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處士江民瑩墓志銘

明處士江民瑩墓志銘

明處士江民瑩墓志銘,作者汪道昆(1525 ~1593),字伯玉,號太函南溟,歙(今安徽歙縣)人。明嘉靖間進士,為義烏令,教民講武,累官兵部侍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處士江民瑩墓志銘
  • 作者汪道昆
  • 原文:詳見正文
  • 評價:本文文情並茂,為銘文佳作
作者與作品,原文,注釋,今譯,課文簡析,參考資料,

作者與作品

作者汪道昆(1525 ~1593),字伯玉,號太函南溟,歙(今安徽歙縣)人。明嘉靖間進士,為義烏令,教民講武,累官兵部侍郎。乞養歸,與李攀龍王世貞等切劘為古文辭,世貞稱道昆為文簡而有法,由是名大起。著有《副墨》及《太函集》一百二十卷。《名醫類案》是明代江瓘及其子應元、應宿所編著。全書十二卷,分二百零五門。本書蒐集明代以前歷代名醫驗案、家藏秘方和編者個人醫案,同時兼采經史子集有關資料,收輯內容廣泛,病類也很豐富,有內、外、婦、兒、五官、傳染病。病案記載完整,對個別重要病案還附有編者按語,提示要點。本書對於學習和吸收古代醫家的治病經驗,很有參考價值,尤對臨床醫生更為實用,故對後世影響很大。原書成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後經清代名醫魏之琇(玉橫)重訂刊行。本文文情並茂,為銘文佳作。

原文

當世以布衣稱作者↑①,無慮數十家↑②,乃若質行雅馴↑③,則余竊多江民瑩↑④。頃,民瑩將捐館舍↑⑤,遺季公民璞書曰↑⑥:“平生知我者,唯季若汪中丞↑⑦,願季為狀↑⑧,中丞為銘↑⑨,幸須臾無死,猶及見之,死且不朽。”往,余為民瑩立傳,曾未得其什二三,乃今要我以平生之言↑⑩,奈何負民瑩地下?遂受季公狀,摭其軼事志之↑(11)。
志曰:江處士瓘↑(12),歙人,世家篁南↑(13),字民瑩,贈尚書郎終慕公第三子也↑(14)。幼負奇氣,顧猶跳梁↑(15)。年十四,母鄭安人以暴疾終↑(16),既含不瞑↑(17)。民瑩拊棺號哭曰:“母其以二三子未樹邪?所不夙夜以求無忝者↑(18),有如此木↑(19)!”遂瞑。自是折節為學↑(20),務以身先季公↑(21)。乃從故太守吳先生受詩。吳先生間得李獻吉賦詩若干篇示民瑩↑(22),民瑩心獨喜,終日誦之,嘗竊效為詩,有近似者。初試縣官,不利。父命之商,民瑩則商,孳孳務修業↑(23)。會督學使者蕭子雝行縣↑(24),並舉民瑩、民璞補縣諸生↑(25)。又明年應鄉試,復不利。民瑩慚,自憤不務稼而罪歲凶↑(26),何為乎?遂下帷讀書↑(27),歷寒暑,窮日夜,不遺餘力。民璞請少息,毋已太勞。民瑩愀然曰↑(28):“季子游困而歸,由發憤起↑(29);從自愛,而忘而母不瞑邪↑(30)?”頃之病作,一夕嘔血數升,延醫十餘曹↑(31),不效。因涉獵醫家指要↑(32),自藥而瘳。此治本業如初,又復病,釋業復瘳,遞病遞瘳,葢十年往矣↑(33)。乃嘆曰:“顯親揚名↑(34),即男子所有事,彼亦儻然而來者耳↑(35),顧輕身以希必獲↑(36),謂父母遺體何↑(37)?”遂謝學官↑(38),罷舉子業,日鍵關↑(39),坐便坐④,几上置《離騷》、《素問》諸書,臥起自如↑(41),不問梱外事↑(42),即家務左右棼起↑(43),終不入於心,由是就業益多↑(44),神益王矣↑(45)。
甲辰↑(46),季公舉進士↑(47),民瑩沾沾喜曰:“幸哉!有此無傷母氏心,瞑可也!瞑可也!”民瑩屬辭爾雅↑(48),藉藉稱名家↑(49)。當是時,邑人王仲房、海陽人陳達甫↑(50),亦皆負論著而薄諸生↑(51),相繼引去↑(52)。鄉大夫游汝潛、汪正叔、方定之↑(53),則尤推轂民瑩↑(54),郡中人士翕然附之↑(55)。既而自託遠遊,將傾四海之士↑(56),則之越之吳之楚,足躋徧於東南。會民璞徙官留都↑(57),則之留都,習朝市之隱↑(58);及拜信州太守↑(59),則道信州↑(60),出閩越↑(61),謁武夷君↑(62);其後兵備饒州↑(63),則又道饒州,登匡盧↑(64),泛彭蠡而下↑(65)。所至未嘗通謁,而縉紳學士爭願從游↑(66)。歸語人曰:“入其境,其士可知也。頃余入會稽,探禹穴↑(67),其士多奇;余歷吳門↑(68),泛五湖而東↑(69),其士放達;楚有七澤↑(70),泱泱乎大觀↑(71),其士閎廓而多材↑(72);秣陵為高皇帝故都↑(73),衣冠文物盛矣↑(74),四方豪傑,分曹而仕↑(75),伏軾而游↑(76),〓士之淵藪也↑(77);大江以西,以匡盧勝,其士好修↑(78);閩越以武夷勝,其士倬詭↑(79)。遊方之內,此其大較也↑(81)。吾將為方外游矣↑(81)。”既又赴會稽,視仲子宿病。應宿愈,民瑩乃負病西歸。中道應宿刲股進之↑(82),幸少間,亟乘舟就舍。病益深,季子應乾、季子婦程氏刲股遞進之。卒不起↑(83),〓乙丑八月二十六日也↑(84),距生宏治癸亥↑(85),享年六十三。
居常于于近人↑(86),一切無所失;及其操直言,引當否↑(87),不取苟容↑(88)。歲飢,浙有司下遏耀令↑(89),輒引春秋大義上書部使者↑(90),請罷之,語在集中,不具載。某子甲↑(91),以貲爵萬戶↑(92),曾有疾,侮諸醫↑(93),民瑩過萬戶家,讓萬戶↑(94):“公能以富貴驕人矣,亦能以生死下士乎↑(95)?公之疾得士則生,不得則死,富貴無為也↑(96)!”季公既貴,始立祖廟,屬民瑩定約法,修祠事↑(97),以為常。即民瑩以處士之義終↑(98),功用未試,其於國事,則尤惓惓↑(99),嘗著論言備邊事,犁然可采↑(100)。藉苐令得志↑(101),其畫策何可勝窮↑(102)!乃今食不過上農↑(103),年不逮中壽↑(104),家人之產,〓厪有存↑(105),惜也!配臨溪吳氏↑(106),舉子三↑(107),長曰應元,仲、季即刲股者。茲當大事,將卜所宜↑(108),為之銘以待。銘曰:相彼良玉↑(109),胡然而終藏↑(110)?爾有文德↑(111),惡用乎珪璋↑(112)?相彼梁木,胡然而先撥?↑(113)爾有令名↑(114),惡用乎黃髮↑(115)?漸江東漸↑(116),厥有新阡↑(117);君子歸止↑(118),是曰九原↑(119)。

注釋

①稱作:猶稱許。與下文“多”前後呼應。
無慮:大約。《漢書·馮奉世傳》:“今反虜無慮三萬人。”顏師古註:“無慮,舉凡之言也。無小思慮而大計也。”
乃若:至於。《孟子·離婁下》:“乃若所憂則有之。” 質行:品德行為。《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萬石君家以孝謹聞乎郡國,雖齊魯諸儒質行,皆自以為不及也。” 雅訓:文章典雅純正。明·方孝孺《題胡仲申先生撰<韓復陽墓銘>後》:“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訓,當世之士多自謂不能及也。”
④多:稱讚。《史記·管晏列傳》:“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捐館舍(shè射):拋棄館舍。死亡的婉辭。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滎陽鄭公墓志銘》:“公自捐館舍,殆逾三紀,家國多故,未克反葬。”
⑥遺(wèi胃):給予。《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龜。” 季公民璞:江瓘最小的弟弟江民璞。季,排行在最後。《說文》:“季,少偁也。”
⑦若:連詞。和。汪中丞:指汪道昆。中丞,官名。
⑧願季為狀:願,希望。季,指小弟民璞。狀,文體名稱。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漢代以後多稱為“行狀”。吳納《文章辨體序說》:“按形狀者,門生故舊狀死者行業上於史官,或求銘志於作者之辭也。”
⑨銘:文體名稱。此指墓志銘。志和銘是兩種文體,志多用散文,敘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銘用韻文,用於對死者的讚揚、悼念。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墓志銘》:“至論題,則有曰墓志銘,有志有銘是也。”參見《丹溪翁傳》的“墓誌”注。
⑩要(yāo腰):邀請。《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11)摭(zhí直):摘取;拾取。 軼事:散失的事跡。軼,通“佚”,失。《管子·輕重》:“是故輕軼於賈榖制畜者,則物軼於四時之輔。”郭沫若等集校:“‘軼’與‘佚’通,失也。” 志:通“識(志)”。記載,記述。參見《東垣老人傳》的“志”注。
(12)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
(13)家:居住。 篁(huáng皇)南:今安徽歙縣。
(14)贈尚書郎終慕公:江瓘父終慕公,死後追封尚書郎。贈,古代賜予死者的爵位或榮譽稱號。宋·趙升《朝野類要·入仕》:“生曰封,死曰贈。”
(15)跳梁:亦作“跳踉”、“跳浪”,猶跳躍。《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狂乎?……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成玄英疏:“跳梁,猶走擲也。”此謂活潑、頑皮。
(16)鄭安人:江瓘母姓鄭。安人,封建時代給婦女贈封的稱號。明代六品官之妻封安人。
(17)含(hàn):同“琀”。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貝等物。《春秋·文公五年》:“王使榮叔歸含且賵。”杜預註:“珠玉曰含。含,口實。”陸德明釋文:“含,本亦作琀。戶暗反。《說文》作琀,云:送終口中玉賵。”後為死亡的婉辭。瞑:合眼。《說文》:“瞑,翕目也。”
(18)所:假設連詞。如果。古代常用於盟誓文中。《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無忝(tiǎn舔):不愧於。《書·君牙》:“無忝祖考。”孔安國傳:“無辱累祖考之道。”
(19)有如此木:就讓這棺木神靈明察吧!有如,亦古人誓詞中常用語。上注引《左傳》,楊伯峻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文十二年《傳》‘有如河’……‘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河神鑒之。”
(20)折節:強自克制,改變平素志行。宋·蘇軾《方山子傳》:“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聘當世。”
(21)先:前導;表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22)間(jiàn建):私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惠王愛公孫衍,與之閒有所言。”李獻吉:李蘿陽(1473 ~1530),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明代文學家。有《空同集》。
(23)孳孳:孳,通“孜”。勤勉不解。《禮記·表記》:“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陳澔集說:“孳孳,勤勉之貌。” 修業:謂經營商業。《史記·貨殖列傳》:“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
(24)會:恰逢。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上:“會大風雨,止於逆旅。” 督學使者:官名。督察學政之職。明代派往各省督導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試的專職官員,通常稱學政。行縣:巡行到縣裡。
(25)舉:推舉;舉薦。 補縣諸生:增補為縣學的諸生。明代科舉,經縣、州、府各級考試,合格者均稱諸生,方可參加省級的鄉試會考。
(26)罪:歸罪;責備。《孟子·梁惠王上》:“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27)下帷:閉門苦讀。南朝梁任昉《贈王僧孺》詩:“下帷無倦,升高有屬。”此謂閉門。
(28)愀(qiǎo巧)然:憂傷貌。《荀子·富國》:“愀然憂戚。”
(29)“季子游困”二句:典出《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慙,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徧觀之。”唐司馬貞索隱:“蘇秦,字季子。……譙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
(30)而:第二人稱代詞,此代“你我二人”。
(31)曹:表人稱複數。同“輩”。
(32)指要:同“旨要”。此指重要著作。
(33)〓:“蓋”的異體字。 往:流逝;過去。
(34)顯親揚名:《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後以“顯親揚名”指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
(35)儻(tǎng躺)然而來:即“儻來”,謂意外得來,乃順乎自然,非人主親努力所能得來的。《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成玄英疏:“儻者,意外忽來者耳。”又《新唐書·紀王慎傳》:“況榮寵貴盛,儻來物也。”
(36)顧:只是。《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
(37)謂……何:同“如……何”。謂,如,奈。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二:“家大人曰:‘謂,猶如也,奈也。’” 父母遺體: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
(38)學官:學校。漢桓寬《監熾論·散不足》:“皇帝建學官。”
(39)鍵關:猶閉門。鍵、關,皆門閂,同義復用,用作動詞。清黃景仁《惱花篇時寓法源寺》:“花開十日不曾看,鍵關不與花氣通。”
(40)便坐:謂坐於別室。《史記·萬石張叔列傳》:“為便坐。”唐司馬貞索隱:“蓋謂為之不處正室,別坐他處,故曰便坐。”
(41)自如:自由;不受拘束。宋·蘇轍《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詩之一:“淥水雨新漲,扁舟意自如。”
(42)梱(kǔn捆)外事:門外之事。梱,門坎。《禮記·曲禮上》:“外言不入於梱,內言不出於梱。”鄭玄註:“梱,門限也。”《說文》:“梱,門橛也。”
(43)棼起:猶紛起。棼,眾多雜亂。
(44)益:逐漸。下句“益”同此。
(45)王:通“旺”。旺盛。《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46)甲辰:據江瓘生年癸亥推之,當於公元1544年。
(47)舉:謂科舉考中。《新唐書·張嘉貞傳》:“以五經舉,補平鄉尉。”
(48)屬(zhǔ主)辭:指詩文。連綴文辭以成詩文。 爾雅:雅正;文雅。《史記·儒林列傳》:“文章爾雅,訓辭深厚。”
(49)藉藉:同“籍籍”。聲名顯著盛大貌。明·宋濂《幻住禪庵記》:“幻住之名,藉藉於四方。”
(50)海防:明代為潮州府屬縣,1914年改名潮安縣。
(51)負:依恃;憑藉。《左傳·襄公十八年》:“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杜預註:“負,依也。”
薄:看輕;鄙薄。《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厚文士而薄武人。”
(52)引去:離去;退出。清惲敬《南華九老會詩譜序》:“一旦宦達矣,名溢於朝,祿豐於室,又相率引去以為高。”
(53)游汝潛:游,當作“游”。游震得,字汝潛,婺源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曾為《名醫類案》作序。汪正叔:汪一中,字正叔,歙人,嘉靖進士,歷任江西副史等職。方定之:方宏靜,字定之,歙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右侍郎。
(54)推轂(gǔ古):推薦。謂推薦人才如助人推車轂,使之前進。《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
(55)翕(xī西)然:一致貌。《漢書·鄭當時傳》:“山東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56)傾:傾慕;拜謁。
(57)徙(xǐ喜)官:遷徙官職。徙,遷徙,調動。參見《皇甫謐傳》的“徙居”注。 留都:古代帝王遷都後,在舊都常置官留守,稱留都。明太祖建都南京,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58)習:了解。朝市之隱:爭名奪利之地的隱士。朝市,本指朝廷和市肆,於朝爭名,於市爭利,後泛指名利埸所。因南京原為都城,故稱朝市。
(59)信州:地名。唐乾元元年置信州,後歷代沿置。治所在今江西上饒市。
(60)道:取道。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道海安、如皐,凡三百里。”
(61)閩越:指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一帶。《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劉良註:“閩越,南夷國名也。”
(62)武夷君:古代傳說中武夷山的仙人。《史記·封禪書》:“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武夷君用乾魚。”司馬貞索隱引顧氏曰:“《地理志》雲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處,即《漢書》所謂武夷君。”
(63)饒州:府名。明初曰鄱陽府,尋改饒州府,府治鄱陽縣。
(64)匡盧:盧山的別名。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盧於此,故稱。
(65)彭蠡(lí梨):湖名。在江西省。《史記·夏紀》唐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彭蠡湖在今江州潯陽縣東南五十二里。”隋時因湖接鄱陽山,故又名鄱陽湖。
(66)縉紳:官宦的代稱。縉,本作“搢”,插。紳,束腰的大帶。古代官宦插笏於紳帶間。《漢書·郊祀志上》:“縉紳者弗道。”顏師古註:“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紳。’……字本作搢,插笏於大帶與革帶之間。”
(67)“入會(kuài快)稽”二句:語出《史記·太史公自序》。會稽,山名,在浙江省紹與東南。相傳夏禹大會諸侯於此計功,故名。一名防山,又名茅山。禹穴,相傳夏禹的葬地在會稽山上。《史記·太史公自序》裴駰集解引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間雲禹入此穴。”
(68)吳門:古吳縣為春秋吳都,因稱吳門。即今蘇州。
(69)五湖:古代吳越地區的湖泊。其說不一,或指太湖,或指太湖及附近湖泊。
(70)七澤:相傳古時楚有七處沼澤,後以“七澤”泛稱楚地諸湖泊。其中以雲蘿澤最著名。
(71)泱泱:水深廣貌。《詩·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維水泱泱。”毛亨傳:“泱泱,深廣貌。”大觀:盛大壯觀的景象。
(72)閎(hóng紅)廓:博大;淵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論》:“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
(73)秣陵:古縣名,當今南京市秦淮河以南。今南京市。明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建都於此,後成祖遷都北京,故稱南京為故都。
(74)衣冠:指衣冠客,即官宦、士族。如成語“衣冠南渡”、“衣冠掃地”。文物:此指禮樂制度。古代以文物明貴賤,制等級,故云。《舊唐書·褚無量傳》:“請旁詢碩儒,俯摭舊典,……天下知文物之盛,豈不幸甚。”
(75)曹:分科辦事的官署。
(76)伏軾:本謂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上,後多用以指乘車。
(77)淵藪(sǒu叟):深水為淵,大澤曰藪。後泛指人和事物集聚的地方。
(78)好(hào浩)修:喜愛修飾儀容。借指重視道德修養。《楚辭·離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79)倬(zhuō桌)詭:奇特。明高進孝《雲間據目抄序》:“叔子義甚高,放達而多奇,好修而倬詭,與其文合。”
(80)其:乃。大較:大略。《史記·貨殖列傳》:“夫山西饒材……;山東多魚……;江丹出枬……,此其大較也。”
(81)將:欲;打算。方外:遠離世俗禮法之地。《文子·精誠》:“若夫聖人之游也,……馳於方外,……不拘於世,不擊於俗。”
(82)刲(kuī虧)股:割股療親。喻至孝之舉。此謂精心侍奉而盡孝道。
(83)不起:疾病不能治癒。後為“死”的婉言。
(84)乙丑:公元1565年。為嘉靖四十四年。
(85)宏治癸亥:公元1503年。為弘治十六年。宏,明代萬曆本作“弘”,清代避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諱,清版本改為“宏”。
(86)居常:平時。于于:悠然自得貌。《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成玄英疏:“于于,自得之貌。”
(87)引:爭論。《漢書·梅福傳》:“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值,敢面引廷爭。”
(88)苟容:屈從附和以取容於世。《荀子·臣道》:“偷和苟容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89)有司:專管某事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90)春秋大義:春秋時代的正義之道。部使:御史。封建王朝的御史一般由中央各部郎官充任,故名。
(91)某子甲:某人。某,指代姓氏。甲,指代人稱。多用於避諱、設言或失名等。
(92)以貲爵萬戶:用錢買個萬戶的官爵。參見《東垣老人傳》的“進納得官”注。貲,“資”的異體字。爵,買官爵,用作動詞。萬戶,官爵名。
(93)侮(wǔ五):輕慢。《論語·季氏》:“侮聖人之言。”邢昺疏:“侮謂輕慢。”
(94)讓:責備。《說文》:“讓,相責讓。”
(95)下士:輕視醫師。下,與上文“侮”同義。
(96)無為:沒有作用。《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
(97)修祠事:設立祭祖的各項事宜。
(98)義:名分。《商君書·君臣》:“是以聖人列貴賤,制爵秩,立名號,以別君臣上下之義也。”
(99)倦(quán全)倦:懇切貌。此謂關心貌。《魏書·律曆志上》:“使律法長絕,遺恨沒世,是以棲棲倦倦,不敢忘怠。”
(100)犁然:明辨貌。明·張居正《賀朱鎮山重膺殊恩序》:“凡古今隆替,名物隱賾,一叩之,罔不犁然辨,洞然析。”
(101)藉苐令:假使。多音虛詞。《史記·陳涉世家》:“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弟,又作“弟”、“第”。
(102)畫策:謀畫策略。《商君書》有《書策》篇。
(103)乃今:而今。 上農:耕種收穫較多的農夫。
(104)中壽:中等的年壽。古時說法不一:一是九十以上。《左傳·昭公三年》“三老”唐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二是八十歲。《莊子·盜跖》、《論衡·正說》載。三是七十歲。《淮南子·原道訓》載。四是六十歲。《呂氏春秋·安死》載。此指七十歲為宜。
(105)廑:“僅”的異體字。
(106)配:婚配。 臨溪:地名。在安徽績溪縣南,道通歙縣。
(107)舉子:生育子女。《後漢書·侯霸傳》:“民至乃戒乳婦勿得舉子。”
(108)卜:選擇。參見《皇甫謐傳》的“卜鄰”注。
(109)相(xiàng項):看。《說文》:“相,省視也。”
(110)胡然:為何。《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地也?”鄭玄箋:“胡,何也。”
(111)爾:你。代詞。 文德:指禮教美德。與“武功”相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言武功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
(112)惡(wū屋):何。 珪璋:玉制的禮器,用於朝聘。喻為官。
(113)“相彼梁木”二句:棟樑之木。喻能負重任的人才。宋·沈遘《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蒼生方顧治,梁木何先摧?” 撥,折斷。
(114)令名:美名;美好的聲譽。南朝宋鮑照《行京口至竹里》詩:“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
(115)黃髮:老人發白,白久而黃,以喻年高。《詩·魯頌·閟宮》:“黃髮台背,壽胥與試。”鄭玄箋:“黃髮台背,皆壽徵也。”
(116)漸江:浙江。《說文》:“漸,漸水。”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漸源有二:北源出今安徽徽州府諸山;南源出今浙江嚴州府諸山。” 東漸(jiān尖):向東流淌。《書·禹貢》:“東漸於海。”孔安國傳:“漸,入也。”
(117)新阡:新墓。阡,墳墓。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共誰論昔事,幾處有新阡。”
(118)歸止:歸宿。《三國志平話》卷上:“何處歸止?”
(119)九原:九泉,黃泉。《舊唐書·李嗣業傳》:“忠誠未遂,空恨於九原。”

今譯

當代以百姓身分被稱許的人,大約有幾十位,至於說到品行質樸,文章典雅純正,那麽我個人則要稱讚江民瑩。不久前,民瑩將要去世時,給他最小的弟弟江民璞的書信中冰:“平生了解我的人,只有你和汪中丞,希望你撰寫我死後的行狀,汪中丞撰寫墓志銘,如果我僥倖近期不死,還來得及看到它們,死後也將不朽了。”先前,我為民瑩寫傳記,竟沒有掌握他事跡的十分之二三,而今又邀請我撰寫評述他一生事跡的墓志銘,我怎麽能辜負長眠地下的民瑩呢?於是我接過民璞撰寫的行狀,又拾取民瑩散佚的事跡作了記述。
墓誌說:處士江瓘,歙縣人,世代居住篁南,表字民瑩,是死後贈封尚書郎終慕公的第三個兒子。他年幼時就負有不尋常的才氣,不過很頑皮。十四歲時,母親鄭安人因暴病而死,死後不合眼。民瑩手拊棺木痛哭說:“母親大概是因為我們兄弟幾人沒有建樹功名吧?如果我們今後不晝夜進取以求無愧於母親的話,就讓這棺木神靈明察吧!”於是母親瞑目。從此民瑩強自奮力治學,做事務求以身為民璞作出表率。於是跟隨從前的太守吳先生學習詩賦。吳先生私下得到李蘿陽若干篇詩賦給民瑩看,民瑩心裡非常喜愛,整日誦讀這些詩賦,並且常常私自仿效作詩,有近似李蘿陽詩賦的。初次參加縣級科舉考試,沒有考取。父親命他經商,民瑩就經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經商。恰逢督學使者蕭子雝到縣裡巡察,同時舉薦民瑩、民璞增補為縣級諸生。第二年應考鄉試,又沒有考取。民瑩十分慚愧,自己恨自己就如同不用力種莊稼卻歸罪於年成不好一樣,有什麽用呢?於是閉門苦讀,歷盡嚴寒酷暑,夜以繼日,不遺餘力攻讀。民璞請他稍稍休息一下,不要太過於勞累。民瑩憂傷地說:“蘇秦外出遊說多年,因困回家被羞辱,發憤而刻苦讀書;縱然我們要愛惜身體,但是能忘了你我母親死不瞑目的情形嗎?”不久疾病發作,有一天夜間吐了幾升血,請過十多位醫生,沒有療效。民瑩於是廣泛閱覽醫家的重要著作,自己用藥而病癒。從此又像當初一樣研修學業,又發病,放下學業又病癒,相繼病發相繼病癒,大概十年已過去了。於是民瑩嘆息說:“做官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本是男子應做的事,但那也是不意追求而順乎自然獲得的,只是不顧身體而希冀一定獲得,那麽把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怎樣對待呢?”於是辭別了學校,停止了科考學業。每天關著房門,坐在別室之中,書案上放著《離騷》、《素問》各種書籍,起居自由,不過問門外之事,就是家事在身邊紛紛發生,也始終不放在心裡,從此,從事學業逐漸多,精神還逐漸旺盛了。
甲辰年,民璞考中了進士,民瑩歡喜地說:“真榮幸啊!有了這個就不會使母親傷心了,母親可以瞑目了!可以瞑目了!”民瑩的詩文雅正,聲名顯赫地可稱為名家了。正當這時,同鄉人王仲房、海陽人陳達甫,也都憑藉論著而輕視科舉,相繼退出仕宦之途。鄉大夫游汝潛、汪正叔、方定之卻特別推薦民瑩,郡中的各界人士也一致地附和贊同他們的意見。不久,民瑩要自我寄託於遠方游訪,將去拜訪四方的名士,就去往越地吳地楚地,足跡遍布東南一帶。恰逢民璞遷徙官職到留都南京,他就去往南京,過著隱居塵世的生活。等到民璞拜官信州太守,他又取道往信州,途經閩越之地時,去拜謁武夷山仙人的葬處。那以後民璞到饒州組建義兵,他又取道往饒州,登盧山,並從鄱陽湖泛舟而下。所到之處不曾通報,但官宦和學士都爭相希望跟他交遊。回鄉後他告訴人們說:“到了某個地方,就可以了解那裡人士的特點。不久前,我到會稽,登會稽山探訪夏禹的墓穴,那裡的人士多有奇才;我遊歷吳都蘇州,在五湖上泛舟東遊,那裡的人士性情豪放豁達;楚地有七個大沼澤,深廣浩蕩的景象真是盛大壯觀,那裡的人士知識淵博而多才;秣陵是明太祖時的舊都城,那裡的官宦士族和文人墨客太多了,各地的豪傑,分科而仕的官宦,乘車而游,真是人才薈萃之地;長江以西,以盧山為勝地,那裡的人士身容修美;閩越以武夷山為勝地,那裡的人士奇特不凡。我游訪所到之處,這些只是大略情況罷了。我打算到遠離世俗之地去游訪了。”隨後又奔赴會稽,探視次子應宿的疾病。應宿病癒,民瑩卻抱病向西返鄉。途中應宿盡心地侍奉他,幸而稍有好轉,急忙乘船回家。病情逐漸加重,小兒子應乾和小兒妻程氏盡心地輪換侍奉他。最終還是沒有治癒而去世了,時間是乙丑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於弘治癸亥年,享年六十三歲。
民瑩平時悠然自得,平易近人,各方面都沒有失禮之處;但是等到他陳述直言,爭論時事當否時,卻不取屈從附和而容身於世的態度。有一年安徽鬧饑荒,浙江專職官署下令禁止本地外賁糧食給安徽,他就援引春秋時代的義法上書給朝廷御史,請求廢止此項命令,這些言論都記載在書集中,不詳細記述了。某人,用錢買個萬戶的官爵,恰巧生了病,輕慢各位醫生。民瑩到萬戶家,責備萬戶說:“您能憑藉富貴在眾人前驕橫,也能拿生死之事去輕慢醫生嗎?您的病只有讓醫生治療才能治癒,如果不讓醫生治療就要死去,富貴沒有作用!”民璞顯貴以後,開始修建祖廟,囑託民瑩制定祭禮約法,設立祭祖的各項事宜,以此作為家法常規。雖然民瑩以處士的名分壽終,才華能力未曾試用,但他對於國家大事,卻是非常關心,曾寫文章論述守備邊疆之事,分析得十分清楚可以採納。假使他實現了志向,他的謀劃策略怎麽能用盡呢!而今他的衣食生活不超過上等收穫的農民,年壽不到中等年壽,家人的財產,大概僅有一點點,真令人惋惜啊!配偶是臨溪的吳氏,生育兒子三個,長子應元,次子和三子就是精心侍奉他疾病的。這件事正是大事,將要選擇適宜的內容形式,為他撰寫銘文以待選用。銘文說:看那良玉,為什麽始終收藏?你有文德,何須佩帶珪璋?看那梁木,為什麽早早先折?你有美名,何須要長幫黃髮?浙江東流,岸邊又添新墓;君子歸宿,名曰九泉。

課文簡析

本文選自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不足齊叢書刊本《名醫類案·附錄》。記述明代《名醫類案》編者江瓘的生平事跡。本文分墓誌和墓銘兩個部分。墓誌首記其家世,屢試不利,下帷苦讀,積勞成疾,從而葉儒習醫;次記其屬文爾雅,深受推崇;廣游遍訪,以壯胸懷;末記其直言不苟的品格和倦倦國事的忠情。作者對這樣一位有才之士而未得志,衣食不瞻,年壽不高,深表惋惜。墓銘以韻文形式,讚譽江瓘的文德美名,同時對其逝世致以深切悼念。作者是江瓘的同鄉好友,文中飽含著深情厚誼,實為志銘佳作。不過,江瓘積二十餘年潛心編著《名醫類案》,雖其去世時未梓刊行,然文中隻字未及此事,終有關遺不足之感

參考資料

先君子清修力學,不偶於時,抱疴攻醫,數起人危疾,未嘗以醫名。家藏禁方及諸子列傳,無慮百數十種,披閱適窾,手錄以備遺忘,積二十年所,遂成是書。分門析類,為卷十二,為條二百有奇。草創未就,遽而見背。應宿不肖,髫齔多病,趨庭問難,頗契其旨。弱冠奉方伯叔父之滇南,尋游吳越齊楚燕趙間,博採往哲奇驗之跡,載還山中。懼先集未梓,久而散逸,因取遺稿,編次補遺。亦越歲十九,凡五易鈔,更與伯兄參互考訂,勒成全書。傳之通都下邑,俾肆業之士如遇陰陽顯晦未易辨之證,水火徵兆疑似難明者,試觀前人已驗之成法,準古酌今,一證一方,一案一論,脗合相孚,其應如響。嗟乎!醫貴權衡,譬之用兵,孫武論兵,無出虛實;兵識虛實,則無不勝矣。或者不師古人,亦自為法,唯司馬穰苴能之,善之善者也。抑或孳孳學古,雖中律度,如趙括徒能讀父書,不知合變,卒歸於敗耳。是則存其人焉爾矣,醫何以異此?先君子以縫掖稱作者,托於醫以隱孤。不敏弗克繼志,姑述手澤之遺,間附見聞以廣其傳。雖於時未必有濟,然承先君子及物之仁,則亦不敢私也。謹志。時萬曆辛卯閏三月朔旦之吉,男應宿百拜撰述。
《名醫類案》清·江應宿跋
(錢超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