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植物)

板藍根(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板藍根(常用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為罌粟目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的乾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炮製後可入藥。在中國各地均產。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莖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後苦澀,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爛喉丹痧等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板藍根
  • 拉丁學名:Isatis tinctoria
  • 別稱:菘藍、山藍、大藍根、馬藍根、藍龍根、土龍根,大靛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白花菜亞目 Capparineae
  •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獨行菜族 Trib. Lepidieae
  • 菘藍屬 Isatis
  • :菘藍
  • 花果期:山地
  • 生態習性:陸生植物
  • 生活型:二年生草本
  • 日照:喜光照
  • 水分:耐寒、怕澇
  • 溫度:喜濕暖
  • 土壤:砂質壤土
  • 海拔:600-2800米
  • 食用價值:煮湯,素炒
  • 藥用價值: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止痛
  • 工業價值:提取藍色染料,種子榨油
  • 花果期:花期4-5月,果期5-6月
  • 毒性:毒性極小
  • 植物通高:植株高50-100cm
  • 原產地:中國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品種分類,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菘藍:二年生草本。主產河北、北京、黑龍江、河南、江蘇、甘肅。主根深長,直徑5~8毫米,外皮灰黃色。莖直立,高40~90厘米。葉互生;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在下部的葉較大,漸上漸小,長3.5~11厘米,寬0.5~3厘米,先端鈍尖,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闊總狀花序:花小,直徑3~4毫米,無花梗細長;花萼4,綠色;花瓣4,黃色,倒卵形;雄蕊6,4強;雌蕊1,長圓形。長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具中肋。種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馬藍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莖直立,高達1米許,莖節顯明,有鈍棱。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叫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5~16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淺鋸齒。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長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線形,另1片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闊;雄蕊4,2強,著生於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蒴果,內含種子4枚。生於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上述植物的葉或帶幼枝的葉(大青葉)以及葉的加工製成品(青黛、藍靛)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板藍根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貴州等地,常為栽培。
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生長環境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圓錐形,直徑2-3cm,長20-30cm,表面土黃色,具短橫紋及少數鬚根。基生葉蓮座狀,葉片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長5-15cm,寬1.5-4cm,先端鈍尖,邊緣全緣,或稍具淺波齒,有圓形葉耳或不明顯;莖頂部葉寬條形,全緣,無柄。
板藍根-植物形態板藍根-植物形態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在枝頂組成圓錐狀;萼片4,寬卵形或寬披針形,長2-3mm;花瓣4,黃色,寬楔形,長3-4mm,先端近平截,邊緣全緣,基部具不明顯短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3-3.2mm,短雄蕊長2-2.2mm;雌蕊1,子房近圓柱形,花柱界限不明顯,柱頭平截。
短角果近長圓形,扁平,無毛,邊緣具膜質翅,尤以兩端的翅較寬,果瓣具中脈。種子1顆,長圓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菘藍對氣候和土壤條件適應性很強,耐嚴寒,喜溫暖,但怕水漬,我國長江流域和廣大北方地區均能正常生長。
種子容易萌發,15C~30C範圍內均發芽良好,發芽率一般在80%以上,種子壽命為l~2年。
菘藍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必須經過冬季低溫階段,方能開花結籽,故生產上就利用這一特性,採取春播或夏播,當年收割葉子和挖取其根,種植時間為5~7個月。如按正常生育期栽培,僅作留種用。
適應性很強,對自然環境和土壤要求不嚴,耐寒、喜溫暖,是深根植物,宜種植在土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忌低洼地,易亂根,故雨季注意排水。

品種分類

①板藍根
又名:大藍根。為植物菘藍的乾燥根。呈細長圓柱形,長約10~20~30厘米,直徑3~8毫米。表面淺灰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及橫斑痕,並有支根痕,根頭部略膨大,頂端有一凹窩,周邊有暗綠色的葉柄殘基,較粗的根並現密集的疣狀突起及輪狀排列的灰棕色的葉柄痕。質堅實而脆,斷麵皮部黃白色至淺棕色,木質部黃色。氣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壯、堅實、粉性大者為佳。
②馬藍根(《本草便讀》)
又名:藍龍根、土龍根。為植物馬藍的乾燥根莖及根,全長10~30厘米,灰褐色。根莖圓柱形,徑約2~6毫米,上部帶有短的地上莖,地上莖有對生分枝,根莖有膨大的節,節上分生稍粗的根莖及細長的鬚根。根細長而稍彎曲,表面有細皺紋。根莖及地上莖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略顯纖維狀,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質較柔韌。氣無,味淡。以條長、粗細均勻者為佳。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研究表明,板藍根(或:菘藍的根莖)提取物通過限制病毒分裂而起到對甲型禽流感病毒,乙型禽流感病毒的抑制殺滅作用,其提取物的水溶液對普通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對流行性乙型腦膜炎病毒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菘藍根對多種細菌也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聯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志賀、弗氏)桿菌、腸炎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類似作用, 且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效(皆用瓊脂小孔平板法).對 A 型腦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與大蒜、金銀花相似.對流感病毒PR8 株和京科68-1株有明顯抑制作用.在試管內板藍根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板藍根-加工後板藍根-加工後
2. 對心血管的作用
實驗證明:該品能使離體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腸系膜微循環, 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壓,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 並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板藍根對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從板藍根中分得尿苷次黃嘌呤嘧啶、水楊酸等對AT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都表現一定的抑制活性,在0.21mg/kg濃度時其抑制率分別為18.2%、24.2%、10.8%和20%.
有報導認為, 犬用板藍根、黃連粉與藜蘆同服(各2.0g/kg),能解藜蘆毒, 降低死亡率;若藜蘆中毒後再用之,則無效;分別單用板藍根粉或黃連粉, 效果亦不好.
a.菘藍煮湯,在菘藍苗長到15-20cm的時候,可以連葉帶根洗淨,像煮白菜一樣放點油、鹽、味素就可以了,稍有苦味。
b.素炒菘藍,先放點油,放點辣椒,大蒜,蔥,再把切好的菘藍放入炒就可以了。
菘藍根含靛藍(indigotin,indigo),靛玉紅(indirubin),蒽醌類、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種胺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纈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還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indoxyl-β-
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1-硫氰酸-2-羥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表告伊春(epigoitrin),腺甙(adenos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胺基酸的蛋白多糖。
還含有抗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的抑菌物質及動力精。
5. 具有消腫,抗過敏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