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本書對中國、印度和西方三種類型的哲學的第一哲學、自然觀、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科學論、歷史觀、人論、倫理價值觀、審美論、政治哲學、文化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比較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過程中的共性、特殊性和規律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 作者:王淼洋,范明生
  • ISBN:9787532034260
  • 類別:哲學
作者介紹,目錄,

作者介紹

本書對中國、印度和西方三種類型的哲學的第一哲學、自然觀、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科學論、歷史觀、人論、倫理價值觀、審美論、政治哲學、文化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比較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過程中的共性、特殊性和規律性。

目錄

前言
第一節 東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方法及其對象
一、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概況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第二節 東西方前哲學神話思維
一、神話是前哲學思維
二、創世神話和萬物本原
三、宇宙的演化
四、靈魂
五、社會歷史
第三節 東西方哲學的產生
一、西方哲學的產生
二、印度哲學的產生
三、中國哲學的產生
第四節 東西方哲學的交融
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印度佛教哲學的東漸
三、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
四、鴉片戰爭以來東西哲學的交融
第二章 第一哲學
第一節 對本體論與道論作比較研究的根據
第二節 本體論
一、本體論的定義
二、本體論的歷程
第三節 道論
一、道論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第一哲學
二、道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中西哲學交往中的種種誤解
第五節 第一哲學與語言
第六節 兩種第一哲學的不同歷史命運
第一章 導論
第三章 自然觀
第一節 古代的素樸有機論
一、古代東方的有機論
二、古代西方的有機論
三、古代有機論在東西方的不同命運
第二節 有機論向機械論的屈服
一、基督教思想和機械論
二、近代的機械論和科學
三、對有機論向機械論“屈服”的評價
第三節 中國人對機械論的超越
一、“中體西用”
二、有機論和科學的現代化
三、對中國人的“超越”的評價
四、機械論的不可超越性
第四章 認識論
第一節 西方認識論的歷程及其特徵
一、古代:認識論和邏輯學同步形成及其和數學、自然科學相結合
二、中世紀:實在論和唯名論的爭論及其為神學作論證
三、近代:經驗論和唯理論的爭論及其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
四、基本特徵
第二節 中國認識論的歷程及其特徵
一、先秦:認識論和名實之辯相推移
二、秦漢—宋元明清:形神、體用、知行之辯及其同邏輯學分離
三、近代:認識論同邏輯學再結合及其為國家前途作論證
四、基本特徵
第三節 印度認識論的歷程及其特徵
一、數論:從聞道到最終解脫
二、瑜伽學派:由無知、制止思想活動達到解脫
三、正理論學派:消滅無知以達到解脫
四、勝論學派:憑真知和瑜伽得到解脫
五、彌曼差學派:由“聲常往”到走向天國
六、吠檀多學派:由高級知識走向解脫
七、順世論學派:從感覺論到追求塵世快樂
八、佛教哲學:以“萬法唯識”—涅??擺脫因果輪迴
九、耆那學派:從或許說走向解脫
十、基本特徵
第四節 思維模式
一、西方:形式分析思維模式
二、中國:整體有機思維模式
三、印度:中介型整體—形式思維模式
第五章 形式邏輯、墨辯和因明
第一節 三種邏輯形成過程的比較
一、哲學構架
二、原動力—功能目標
第二節 三種邏輯的推理規則系統的比較
一、形式邏輯
二、墨辯
三、因明
第三節 三種邏輯對相應民族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
一、形式邏輯
二、墨辯
三、因明
第六章 方法論
第一節 方法論在哲學中的地位的比較
一、方法論產生的哲學背景
二、中西方法論觀念的比較
三、方法論和哲學發展的關係
第二節 方法論體系的比較
一、方法論的基本原理
二、方法論的體系結構
三、方法論的基本精神
第三節 方法論和科學的關係的比較
一、中西科學方法論的比較
二、科學方法論對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影響
三、科學方法論在現代科學中的地位
第七章 科學論
第一節 中西自然哲學的比較
一、數術和畢達哥拉斯的“數字學”
二、五行學說和古希臘的四元素說
三、陰陽學說和西方的兩極宇宙論
四、“天人感應”說和“大宇宙·小宇宙”論
五、元氣論和原子論
第二節 中西醫學的比較
一、兩種相對獨立的醫學
二、兩種醫學科學思想的比較
三、兩種醫學比較的啟示
第三節 科學觀
一、科學始於事實,還是始於問題?
二、科學是無誤的,還是可錯的?
三、科學發展是連續的累加,還是不斷的革命?
第八章 歷史觀
第一節 歷史觀形成的歷程
一、西方
二、中國
第二節 史學的特徵和功能
一、獨特的重視修史的傳統
二、共通的追求實錄的目標
三、同樣強調經世致用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歷史觀
一、雜義紛呈的循環論
二、神學史觀和天人史觀
三、變易、倒退和進化
四、窮究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第九章 人論
第一節 中國傳統人論:從儒道對立到儒道互補
一、“人貴於物”——儒家的入世觀
二、“物無貴賤”——道家的出世觀
三、儒道互補的理想人格
第二節 古印度文明的人生理想及佛教對中國傳統人論的影響
一、《吠陀》和《奧義書》:從入世到出世的過渡
二、佛教:印度人生哲學之一面
三、儒道佛三家會通——出世與入世的統一
第三節 西方人論重視人的本質探討
一、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以自由為人生理想
二、西方近現代人論:從靜態到動態的發展
第四節 對西方人論的超越
一、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人論
二、中國近現代的人論
第十章 倫理價值觀
第一節 倫理比較的代表觀點和類型比較法
第二節 周人的德和奧菲斯教的人類觀
一、周人的德
二、奧菲斯教的人類觀
第三節 儒家學派和蘇格拉底學派
一、儒家學派
二、蘇格拉底學派
第四節 儒法互補和基督教
一、政治倫理的初步模式
二、儒法互補,政治倫理的全面形成
三、宗教倫理的形成
第五節 復歸與分離
一、從玄佛質疑到更高層次的復歸
二、從人文主義和科學的挑戰到與宗教的分離
第六節 比較和探索
第十一章 審美論
第一節 東西方審美觀念形成期的比較
一、西方審美觀
二、中國審美觀
三、印度審美觀
第二節 東西方審美觀念展開期比較
一、西方美學:摹仿、理念、客體真實
二、中國美學:言志、緣情、主體真實
三、印度美學:味、情、從現實走向超現實
第三節 東西方審美觀念的交融與互補
一、意境與典型
二、再現與表現
三、逆向與並存
第十二章 政治哲學
第一節 理想國和大同世界
一、西方:理想國
二、中國:大同世界
三、比較
第二節 從君權神授到社會契約論
一、古代東西方都有君權神授說
二、西方從中世紀以來神權思想更為突出
三、中國君權神授說中,君權思想占統治地位
四、近代西方的社會契約論
第三節 民主思想和民本觀念
一、西方:民主思想
二、中國:民本觀念
第十三章 文化論
第一節 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和相對獨立性
一、文化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
二、中國、印度、西方的文化傳統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對西方的影響
一、先秦——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
二、秦漢至晚清——封建文化的高度發展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第三節 印度古代文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印度古代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二、佛學東進——佛教與中國文化
第四節 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問題
一、西方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二、中西文化問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