
2011
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Sargent(美國)
總量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巨觀經濟計量學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美國)
2012
埃爾文·羅斯
Alvin E. Roth
(美國)
創建“穩定分配”的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
羅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美國)
2013
尤金·法瑪Eugene Fama(美國)
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
芝加哥大學
拉爾斯·彼得·漢森Peter Hansen(美國)
芝加哥大學
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美國)
耶魯大學
2014
讓·梯若爾Jean Tirole(法國)
對市場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
法國土魯斯經濟學院
2015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英國)
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分析
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森學院
2016
契約理論方面的貢獻。
哈佛大學經濟系
麻省理工大學
2017
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
美國芝加哥大學
2018
在創新、氣候和經濟成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美國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