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暴力

教育暴力,指的是以學校或者老師,以激勵學生上進為目的,而採用強制手段對孩子進行分級、分化。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給予孩子嚴重的侮辱。比如:給學習差的孩子佩戴綠領巾等,這種以育人為本的學校竟然出現“差生戴綠領巾”的歧視行為,非但沒有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反而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擊得粉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暴力
  • 對象:學校或者老師
  • 涉及:教育
  • 主要原因:忽視了心理個性的培養
官方觀點,現象剖析,學校或者老師,防治措施,

官方觀點

1、在上海、北京、武漢一些地方也曾出現過“綠領巾”縣鄉,作為少先隊員預備期的教育形式。但這些做法已被叫停。共青團中央2004年已開始在全國追查“變色紅領巾”。陝西省少工委工作人員也表示我們不支持學校這種做法,佩戴綠領巾不符合全國少工委有關規定。以育人為本的學校竟然出現“差生戴綠領巾”的歧。
2、教師是一位激勵者,激勵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其個人的自由發展。由於遺傳、生活經歷、社會環境等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個性差異,“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承認並尊重學生的這些個體差別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個性的人才,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發展人,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地,其任務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質的完善。學生作為人,享有每個人都享有的尊嚴、人格、人身、名譽等權利。教育領域的工作人員在其工作過程中都必須尊重學生的以上權利。

現象剖析

1、 “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這是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為“教育暴力”行為所包裝的“鎧甲”,至今難以打破。而從當前各行各業,乃至學校和親職教育中出現“教育暴力”,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國人才的大量流失,而歐美發達國家卻不惜工本,在全世界“搶人才”,這不禁令人擔憂。從“教育暴力”矛盾衝突的雙方的根源來看,卻似乎如出一轍。
2、教育暴力的存在,多是因為一心追求利益最大化,見物不見人,將人當作“機器”使用,而忽視了建立人才的成長和不斷自我完善的科學有效的教育與管理的機制。
3、著名教育家黃炎培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有“金的人格,鐵的紀律”。雖然這是八九十年前的經典教育言論,但看看今天,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和努力過。

學校或者老師

1、知識技能至上,忽視了心理個性的培養;
2、專業訓練第一,心智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嚴重滯後(某些20多歲的人像個國中生);
3、與社會隔離,禁錮,“圈養”,造成“社會化”程度低下;
4、先天教育不足,加上後天科學文化、道德教育的缺失;
5、專制封閉的管理方式,可能只培養人的奴性,造成個性壓抑,遲早會以不同形式爆發;
6、缺乏心理精神上的關懷,沒有傾訴宣洩的出口與合法渠道,就可能出現扭曲的行為;
7、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提醒、預警、防護及危機處理技能存在較嚴重的缺陷;
8、處於高位和強勢的一方,是否以身作則,及自律與修養水平,決定著事件的發展趨勢。

防治措施

1、關注人格教育,是保護和促進人才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2、在開放的社會,任何行業都不能夠脫離廣大民眾,應重視傾聽民眾的心聲;
3、不可忽視法制和紀律教育,遵紀守法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愛護;
4、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現代人的素質提高,對每個人都是必修課;
5、應注重對青少年的禮儀教育,懂得公民的責任義務,形成科學健康的社會角色定位;
6、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應認真學習、研究和實踐“危機處理”的科學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