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著劇本)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著劇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人跟命運的衝突。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最後,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於承擔責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

對於這樣一個為人民、為國家做了無數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運,作者發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讚揚主人公在跟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因此,儘管結局是悲慘的,但這種明知“神示”不可違而違之的精神,正是對個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隸主民主派先進思想意識的反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俄狄浦斯王
  • 外文名稱:Oedipus the King
  • 創作年代:公元前435年至公元前425年
  • 文學體裁:戲劇
  • 作者:索福克勒斯
  • 作品字數:240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後世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於希臘古老的傳說。傳說俄狄浦斯出生後,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奧斯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 後將會殺父娶母,因而用鐵絲穿其腳踵,令一個 僕人把嬰兒拋到荒郊野外。僕人憐惜這個無辜的孩子,把他送給科林斯的一個牧羊人。科林斯國王因為沒有兒子,於是就收養了他。成年後,當 俄狄浦斯從神那裡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時,他為了躲避神示的厄運降臨,就逃離了科林斯,因為他以為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是自己的親生 父母。可是俄狄浦斯萬萬沒想到正是這種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劇的步伐。他離開養父母, 朝忒拜城走去,在逃離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夥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殺了四個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訪的親生父親——年邁的忒拜國國王拉伊奧斯。
不久之後,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聰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眾的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擁戴為王,並且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還和她生育了兩個孩子。 俄狄浦斯就這樣成為了殺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對此卻毫不知情。為了平息忒拜國內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尋找殺害前王拉伊奧斯的兇手,結果發現要找的兇手就是自己,而殺父娶母的命運還是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親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盡來洗淨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雙眼,然後自我放逐,與他的兩個女兒遠離了忒拜城,到處流浪,來懲罰自己的彌天大罪。以求懺悔。

創作背景

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公元前496年至406年之間,當時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時期。據記載,索福克勒斯不僅在戲劇方面卓有建樹,還在政治宗教事務中大放異彩。一方面索福克勒斯本人擁護雅典民主制,要求以城邦利益為重,強調個體獨立自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宗教觀念較為保守,主張維護現有的先知體系和神諭體系。這兩點在《俄狄浦斯王》該戲劇中得到表現。《俄狄浦斯王》的創作背景影響悲劇本身的形成。當時雅典開始迫害知識階層,如蘇格拉底遭迫害而死。工商業經濟蓬勃發展,個體自由意志衍生,帶有啟蒙意義的思想主張興起。天文學的發展,使得預言體系受到質疑,諸神的神話甚至存在也受到質疑。公元前429年至427年,雅典經歷了兩次瘟疫的侵襲(劇中瘟疫取材於此),促成了公民內心懷疑與玩世不恭,同時也希冀出現治療奇蹟。索福克勒斯藉此重新詮釋俄狄浦斯的故事,樹立神明的權威,挽回宗教機構的聲望,維護現有的先知體系與神諭體系,反對早期啟蒙思想。《俄狄浦斯王》取材於希臘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

人物介紹

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是國王拉伊奧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受俄狄浦斯統治的國家不斷有災禍與瘟疫,國王因此向神只請示,想要知道為何會降下災禍。最後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奧斯的兒子,終究應驗了他之前殺父娶母的不幸命運。
斯芬克司
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司,是一個擁有她自己“語言”的女性。斯芬克司坐在城門外的山上,反覆背誦著一個謎語:什麼動物有時四隻腳,有時兩隻腳,有時三隻腳,腳最多的時候最軟弱;但凡猜不出謎語又要出入城門的人都要被她吞掉。斯芬克司的謎語深意,就是鐫刻於德爾斐神廟入口處的那句神諭:認識你自己。她以其獨特的女性話語提醒忒拜國的每一個臣民,殺父的罪人俄狄浦斯,如同每個人一樣,在命運的牢籠中痛苦地掙扎。她也是忒拜國必須要驅逐的禍害。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人與命運抗爭的頌揚
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對宇宙、自然知之甚少,堅信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運,於是古希臘悲劇中的主人公以及神或英雄,他們往往與不可改變的命運進行著積極地抗爭,最終大都以失敗告終,但人和命運抗爭所放出的光芒,是偉大和耀眼的。悲劇《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臘時期的悲劇代表作,也是命運悲劇的最高詮釋。
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源於他的父親忒拜的國王拉伊奧斯誘姦了國王佩洛普斯的孩子克萊西普斯這樁罪孽,遭到神的詛咒。他的兒子俄狄浦斯出生時,神諭表示禁止拉伊奧斯有任何子嗣,若有違背,其子將難逃殺父娶母的厄運。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籠罩在命運的可怕陰影里,他的苦難就是替父贖罪。一次宴會上,一位喝醉酒的大臣辱罵俄狄浦斯是冒名頂替的兒子。俄狄浦斯聽聞後便瞞著父母到德爾菲神殿去祈請神示,神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卻預言他將殺父娶母,這讓俄狄浦斯震驚不已。為了避免神諭成真,俄狄浦斯選擇了離開科林斯國並發下重誓永不再歸。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時,與一位老人在岔路上發生衝突,年輕氣盛的俄狄浦斯失手殺死了老人,那老人正是他的生父。在命運的安排下,俄狄浦斯繼續向忒拜城走去。
不久,他遇到了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會抓住每個路過的人,如果對方無法破解她出的謎語,便將對方吞食,當時的忒拜城因此陷於一片恐慌之中。俄狄浦斯以過人智慧解開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拯救了整個忒拜城,被忒拜子民奉為英雄,讓其繼承王位,並娶了前國王留下的寡妻伊俄卡斯特——他的生母,殺父娶母的神諭應驗,可悲的是俄狄浦斯完全不知覺,還欣喜的認為他已經避開了殺父娶母的厄運。他在位16年,與王后生育兩男兩女:分別是埃忒奧克洛斯及波呂涅克斯、安提戈涅及伊斯墨涅。後來悲劇降臨了,受俄狄浦斯統治的國家不斷有災禍與瘟疫,忒拜城“像一隻航船,遭遇血的狂瀾,雖然拚命掙扎,但還是被一個巨浪捲入了深淵,再不見它露出水面。”在那裡“田間抽穗的莊稼枯萎了,牧場上吃草的牛羊倒斃了,臨產的婦女突然死了,最可怕的瘟疫,那個手持火把的惡煞凶神,突然降臨。”國王向神請示,想要知道為何會降下災禍。按照神示,要想將忒拜的災難解除,必須找到殺害拉伊俄斯的兇手。俄狄浦斯王開始了千方百計的追查,結果卻發現要找的兇手竟是自己。當俄狄浦斯王面對命運所呈現的一切時,他痛徹心扉,絕望而又無助的哭嚎出:“婚禮啊,婚禮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後,又給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親、哥哥、兒子,以及新娘、妻子、母親的亂倫關係:人間最可恥的事。”在如此慘烈的現實面前、在百般抗爭而不可改變命運安排的情況下,他徹底絕望和崩潰,聲嘶力竭、悲憤至極。
震驚不已的伊俄卡斯特自殺身亡,俄狄浦斯也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忒拜從此浪跡天涯。《俄狄浦斯王》被人們稱為“命運悲劇”。所謂的“命運悲劇”,就是指主人公的自由同命運進行對抗,但結局往往是他們無法從命運的手掌中逃脫出來而不得不被命運毀滅。《俄狄浦斯王》作品貫穿著命運觀念,命運凌駕於人、英雄乃至眾神之上,甚至連宇宙之王宙斯也對之感到恐懼。《俄狄浦斯》把古希臘的命運觀,以最形象的方式圖解了出來。人生而自由,然而枷鎖卻無處不在,這枷鎖就是“命運”。該戲劇的基本衝突是:悲劇英雄個人的堅強意志、英勇行為和政治理想與命運的衝突,表現了在力量懸殊的神秘鬥爭中英雄不可避免的失敗與毀滅。
破解斯芬克司之謎,體現著俄狄浦斯的智慧與理性,這是他對忒拜人的恩澤;在邪惡的命運面前他不是聽之任之消極順從而是全力抗爭,他極力逃避神諭,努力追查兇手和嚴苛地自我懲罰,表現出正直、善良、誠實、堅強的優秀品質;他敢於直面嚴酷的現實,敢於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堅強的意志和鬥爭到底的精神。儘管最終俄狄浦斯還是沒有擺脫“神諭”設下的厄運,但其顯現出的不屈意志,這種明知“神諭”不可違,而偏偏要違之的精神,也正是作家對個人自主精神的充分肯定。
俄狄浦斯的抗爭,無論命運多么殘酷,他都堅定不移地在選擇和行動,應該說俄狄浦斯身上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人類與命運抗爭的積極進取精神,這也是古希臘神話給人們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俄狄浦斯是一個典型的悲劇性人物。這表現於:他竭儘自己的所有力量義無反顧地反抗命運,最終慘遭失敗,他優秀的個人品質、堅強意志與不可抗拒的命運之間亦構成了激烈的矛盾衝突。在該悲劇中,俄狄浦斯是集智慧、仁德、堅強意志於一身的人格的化身,命運被描述成一種殘酷無情的、不可預知的、強大的異己力量,它總在俄狄浦斯行動之前設下重重陷阱,使其步入罪惡的深淵,俄狄浦斯與命運抗爭過程中如粘附在蜘蛛網上的小昆蟲,無論怎樣抗爭,終將慘敗。
俄狄浦斯最後戳瞎雙眼,自行放逐,用這種悲壯的鬥爭宣告了命運可以剝奪他們的幸福和生命,卻不能貶低他們的精神;可以把他們打倒,卻不能將他們征服。“命運”和俄狄浦斯王既兩敗俱傷,“命運”因其邪惡無理招致人們的批判、厭惡,俄狄浦斯因其主動抗爭招致苦難;同時,二者又獲得雙贏,“命運”的不可避免性讓人們認識到了人生的有限性和悲劇性,俄狄浦斯王的抗爭讓人認識到了人的命運其實就在自我書寫的過程中,而不是結局。命運所代表的世界的無限性是人們永遠都欲超越的夢想,而在這種永恆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得以升華。

藝術特色

倫理敘事
《俄狄浦斯王》戲劇中,“神諭”故事的“倫理敘事”,即指“神諭”故事本身包含著“殺父娶母”的倫理禁忌,無論“殺父”還是“娶母”都是違背了人類的基本倫理準則;同時,根據“神諭”故事所展開的婚姻、家庭、愛情、親情等倫理關係以及由此所引發的關於忤逆、亂倫、恐懼、痛苦、絕望、罪惡、責任、流放、自殺等倫理命題,展示著戲劇人物生命歷程中所具有的倫理意識與倫理訴求。因此,“神諭”作為一種獨特的敘述模式,體現著戲劇行動與戲劇衝突的獨特魅力。索福克勒斯根據劇情需要,將忒拜城瘟疫緣由的“神諭”置於戲劇里的開篇,由查找兇手的“神諭”引出老國王拋棄嬰兒的“神諭”,然後引出俄狄浦斯遠走他鄉緣由的“神諭”。三個“神諭”層層遞進,內在的邏輯關係體現著作者的敘述策略。
根據古希臘神話故事,神祇制訂的最高的法律條文對於古希臘人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必須遵從的。在《俄狄浦斯王》中,歌隊由忒拜城長老們組成,長老們具有很高的權力,其意志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全體族人最高的意志。在俄狄浦斯查找兇手的過程中,特瑞西阿斯、王后伊奧卡斯特及牧羊人等先後試圖阻止俄狄浦斯的追查,因為對俄狄浦斯來說,不知道真相也許會更幸福。雖然無知是天賜的幸福,這卻不能改變惡劣的現實,但是俄狄浦斯愈是否決他們,愈是暴露出了他想知情的決心。這成為戲劇的推動力。《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在“神諭”的導向和警告中,試圖通過行動以此逃避“神諭”的預設結局。但是,無論如何努力破解,“神諭”的結局依舊不可能改變,這就是神話故事在敘述上的訴求。“神諭”穿插在該戲劇的整個悲劇的始終,像一隻無形的手控制悲劇的各個要素;“神諭”故事作為一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在《俄狄浦斯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後世影響

心理學影響
在心理學上,“俄狄浦斯情結”概念,它來自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研究,他認為在兒童早期性發育階段會產生對父母中異性的愛戀和同性的排斥,他將男孩愛戀母親、排斥父親的現象命名為“俄狄浦斯情結”即“弒父戀母情結”,女孩反之,相應概念是“戀父情結”。大多數孩子會隨著成長自然地走出“俄狄浦斯時期”,只有少數人會在潛意識中積澱為精神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一生的幸福。
戲劇影響
《俄狄浦斯王》作品,不斷被改編成各種形式搬上舞台,如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和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等。1927年,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創作歌劇——清唱劇《俄狄浦斯王》。
製作成電影
1967年,《俄狄浦斯王》被拍成了電影。

作品評價

《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悲劇”。《俄狄浦斯王》戲劇揭示:“一切‘發現’中最好的是從情節本身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思想家)
《俄狄浦斯王》中的“發現”所帶來的並不是用理性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清晰洞見,而是該戲劇中最為激烈的非理性語言。
——J.希利斯·米勒(美國文學批評家)

作者簡介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古希臘作家,生於公元前496年,逝於公元前406年,出身於雅典富商家庭。曾經兩次當選為將軍。他起先出任稅務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的職責是負責改革雅典的整個財政政策,後來在西西里失敗之後的困難時期又任“十人委員會”委員。索福克勒斯頗受雅典公民的愛戴。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俄狄浦斯在科洛諾斯》、《埃阿斯》、《特刺喀斯少女》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