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B型肝炎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新生兒HBV感染主要來源於母嬰傳播。HBV相關抗原包括HBsAg、HBcAg和HBeAg。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病因:B型肝炎病毒
  • 常見症狀:發熱,黃疸,肝大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母嬰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新生兒感染HBV主要通過HBsAg陽性的母親經過母嬰傳播及圍產期傳播。其主要傳播途徑有三種:
1.宮內傳播
宮內傳播的高危因素,見於孕婦HBsAg高滴度、HBeAg陽性和HBV-DNA高載量。孕母急性或持續性病毒血症時,病毒可經過胎盤感染胎兒,其發生率在妊娠頭6個月約為5%,後3個月及近分娩時為25%~76%。
2.分娩時傳播
90%的病例是在分娩時母血滲入胎兒血中而傳播,或胎兒吞咽病毒污染的羊水而受染。可用B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阻斷。
3.出生後感染
出生後與產母密切接觸,如通過唾液、乳汁、糞便等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其他HBV攜帶者而感染。

臨床表現

—旦受染可有數周到6個月的潛伏期,大多數受染的嬰兒表現為亞臨床過程。起病緩慢,新生兒出生時多無症狀。常在1~6個月間有慢性抗原血症及轉氨酶的持續性輕度增高。有時僅在6~l2個月時檢出HBsAg的抗體。部分病例出現臨床症狀,如黃疸、發熱、肝大、納差,糞色變淺。實驗室檢查出現輕度肝功能異常或僅有轉氨酶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增高明顯,而後恢復,或呈慢性肝炎的經過。極少數病例呈暴髮型,黃疸出現後迅速加重,短期內發展到肝性腦病、出血等肝功能衰竭症狀,死亡發生快,預後差。

檢查

1.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可能表現正常或僅有輕度異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於黃疸前期、早期開始升高,高峰在血清膽紅素高峰之前,一直持續至黃疸消退後數周,血清膽紅素在黃疸前期末開始升高,凡登白試驗多為雙相陽性。黃疸前期末,尿膽原及尿膽紅素開始呈現陽性反應,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
2.B肝血清標誌物檢測
HBsAg可為陽性。
3.其他輔助檢查
B超檢查有肝脾腫大,以肝大為主,多為中等度大。

診斷

在B肝的高發地區孕母為HBsAg和(或)HBeAg陽性者的嬰兒和(或)出生後有食慾欠佳、發熱、黃疸、肝大等表現時應考慮到此症。
實驗室檢查是最重要的依據。除血清酶及膽紅素增高外,應進行HBV感染標誌物的檢測。血清HBsAg陽性提示HBV正在感染。HBsAg陽性比肝臟受損指標更早出現。抗HBc-IgG陽性示原已感染,需查HBc-IgM以確定是否存在活躍的感染。HBeAg陽性見於HBV複製活躍時。HBV-DNA陽性是病毒複製和傳染性的直接標誌。

治療

無特效治療方法。以保肝治療為主,供給充分的熱量及維生素。禁用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必要時使用激素。目前多主張二聯或三聯用藥,如選用干擾素、胸腺素、B肝疫苗三聯用藥。還可試用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激活免疫功能的藥物,部分病例有效。近年來,核酸疫苗(HBV-DNA疫苗)正在成為研究熱點,有望發展HBV的治療性疫苗。

預防

新生兒急性感染HBV時,90%會慢性化,因此阻斷HBV母嬰傳播至關重要。阻斷母嬰傳播是減少及最終消滅HBsAg慢性攜帶的關鍵措施,對HBsAg陽性合併HBeAg陽性或HBV-DNA陽性的母親所生的新生兒推薦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聯合進行。
1.被動免疫
HBsAg陽性或HBsAg/HBeAg雙陽性孕婦所生的嬰兒,應注射特異性高效價免疫球蛋白(B肝人類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可使嬰兒B肝病毒攜帶率大幅度下降。其方法為:於出生12小時內(越早越好)肌注一次,劑量100~200IU,1個月後再肌注一次,劑量同前。
2.主動免疫
我國1992年已將B肝疫苗預防接種列入國家計畫免疫的內容之一,採用的方法是:①HBsAg陰性母親的嬰兒於生後24小時內,及1個月和6個月各注射一次5μg重組酵母B肝疫苗或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B肝疫苗;②對HBsAg陽性或HBsAg和HBeAg雙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應於生後儘早使用B肝疫苗,最好在12小時內、及1個月和6個月各接種1次疫苗。
對HBsAg陽性或HBsAg和HBeAg雙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B肝疫苗與HBIG聯合套用推薦使用的方法如:
(1)HBIG生後6小時內肌注,劑量100~200IU,生後1個月再使用相同劑量一次;。
(2)B肝疫苗與HBIG同時或生後12小時內,在另側肌注,此後1和6個月時再各注射1次B肝疫苗。這種方法可使95%~97%HBsAg和HBeAg雙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得到保護。免疫後6個月HBsAg陽性示免疫失敗,如15個月仍陽性示嬰兒為慢性攜帶者,如15個月HBsAg陰性,抗HBe陽性示嬰兒得到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