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城遺址

昌化城遺址

昌化城城池,一座古代城池。據 《昌化縣誌》載,明洪武三年(1370年)董俊任昌化知縣時,縣治在二水洲中,後罹水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化城遺址
  • 釋義昌化城城池,一座古代城池
  • 明洪武:百戶曾安燒磚包砌未完
  • 崇禎二年:知縣黃立修,典史黃嘉慶重修
明洪武,永樂九年,崇禎二年,康熙五年,康熙二十六年,道光二十六年,光緒十年,

明洪武

二十四年(1391年),指揮桑昭奏請築城,次年委派千戶俞凱。百戶曾安燒磚包砌未完。

永樂九年

(1411年),倭寇擾亂,指揮徐茂重造完固,周圍584.8丈,高1.8丈,垛555座,更鋪18座,敵樓4座,城門東曰啟晨,南曰寧和,西曰鎮海,北曰寧武。周振任知縣時,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遷縣治於此,池多砥石,千戶管成積柴煅之,以火錘之,以鐵浚濠深0.5丈,闊1.5丈。久圮。

崇禎二年

(l629年),知縣張三光重修鞏固。清順治二年(1645年)因颶風傾頹,知縣黃立修,典史黃嘉慶重修。
十一年陳武據叛,高總督兵恢復,城以大壞。十二年,縣令汪天敏修築未完,繼任陸觀光續修。

康熙五年

(1666年)知縣嚴於屏捐修完固,十一年閏七月二十三日,風災之後無堅不破,知縣高日旦督修堞樓閣完固。

康熙二十六年

又歷十有餘載,久經風雨無不損壞,未修。康熙三十年閏七月二十五日颶風,傾頹雉堞城樓,知縣璩之璨、典史陳漢捐俸補修完固。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代理知縣烏應昌捐修。鹹同以後,因改建新城而置老城於不顧。

光緒十年

(1884年),縣治又重遷昌城。從此,新城荒廢,古城重振昌盛。
自明代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都是昌化縣縣治所在地。歷代封建官員曾多次補修鞏固,使之成為我縣有史以來一個比較完善的城池。解放前,國民黨政府對城池置之不管,加上戰爭摧毀,城牆破落不堪。解放後,對古城池也沒有嚴加保護,城池己完全被毀。僅殘餘土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