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關

大散關

大散關(Sanguan Pass)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稱散關。中國關中四關之一。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秦漢時期(前206年),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期,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散關是一個交通樞紐,具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著有《書憤》其一“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陝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散關
  • 開放時間:8:00~18:00
  • 門票價格:40.00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陝西省寶雞市
  •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交通信息,戰略地位,旅行提示,

歷史沿革

山岩上所留前人鐫刻的古大散關幾字尚見山岩上所留前人鐫刻的古大散關幾字尚見
據史料記載,大散關曾發生戰役70餘次。 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
散關設於西漢(一說散關之名最晚當始於秦代),廢棄於明末。關址處立有“秦嶺”石碑一塊。在散關嶺上的古散關關門遺址東面,立有“古大散關遺址”石碑一塊。
漢王劉邦採取韓信之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自漢中由故道出陳倉還定三秦,經由此關。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進入散關至陳倉。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張魯,自陳倉過散關。蜀漢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散關圍陳倉。
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宋於富平之戰失敗後,宋將吳玠收拾殘兵, 屯據和尚原,剛立好柵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勸吳移屯漢中,保住入蜀之關口,吳認為:“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後,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敗了來犯的金兵。次年五月,金沒立郎君及別將烏魯折合,分兩路入寇。沒立出鳳翔,折合自階、成、鳳州出大散關。當時,吳乏糧,故兵無鬥志。吳與弟吳璘召諸將,以忠義相激勵,並歃血而誓,使兵眾感奮。烏魯折合兵先至,在和尚原北列陣,宋軍更戰迭休,大敗折合。這時,沒立郎君正攻箭關,吳選兵奮擊,使金兵兩路不得會合,大敗而去。十月,完顏宗弼(金兀朮)自熙河移兵窺蜀,引兵眾十萬人,從寶雞造浮橋渡渭來犯。吳派吳璘、雷仲等,將勁兵用“駐隊矢”迎敵。並用騎兵斷其糧道,共交鋒三十多次,完顏宗弼中箭而敗退。此役宋軍大勝。

交通信息

沿寶(雞)漢(中)公路行進至大散關下,寶雞市內參加“一日游”乘旅遊車前往。

戰略地位

大散關,亦稱“散關”。位於寶雞市南郊川陝公路19.5公里處的清姜河岸。因置關於大散嶺而得名(一說因散谷水而得名)。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遺址、範圍為南起秦嶺梁,北至二里關。
大散關
大散關因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古以來是關中四大門戶(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之一。不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及普通老百姓遊覽之地。據傳“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散關”,授《道德經》一卷。曹操過大散關留下了《晨上大散關》的詩。唐代王勃、王維、岑參、杜甫、李商隱等,特別是宋代陸游、蘇東坡有關大散關的詩最多,影響也最大。如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等眾多詩句中都提及。佇立關址,縱目遠眺,但見群山疊嶂,古木蓊鬱,兩側的山峰如臥牛,如奔馬,又像密不透風的天然屏障。大散嶺下,清姜河激湍奔流。這裡的自然風光特別優美。

旅行提示

交通:寶(雞)漢(中)公路大散關下,寶雞一日游旅遊車。
門票價:4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