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敘事學

新聞敘事學

新聞敘事學是研究新聞敘事的本質、屬性、功能和形式的學科, 其研究對象包括一切新聞敘事作品和新聞敘事行為, 特別是承載一定信息的符號如何更好地表現傳者的認知態度、意圖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聞敘事學
  • 定義:新聞敘事學是把新聞敘事的規律
  • 本質:新聞敘事不同於文學敘事
  • 研究對象:新聞敘事學不同於敘述學
定義,本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範疇,理論現狀,框架探究,

定義

何純在《關於新聞敘事學研究的構想》中所下定義為:新聞敘事學是把新聞敘事的規律、原理、方法及發展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齊愛軍在《關於新聞敘事學理論框架的思考》中給出的定義是: 新聞敘事學是以新聞文本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 對新聞的敘事行為和敘事策略進行的科學研究。
為新聞敘事學下定義,首先要明白新聞敘事學和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最主要的是和新聞學和敘事學的區別。因此在闡明新聞敘事本質的前提下,在明確新聞敘事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範疇基礎上才能對新聞敘事學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本質

新聞敘事不同於文學敘事, 它是人類運用一定的語言系統敘述、重構新近發生的新聞事實的活動。它的編碼方式滿足的是人類對新聞信息取捨和信息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話語類型———新聞話語。新聞敘事學研究的邏輯起點就是新聞話語, 並通過對新聞話語結構特徵的認識, 來確認新聞敘事對於文學敘事的獨立性。
新聞敘事的本質是新聞信息的傳遞,它研究的是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如何流動,以及這一信息所產生的認識和情感信息如何流動。新聞敘事的內涵在於它的三個組成部分:素材、故事和新聞敘事文本。素材是按邏輯和時間先後順序串聯起來的一系列由行為者所引起的或經歷的事件,即原始的新聞事實;故事是記者頭腦中的新聞事實,是新聞事實的物質狀態在記者大腦中的能動反映;而新聞敘事文本就是最終客群看到的語言符號組成的結構整體。敘事文本經過記者編碼後的以符號形式呈現在客群面前,再由客群將其還原成他們頭腦中的新聞事實。
新聞敘事的素材層面:素材是固定的,包括客體和過程。客體即行為者、地點、時間;過程即在客體中與對象一起或通過對象而發生的變化。過程強調的是諸事件之間的發展、連續、變更與相互關係。新聞敘事的素材是我們必須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不可更改的。新聞敘事的故事層面:在這一層面探討的是按時間順序發生的事件如何加以藝術性的編排,包括諸如順序的安排、敘述的節奏、頻率與聚焦等。
新聞敘事的文本層面:這一層面是讀者可以直接進入的部分,它探討的是敘事文本的核心概念“敘事者”是誰的問題。敘事者的身份,這一身份在新聞文本中的表現程度和方式,以及隱含的選擇,賦予了新聞文本以特徵。

研究對象

新聞敘事學不同於敘述學。這個區別不在於研究範圍的寬狹,而在於研究對象的不同。敘述學是在其前身“小說技巧”的基礎上結合語言學、修辭學、邏輯學、符號學、結構主義等的研究成果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它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1969年,托多羅夫在《〈十日談〉語法》中寫道:“這部著作屬於一門尚未存在的科學,我們暫且將這門科學取名為敘述學,即關於敘事作品的科學。”⑤羅蘭·巴特在《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中對“敘事作品”進行了框定,主要是指小說、民間故事、神話、史詩、敘事詩、戲劇、電影乃至連環畫等,其中尤以小說為主。趙毅衡說得更清楚簡明:“所謂敘述學,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文字敘述,而且集中研究藝術性文字敘述,即文學敘述,包括小說和敘事詩。”⑥這就是說,敘述學是把文學敘事作品和敘述方法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問。
新聞敘事學是新聞學的分支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套用學科。在新聞學系統內,它與新聞寫作學具體研究各類新聞體裁的寫作原理與方法不同,新聞敘事學將忽略體裁的差別而就共同的敘事元素進行分析與研究。新聞敘事學是把新聞敘事的規律、原理、方法及發展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它是抽象的,它從一般新聞報導文體即訊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深度報導和廣播電視新聞、專題片、紀錄片等的文本中歸納出新聞敘事的一般原理;它又是具體的,它要通過對大量有形的新聞敘事材料的占有和分析,闡釋新聞敘事的功能、特點及作用,並總結出新聞敘事的方法與技巧,以此來“領先”新聞實踐。也正是在這個意義明確之後,我們認為:新聞敘事學是研究新聞敘事原理和方法的學問。與敘述學把以虛構為主追求藝術真實的文學敘述作品作為研究對象不同,新聞敘事學把以事實為本的新聞敘事作品與方法作為對象。敘述學研究的文學作品的“事”一般而言是虛構的,即所述之事不是“本事”,亞里士多德說:“詩人的職責不在於描述已發生的事,而在於描述可能發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發生的事。”而新聞作品所敘之事,依據新聞的本質,則必然是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即事實。因此,新聞的敘事必然地有著客觀真實的特點,其敘事的原理和方法就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新聞敘事學的研究就必須以事實為基點,從敘事方式和敘事原理入手,歸納總結出新聞敘事的理論體系。

研究方法

任何一門學科的建立,都要有屬於自己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在對新聞敘事學的研究與構建中,在考慮到首先應扣住新聞敘事的本質特徵和主要的社會功能,亦即在系統內部的結構中探討新聞敘事的意義和學科建設的作用。加強學科建設,用以指導新聞實踐,提高新聞工作的整體質量,肯定是一種必需,而對目前尚付闕如的新聞敘事學的研究與建構,又尤為重要。
比較的方法是區別一事物與其他事物本質特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聞敘事學的研究中,將新聞敘事與歷史敘事尤其是文學敘事相比較是一條尋找新聞敘事原理和方法的必由之路。自有人類以來,從先民們結繩記事到文字發明之後的竹簡絲帛到今天資訊時代多種媒介共存,“人—事”的構成一直是社會最基本的生存形態,信息傳播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手段,敘事也便是人類基本的文化活動。羅蘭·巴特說道:“敘事是與人類歷史本身共同產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從來不曾存在過沒有敘事的民族;所有階級、所有人類集團,都有自己的敘事作品,而且這些敘事作品經常為具有不同的、乃至對立的文化素養的人所共同享受。所以,敘事作品不分高尚和低劣文學,它超越國度,超越歷史,超越文化,猶如生命那樣永存著。”⑦那么,新聞敘事與敘述學所研究的敘事的異同、敘述學所研究的文學敘事方法對新聞敘事的借鑑與指導作用等,就能在比較中予以鑑別與認識;新聞敘事的特點也能在這一比較中突顯出來。趙毅衡說:“明白了小說的敘述學,就有了一套最基本的工具,並不複雜卻十分犀利的工具,就可以比較清楚地進入電影學、傳媒研究、傳播學乃至文化學。反過來說,沒有敘述學的基本知識,做這些研究就有可能犯一些沙上建塔的常識錯誤。”這起碼是先行者對於研究路徑的探索和指導。

研究範疇

研究新聞敘事學,主要的範圍是從文本出發,揭示新聞敘事的原理與方法,即新聞是如何通過文本的形式也就是敘述方式來表現新聞本質的。新聞敘事的框架、視角和新聞敘事人是新聞敘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敘述者:新聞敘述者應包含記者、採訪對象和編輯。根據記者在新聞文本的介入程度,記者是敘述者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缺席敘述者,指記者像攝像機一樣客觀記錄“觀察”到的一切,語言色彩呈中性,讓客群意識不到敘述者發出的聲音。二是隱蔽敘述者,即新聞事實完全由記者來講述,但記者並不出現在新聞中,而是隱於“幕後”。三是公開敘述者,它又分為旁觀的敘述者和參與的敘述者。
敘事角度:新聞敘事角度,是敘述者對某一新聞事件觀察和敘述故事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它體現了敘述者和所敘述事件的一種表述關係,是敘述者把體驗到的世界轉化為語言敘事世界的基本角度。敘述角度能創造新聞報導的“文本價值”,使新聞文本更加完美和藝術,更具可讀性。關於敘事角度的分類,我們沿用著名的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熱奈特的三分法,來進行新聞敘事角度的研究建構。 零度焦點敘事;內焦點敘事;外焦點敘事。
綜上所述,新聞敘事學是以新聞敘事文本為對象,以新聞學、敘述學、語言學、修辭學和邏輯學等為學科基礎的研究新聞敘事方法和原理的一門邊緣性學科。

  

理論現狀

80年代中期,敘事學理論開始被逐步介紹到中國。敘事學在發展的過程中,諸多理論被其他學科所借鑑,並在與一些學科的結合中逐漸衍生出一些新的學科。新聞敘事學便是其中之一。從1996年開始, 專門論述新聞敘事學的文章開始出現, 1999年吳煒華發表了《新聞攝影的敘事學分析》。2000年范步淹在《新聞前哨》中發表了《新聞敘事學芻議》,認為新聞是一種最典型、最具普遍性、最具影響力的敘事,敘事學是探究新聞學的一條重要路徑,因此提出創建新聞敘事學的構想,並對新聞敘事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進行了闡釋,但由於當時的理論界認為敘事學是研究虛構故事的理論,所以對范步淹提出的新聞敘事學建構的提議沒有給與很大的關注。
2003年,兩本國外的新聞話語分析專著《作為話語的新聞》和《話語與社會變遷》被譯介到國內,引起國內的敘事學熱。正是在這一年,新聞敘事學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2003年何純發表了《關於新聞敘事學研究的構想》一文;同年,黃挺在《軍事記者》中發表了《學好新聞敘事學》,並對新聞敘事學學科框架的建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敘事學和新聞學就像兩個不同圓心的圓,沿著各自的軌跡運動,同時存在著一定的相交部分,這便產生了化合反應。也就是兩門學科打破了原有內在結構的鏈條,打亂理論層次,離散知識顆粒,使它們活躍起來,在這基礎上提煉出一個新的基本理論層面。隨著邏輯的延伸,在多學科的合力之下,原先各自比較穩定的因素就重新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學科晶體。①
2003年以後,運用敘事學分析研究新聞理論和業務的論文日益增多,2003年尚世海發表了《敘事文體學視角下的新聞與文學》;2005年陳力丹、陳虹、何國平分別發表了《新聞敘事學·序》、《試論新聞報導的敘事策略》和《電視民生新聞文本的敘事學分析》等文章。
也在2005年, 我國學者曾慶香以《新聞敘事學》命名的專著出版, 完成了我國新聞敘事學建構的初創之功。2006年,何純先生的《新聞敘事學》也付梓出版。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新聞敘事學的概念雖然已經被提了出來,但真正屬於新聞敘事學的理論卻並沒有多少,大部分學者是運用敘事學的理論分析和研究新聞學。新聞敘事學專著的出版是新聞敘事學學科建立的重要里程碑,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新聞敘事學的建構已經完成。學者們雖然發表了不少有關新聞敘事學的論文,但對新聞敘事學學科的建構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對於什麼是新聞敘事學,新聞敘事學研究的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範疇,也存在這分歧。所有這些問題的回答還都需要對新聞敘事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框架探究

對於新聞敘事學的理論框架,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齊愛軍在《關於新聞敘事學理論框架的思考》中給出的定義是:新聞敘事學是以新聞文本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對新聞的敘事行為和敘事策略進行的科學研究。他說在此定義中,包含了新聞敘事學的三個基本理論界面:新聞文本及話語結構特徵研究;新聞敘事行為研究;新聞敘事策略研究。這三個理論界面構成了新聞敘事學的主要理論框架。⑧
蔡之國認為有必要以客觀事實為基點,從敘事原理和敘事方式入手, 建立新聞敘事的理論體系,構建起“新聞敘事學”框架,以促進新聞學的深入發展。根據敘事學一般可以分為故事、話語、敘述三個層次,他從這三個層次出發,以新聞事實為基點, 對新聞敘事學“ 故事”“話語”和“敘述”進行了研究。新聞敘事學裡的“故事”,是被敘述的內容,它由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事件組合而成;新聞敘事學裡“話語”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對字詞和句子套用的分析,並以此來解構貌似客觀公正的新聞話語背後隱匿的意識形態;新聞敘事學中的“敘述”是產生話語的行為或者過程,是隱藏在敘述者話語中的獨特敘事角度的創造性動作。新聞敘事故事、新聞敘事話語和新聞敘事策略構成了新聞敘事學的理論框架。⑨
新聞敘事學的建構是一個正在探討中的命題。實際上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 基本上可以說出現了兩種比較大的建構思路。一種以話語分析的路徑為路徑, 使得新聞敘述學成為一種關注話語表層背後的意識形態建構的語言技術分析性很強的學問; 一種把新聞敘事學理解為對新聞作品中的文學性成分的分析, 高度靠攏文學敘事學。
新聞敘事學是新聞學和敘事學緊密結合的邊緣性學科,對於新聞敘事學學科框架的建立一定要參考新聞學和敘事學的諸多理論甚至是學科建構,但畢竟新聞敘事學不等於新聞學或敘事學,因此新聞敘事學的理論框架一定要有自己核心的理論作為支撐,以自己的學科特點作為建構的標準。敘事理論將敘事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故事”即“什麼人碰到了什麼事”;一個是“話語”即“這個故事是怎樣被人講出來的。”新聞敘事(報導)也面臨著這兩個問題,即報導什麼和怎么報導,因此可以將新聞敘事分為新聞敘事事實(何純稱為新聞敘事語法)和新聞敘事話語。新聞敘事學不同於敘述學。這個區別不在於研究範圍的寬狹,而在於研究對象的不同。新聞敘事學的研究對象是新聞文本和方法。新聞敘事是真實的客觀報導,但在客觀報導的同時又有一定的傾向性。新聞有一定的立場,新聞的報導過程是一個闡釋意義的過程,也是一個意識形態建構的過程。因此新聞敘事人的研究也應該是新聞敘事學要研究的重要方面。如果從動態看新聞報導的傳播過程,新聞報導過程還存在著一個報導接受的終端環節,報導接受者和接受行為也應該在新聞敘事學的研究範疇之內。因此,新聞敘事學的理論框架應該包括為四部分:新聞敘事人;新聞敘事事實;新聞敘事話語;新聞敘事接受。此部分包括了新聞敘事的主要方面,從動態來看也是信息傳播的流動過程,因此構成了新聞敘事學的理論框架。
注釋
①黃挺 學好新聞敘事學 軍事記者 2003年第1期
②黃挺 學好新聞敘事學 軍事記者 2003年第1期
③何純 關於新聞敘事學研究的構想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年第4期
④齊愛軍 關於新聞敘事學理論框架的思考 現代傳播 2006年第4期
⑤張寅德 敘述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⑥趙毅衡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⑦羅蘭·巴特 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 .張寅德.敘事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⑧齊愛軍 關於新聞敘事學理論框架的思考 現代傳播 2006年第4期
⑨蔡之國 新聞敘事學框架的構想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7月出版 第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