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十八學士圖

明人十八學士圖

明人十八學士圖,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為唐太宗時期十八學士故事類題材的衍變圖式。此組《明人十八學士圖》四幅連作,畫中人燕居寄興於琴棋書畫,展現出文士“四藝合一”的藝術修養與高雅志趣。畫家為雅集盛事,鋪陳苑景致。挺拔高大的松、柳、梧、槐掩映,漢白石、斑竹欄桿曲護文士悠閒從事著燃香、棋奕、展書、觀畫等賞玩活動。全畫工筆重彩,人物面貌端嚴,姿態各具,尊卑主次分明,衣紋採用細勁流暢的“釘頭鼠尾”描。庭園內湖石盆景縱橫錯陳,几榻、桌椅、畫屏雕漆、瓷銅、文房等日常用物擺設,皆以工整寫實技法繪出,顯現典型明代宮廷畫風格。從畫中器具樣式,推斷創作年代應在代中、晚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人十八學士圖
  • 類別:中國古畫
  • 年代:明代
  • 材質:絹本設色
  • 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 形式:軸
典故題材,作品賞析,琴棋書畫,畫中家具,畫中器物,盆景盆栽,畫家簡介,創作背景,

典故題材

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為秦王時,設立文學館,徵聘博學儒士為參謀。登基後,命皇家畫師閻立本(約601年-674年)繪十八學士圖像,以彰顯禮賢下士之德,後世畫家也喜好援引此典故為畫題。

作品賞析

琴棋書畫

【名稱】明人十八學士圖()【尺寸】縱173.7公分,橫102.9公分。【形式材質】,絹本設色畫。
明人十八學士圖(琴)明人十八學士圖(琴)
第一軸“琴”,蒼松挺立,高大湖石峙立須彌座花台,紅、白、粉紫牡丹栽植於石隙中,珍花奇石爭奇鬥豔。畫中文人端坐,預備聽琴會友,案頭列爐焚香,青煙裊裊而上,呈翹足鶴型,與背景長松搭配,具有“松齡鶴壽”畫意。童僕或抱琴於前,或羽扇立於旁,或捧盒或茗。後方擺置剔犀漆盒、品茗瓷碗及珊瑚樹盆玩。藉由器具鋪陳擺設,彰顯出文人雅士閒居生活的高雅格調。
畫中人物圍坐於“四面平”黑漆桌案,案面有癭木,花紋奇麗。正中人物端坐於,上置倚圈靠背,扶手盡端向外翻卷。右側一人持扇坐於玫瑰椅,椅子的扶手與搭腦等高,前方延伸踏足與座面同寬,樣式輕巧美觀。另有“剔犀”方凳與腰鼓型瓷墩,前者通體雕飾如意雲頭與回紋,後者腹壁飾海棠式開光及鼓釘紋,所繪家具形制皆為明代中、晚期風格。
明人十八學士圖(棋)明人十八學士圖(棋)
【名稱】明人十八學士圖(
【尺寸】縱173.6公分,橫103.1公分。
【形式材質】軸,絹本設色畫。第二軸“棋”園苑柳枝迎風搖曳,綠蕉丹,以奇古石筍點綴,前有棕櫚菖蒲含羞草栽以佳器,置諸於庭中。士人圍坐於“剔犀”榻及瓷墩上,二對,二旁觀,表情凝神專注;數名侍僮分執如意、團扇隨侍在側。正中擺放八扇折屏,陳設室外可擋風憑依。屏心繪有仿米家山水,雲漫山腰,叢樹朦朧,茅舍隱現。屏後漢白玉石欄桿,欄板雕飾張口吐舌身邊綴以雲朵的游,方形覆蓮式柱頭,均為明代官式石工作法。前方帶基座石桌滿置多樣茶酒器皿,盆內盛有冰鎮桃果。童僕手捧白瓷執壺茶甌、黑漆托子,正欲茶入碗。大型杏葉式執壺與白碗,胎質潔白瑩潤,為典型明代嘉靖(1522年-1566年)以後形制,其它寶石托、、執壺亦是。畫中器物用品精心陳設,呈現明代貴胄文士考究的生活賞玩。
【名稱】明人十八學士圖(書)
明人十八學士圖(書)明人十八學士圖(書)
【尺寸】縱173.7公分,橫103.5公分。
【形式材質】軸,絹本設色畫。
第三軸“書”,庭園內梧桐高聳筆直,斑竹欄桿曲繞。文士博學好古,以文會友,一人半跏趺坐於榻上,執筆構思,一人手執書卷,俯首旁觀。余者分坐於曲搭腦燈掛椅、湘妃竹椅及瓷墩上,展書閱讀;另有童僕手捧書函、卷冊,侍立於左右。畫中可看到裝幀講究之線裝書函套及書頁版式。畫面中央擺設“插屏式”山水畫屏,底部為抱鼓墩座,前置大榻。另有面心嵌大理石漆桌,屏風后面有花腿高束腰方桌,桌子輪廓皆為“壼門”式,腿足間飾突出雲翅紋。斑竹椅形制講究,前有延伸腳踏連線,此類竹製家具奇巧雅致,深受文士喜愛。前景另有石,紋理仿如斑竹,上置松樹盆景,旁列盆養石菖蒲。選用仿古銅器造型之鈞窯花盆,綠、藍顏色典雅古樸,更增添庭中雅趣。
明人十八學士圖(畫)明人十八學士圖(畫)
【名稱】明人十八學士圖(
【尺寸】縱174.1公分,橫103.1公分。
【形式材質】軸,絹本設色畫。
第四軸“畫”,青槐樹下,翠竹與文石同植於須彌花壇。花園中石欄上部為覆蓮柱頭,欄桿尋柱下雕有淨瓶與如意雲紋,為典型官式作法,多用於皇家園林之中。文士右手執麈尾,左腕擱於腿上,桌前擺置卷帙,兩目凝神觀畫,口中若有所言。其它一手回,一衣立於後,另一背對觀者手持團扇。童僕五名奉畫軸及具,一拿叉竿懸挑畫障。畫中“邊角”山水以斧劈皴水墨刷染,樹葉用筆疾速,與明人仿南宋馬遠作品構圖筆法相似。畫中家具器物勾勒仔細,束腰托泥式案桌,內翻馬蹄足下踩圓珠,腿子中部突出雲紋翅,造型裝飾十分别致。桌面嵌石紋理天然生動,為家具增添畫意。另有帶腳踏玫瑰椅,以纖細圓材構成,造型簡練美觀,為文人雅士喜好之坐具。依家具設計式樣來看,均屬明式風格。

畫中家具

四面平黑漆桌案
   腿柱與桌面四邊齊平。案面鑲有癭木面板,花紋瑰麗,別致新穎。大榻上置弧形倚圈靠背,扶手盡端向外翻卷。靠背圈椅供坐時後靠,沒有腿足和坐面。畫中另有玫瑰椅,靠背與扶手等高,前方延伸踏足與座面同寬。全器採用圓形直材,樣式輕巧,用材配色美觀,具有文雅之書卷氣。
四面平黑漆桌案四面平黑漆桌案
剔犀方凳
通體髹朱黑漆雕飾雲鉤紋。
剔犀方凳剔犀方凳
開光腰鼓型瓷墩
腹壁飾有海棠式開光及鼓釘紋。瓷墩平底中空,方便挪動時搬抬。剔犀大榻軟屜
面心用棕藤編織,鼓腿彭牙,帶托泥。榻體雕刻雲鉤回紋、幾何紋,圖案迴環往復,斜面呈紅、黑、綠色相間線紋。漆器家具因製作費時費工,更費財力,代表著使用者的身份與地位。
開光腰鼓型瓷墩開光腰鼓型瓷墩
剔犀大榻軟屜剔犀大榻軟屜
瓷墩坐具
全器施淺色青釉,腹壁劃刻雙龍穿梭於纏枝番蓮、雲紋之間,此類“穿花龍”紋出現年代晚於雲龍紋樣,是明代中期流行的裝飾圖案。瓷墩上下邊緣飾凸起鼓釘一周,座底飾有花足。因其表面滿布花紋,仿如覆蓋繡布,故又名“繡墩”。
瓷墩坐具瓷墩坐具

黑漆花腿畫桌及高束腰花腿方桌
屏風前後分置黑漆花腿畫桌及高束腰(家具上的收縮部份,一般位於面板框線和牙條間)花腿方桌。兩者皆飾有“壼門”式牙條,腿足中段、足端間飾雲翅紋,邊緣起陽線。桌案面心皆嵌大理石,白微帶灰黑的色紋。桌面的山川雲煙宋代米家山水,為家具增添畫意與趣味。若依畫中家具設計式樣來看,均屬明式風格。
高束腰花腿方桌高束腰花腿方桌
湘妃竹椅(或稱斑竹椅)
形制講究,座面下嵌入扁圓形框架,腿足之間安踏腳棖,連線延伸腳踏。斑竹家具因其特殊稀有,紫褐色斑紋奇巧雅致,觀賞價值高,深受貴胄文士喜愛。
黑漆花腿畫桌黑漆花腿畫桌
湘妃竹椅湘妃竹椅
束腰托泥式案桌
庭園擺設床與畫桌,束腰托泥式案桌(腿足不著地,另有木框在下承托),內翻馬蹄足下踩圓珠,腿子中部突出雲紋翅,桌面嵌石紋理天然奇特。
束腰托泥式案桌束腰托泥式案桌
腳踏玫瑰椅
另有帶腳踏玫瑰椅,以纖細圓材構成,造型簡練美觀,紅、黑色材質搭配別致造型,賞心悅目,為文人雅士喜好之坐具。藤墩
竹藤編制,底座下四龜腳足,坐面鋪以錦飾,頗具裝飾效果。畫中多種式樣坐椅均是尊貴身份的象徵,反映出當時精煉典雅工藝之美。
腳踏玫瑰椅腳踏玫瑰椅
藤墩藤墩

畫中器物

白瓷執壺
撇口、頸微束、溜肩,扁腹兩側呈杏葉形起。細長流與壺口同高,扁型呈曲狀。由器型來推測,扁壺的年代應該可以定在十六世紀後半及十七世紀前半之間。搭配之仰鐘式碗,撇口,深直壁,矮圈足,此類碗型流行於宣德(1426年-1435年在位)年間。
白瓷執壺白瓷執壺
嵌寶石金執壺酒具一套
瓜棱型執壺蓋頂為寶珠蓋面作二層階梯狀,流、柄、周身鑲嵌松綠石與各色寶石,造型紋飾繁複,構思巧妙;前方溫酒大碗腹部鑲嵌連珠紋寶相花及菱花紋。另一件金托盤,盞為圓形、敞口、圈足,外壁光素,兩側焊接如意形,口沿飾連珠紋。運用珠寶鑲嵌金銀器盛行於明代中、晚期,此套器物裝飾華麗,具有濃厚的宮廷氣息。
嵌寶石金執壺酒具一套嵌寶石金執壺酒具一套
白玉花柄桃式杯
柄呈花枝狀,托盤呈荷葉形,內壁淺劃葉脈紋。盤中凸起高台,可納杯足。南宋以來玉雕桃形杯就一直可見,明代特別多。明代中、晚期,因受道教的影響,桃形器極為盛行,桃式杯含長之意,寓意吉祥。一般來說,明代玉雕桃形杯枝梗部份較寫實,也少見桃形杯配置托盤之例,而托盤很少製作成荷葉形。
白玉花柄桃式杯白玉花柄桃式杯
白瓷碗器
腹部飾有波濤紅彩天馬,接近成化(1465年-1487年在位)以後、嘉靖(1522年-1566年在位)年間常見之祥雲襯托飛馬紋樣。雖畫面瓷器僅露出部份,但鬃尾的粗線描法,“”字火焰紋畫法,“”字雲紋畫法,具有嘉靖官窯天馬紋線條較粗,繪畫不精的時代特徵。
白瓷碗器白瓷碗器

盆景盆栽

明代文人重視園林生活之美,喜蓄養花木盆景以美化環境,為居家生活增添高雅品味。《明人十八學士圖》畫中植物品類可分:林木類(羅漢松、梧桐、槐、雀梅)、花卉類(牡丹、萱花)、觀葉類(棕櫚、菖蒲、芭蕉)、竹類(斑竹)、草本類(含羞草)等類型。
圓筒型盆器
以藍、綠釉為底色,腹壁紋飾分三層,上為吉祥花連紋,中飾纏枝番蓮紋,下為如意勾連紋。
圓筒型盆器圓筒型盆器
天青色長方形淺盆
口部折沿平伸,淺腹直,下接四雲形足。
天青色長方形淺盆天青色長方形淺盆
紫色花尊
渣斗式紫色花尊,坐於外撇圈足上。下方台座盆托,壁作蓮瓣形,底部有如意足。
紫色花尊紫色花尊
長方型盆器
淺腹直壁平底,口部折沿平伸,中間有“s”分隔板,下接四雲形足。此為水旱盆景,一部分貯水,一部分盛土,同一隻盆內合植菖蒲與含羞草。
長方型盆器長方型盆器
鈞窯仰鐘式花盆、紫色鈞窯鼓釘洗承盤
盆器上置鈞窯仰鐘式花盆,下承紫色鈞窯鼓釘洗承盤,主要是承接盆內滲漏的水份,兼具增高、裝飾功能。
紫色鈞窯鼓釘洗承盤紫色鈞窯鼓釘洗承盤
鈞窯仰鐘式花盆鈞窯仰鐘式花盆
葵口須彌座底座的庭石
獨塊造型奇特的太湖石,古樸蒼勁,栽於精緻的 葵口須彌座底座。台座打出窪槽,將奇石置放其中,填以美麗卵石。畫中所繪為皇家苑囿賞石所配用之覆蓮式漢白玉台座,色澤潔白,質地細膩而溫潤。
葵口須彌座底座葵口須彌座底座
紫紅釉長方盆、鈞窯仰鐘式盆、鈞窯三足鼓釘洗、渣斗式花尊
松樹裸根懸露,樹冠蒼翠剛勁,層次分明,造型優美。蒼松植於紫紅長方盆,折沿、直壁,底面下接四雲形足。旁側搭配盆養石菖蒲兩式;一式為鈞窯仰鐘式盆,盆下置放 鈞窯三足鼓釘洗;另一式為渣斗式花尊。
紫紅釉長方盆紫紅釉長方盆
紫紅釉長方盆紫紅釉長方盆
鈞窯三足鼓釘洗鈞窯三足鼓釘洗
渣斗式花尊渣斗式花尊

畫家簡介

從此畫中器具對樣式,推斷其創作年代應在明代中晚期。全畫四幅工筆重彩,人物姿態各具、面貌端嚴、主次尊卑分明;衣紋採用“釘頭鼠尾”描,細勁流暢;庭園內盆景錯陳縱橫,桌案、几榻、墩椅、雕漆、畫屏、瓷銅、文房四寶等日常用物擺設,皆以工整寫實的技法所繪,顯現出典型的明代宮廷畫風格。

創作背景

明代中葉以後,宮廷貴族乃至文人士大夫頗流行於園林聚會,透過書畫器物之品鑑,營造出“閒雅好古”富有美感的生活方式。沈德符(1578年-1642年)《萬曆野獲編》有云:“嘉靖(1522年-1566年在位)末年,海內晏安。士大夫富厚者,以園亭,教歌舞之,間及古玩。”士人雅集活動的閒情逸緻與審美品味,蔚成庶民大眾所嚮往仿效之優雅典範。此組十八學士圖呈現當時社會物質文化極度的精緻化、藝術化,可謂晚明人“清玩賞鑒”美學之最佳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