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向忱

車向忱

車向忱 (1898 -1971 ) 原名車慶和,遼寧省法庫縣人,1907年入本村國小堂讀書,17歲入法庫縣中學,21歲北京大學高等補習班學習,參加“五四”運動後入中國大學法科,1925年畢業後回到東北家鄉,先後在瀋陽省立第三中、第一中和東北大學附屬中學任教,1929年同閻寶航、張希堯等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並被推選為該會主任,宣傳反日愛國。創辦民眾夜校,提倡平民教育,同時還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支持下,到1929年度共辦起城市平民夜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遍及全省20多個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向忱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71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到1929年度共辦起城市平民夜校41處
  • 代表作品:《常識半月刊》
人物簡介,人物貢獻,人物生平,早年時期,關鍵人物,跨越遼東,易容革命,募集錢物,《對日作戰經驗》,

人物簡介

“九一八”事變後,離開瀋陽赴北平,與東北同鄉高崇民、閻寶航、陳先舟等共同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並擔任常委。1932年2月後,他多次往返關內外,聯絡義勇軍將領共同抗戰,先後在哈爾濱、珠河、延壽、方正一帶,慰問李杜將軍,其間,曾在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南頭一幢房子開設了大同養院,抗日組織的一個聯絡點,1934年在北平接辦了救國會領導的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和流亡兒童協定書學習工作,1935年 在西安創辦東北竟存國小校,西安事變時,有幸見到周恩來葉劍英,並按照黨中央的方針對東北軍將領進行說服工作,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做出了貢獻,後創辦東北竟存中學,培養了不少人才,其中很多人投奔延安和參加了八路軍抗戰勝利後,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46年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來到哈爾濱後,在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同時,開始接收哈爾濱大學工作,將原私立大學改為公立大學,於10月20日,正式開學,同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東北全境解放後東人民政府成立,被選為政府委員任教育部長,瀋陽師範學院(今瀋陽師範大學)院長、瀋陽體育學院院長,遼寧省實驗中學首任校長。東北大區撤銷後,歷任遼寧省副省長,遼寧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等職,並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車向忱

人物貢獻

車向忱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在完成東北地區對舊教育制度改造中,發表演說,撰寫文章,號召教育界學習老解放區教育經驗,明確提出"東北應當實行民主、科學、大眾的教育"、"從實際出發,學習與生產配合,生產與勞動配合,學校與工廠配合,學與大自然配合"的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主張。1959年,他撰寫了《怎樣教育新的一代》一書,明確提出"正面教育"、"耐心說服啟發"、"家庭、社會、學校密切配合"等教育主張。
車向忱不僅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同時為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受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的委託,籌建東北三省民進組織。1958年,民進遼寧省委成立。在這之前,車向忱1953年去長春,1956年去哈爾濱幫助吉、黑兩省籌建了民進組織。他多次召開座談會,強調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認清民進的性質和任務,推動民進更好地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車向忱多次向周恩來寫信,反映社會情況。他在一封信中指出"不要民主人士,不要統戰政策是違背毛澤東思想的"。後來,車向忱被加上種種罪名,不幸於1971年1月8日含冤逝世,終年73歲。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共遼寧省委於1978年10月21日為車向忱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統戰部於1979年6月公開了車向忱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是年12月在他的骨灰盒上覆蓋上中國共產黨黨旗。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車向忱原名車慶春,1898年5月7日生於遼寧省法庫縣顧家房村。1918年進入北京大學高等補習班。1925年,車向忱回到瀋陽從事平民教育和抗日愛國宣傳活動。他聯合一些愛國青年和進步人士,先後組織了奉天學生平民服務團、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遼寧平民常識促進會、遼寧國貨公司等民眾團體,並任主要負責人。車向忱以強烈的反帝愛國思想和窮乾、苦幹、實幹的精神聞名,被譽為“東北的甘地”。
“九一八”事變前夕,車向忱赴北大營,勸說老朋友、東北軍陸軍獨立第7旅旅長王以哲“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並說,“一旦日本人開了火,你只要能堅持抵抗3天,我們馬上組織義勇軍支援你們。在民眾方面,發動兩三萬人抗日是不成問題的。”
“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二天,車向忱撇下妻小,聯絡了東北大學的張希堯、宋黎、苗可秀等40多名學生,懷著報仇雪恥、收復東北的急切願望,相繼奔赴北平。

關鍵人物

張學良支持下,車向忱和張希堯、苗可秀等人借用江西會館,組織了由100多名東北流亡青年參加的學生軍,苗可秀任大隊長。1931年9月23日,車向忱動員新婚不久的原平民常識促進會幹事黃宇宙,帶著張學良的密信潛回東北,肩負起慰問、聯絡、組織義勇軍的使命。
1931年9月27日,車向忱與在北平的東北知名人士高崇民、閻寶航、盧廣績王化一等好友共同發起建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11月初,受救國會派遣,車向忱赴南京求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抵抗日寇侵略,收復東北失地”等七項主張。但蔣介石未予答覆。
東北淪陷後,以部分原東北軍為基礎,有廣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參加的抗日義勇軍紛紛揭竿而起。但是,這些抗日力量都是自發的,沒有統一堅強的領導,沒有鞏固強大的後方,國民黨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根本不把義勇軍當回事。救國會曾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如何支援義勇軍。1932年1月4日,車向忱自告奮勇,決定出關潛入敵後,聯絡各股義勇軍。
按照救國會的決定與部署,車向忱於1932年到1933年間,先後三次潛回東北,聯絡、慰問,並協助組織東北抗日義勇軍。
1932年2月,車向忱化名楊秀東,裝扮成賣藥先生,把救國會和張學良用白綾子寫給義勇軍的委任狀和密信藏在貼身棉衣里,由宋黎、李述全陪同,北上慰問各地義勇軍。
他們經天津塘沽港時乘日輪“天朝丸”,船到大連,幾個日本鬼子跳上了船。鬼子把車向忱拉出人群,帶往大連日本水上警察公署。到了警署,鬼子打開車向忱的行李,裡面是些藥品、衣物,沒什麼可疑之物。鬼子不死心,冷不丁拽住車向忱的衣服領子,車向忱心裡一驚,救國會和張學良的密件就縫在棉襖里,他裝作不動聲色,任憑鬼子檢查。結果鬼子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只好放行了。

跨越遼東

車向忱一行經大連、莊河、安東(今丹東),到達鳳城,找到了鄧鐵梅領導的抗日義勇軍,代表救國會表示慰問,把救國會的委任狀交給鄧鐵梅,還將東北大學學生苗可秀介紹給鄧鐵梅做秘書長。隨後又轉回安東,經寬甸、桓仁、輯安(今集安)、通化,踏著積雪覆蓋的遼東大山,到達臨江八道江,見到了正醞釀舉義的唐聚五。車向忱代表救國會向唐聚五慰問,並鼓勵他堅決抗日。後來唐聚五成立救國會遼寧分會和遼東民眾自衛軍,成為救國會領導的強大的抗日力量。
車向忱到達哈爾濱時,聽說吉林自衛軍李杜將軍所部在進行了哈爾濱保衛戰之後,已退至珠河一帶。他立即趕到珠河見李杜將軍,遞上救國會和張學良的書信,希望他堅定信心,抗戰到底。回到哈爾濱,車向忱派宋黎去齊齊哈爾組織義勇軍,自己去滿洲里找義勇軍將領蘇炳文。完成任務後,他又獨自前往北滿大黑河聯絡馬占山將軍。

易容革命

車向忱化裝成農民,身穿破棉襖,頭帶舊皮帽,一個人進山了。他忍飢受凍,穿過人跡罕至的大森林,終於找到馬占山的隊伍。日軍進犯黑龍江時,馬占山指揮著名的江橋戰役,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面臨日軍的強大攻勢,他率部被迫退至黑龍江省璦琿縣。拿著車向忱冒死送來的張學良親筆信,馬占山激動得熱淚盈眶,宣誓反攻,並向全國發表通電:“我們決不辜負張副司令和全國老百姓的希望,繼續戰鬥,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抗戰到底。”
完成使命後,車向忱順嫩江奔赴齊齊哈爾海倫、拜泉、安達等地,尋訪馬占山舊部鄧文、李海清等,令他們可以與馬占山南北策應,夾擊齊齊哈爾的日寇。
1932年6月,車向忱回到北平。

募集錢物

1932年8月27日,車向忱再次回東北。同年,救國會在哈爾濱開辦了一所醫院,取名大同療養院,車向忱親任院長,聘請哈爾濱檢察院的檢察員關旭東為副院長。
大同療養院開業後,各路義勇軍的聯絡員以患者或藥商的名義來到這裡接洽相關事宜,拿到救國會的委任狀、密信、活動經費等。中共滿洲省委的地下黨員也通過救國會的關係,來療養院接頭,研究工作。
幾個月來,車向忱親眼看到義勇軍將士在艱苦的條件下戰鬥,卻由於缺乏堅強的領導和內地的支援而損失慘重。面對這一嚴峻局勢,車向忱於12月6日返回北平,向救國會匯報。
1933年6月,車向忱秘密承擔著聯絡楊靖宇將軍領導的南滿游擊隊的任務,第三次潛回東北。
當時日寇加緊對東北各地抗日力量進行鎮壓,武器裝備很差的義勇軍分散在山區、河套,和敵人艱苦作戰。車向忱從日偽報紙上得知楊靖宇的隊伍在桓仁縣老禿頂子山,歷盡千辛萬苦,和他們取得了聯繫。車向忱沒少接觸楊靖宇的部隊,他們的物質條件相當不好,大部分戰士都穿繳獲的鬼子服裝。有一次老百姓誤解了,“哎呀,鬼子來啦!”車向忱從這支軍隊看到了收復東北失地的希望,他代表救國會向戰士們慰問。經車向忱聯絡,救國會幫助楊靖宇的隊伍募集到了錢款和武器。

《對日作戰經驗》

1935年夏天,車向忱在中共《八一宣言》的感召下,應老朋友、東北軍67軍軍長王以哲之邀來到西安。他勸說東北軍將領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同時,始終與東北義勇軍保持著聯繫。“西安事變”爆發,車向忱看到了打回東北老家去的希望,於1936年出版了他多年蒐集整理的《抗日聯軍對日作戰之經驗》一書。他的學生蘇安人為該書寫了壯懷激烈的序言:“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已經到了最後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親愛的武裝同胞們!看完了這本書,就應該馬上跑到抗日的火線上去,根據這本抗戰的經驗,將日本帝國主義打個落花流水!”
車樹實說,他父親堅持抗日救亡是有其思想淵源的,參加“五四”運動可以說是發端,提倡平民教育,是他“救國先要教民”的人生信念。當外敵入侵時,他不得不尋找新的救國道路,投身抗日救亡就是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