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育才中學

東北育才中學

東北育才學校於1949年建校。現在是直屬瀋陽市教育委員會管轄的一所遼寧省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東北育才學校貫徹鄧小平同志教育思想和戰略思想,堅持改革、發展、創新,樹立了"現代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允許選擇,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人盡其才的教育"的教育觀念。創建了為高層次創新型傑出人才培養打基礎的中學素質教育模式,取得了突出的辦學成果,1999年被省政府評為省先進集體,省模範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育才中學
  • 創辦時間:1949年
  • 所屬地區:遼寧
  • 學校屬性:遼寧省重點中學
  • 官網:http://www.neyc.cn/
學校簡介,發展歷程,學校前身,建校初期,發展時期,文革時期,撥亂反正,優才教育,繼往開來,辦學規模,辦學理念,辦學成果,學校標識,

學校簡介

東北育才學校是1949年由張聞天徐特立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是瀋陽市教育局直屬的省重點中學,遼寧省首批示範性高中。1993年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優才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始終堅持貫徹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必須打破常規去發現、選拔和培養傑出人才”的教育思想,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創建世界名校的辦學目標,打造育才學校優才教育、集團教育、國際教育的品牌,辦學成果有目共睹。

發展歷程

學校前身

1927--1932 滿洲專門教育學校附屬國小校
1933--1936 奉天千代田尋常高等國小
1937--1940 奉天千代田國小
1941--1943 奉天千代田在滿國民國小
1944--1945 富士青年學校
1945年11月--1946年7月 瀋陽千代田國民學校
1947年9月長白師院學生遷入,後遷撫順
1947--1948 文理學院

建校初期

東北育才學校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徐特立的親切關懷下創辦的。1948年12月開始籌辦,1949年初開始招生,1949年5月1日正式開學。學校隸屬於東北局。張聞天同志親自為學校命名為"東北第一育才國小"。徐特立同志親自為學校挑選優秀教師。當時,學校是一所東北局東北軍區幹部子弟學校,學校實行供給制,學生一律住校。第一任校長為李立群同志。
徐特立徐特立
各級領導對學校非常關心。1951年,賀龍元帥曾來校看望師生。林彪葉群也曾兩次來校。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局曾專門發文,對學校及學生的各項開支費用做出明確規定。學校還與醫大簽署了關於醫療和化驗員培訓的契約。
當時,教育界主要學習原蘇聯的教育理論和辦學經驗。學校多次接待蘇聯友人的參觀訪問,並請蘇聯教育專家來校講教育學。學校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結合寄宿制特點,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教育活動。
建校初期,學校僅有國小一年至四年四個班190人。不久,發展為完全國小。在韓戰初期,為了學生的安全,學校曾於1950年11月遷哈爾濱(次年3月返回)。東北軍區衛生部(即現在的主樓)搬遷,該樓歸屬了學校,學校擴建為兩個樓,占地38000平方米。1954年7月,根據中央財政部及東北局決定,瀋陽市教育局接管學校,更名為"瀋陽市育才完全國小校",但仍只招收東北局和瀋陽市一級黨政軍幹部子弟,實行寄宿制。1956年,遼寧省委辦公廳發出通知,將原育英國小合併於育才國小,改為普通國小,實行走讀制(仍有300名住校生)。此時(合併後),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有教學班20個,學生993人,教師28人的頗具規模的完全國小

發展時期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東北育才學校也在不斷擴大和發展。1956年曾與市53中學合併,開始成為一所國小、國中兩部建制的學校。後與53中學分離。自1958年起,正式招收國中學生。1960年,學校動工興建新的教學樓--東樓。於1962年竣工投入使用。
1962年,學校將原教導處分設為中學教導處和國小教導處兩個處,分別負責中學和國小的教育教學。
省市領導對學校發展非常關心。1963年遼寧省副省長車向忱曾來校視察。省文教部長張立達曾親自來校蹲點。團省委、省文教部、市教育局以及瀋陽師範學院等單位也曾多次派人來校進行教改實驗、總結辦學經驗。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此期間,學校的辦學經驗曾在市里交流,或在報刊發表。省市還多次在學校召開現場會。1959--1960年學校進行的國小教改實驗,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曾在全市舉行大型的教學觀摩活動。
1964年,舍務處取消。
在此期間,學校已經成為瀋陽市一所知名學校。獲得的榮譽主要有
1958年榮獲瀋陽市先進單位稱號。同年,榮獲瀋陽市"體育運動紅旗學校"稱號。
1959年少先隊被評為和平區優秀大隊。
1960年榮獲全國文教群英會先進單位稱號。馮恩銘書記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

文革時期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育才學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工作組進校,8月離校。9月師生去外地大串聯,校內所剩無幾,被迫停課。1967年,學校教師分裂為"遼革站"、"八三一"、"遼聯"三派,同年7月各派發生武鬥,校外組織也捲入並搶占了西教學樓,學校實驗室被砸,許多教學儀器損壞丟失。軍宣隊進校。1968年"複課鬧革命"。同年8月瀋陽變壓器廠工宣隊進校。成立校革命委員會,將校名改為"沈變育紅學校"(至1970年取消,改校名為瀋陽市第一二一中學)。在此期間,在"批判十七年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把學校辦成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quot;讀書無用論"盛行,"學工"、"學農”取代了正常教學。
在此期間1969年10月,瀋陽市電話三分局以備戰為名,占用了學校5320平方米的校園。同年,中華劇場又私自將校園西側圍牆拆除60餘米,侵占校園場地約1200平方米。
1974年,學校在蛇山子大隊建立了學農基地。1975年,學校取消國小部。在此期間,瀋陽實行中國小九年制。畢業生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6年8月中共巴林左旗委員會作出向優秀共產黨員張保民等學習的決定。張保民系育才學校應屆畢業生,在下鄉到巴林左旗後為搶救人民生命財產與洪水搏鬥而英勇犧牲。
1977年10月,工宣隊撤離學校。

撥亂反正

"四人幫"被粉碎後,教育迎來了新的春天,東北育才學校得到迅速發展。
學校旗幟鮮明地進行了教育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堅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大力加強校風、班風、學風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認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明確提出了"將育才學校辦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學校"的宏偉目標。上下協力、團結奮鬥,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湧現出一大批教改排頭兵。在此期間,學校各項工作都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局面。外校、外省市教育同行,多次到學校參觀、聽課,學校的教育教學及電化教育、圖書館、實驗室等各項工作等,都接待過來訪或受到上級表獎。
在此期間,文化大革命期間所實行的九年一貫制(國小、國中、高中)逐步恢復到文革前的"六、三、三"學制。學校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國中部教學成績名列市區前矛,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
1980年,市教育局確定,在育才學校進行中國小"五四學制"實驗。學校開始招收國小一年級兩個實驗班。實驗受到中央教科所及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1981年5月學校隸屬市教育局領導。1981年學校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
1978年首屆學生會成立。1981年首屆教代會召開。
1981年學校足球隊代表瀋陽市中學生參賽,奪得全國希望?quot;足球賽冠軍。
在此期間,市教育學院一度遷入學校,並在校園內建一棟宿舍樓,學校成為市教育學院附中。聯營公司經市政府批准在校園內建鍋爐房,和作為補償的一棟宿舍樓。對學校教學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在此期間,學校多次受到和平區、瀋陽市的表獎,多榮獲"先進單位"、"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

優才教育

1985年,葛朝鼎出任東北育才學校校長。同時,東北育才作為一所實驗性質學校成為直屬市教委領導的兩所中學之一。葛朝鼎校長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帶領全校師生譜寫了東北育才學校的新的輝煌篇章。1991年,學校被市教委確定為瀋陽市優才教育實驗學校。
葛朝鼎葛朝鼎
辦學目標:在此期間,學校制訂了"面向21世紀國際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創建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的現代化、高效能、為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尖子人才打基礎的素質教育模式,把東北育才學校辦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實驗性、示範性、國際化世界名校"的辦學目標和"學會關心,學會創造,全面發展,出露才華”的培養目標。
辦學規模:學校從一所占地面積50多畝、具有30多個班級的完全中學,逐步發展成為三地四部(北校區、南校區、外語分校,國中部、高中部、國小部和外語分校部)共占地380多畝,具有106個班(將達到130個班),涵蓋國小、國中、高中的教育集團。
優才實驗:1986年起,第一屆少兒班招生,開始優才教育實驗。學校的優才教育共有三種模式:中學四年制優才教育實驗班(即少兒班),11周歲以下入學,四年學完初高中全部課程;單科強化優才教育實驗班(即特長班),分數學特長班、英語特長班、日語特長班;常態-超常優才教育實驗班,分三年制(國中)和六年制(初高中)。
德育工程: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制定了《東北育才學校德育系統工程》,分十二個子系統,使德育工作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全方位的硬性實體,將學生思想教育落到了實處。學校德育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獎。
教學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國中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市區首位。高考成績從居於重點中學中部位置,逐步上升到文理各科平均分、大學升學率、重點大學升學率、重點大學保送率均居於全省首位,2000年、2001年全部畢業生百分之百升入國家重點大學。
學科競賽:自1994年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實現了遼寧省參加國際奧賽奪牌零的突破之後,東北育才學校連年在國際奧賽中奪牌。目前共獲金牌7塊、銀牌2塊、銅牌1塊。奪牌選手分別為高光平(94年信息學金牌),趙鵬、高光平(95年信息學金牌、銅牌),王益進(96年信息學金牌),王烈(96年數學銀牌),倪新來(97年物理銀牌),劉若川(99年數學金牌),張弛(2000年物理金牌),瞿楓(2001年數學金牌)。
東北育才學校代表隊在領獎台上東北育才學校代表隊在領獎台上
教育科研:學校做為一所實驗性質的重點中學,在此期間有十多項教育實驗經省市教育科研院所驗收,並受到較高評價。"中學超常教育實驗"獲"七五"瀋陽市教育科研二等獎、"八五"瀋陽市教育科研一等獎“多媒體及網路教學的實驗研究”2001年獲遼寧省"九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0年全國普通高中第三屆學分制研討會在東北育才召開,2000年第一屆全國科學探究課程建設研討會在東北育才召開。2000年東北育才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立。1998年、2001年學校連續被評為遼寧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電化教育:1994年學校被評為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1998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電化教育師範學校、瀋陽市電化教育模範學校。200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國小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評為"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優秀實驗學校,2001年,學校被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突出成果獎。
教育環境:1986年教育學院遷出育才,西樓收回。文革中被市電話三分局占用的校園,於1991年部分收回,成立了瀋陽日本語學習中心,後又全部收回。並於1992、1995年先後建成了圖書科技樓和綜合樓。1997年渾南校區奠基,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的建設。1999年中日分校啟用。
友好協作:國內:1986年遼寧省部分重點中學協作體成立,東北育才為發起校之一。東北育才與北京八中、天津耀華、湖南師大附中等十餘所學校聯合成立了全國超常教育協作校。1992年第二屆超常教育年會在東北育才學校召開。國際: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彼爾姆市61中學(91年),馬來西亞尊孔獨立中學(94年),韓國京畿道科學高等學校(96年),德國聖·貝爾哈德文理中學(96年),美國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教育學院(97年),日本富山縣中部高中(99年),美國芝加哥北部大學附中、芝加哥弗蘭西斯科·瑪德羅中學、芝加哥歐迪茲·多明戈國小(2000年),結為友好學校。
上級表獎:1997年學校被評為瀋陽市先進集體。1999年學校被評為瀋陽市先進單位、遼寧省先進單位。

繼往開來

2001年10月蘇文捷東北育才學校校長兼黨委書記。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全校師生繼往開來、發展創新、與時俱進。2001——2002學年度,學校德育工作在探索知識性德育、養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統一的自主體驗式德育模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的德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教學工作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雙語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以及考試評價改革。中考和高考都取得了驕人成績。教育科研、體育衛生及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蘇文捷蘇文捷
制定三年規劃:學校制定了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實驗性、示範性、國際化世界名校,學校改革與發展三年規劃,這個規劃在對該校現有基礎進行了客觀評價的基礎上,確立了學校發展思路和目標定位以及實現目標的措施及階段性、標誌性成果。遼寧省首批示範校驗收專家組組長杜同寶同志在驗收工作總結反饋中激動的說:"這樣一個三年規劃為學校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工繼續奮鬥,指明了方向、統一了認識、振奮了精神,使全校幹部職工對東北育才學校未來美好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班子年輕化:市教育局任命胡玉倩劉子軍為東北育才學校副校長。學校又正式任命了胡景山、曲榮華、趙俊清、張樹德、廖永富、白景石蘇振敏、賈志強、萬景華、鄒強等十名中層幹部。這些青年同志都經過了一年的見習期的鍛鍊,在民眾中得到普遍的認同和好評。他們走上學校各級領導崗位後,朝氣蓬勃地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使東北育才學校較好地完成著新老更替的歷史過程,使優才教育事業得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發展。
召開兩代會:2002年9月21日,該校在渾南校區信息中心報告廳召開了全校黨員大會。大會通過了上一屆黨委工作報告和上一屆紀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新的學校黨委班子和紀委班子。9月22日,在渾南報告廳召開了東北育才學校教職工第五屆暨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瀋陽市科教工會主席楊世文到會並致祝詞,大會聽取了蘇文捷校長作的《學校工作報告》,錢勝年副校長作的《工會工作報告》,左曉強同志作的《年度學校財經報告》。並分組討論。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工會委員會和工會財務委員會。
成立國際部:為加快教育的對外開放,探索教育的國際化,為了能夠使更多的海外學子安心在瀋陽工作,該校成立了國際部並於2002年5月開始正式招生。現已有10個教學班幾十名學生,分別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台灣省。國際部師資力量雄厚,聘有多名外籍教師,教學設施先進。瀋陽電視台、瀋陽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曾對該校國際部的情況進行過多次報導, 11月初《瀋陽日報》載文《外籍學生快樂在瀋陽》,稱讚說:"對這些離開父母住校學習的外籍孩子來說,國際部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裡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和父母的愛。"
奧賽再創佳績:王博潼以滿分的成績獲第43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俞瑋獲第14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瀋陽市政府領導在政府會議室召開表獎會,陳政高市長出席大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省教育廳周浩波副廳長、市教育局局長張卓然出席大會,並講話。市教育局獎勵學校50萬元,並獎勵王博潼、俞瑋以及他們的指導教師蘇建一、邱桂香各2萬元。此前,中國奧林匹克數學培訓基地在東北育才學校設立並在渾南校區舉行了掛牌儀式。遼寧省物理學會教學基地也在東北育才學校掛牌成立。
北校區改造:2002年,市教研室歸還了借用的學校北校區東樓南部。學校對北校區進行了整體規劃和改造。對整個東教學樓進行了全面內部裝修和外牆照面裝修,對圖書科技樓進行了外牆照面裝修,並對整個操場區進行了整體改造:鋪設了條石路面,各種管線改為地下敷設,鋪設了塑膠跑道和跑道中心人造草坪,改造了綠化帶和景點區,並新修了學校大門。總投資400多萬元。改造後的北校區校園,美觀整潔、古撲大方,幾座教學樓式樣統一、色調和諧。
動遷運動區:渾南校區規劃設計的運動區,所征土地上有130多家住戶,需要異地動遷。學校在市政府和渾南新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已於當地有關部門簽署了動遷安置協定,並開始了對住戶的動遷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動遷工作小組。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卓絕的工作,現己有100多戶住戶遷出。明年,學校運動區有望破土動工,同時將把現有臨時操場改建成風景區,渾南新校區的建校工程也將全部竣工。屆時,一所占地250多畝,具有一流教學設施、一流體育衛生設施的現代化學府,將以其完美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人面前。
外國語學校:東北育才學校原校長葛朝鼎同志退休後出任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校長。外國語學校今年新建的外教公寓及信息樓、體育館、塑膠操場均已竣工,從而,外國語學校的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全部到位。外國語學校今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千兆校園網的建設,並配有兩個多媒體教室。從今年開始,外國語學校還進行了招生改革,招收了三個國中班,高中招生由原來每年六個教學班該為每年招收四個教學班。新招收的國中教學班,為雙語教學實驗班。
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
多媒體教室:學校以開展信息技術的全面套用為主旋律積極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為此,投資100多萬元(其中包括市教育局投資約50萬元),為45個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講桌,包括大螢幕投影機、實物展台、VCD機、電視接受器和錄音機等全套設備。其中渾南校區40台:高中24台、國際部11台、國小5台;北校區5台,為公用教室。多媒體教室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學校將分批分期實現多媒體講桌在所有教室和專業教室中的配備。
示範校驗收:2002年11月30日、12月1日兩天,省首批示範校評估驗收小組一行七人,到該校進行了示範校評估驗收工作。蘇文捷校長作了自檢匯報,葛朝鼎校長作了補充發言。檢查組參觀了學校今年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展室,召開了有家長、教師和學生座談會並進行了問卷調查,聽了九堂各種類型的課,查閱了學校的檔案資料,考察了學校的辦學條件,並看了學校科學實驗室的學生活動和學生的匯報演出。在驗收反饋會上,檢查組組長杜同寶同志充分肯定了東北育才學校的辦學成績並提出兩條建議。他說:"東北育才學校是一所班子辦學思想先進、教師隊伍精良、學校管理出色,擁有超一流辦學條件的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一流的學校。"省教育廳董宏斌處長最後說:"我們各位專家有這個預感,有可能東北育才學校要排在首批當中的前列。"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718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在校學生8300多人,教師900餘人。學校建築融合中西方建築特色,造型獨特,校園環境優雅、清新,國內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心理輔導中心、大型體育中心、游泳館、陶藝館、科學實驗室等一應俱全。
東北育才學校東北育才學校
1997年學校發揮名校辦學規模效益,進行優質資源擴張,辦學規模由原來的一個校區,發展為六個校區十個辦學層次。北校區有國中部、超常教育實驗部;渾南校區包括國小部、高中部、國際部、高中理科部;渾南外國語學校是和日本關西語言學院聯合創建的一所中外合作學校,有國中部、高中;東北育才雙語學校;與企業合作爭創國內一流的幼稚園;設址在原東關模範國小東北育才東關模範國小。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國際十幾所學校發展友好合作交流關係,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
東北育才中學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優才先優德,十幾年來堅持實施東北育才學校現代德育系統工程,把學生的思想品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使德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等真正落到了實處,學校德育成為硬性教育實體,形成了立體網路,達到了整體最佳化,取得了顯著效果。2000年學校開始逐步探索知識性德育、養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統一的自主體驗式的德育新模式,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成為具有高品位氣質、高尚人格、有責任感、有進取精神、有國際視野、重事業成就的人才。
學校堅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學生培養上注重全面加特長。在研究性學習、雙語教學、分層次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高中學分制、優秀學生導師制、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改革。並在全國中學中率先創立了尖端科學研究實驗室,讓學生能從小樹立遠大的科學理想,培養他們的科學素質。科學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許多同學參加了尖端科學研究而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同時,學校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與美國伊利諾州數理學院合作建立中美合作研究實驗室,學生通過國際交流、國際合作深入關注世界發展。學校的教學改革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62門選修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所以在各個領域都嶄露頭角:有的學生托福得滿分;有的學生髮現了《廣義蝴蝶定理》,發表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科學實驗室的學生與導師一起搞課題,兩篇論文在國家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有的學生設計的“新型攪拌式球磨機”得到專家好評,並獲得國家專利。2003年學校被正式確認為首批“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

辦學成果

學科競賽成績卓著,自1994年奪得國際奧賽金牌,打破遼寧省參加國際奧賽奪牌零的突破以來,學校在國際中學生學科競賽中已取得了11金、5銀、5銅(其中國際奧賽8金、2銀、1銅)的驕人成績。在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中,獲得126枚獎牌,金牌總數達到32枚。為鼓勵學校再接再厲,再創佳績,2002年8月瀋陽市政府專門召開表獎大會,表彰學校突出的辦學成果。由於在數學競賽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2000年,學校被確定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並多次圓滿完成國家集訓隊的培訓任務。
袁隆平為東北育才學校題詞袁隆平為東北育才學校題詞
中、高考成績在省內名列前茅。2004年該校中考最高分493 分,重點率98.2%。 人均總分465.5分。 在國內高考中,33人被保送至清華、北大、浙大等國內六所名校,其中上海復旦大學今年在瀋陽市錄取13名保送生,全部為該校學生。在保送生沒有參加高考的情況下,高考平均分601.44分,總計24人進入清華、北大。今年,該校高三年級具有保送資格的學生共有26人,目前已確定保送23人,其中,北京大學7人,清華大學2人。另有該校日語特長班兩名同學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同聲傳譯專業提前錄取。
除國內高考外,學校還有一批學生高中畢業後直接赴國外學習,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威廉斯大學、勞倫斯大學等國際名牌大學都有該校的畢業生。今年該校日語特長班32名畢業生中10人考入東京大學,其他學生分別考入了京都大學、一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等日本著名大學。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學校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建設。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參加國內外校際間的交流和學術研討會,並先後組織60多名各學科在職教師赴英國、日本、美國進行為期一個月以上的短期培訓;與華東師大、北師大聯合舉辦三期研究生課程班,已有 130多名教師研究生班結業;積極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雙學位;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各級聽課制度;組織各類競賽課等。目前,學校已經擁有一支學習型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學校標識

2003年底,東北育才學校對以標識為核心的新一版視覺識別系統,進行了精心而慎重的設計與規範;一枚更具時代感、美感和視覺表達能力,更能載承育才個性和內涵的新標識,將逐步取代原有標識。
學校標識學校標識
此標識是以一個立體梯型為發想元素,取“金字塔底座”之義,象徵著東北育才學校作為一所以基礎教育為主、全面實施優才教育模式的教育集團,將為培養高層次、個性化、創新型尖子人才、即社會金字塔的尖端人才夯實基礎,為其注入受用終生的“領袖式”品德素養、思維習慣與知識技能。同時,也正是學校制定的“學會關心,學會創造,全面發展,初露才華”培養目標的生動寫照。
通過利用空間色彩的互補關係,標識中有顏色的部分同時呈現出一位少年展卷研讀的抽象造型,並且被一個規範、細緻、安全而又開放有度的空間所環繞,體現出東北育才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利於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值得家長和社會信賴的物質環境、師資環境和管理環境
標識中“以學生為中心”、“綠色”以及整體造型與“計算機鍵盤按鍵”相酷似的設計,進一步揭示了東北育才學校將建設成為人文校園綠色校園和信息化校園的戰略發展方向。
“立體梯型”自身由四個圍面組成,體現了東北育才學校是由學前教育、中國小教育、國際教育和網校四部分實體共同組成的中國教育產業的領跑品牌。
該標識整體造型上給人以穩健莊重之感,同時,未完全閉合的外框設計和象徵“學生”的菱形圖案的色彩跳躍等細節之處,又給人以活潑靈動之韻。綠色是成長、希望、活力與奉獻的代名詞,具有鮮明的教育行業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