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轄縣級行政區)

東區(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轄縣級行政區)

東區,四川省攀枝花市轄區,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位於攀枝花市金沙江東段兩岸山坡台地,介於北緯26°32′~26°39′,東經101°39′~101°49′之間,平均海拔1200米。行政區域東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礱江與金沙江匯合處下行850米處;西至雲盤山頂、涼風坳分別與仁和區西區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與仁和區、鹽邊縣分界。(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區
  • 外文名稱:Dong Area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銀江鎮等1鎮、9街道
  • 政府駐地:大渡口街道
  • 電話區號:0812
  • 郵政區碼:617067
  •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金沙江東段兩岸山坡台地
  • 面積:167.23平方千米
  • 人口:31.38萬人(2012年,戶籍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
  • 著名景點大黑山
  • 機場攀枝花保全營機場
  • 火車站密地站
  • 車牌代碼:川D
  • 行政代碼:5104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交通事業,人口民族,經濟,綜合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科學技術,風景名勝,友好縣區,

歷史沿革

江南轄地(1965年以前)
東區江南轄地原屬雲南省永仁縣仁和區,兩漢及唐初屬蜻蛉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都督府,領興來縣,後為南詔所據。
後晉高祖天福二年(937年)段氏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改姚州為統矢邏姚府。
元憲宗三年(1253年)滅大理國,將姚府改為大姚堡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降府為州,改大姚堡千戶所為大姚縣。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復堡為姚安軍民總管。
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姚安軍民府,領大姚縣。
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姚安府隸屬楚雄府,領大姚縣。道光元年(1821年)在今永仁縣設巡檢司,稱大姚縣苴卻巡檢司,屬楚雄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從大姚縣分置永仁縣。
1965年永仁縣仁和區劃歸四川省渡口市改稱大河區。
江北轄地(1965年以前)
江北地原屬四川省鹽邊縣。在兩漢時隸屬越郡,蜀漢至隋置定笮縣,北周置定笮鎮。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鎮置昆明縣,後歸南詔,隸香城郡,至宋屬大理國。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鹽井衛管民千戶,後改置柏興府。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置馬喇長官司,隸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
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鹽邊廳,設通判,屬鹽源縣
民國二年(1913年)改鹽邊廳為鹽邊縣,隸建昌道,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50年解放,改屬西康省西昌專區。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改隸四川省西昌專區。
1965年西昌專區鹽邊縣的銀江公社劃歸渡口市金江區。
1965年以後
1973年渡口市將大河區的前進公社和金江區的銀江公社以及城市占地合置渡口市東區。1975年7月又將上述兩個公社(除城市部分)劃歸渡口市郊區(1981年8月更名為仁和區)。
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廳批准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3個區部分區域進行調整。即從3月1日起,原屬仁和區的銀江鄉大部分(新莊村劃歸西區)和前進鄉的炳草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樹、老熊箐3個村民小組(後合併改為華山村)劃歸東區;原東區管轄的大河中路、金江兩個街道辦事處劃屬仁和區。
俯瞰東區俯瞰東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攀枝花市東區轄1個鎮、9個街道:銀江鎮炳草崗街道大渡口街道長壽路街道向陽村街道弄弄坪街道棗子坪街道瓜子坪街道密地街道南山街道,總計9個村、61個社區。
街道/鎮直轄
江邊街社區、大渡口社區、華山社區、東方紅社區、金福社區、光明社區
竹湖社區、西海岸社區、二街坊社區、紅星街社區、湖光社區、民建社區、望江街社區、新華街社區、紫荊山社區、學園路社區、地龍箐社區、地龍井社區、鳳凰社區
觀景台社區、春江路社區
石華社區、朝陽社區、向陽五村社區、鋼花社區
東風社區、爛泥田社區、新風社區、冶金街社區、金鵬社區、民樂社區、高峰社區、大花地社區、涼風坳社區
大地灣社區、棗樹坡社區、團結社區、馬鹿箐社區
冶金東街社區、健康路社區
金橋社區、寶石社區、礦運社區、上密地社區、佳運社區、江北路社區
四合院社區、青年路社區、新民路社區、永康社區、北部社區、攀北社區、蘭尖社區、延林社區、馬蘭山社區
馬家彎社區、五道河社區、倮果社區、雙江社區、小得石社區、二灘社區、雙龍灘村、五道河村、倮果村、攀枝花村、密地村、沙壩村、弄弄溝村、阿署達村、華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區位於攀枝花金沙江東段兩岸山坡台地,介於北緯26°32′~26°39′,東經101°39′~101°49′之間,幅員167.2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096平方千米,占轄區總面積的1.25 %。行政區域東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礱江與金沙江匯合處下行850米處;西至雲盤山頂、涼風坳分別與仁和區西區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與仁和區、鹽邊縣分界。
攀枝花市東區地圖

地形地貌

東區屬於侵蝕、剝蝕的中山區,峽谷地貌。晉寧至燕山期,相對被剝蝕和侵蝕,形成寬闊的剝蝕面,自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以後,原剝蝕面遭到破壞,上升地帶繼續被剝蝕和侵蝕,凹陷地段成為斷陷盆地接受沉積。由於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劇,形成深溝峽谷,使地貌呈現山高谷深河谷交錯分布的特點。東區地勢由南往北傾斜,金沙江以北片區則向南傾斜,南北高,中間(金沙江)低,西高東低,地形起伏、高差懸殊500~1000米。

氣候

東區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冬半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晴朗乾燥;夏半年受熱帶季風影響,雨量充沛。6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的5月為旱季,9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區域年平均溫度20.9℃,平均氣溫和總熱量在全市偏高,最熱月一般出現在5月至6月,最冷月出現在12月或1月。全年以1月和2月的溫度日較差最大,月平均值為13℃左右,最大日較差可達20℃以上。年日照時數為2640小時左右,年平均晴天約240天、雨天約60天、陰天約65天,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約632 100焦瓦/平方厘米,在同緯度地區形成一個獨特的高溫區。
東區境內氣候乾燥,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 年蒸發量為2 4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9%。年平均氣壓值為878.00 毫巴,6月最低,11月最高。高低之差9毫巴左右。全年夏季和冬季均為東南風。年最大風速達18.30米/秒,年平均風速夏季2米/秒,冬季1.10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2.20天,年靜風頻率為46%,2~5月上旬為風季,秋季風速最小,大風日數最少,靜風頻率最高。年無霜期在300天以上,海拔1 400米以下基本無冬季,夏季長達半年左右。境內平均霜日在14.20天,初霜期在12月中旬,終霜期一般在2月,無霜期平均287.60~308.1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區境內黑色金屬礦和有色金屬礦富集。鐵礦以釩鈦磁鐵礦為主,其次有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釩鈦磁鐵礦以鐵為主,伴生有鈦、釩、銅、鈷、鎳、硫、鉻、磷、鎵、鈧、鉑等10餘種有益礦石,儲量大,分布集中,伴生成分豐富,開採條件好。境內有朱家包包、蘭家火山、尖山、倒馬坎、公山五大礦區,釩鈦磁鐵礦工業儲量8.10億噸,國務院批准工業儲量6.64億噸,可利用工業儲量4.78億噸;二氧化鈦儲量2.76億噸;五氧化二釩儲量615.80萬噸。非金屬礦主要為飾面石材資源,弄弄溝分布正長--閃長岩,保有儲量400.90萬立方米;大理石分布在炳草崗,保有儲量370萬立方米,為境內主要的建築石料。此外,蛭石、矽石在倮果還有一定儲量。
攀枝花市東區攀枝花市東區

水資源

攀枝花市位於攀西大裂谷中段,屬亞熱帶氣候,水系發育,以金沙江水係為主。金沙江由西向東將東區分為江南與江北。另有大河支流發源於方山,經仁和區進入東區境內,在渡口大橋西側匯入金沙江。金沙江在東區境內流經炳草崗、倮果,在雅江橋與雅礱江交匯後流出境外,境內江水段長約24千米,年均徑流量580億立方米。

交通事業

成昆鐵路和108國道公路縱貫東區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華南、東南沿海、沿邊口岸的最近點,為"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人口民族

  • 人口
建區初期,戶籍人口主要由職工構成,職工隊伍多由全國各地支援艱苦地區三線建設或部隊轉業成建制調入。1974年東區共有戶籍人口198513人,其中男137317人、女61196人,男女性別比為224.39:100。
攀枝花市東區攀枝花市東區
1983年共有戶籍人口238323人,其中男150297人、女88026人,男女性別比為174.88:100。
1993年共有戶籍人口287106人,其中男164203人、女122903人,男女性別比為133.59:100。
2000年共有戶籍人口304523人,其中男163149人、女141374人,男女性比為115.42:100。
1974年至2000年,26年間人口淨增105556人,年平均增長率1.80‰,男女性別比例逐漸遞減,失調趨於緩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攀枝花市東區常住人口為364326人。全區戶籍人口為315349人。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26168戶,家庭戶人口為33299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5人減少0.22人。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7959人,占51.59%;女性人口為176367人,占48.4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1.39下降為106.57。
2012年末,攀枝花市東區居民總戶數102984戶,戶籍人口31.38萬人,減少了0.19萬人,全區戶籍人口中非農業人口30.59萬人,女性人口15.16萬人。出生人口1748人,死亡人口157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19‰。
  • 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攀枝花市東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52028人,占96.6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298人,占3.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4754人,減少0.7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865人,增長0.71%。
2012年末,攀枝花市東區有少數民族32個,人口10321人。

經濟

綜合經濟

2011年,攀枝花市東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06年的153.2億元增至2011年的274.7億元,年均增長12.4%;區屬經濟增加值從2006年的69.8億元增至2011年的145億元,年均增長15.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06年的2.45億元增至2011年的6.26億元,年均增長20.6%;固定資產投資從2006年的39.8億元增至2011年的115億元,年均增長2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6年的44.2億元增至2011年的100.8億元,年均增長17.9%。人均GDP連續保持全省區縣第一。
靈秀阿署達靈秀阿署達
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70億元,在四川省181個縣(市、區)中排名第16位,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85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5.9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萬元,達到82379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05.4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4%。

第一產業

2012年,東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4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8公頃,比上年減少5公頃。鄉村從業人員0.58萬人;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89萬元,增長0.7%。

第二產業

  • 工業
東區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鋼鐵冶煉為主、釩鈦工業為特色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境內攀鋼(集團)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中國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釩製品基地,中國最大的鈦製品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鐵路用鋼生產基地,具有年產鐵410萬噸、鋼360萬噸、鋼材260萬噸、釩製品14.5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
2000年東區全部工業生產總值128.86億元,占全市工業產總值的70.75%,比1975年工業總產值增長7.4倍,年平均增長速度8.90%。區屬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37家,年總產值達10.16億元,占東區全部工業總產值的7.88%。
2012年,東區完成工業增加值207.14億元,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4.85億元,增長10.1%;實現銷售產值610.09億元,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效益指數165.73% ,比上年回落33.61%。
  • 建築業
2012年,東區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58個,從業人員28233人;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158.67億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3.07億元,增長10.0%。

第三產業

2012年,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05億元,增長16.1%。從行業分組看,批發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71億元,增長17.0%,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6.51億元,增長15.7%;住宿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68億元,增長31.7%,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15億元,增長17.5%。

政治

區委副書記、區長:凌永航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至2000年,東區境內幼兒入園率達98%以上;國小完成率達99.78%,畢業率100%;國中完成率達99.6%, 畢業率99%;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98.6%(要求達到90%), 境內各中學共向大專院校輸送新生1.4萬餘人。同時發展中等專業技術教育, 為市內企事業單位輸送各類適用人才近5萬人。攀枝花大學為地方興辦的全日制綜合大學, 已有10個系19個專業, 在校學生5000餘人; 還有各類廣播、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分院(站)招生1.2萬餘人。
截至2013年末,東區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學21所,普通國小13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達44444人,其中,國小在校生23091人,國中在校生21353人。國小專任教師1137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57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末,東區共有醫院、衛生院12個。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3613人,其中:醫生1238人。年末實有病床3776張。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6‰,比2012年下降了1.6個千分點,嬰兒死亡率3.9‰,比2012年下降了0.4個千分點。

科學技術

1973年東區成立以前,境內已有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攀鋼鋼鐵研究所和十九冶建築研究所。以後陸續遷入和新建一批中央部屬企業研究所和市屬研究所,至1985年境內共有14所研究院、所,自然科學技術人員15000餘人, 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主要分布於部、省屬的重工業企業及其科研院、所。1973~2000年境內各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共獲得市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近500項。

風景名勝

景區圖片
玉佛寺:位於攀枝花市主城區炳草崗以南6.3公里,機場路南側,東臨彝族新村阿署達,西南接炳仁路,北傍沙壩村五社。整個景區規劃建築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寺院選取盛唐建築風格,按叢林規範興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臥佛殿、藏經閣等,外圍進行特色景觀打造並輔助興建佛文化體驗的系列配套服務設施。該寺院已經省民宗局、省佛教協會批准,作為四川佛教旅遊專線最南端目的地。
玉佛寺景區玉佛寺景區
大黑山旅遊景區: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北岸,處於東區、西區、仁和區三區境內。距攀枝花市城區15公里,區域面積1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5.58%,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山嶽型森林公園。景區由林海、石林、龍洞、捨身崖、觀音崖、桃花園、烏拉天國、朱德智結草莽英雄雷雲飛的原址等50餘個景點組成,全年日照長達27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8-20.2℃,夏季日平均氣溫比市區低10-15℃,冬季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平均氣溫比同緯度城市高出9℃,無霜期大於300天,被譽為金沙江乾熱河谷中鄰近市區最近的“桃源涼島”和“天然氧吧”。
大黑山旅遊景區大黑山旅遊景區

友好縣區

昆明市盤龍區
雲南省(昆明)安寧
武漢市青山區
上海市寶山區
重慶市大渡口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
註: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