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之謎(《俄狄浦斯王》寓言)

斯芬克斯之謎(《俄狄浦斯王》寓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斯芬克斯之謎(Riddle of Sphinx)是出自《俄狄浦斯王》的戲劇,即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斯芬克斯後來被比喻作謎一樣的人和謎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芬克斯之謎
  • 外文名:Riddle of Sphinx
  • 出處俄狄浦斯王
  • 作者:索福克勒斯
  • 故事寓意:認識自我
簡介,名詞解釋,獅像傳說,作品序言,故事意義,啟蒙理性,

簡介

斯芬克斯”的秘密是“誘惑”和“恐嚇” 或“現實社會”,若有誰能將它解開,“斯芬克斯”就死在誰的腳下;否則,誰就死在“斯芬克斯”的腳下!這也是一個心理學經典故事.

名詞解釋

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一個長著獅子軀幹、女人頭面的有翼怪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人出一個謎語:“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錯,就被害死。然而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慚跳崖而死。斯芬克斯後來被比喻作謎一樣的人和謎語。
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之謎

獅像傳說

除了金字塔之外,最能作為埃及象徵的就數守衛於三大金字塔之下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了。
關於斯芬克斯的傳說早已是家喻戶曉,而有關獅身人面像的建造者究竟是誰然撲朔迷離。傳統觀點認為,獅身人面像是在4500年前由法老哈拉按自己的面貌所建,因為位於雕像兩爪之間的石碑上就刻著這法老的名號。然而,同樣根據石碑記載,大約在公元前1400左右,圖坦莫斯王子曾在夢中受到胡爾·烏莫·烏哈特神的托,將它的雕像從黃沙中刨了出來。照此看來,此座雕像應該是胡爾神的神像。而另外一些傳說中也提到,早在胡夫法老統治的時期,獅身人面像就已經存在了。
獅身人面像的歷史之謎學者們從各個方面對獅身人面像展開了研究。一位美國地質學家發現,獅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蝕表明,它的歷史比人們想像中的要長得多。法國學者更是指出,獅身人面像全身曾被大水淹沒,只有頭部露在外面。而根據氣象學家對撒哈拉地區氣候歷史的研究,這么大的降水量只有1萬年前才有。還有些研究者則發現,獅身人面像的尾部和主體修建的年代並不一樣,可能哈夫拉法老只是對它進行了修整,而不是它的建造者。
獅身人面像的真正建造時間大約在7000~9000 多年前。當然也有人認為侵蝕獅身人面像的水分是由尼羅河蒸發而來的,假如這座雕像早就存在,為何在古埃及的典籍中沒有提及呢?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 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隻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了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藉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迷”常被用來比喻複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作品序言

曾經使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著迷的偉大的古希臘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寓意無窮,特別是其提到的“斯芬克斯之謎”,更是永恆地吸引並考驗、鍛造著無數哲學、語言學、心理學、文學、美學等方面的思想者的智慧,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闡釋構成了一道人類自我意識和認知的亮麗風景。但,它卻沒有引起當下思想界普遍的、足夠的重視。筆者認為,現代哲學和語言學,有可能對這一千古人生之謎做出自己全新的深度闡釋。而我們的現代人生哲學,就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者,“現實社會”也!

故事意義

“斯芬克斯之謎”盡人皆知: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千百年來,人們早已認定並認同,這個“謎”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我們對斯芬克斯之謎的深度闡釋將表明:俄狄浦斯對“斯芬克斯之謎”的解答是“表象”的、“動物”層面的,換言之,他並沒有真正地解開“斯芬克斯之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德爾菲神廟前石碑上鐫刻著的“認識你自己”幾個大字仍然是一個“謎”,迄今,它仍是橫亘在當代人類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
索福克勒斯在著名的《俄狄浦斯王》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幕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慘絕人寰的個體人生悲劇:
田間麥穗枯萎,牧場上牛羊瘟死,婦人流產,哀鴻遍野;帶火的瘟神降臨到這城邦——特拜。神諭明示消災的辦法在於緝拿殺害前國王的兇手問罪。——這樣大家的目光均被吸引到誰是兇手的問題上去了。
緊接著,劇本以倒敘的形式讓俄狄浦斯顯身:
無子的特拜國王拉伊俄斯曾經誘拐了皮薩國王佩洛普斯的小兒子克律西波斯,導致他自殺。佩洛普斯向主神宙斯祈禱降禍於拉伊俄斯。當拉伊俄斯祈求神恩賜他一個兒子的時候,神一邊答應了他的請求,一邊預言他的兒子將殺父娶母。為了逃避神諭的實現,拉伊俄斯夫婦一等兒子降生即釘住他的雙足(——俄狄浦斯乃雙腳腫脹之意),派一位僕人把他扔進山谷。但心地善良的僕人卻將俄狄浦斯送給了科任斯國的牧羊人,以致於俄狄浦斯被無子的科任斯國王波呂玻斯收養。逐漸長大了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會中偶然聞知自己非科任斯國王親生子,便去求問神諭,得知自己命將弒父娶母。為避厄運,離開了科任斯,來到了特拜邊境。在一個三岔路口,為爭奪道路,與一個老人爭執起來,一怒之下,他用手杖打死了這個老人。俄狄浦斯不知,這老人就是要去德爾斐神廟求解解除斯芬克斯災難的他的父親。因為此時,特拜城正遭受獅身人面鳥翼怪獸——斯芬克斯的災難。俄狄浦斯來到斯芬克斯面前,毫不猶豫地出色地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謎”,於是,斯芬克斯一頭扎入大海。俄狄浦斯被特拜民眾擁戴為新國王,並娶王后為妻。至此,“殺父娶母”的神諭得以徹底實現。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這一悲劇事件,曾經被弗洛伊德解讀為普遍的人的先天的“戀母情結”而廣為人知。“戀母情結”,構成整個弗洛伊德理論的基礎。
我們看到,俄狄浦斯的命運是被神諭“注定”了的:俄狄浦斯愈是想逃避神諭的實現愈是落入神諭的圈套之中。——這就是“預言的自我實現功能”。這個故事的真意早為英國思想家波普爾的“俄狄浦斯效應”一語說破:經驗事實大都會符合理論預見,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才能觀察到對象,連各種“偶然發現”其實也是相對於預見失敗了而言的,那些作出偶然發現的人剛開始時並不追求偶然,而是一心想完成一項能夠證明某個理論預見的實驗。 筆者在“命名即創造”這個命題中也已說出:預言具有自我實現的功能。
一般來說,一個真正認識了自己的人,是應該具有斬斷“悲劇”命運,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的。而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悲劇表明,生理上處於青年時代的俄狄浦斯,其心理(理智或理性)是並不成熟的,他並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這裡出現了一個弔詭。因為,劇本明確地告訴我們,俄狄浦斯在被特拜民眾擁戴為國王之前有這樣一個“細節”: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謎”,解除了特拜城的災難。 既然俄狄浦斯正確地回答了難倒所有人的“斯芬克斯之謎”,那我們有什麼理由說他的心智不成熟,說他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呢?——問題就在這裡。

啟蒙理性

其實,要合理地理解這一弔詭並不困難,關鍵是,需要我們直接從斯芬克斯之謎著手,需要我們對斯芬克斯之謎進行現代哲學和語言學意義上的深度闡釋闡發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對斯芬克斯之謎的“謎面”和“謎底”予以這樣的語言學置換、顛倒:謎面應該是——人是什麼?謎底才是——這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謎面”和“謎底”的置換、顛倒,是正確地理解、解讀俄狄浦斯悲劇的一把鑰匙。
通過對斯芬克斯之謎“謎面”和“謎底”的語言學置換、顛倒,我們發現,俄狄浦斯僅僅說出了“人”的“表象”或“假象”,僅僅說出了“人”的“動物性”本質。這充分證明,俄狄浦斯並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因為,所謂“認識自己”,最起碼應該像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更進一步,人必須認識到,自己首先需要走一條“人——從——眾”的“社會化”之路,然後再走一條“眾——從——人”的“個體化”之路。其實,俄狄浦斯沒有認識自己的事實,早已為古代思想家們意識到。在遍訪自以為有智慧的智者後,思想家蘇格拉底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我知道自己“無知”。亞里斯多德在他著名的《詩學》中是這樣說的:俄狄浦斯“之所以陷於厄運,不是由於他為非作惡,而是由於他犯了錯誤”;“犯了錯誤”,在這裡指的是人的“無知”,而不是指“道德上的缺陷”。
只要人不認識自己,注定要受“命運”的捉弄和支配,——就像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悲劇所昭示我們的;在巨大的現實面前,人往往無能為力,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認命”,——就像事實上應該知道事情真相的俄狄浦斯的母親兼妻子所做的那樣——當俄狄浦斯執意要徹底追查殺死前國王的兇手的時候,母親兼妻子雙重角色的伊俄卡斯特幾乎在苦苦哀求俄狄浦斯:“看在天神面上,如果你關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問了。” ——一個活脫脫被命運打敗、“認命”了的人的無奈。——筆者痛心地看到,我們的現實中,遍地是這樣甘願服從“命運”的民眾!
俄狄浦斯在可怕的“預言”支配下演繹了一連串像是命中注定的悲劇之後,並沒有退縮和認命,而是勇敢地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他用別在母親兼妻子伊俄卡斯特胸前的金別針戳瞎了自己的雙眼,放逐了自己。——這是一個“慧眼”取代“肉眼”或以“肉眼”為代價換取“慧眼”的隱喻,也是一個個體“贖罪”和“拯救”的隱喻。它表明,俄狄浦斯的“智慧”成熟了,他“認識了自己”。而一旦認識了自己,人就能夠“扼住命運的咽喉”,斬斷多米諾骨牌效應那樣的悲劇,讓可怕的“預言”終止:擁有了一雙“慧眼”的俄狄浦斯,自己做了自己的主人,再也不受命運的擺弄了。
至此,我們已經清楚,俄狄浦斯對“斯芬克斯之謎”的解答,是一個低級的、表層的、表象的,實際上並不十分困難的解答。可就是這樣的一個“謎底”,卻難倒了特拜城的所有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秘密就在“斯芬克斯”——獅身人面鳥翼怪獸——本身。這種“形象”,往往會讓“男人——貪慾者”,在天使般美女的誘惑面前心智迷亂;又往往會讓“女人——懦弱者”,在野獸的咆哮中因恐懼而理智不起作用。
插圖:著名油畫——《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 作者:[法國]摩羅,1864 年,現存居斯塔夫·莫羅博物館
請讀者欣賞法國畫家摩羅的油畫《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這幅油畫形象地刻畫出了斯芬克斯既令人難以抗拒的迷人的一面,又讓人無比驚恐的可怕的一面。它較之我們熟悉的埃及獅身人面像,透露出某種更深刻的東西。
神話中的斯芬克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正是“現實社會”——“社會關係的總和”——形象的一個隱喻:現實社會中充滿了誘惑——色、權、錢、名等等;恐嚇或恐怖——生、老、病、死等等。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不認識自己的使命,一般人是很難戰勝它的。這就是幾乎所有人在“斯芬克斯”面前敗下陣來的根源(插圖中斯芬克斯腳下枯瘦的死亡者是一個很好的象徵和隱喻)。——作為“現實社會”形象隱喻的斯芬克斯,對個體的人發起“誘惑”與“恐嚇”這雙重挑戰。我們應該覺悟到:斯芬克斯的形象並不全是負面的、消極的,相反,它有其非常正面的、積極的一面。因為,它的存在本身,構成了個體的一個“著力點”,一個突圍的“靶子”。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對其發起挑戰的世俗個體的人生才會是具體的、豐滿的、有血有肉的、有價值和意義的。——一個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的人,他會向一次次阻礙自己前進的“斯芬克斯”獻上自己最由衷的敬意。
——任何一個人,特別是青年人,都必須接受斯芬克斯的挑戰,都要責無旁貸地回答現實社會向我們提出的兩道“題”:誘惑和恐嚇。——對這兩道“題”的不同回答,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為自己的客觀標準。
無疑,天生高傲的俄狄浦斯,能夠戰勝誘惑,但,由於內在力量的弱小(與生俱來的),他還不可能戰勝“恐嚇”——不敢正視自己的“命運”,逃避“殺父娶母”的神諭,實際上正是受“恐嚇”支配的表現。因此,儘管他回答出別人不能回答出來的“難題”,但這僅僅表明,在起點處,俄狄浦斯高於他同時代的人。但他受制於“恐嚇”的事實又說明,他的心智是不成熟的。這種心智的不成熟,必導致他的剛愎自用:俄狄浦斯沒有好好地發展並善用自己的這種優勢,他嘲弄先知特瑞西阿斯,沾沾自喜並無限地放大自己的這點“小聰明”,自以為自己是世間智慧的化身了:“喂,告訴我,你幾時證明過你是個先知?那隻誦詩的狗在這裡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說話,不拯救人民?它的謎語並不是任何過路人破得了的,正需要先知的法術,可是你並沒有借鳥的幫助、神的啟示顯示出這種才幹來。直到我無知無識的俄狄浦斯來了,不懂得鳥語,只憑智慧就破了那謎語,征服了它。”
筆者認為,既有知——能夠回答斯芬克斯之謎的表層含義,又無知——沒有揭示斯芬克斯之謎的深層含義,認識到自己智慧的有限性,是俄狄浦斯悲劇的真正原因。俄狄浦斯既認識自己又沒有認識自己的事實說明,人的理性是分層的:不成熟的理性——少年理性和成熟的理性——中年理性。
俄狄浦斯“殺父”和“娶母”事件隱喻著他的“生理”已經成熟,但這種生理的成熟,並不表明他的“心理”同時成熟。心理的成熟是一個較生理成熟更為複雜的“過程”,它需要人生“經歷”、“苦難”和對命運“十字架”的無畏的擔當來催化。一個在社會責任面前沒有擔當的人,其理智是不可能真正成熟起來的。而心理不成熟的片面的生理成熟,不僅是無益的,反而是有害的,它往往會演變成製造死亡事件的“暴力”(殺父)和泯滅人性的“亂倫”(娶母)。“暴力”和“亂倫”,正是個體在現實社會中為斯芬克斯所戰勝的標誌——逃避“恐嚇”和接受“誘惑”。這是個體人生失敗的根源。
當代人類對“啟蒙理性”所具有的雙刃劍性質幾已達成共識。——理性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什麼層次、等級上的理性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看到啟蒙理性的悖論就全面否定所有理性。事實上,經過啟蒙理性之後的成熟的理性——晚年俄狄浦斯以“肉眼”為代價換來的“慧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性,它,足以引領未來人類走出悲劇之命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