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君

武夷君

武夷君又稱武夷王武夷顯道真君,是中國民間信奉的神仙之一,屬於中國福建武夷山山神、鄉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古時,凡福建人,入武夷山之前多半會先向武夷君祭禱。

武夷君也作為道教中陰間土地所有權的持有之神,古時凡建造陰宅陽宅,都會向武夷君祈禱,焚燒紙錢,刻劃一磚作契約,埋在屋角,世稱“磚契”,與台灣地區民間信仰中的地基主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夷君
  • 別稱:武夷王、武夷顯道真君
  • 身份:山神
  • 時期:先秦時期
  • 地區:福建,台灣
簡介,詞語解釋,相關記載,封號,

簡介

武夷:其傳說,在先秦時期就已存在。一說武夷君是神仙修真武夷山,受上帝之命統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另一說是彭祖曾隱居於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歲,他有二個兒子,長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漢武帝時曾遣使到武夷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武夷君由此名聲遠播,影響漸大。朱熹曾指出:“武夷君之名,著自漢世,祀以乾魚,不知果何神也。……頗疑前世,道阻未通、川雍未決時,夷落所居,而漢祀者即其君長。……沒而傳以為仙也。”(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6《武夷圖序》)認為武夷君的原型可能是閩地氏族首領,死後因宗教信仰的影響,逐漸演化為神仙。唐宋以後,武夷君曾多次受到朝廷敕封,僅宋代就有四次:紹聖二年(1095年)因祈雨獲應,敕封顯道真人;元符元年(1098年)因屢降吉祥,加封為顯道真君;端平元年(1234年)和嘉熙二年(1238年)又先後加封為顯道普利真君和顯道普利沖元真君。武夷山也因武夷君的種種傳說及其在道教中的影響,被道士奉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天”,成為福建道教的傳播中心。

詞語解釋

【詞目】武夷君
【拼音】wǔ yí jūn
【詞語解釋】
1、古代傳說中武夷山的仙人。《史記·封禪書》:“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武夷君用乾魚。” 司馬貞 索隱引 顧氏 曰:“《地理志》雲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處,即《漢書》所謂武夷君。” 明 吳栻 《武夷雜記》:“又考古秦人《異仙録》云:始皇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為武夷君,統録羣仙,受館於此。史稱祀以乾魚,乃漢武時事也。今漢祀亭址存焉。” 清 陳朝儼 《武夷遊記》:“自一曲入,望幔亭峯,縹緲雲際,相傳為武夷君宴鄉人處。”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七:“拂衣歸揖武夷君,九曲仙山帝許分。”
2、神名。漢武帝所祀百神冥羊馬行等家畜神,有陰陽使者、武夷君等神。《史記·孝武本紀》:“武夷君用乾魚。”唐 張守節史記正義》註:“武夷君,神名。”

相關記載

史記·封禪書》:“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武夷君用乾魚。” 司馬貞 索隱 引 顧氏 曰:“《地理志》雲建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處,即《漢書》所謂武夷君。”《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明 吳栻武夷雜記》:“又考古秦人《異仙錄》云:始皇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為武夷君,統錄羣仙,受館於此。史稱祀以乾魚,乃漢武時事也。今漢祀亭址存焉。” 清 陳朝儼《武夷遊記》:“自一曲入,望幔亭峯,縹緲雲際,相傳為武夷君宴鄉人處。” 清 錢謙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七:“拂衣歸揖武夷君,九曲仙山帝許分。”

封號

武夷君因神跡不斷,香火鼎盛,在宋代四次接受朝廷的封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